当前位置:首页用户专区

天路过客

金牌写手

  • 作品数

    131
  • 累计字数

    525435
  • 注册时间

    2017-04-05
  • 用户评论

    892
  • 用户余额

    252.90
  • 用户积分

    1280

李宗祥,笔名金锁、天路过客。宁夏中卫人。解放军退休大校。40年戎装燃烧生命,起点西北大漠边关,终端西藏雪域高原。回眸过往常自问:“除了当兵,还做过点啥?”自答:“嗜好所驱,卸甲爬过几年格子,传播了一些富于人性、良知和正义光芒的文字。”现为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江山之星”,银河悦读中文网“金牌作者”、高级顾问。余生情怀依旧,只诉温暖不言殇。

所属频道 标题 回复内容 时间
[全文投稿] 长恨歌 第一章(年少初遇) 言史言情,佳人妙笔。 2025-06-26 02:37:54
[全文投稿] 【抗战】挺直巴蜀的脊梁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14年抗战,幸有四川,欣有川军。巴蜀儿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表达了对民族大义、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信仰,成为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劲旅之一。金业政委笔下这段历史长卷,史实丰满,细腻感人,是血泪控诉,亦是救亡号角。通篇流淌着爱国情怀,励人斗志,引人共鸣。联系最近阅读的八路军研究会首席专家岳思平所著《八路军史》,立体回望那段超越地域时空却承载民族精神的岁月,痛惜之余又深为历史敬畏,为祖国母亲自豪!是的,华夏文明灿烂里不失血性。戎装军人的心中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身之母,一个是祖国母亲。当战争来临,为了保卫祖国母亲,必辞别生母,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不惜流血牺牲,百战而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为祖国母亲而战,也是为生身母亲而战——不只是为自己的生身母亲,而是为千千万万个中国母亲而战。 2025-06-26 02:29:06
[全文投稿] 千古词帝的悲怆人生 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就像一曲唱不完的悲歌,不敢说耳熟能详,却也于文字和影视中接触不少。不及格的皇帝,一流的词人。誉称“千古词帝”,实至名归。 熟悉的故事,在修蝉老师笔下倒也别有味道。本来巅峰权力“成为祭坛”,笔下却淌出“千古绝唱”;本来诗词书画“造诣皆丰”,词作却最是折射国破家亡的“悲剧人生”。聚焦其政治失落为艺术丰碑奠基这条主线,在痛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余,让人们看见了一位亡国皇帝“左手握不住南唐江山残卷,右手却能够隆起文学丰碑”的奇观。 读罢,禁不住诸多感叹。凤凰涅槃,“错位皇帝”终究坐上了文学的“圣殿首席”,怎不令人唏嘘!还是用主人公的名句回应内心吧:“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025-06-23 21:22:48
[全文投稿] 南风吹不过 小说的魅力元素很多,叙事语言、人物塑造、情节构思、环境意象,主题性、年代感等等,更重要的是里面除了人物的世界,还有作者自己内心的世界。由这个视角看,这个短篇无疑是完美无缺的。另外,对“过来人”来说,维芳与卓文的故事是他俩的故事,也蕴含作者和读者的影子,充盈着恍恍惚惚历历在目之感。修蝉近期作品不断,精品连连,可喜可贺! 2025-06-12 21:10:54
[全文投稿] 等风来 读这样的文字,开始一定是让人舒服的,因为语言的泥土元素;读罢至结尾处,一定让人更舒服,因为故事的地气味儿。 作者故事讲完了,读者意犹未尽,依然在三赖子、王瘸子、吴文海的乡村生活里徜徉着,在那一幕幕蒙着尘土的青苔、苍耳、蒲公英的意象之中,沉醉不知归路。一如末尾自然段所云:“原来再荒芜的土地,都藏着生生不息的念头。或许有一天,那些随风飘散的希望,真能在石缝里长出新的春天,就像墙根的青苔,哪怕被踩烂千次,只要一场雨来,又能绿满砖缝——正如那粒曾被青苔掩埋的蒲公英种子,终于等来了破土而出的风。” 感慨作者独具匠心的文章立意:生命不屈,荒芜里也能种出春天。甚合我心。与那句“生活想埋掉我,却不知我是一粒种子”的名人金句难分伯仲。 2025-06-10 15:19:40
[全文投稿] 【中国老龄】老有所为 为国增光 洗尽铅尘,新途豪横; 老当益壮,为我楷模。 2025-06-08 09:28:32
[全文投稿] 人间天堂——呼伦贝尔大草原 在中国的北方 有片绿色的海洋 是呼伦和贝尔圣洁的双湖 洗蓝了天,洗白了云 洗绿了千里草原牧场 听闻,骏马奔驰 相伴,羊群欢唱 吸纳蒙古包袅袅的炊烟 尽享纯正的马奶酒热辣飘香 那天籁般的马头琴声哦 沉醉了忠田老师心房 …… 2025-06-04 19:31:47
[全文投稿] 袒露的圣坛 呵呵,搬家累了一天,又被你坦露的圣坛所震撼。不甚懂诗,却喜欢读诗,总觉得修蝉写诗进步好快啊!诗贵意像,也讲究文字表达的诗性诗语。读此诗感受温度,更感受烈度,用“炉火纯青”似乎已不足以表达赞美,更美的是书写者的芳心执念纯粹之至,以及对于那个刻在魂魄里的原始与圣洁撞击而成的画面时的母性宣泄、诗性解读。 2025-06-04 16:47:05
[全文投稿]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纵观古今,除去因有纹身被称做“花和尚”的调侃而外,诸如“聪明的好汉、细心的粗人、生性豪爽的武僧、行侠仗义的英雄”等等等等……关乎鲁智深人格的美称赞语能装几箩筐。而立民政委一句“侠之大者”,便将所有一网打尽,可谓之高屋建瓴。这对惯于聚焦古代历史的夫妇,走过了诸多古村古镇古战场,这次大相国寺之行,重点摘出鲁智深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多维度解析,读来趣味无穷。嫂夫人在鲁雕前的那句“如果他活到现在,会不会扶起摔倒在路上的老人?”听来是对历史人物的质疑,实则是面对现实的思索,堪称“世纪拷问”。 2025-05-26 22:42:48
[全文投稿] 【抗战】西南联大的骨气 这不是一般的纪实,而是教育救国、文化抗战的史诗。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爱国成为西南联大的灵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支撑着一群敢为天下先的学者,他们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置任何艰难困苦于不顾,教师为国家振兴而教,学生为抗日建国而学。金业政委以厚重的笔触、详实的史料、壮观生动的描述,再现了那段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的文人传奇。 无问西东,世间翻复,再无西南联大,那是一个时代独有的灵魂,留给后人不尽的思考。 2025-05-26 21:54:08
[全文投稿] 漫道云天忆关凯 致敬各位老师和朋友!感谢阅读共鸣!因为眼疾,许久没写文了。这是一个片段的高原记忆,却又是一份恒久的内心仰望。关凯将军是个值得仰望的军事领导。他健康状态非常好,只是很意外地遭遇了车祸,让我无法接受他的不幸。有一种怀念醇厚至臻,经得起时空的风雨雷电;有一种人格日久弥新,能穿越记忆的尘埃云烟。藏地际会关凯,虽然匆匆,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兵王、什么是将军、什么是战略、什么才叫虎将雄兵剑胆琴心!他胸怀世界风云,肩扛国家版图,生前陨后初心昭昭,只留给世人一句感悟:优质的生命等同于熔炼!时下不是热衷流量和追“星”吗?戎装军人的“星标”永远是那些强国强军的人杰,即便片段的崇尚,也是“恒星”的首选。 2025-05-23 10:07:41
[全文投稿] 漫道云天忆关凯 金松老师辛苦了!这是一个热衷于追“星”的时代。然而作为军人,那些为强国强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永远是心中“星”的首选。 2025-05-22 09:17:26
[全文投稿] 铜雀台的月光碎了一千年 曹操的才能在青年时期便已十分显著。立志匡扶汉室,做一个“治世之能臣”,是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雄才大略必然之选择;趁机谋取天下,做一个“乱世之奸雄”,则主要是传统历史认知或曰“野史”所为。其实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们更青睐曹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风骨极其历史贡献。他著名的《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谣俗词》等代表作,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 此文修蝉老师的历史视角和文学观点都值得称道:“当白脸奸臣的戏文唱了千年,唯有铜雀台的月光知晓——那乱世中燃烧的,不止权谋,更是照亮时代的星火。”编辑亚文老师的按语亦很经典:“作者突破传统历史认知的框架,以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在史实与文学之间架起桥梁,将曹操的复杂多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感谢我们继续成长在文学炽热的年代,任何历史人物都或多或少存在人格分裂,修蝉不只是在利用文字追求情绪价值,更在挖掘、提升和完善历史。 2025-05-07 04:10:12
[全文投稿] 东丹王宫与“让国皇帝”耶律倍 华夏悠悠。辽史,不过史海一粟。然而追读张政委笔下访古寻迹文字,聚焦辽史者恐已有十余篇之多。这篇寻找东丹王宫及其耶律倍生平际遇的文字,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很专业的考古。让人赏心悦目的是,字里行间遗址考证很严谨,故事叙述却很灵动。非常认同亚文老师编按所云:“将个人的考古热忱与辽代历史风云有机融合,兼具文学性与知识性。是一篇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佳作。” 在想,辽国之小之短,历史踪迹乏陈,身为一名已逾古稀的退休老兵,张政委之执拗寻访考证,情怀实在可嘉。旅游热闹是别人的狂欢,孤独却是他自己的自由,与孤独为伍,收获的是内心丰盈的浮世清欢,还有填补史学空白的贡献。 2025-04-28 23:42:05
[全文投稿] 【站庆特稿】从天海蓝蓝的按语说... 亦庄亦谐,老道的笔法将一番很容易刻板的评论写得如此烟火气十足。学习了。蓝蓝总编的编按的确比较独特,既高屋建瓴又不失灵动。评论家焦红军说的好:一个优秀的编者,首先是一个思想者,面对作品不是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在低处解析,在高处思考,以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来抽丝剥茧,而后推出编者应有的不缺席的立场。读蓝蓝的编者按,字里行间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仪感,更没有居于编作关系上端的优越感,和光同尘,素服以赴,感恩回馈,亲近自然。这样的按语自然也就走心入戏,让人舒心难忘了! 2025-04-28 22:25:54
[全文投稿] 【抗战】搏击在江城上空 身为军人,对于当年日军空袭武汉并不陌生。然而高政委如此详实惨烈血淋淋的叙述,还是激起了内心强烈的震荡。 自从我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接下来相伴的便是刻骨铭心的百年屈辱,其中日军侵华,辱没全民族灵魂!观今天我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之迅猛,对于战争维度来说,已是高纬度的降维打击,空战中的信号干扰和精准打击可以自信满满,只要愿意,就连美国卫星也可以直接干掉。这不是夸张,中国,正在担起世界和平的重担。 阅读思考,回望武汉空战的烽火岁月,还不由想起金一南将军那句话:“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对手!”是啊,先辈在对手面前末曾低头,吾辈岂能拆腰。化夏儿女不但要卫我净空,还将领航宇宙,驱逐霸权,未来就在深空。 2025-04-26 08:18:08
[全文投稿] 又来这里(诗三首) 默默读着,感觉宁静,却又波澜壮阔。走过的路,经过事,爱过的人,游历过的情感,通过几段心语雅句来一番如风的荡漾,最终了然于波澜不惊。而思想意境又像马儿在原野上奔腾。就诗歌而言,有感性气场,又有理性释放,读来遐思万千。 2025-04-17 20:04:31
[全文投稿] 马三儿的世界 2025-04-07 10:19:15
[全文投稿] 马三儿的世界 透过四十年前乡村的秋日黄昏,看到马三儿赶车、放羊、一家人围桌等饭……这生活气息是一种特产。享有这特产的岂只是马三儿,活脱脱也是当年的自己。由村庄里走来的人,总脱不了一种土性格,写出来的文字也带着泥土香。无论日后生活多么霓虹炫彩,乡村之爱总在延伸。这,恰是此篇短文的感染力所在吧。 2025-04-07 10:19:00
[全文投稿] 清明雨上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情清明时。清明,清生命之感,明生命之礼,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不忘先人历史,知道自己来处。一如作者此篇清秀明快的文字所言:“清明节,让人们在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存在。”点赞美文。问候冬青树老师。 读懂了清明,你就理解了人生的感恩信念情怀与祝愿,清明节让我们燃起一盏心灯,酒洒天地间,祈祷日月祥。 2025-04-05 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