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在银河悦读晃荡这些天,最乐意干的事儿,就是瞅天海蓝蓝的编辑按语。这女子笔头子带劲儿,三言两语就能把文章的筋骨给拎出来,还带着咱山东人特有的热乎气儿,不端着不拿捏,跟在老家热炕头唠嗑似的,实在!
就说她评初中生的《那些独处的时光》,没扯那些玄乎的文学理论,直接点出 “清晨、午休、日仄” 三个时辰选得巧,说这是 “成长中孩子的真实心跳”。咱都知道,现在好些评论爱绕弯子,可她不,就像咱山东人说话直来直去:“小作者能从乱麻似的日子里挑出亮晶晶的碎片,不容易!” 这话听着舒坦,像邻居大姐夸自家娃,透着股子真心实意的热乎劲儿。
还有评焦红军老师的《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她没光摆人家的头衔,而是掰扯焦老师 “十年磨一剑” 的读书经,说他 “退休后还在给胶东散文搭台子”。咱山东人讲究 “实在”,夸人就得夸到点子上,她这按语就跟咱老家蒸的馒头,实在顶饱,不玩虚的。
天海蓝蓝是咱山东地界儿的作家,按语里总飘着股子家乡味。评《客载千秋 家传万代》,她从赣南客家围屋说到咱胶东的大瓦房,说 “客家人的围屋跟咱山东的四合院一样,都是老辈人攒下的精神家底”。这话让俺想起老家的土坯房,墙缝里都透着祖辈的念想,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她评《中国红》更有意思,说这红 “不是单纯的颜色,是咱中国人的文化图腾”,跟咱山东过年贴的红春联、娶媳妇的红盖头一个理儿,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热乎气儿。俺瞅着这些按语,就跟看见她在字里行间跟咱唠家常似的,说的都是咱老百姓能懂的理儿,不隔心。
作为银河悦读的总编,她的按语里藏着股子 “守望” 的劲儿。评《胶东地域散文透视与前瞻》,她把杨朔、峻青这些咱山东的名家挨个掰扯,说 “咱胶东散文就像烟台的苹果,得一棵一棵好好侍弄”。这话实在,就像咱村里的老把式侍弄庄稼,透着对家乡文化的疼惜。
对年轻作者,她更像个贴心的大姐。评小学生的《龟兔赛跑新编》,她不说 “主题深刻”,而是说 “让小兔子和乌龟一块儿赢,这想法带劲儿,给娃娃们开了个好头儿”。咱山东人讲究 “传帮带”,她这按语就是在给后辈递梯子,盼着咱的文学香火能一直旺下去。
说到底,天海蓝蓝的按语就像咱山东的大葱 —— 接地气、有辣味、能提味儿。她不玩花架子,实实在在地在字里行间找魂儿,不管是评散文、诗歌,还是小说、评论,都带着咱山东人特有的 “筋骨”:对家乡文化的疼惜,对文学传承的担当,对读者的实心实意。
俺常想,文学这事儿,就像咱老家的麦田,得有人弯腰侍弄,有人守着打场。天海蓝蓝就是这么个在文学麦田里守望的人,她的按语就是咱山东人常说的 “实在话”,不花哨,不矫情,却让咱心里头热乎乎的,觉着这文学啊,就在咱老百姓的烟火气里,就在咱山东人的热乎劲儿里,一代一代,断不了根。
末了,想起俺在《银河十日》里写的:“握紧笔杆儿,把心里头那股子滚烫的热乎气儿,全倒进这方方正正的汉字里头。” 这话,都是咱山东人的心坎里话。 文学,可不就是咱老百姓的心里话嘛,只要咱心里头的热乎气儿不断,这文字的香火,就跟咱山东的大葱似的,根扎得深,苗长得旺,一辈子都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