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2679221109976.jpg


微信图片_20240103091506.jpg

【作者简介】戴逵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职称。曾在空军、陆军服役25年。转业后在天津广播电视台,曾任局总编室副主任、有线电视台副台长、电台总监。自1980年起,在省市及国家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百万字。著有《中日空战记》《朝鲜上空的中美对决》《最初的导师》《跬步集》等,主创26集电视记录片《人间正道》等。


戴逵贤老师在银河的文集链接地址:

http://www.yinheyuedu.com/author/index?uid=7731&typeid=2


戴逵贤老师2023年11月13日注册银河悦读,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文21篇,15篇金星推荐,已经远超2023年度“金牌作者”的标准。他的文字深受银河读者的喜爱。


微信图片_20240103092539.png


下面是摘录部分银河读者对他文章的评论:

1、戴逵贤发表在银河的第一篇作品《我的文学导师——王道生》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42324

李亚文编者按:师恩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历苦耕耘勤育李,谆谆教诲记心中。一个作家的成长离不开文学导师的指引,近两万字的纪实文学用翔实的笔触记叙了怀有文学梦想的作者,幸遇作家、高级记者王道生老师,为了提升作者的采访写作能力,几乎没有与人合作写过报告文学的王老师,竟然带着作者创作,并在王老师精心栽培下,发表了第一篇报告文学《最初的导师》。经过王老师几十年的栽培,全力支持完成中国空战三部曲。感恩遇见,感恩关心、扶植的王道生老师,他不仅是文学路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同时,引用摘引更能体现王道生老师治学严谨,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命运安排作者与王道生老师有相遇、相知、相交的机缘。他的鼓励引作者走上文学之路;他能咀嚼消化一切人生苦难与困厄的自信,承担一切忧患与痛苦的清明,给了作者太多的教育和启迪,烛照了作者的一生,让作者在做人著述上收获了太多的东西。

独上月楼评论:但凡成功的人生,或许都离不开高人的指点和栽培,这是我的一个体会。在本文中,我们通过作者极有说服力的细节化回忆和描写,真正理解了作者最后的结论——“感谢缘分,让我遇见了正确的人!感谢生活,让我遇到这么好的导师,而且不止是文学上的导师,王道生也是我人生的导师。”是的,有幸遇到王道生老师的指点和栽培,的确是作者之幸,但同时,也是因为作者本人的悟性和勤奋,引发了王道生老师的关注。可以说,一个是珍珠,一个是慧眼识珠!
大多数情况下,读者往往看到的只是作品的成功,并不了解成功作品背后记者和作家们付出的辛劳。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十分感动。
对作者,我很欣赏他的自我分析和文章的个性:“不喜华丽的辞藻,更不爱看故作高深的做作和卖弄的文字,最喜鲁迅先生的‘白描’手法。生活中好直言,觉得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有文友说:这恰恰成为你文章的个性。”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作者,的确要好好想想,如何定位自己的写作风格,如何保留自己的创作个性,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2、《最初的导师——献给现在和将来的父亲们》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42465

梁争编者按:这篇文章里的父亲形象有着时代特色,在艰难困苦中长大的父亲更懂得淳朴正直的品格可贵,他在生活工作中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于律己,秉公值守,恰恰这样清流的品质,父亲成了作者“最初的导师”,潜移默化中,父亲一路“扶植”,作者在时代变迁里也保持住“清流”本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时代的烙印,唯独父亲这个职业千百年来的使命好像从未更改过,用心血全力赓续下一代。这篇文字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现在读来也深有教益。文章里对父亲的敬与爱,溢于言表,父与子的深情流露感人至深。

独上月楼评论:这篇文章《最初的导师——献给现在和将来的父亲们》,我最先是从《跬步集》读到的。那天晚上,床头灯射出一束暖光,照出了我眼角的泪花......欣慰地发现,作者与我有那么多相似的经历:我们都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父亲。从爱子之心,为父之道,再到父子亲情,让天下最难割舍的父子之情跃然纸上。更为巧合的是,我也写过一篇文章《父亲是我最好的老师》,很多观点与作者极其相似。我在文章里写道:在我20岁那年,父亲走了,终年66岁。用他自己的话说,“革命到底了!”虽然我永远无法破译他那样想当“教书匠”的“密码”,但我始终觉得,他从未真正离开过我。不仅因为,我是他生命的延续;不仅因为,我对他的思念从未停止;不仅因为,每每看到他的遗像,总能从他的微笑里感受到慈爱的温度......更因为,他对我的爱与教诲始终萦绕在我的生命里。有人说,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对父亲而言,他既教书,也育人,是我最好的老师!
特别欣赏文学评论家赵宝山对此文的评述:“父爱,是一部书,一部炙热而冷峻的书,一部粗疏而苛求的书,一部终身难忘的不朽的书。”“洋洋近万言,深情一线牵”。“报告文学的真正魅力和价值,并不在于光怪陆离的花色,而在于人民心声的回映。”
专家就是专家,句句到位,字字入心。
为我们值得骄傲的父亲点赞,以文字的形式祭奠和告慰父亲,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也是最能让父亲们骄傲的事吧?我在想。


3、《我的军旅生涯——七十回望之四》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42487

空中白雪版者按: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军人,这是作者最大的理想。适龄青年写血书圆了自己的美梦。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接受各种锻炼与考验,总之在干中学,在锻炼中成长,虚心取众人之长,一路踏踏实实走来,勤奋工作,终于实现了自己平生两个理想: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人生的价值是自己创造的,收获了人生,无怨无悔。

青梦评论:戴老师的这篇文章写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作者从军25年,在人生的长河中,这已经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作者非常怀念感恩这段岁月!作者写了自己去当兵时的激动,在文中还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让文章更为生动形象!作者还写到,自己在军队上经常去听名作家讲座,研讨会,还订阅了许多杂志。如《当代》《十月》《收获》等,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在文章的末尾,作者说结束了军旅生涯,脱下军装躲到没人的地方流泪了,可见他对部队生活还是非常留恋的,读完让人心生钦佩!


4、《一跤猛醒》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42553

梁争编者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老话,现代人活到七八十岁不罕见,但老年人对人体衰老的规律一定要重视。作者73岁的第二跤摔出了顿悟,摔出了清醒,在手术养伤中对人生重新作出评估,在病痛中想起过去母亲的照顾和战友不服输的劲头,在和护工密接中感到他们的艰辛不易,出院后对死亡和人生意义都有了新的感悟。作者这一跤摔得不轻,文字没有停留在痛苦表面,参悟“人生就是一场苦难的修行”,文字里有温馨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疾苦的思考,怎样走完人生路才叫有价值?这不仅是哲学命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很有必要,文章给人启发,让人深省。

天路过客评论:生命无常。哪怕意外出现的痛与苦,都会使我们成长。这一跤摔醒了自己,将它写下来,也警醒了世人。一跤参悟人生,亮相众生,林林总总都是哲思,娓娓道来,犹闻耳边呢喃。祈愿仁兄早康万福!

5、《这老爷子够“酷”》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42802

暗香盈袖编者按:旧作新发,依然光彩夺目。“这老爷子,够‘酷’!”是年轻记者对甄老爷子的评价,编者以为,当读者读完这篇人物报道后,也会由衷地赞叹:这老爷子,够“酷”!酷就酷在他有梦想有追求;酷就酷在他自幼立志,一生持之以恒;酷就酷在他能潜心钻研,让自己的爱好为祖国为人民发挥了极致的作用;酷就酷在他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情怀,有通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独上月楼评论:这老爷子酷,作者也酷,文笔更酷,直看得我两眼发直,没有一定的功力,是断断写不出来如此的大作力作的!月楼钦佩不已。
依我看,甄健民的故事完全可以拍部电影了!时间跨度之大,信息量之多,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相当传奇的故事!
最欣赏的有这样几段——
1、他是老革命,却不会张嘴讲传统,痛说革命史;他是老干部,却没有官腔和套话;他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没有丝毫的学究气。他是个很健谈的人,思路敏捷,知识渊博,快人快语,和他聊天是件很轻松,很愉快的事。他说他的经历都和创造学有关系,听起来还很有点传奇色彩。——寥寥几笔,就把甄建民的特点勾勒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2、他衣着朴素,生活上所求不多,钱也不多,但他说:够用就是富,无欲就是福。其实,他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他那好奇、追求、创造的品格就是一笔最宝贵的人生财富,而好品格永远是人的良好愿望和人的尊严的财富。——一个传奇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也让主人公的精神高地自然耸立,令读者顿生崇仰之心。
人物纪实,不光要看他怎么做,更要看他怎么想,人的行动毕竟是由思想支配的。作者最厉害的地方也在于此,他不满足于传奇故事本身的吸引力,而是深入挖掘到人的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又不是直通通的说教,而是淘金式的个性化语言,如闪电般横空出世——“够用就是富,无欲就是福”。超有震撼力!
受教了!点赞打赏!


戴逵贤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出彩银河人”!也是2024年被推举加入“银河悦读顾问团”第一人!


祝贺您!


1647426681964643.gif



1672759842278716.jpg

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