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专署专员李贞乾所率领的部队只有独立团的一个警卫连,在单县马桥被包围。八大庄的十团、北常集的地委和军分区一下子陷入了数万日伪的包围之中,情况十分危急。
首当其冲的是马桥。从地理位置上看,马桥居中,八大庄偏东北,北常集偏西南,象一条扁担横卧在单县东南部,马桥距两头的距离都只有几里路。
当李贞乾得知敌主力以扇形攻势从东南紧逼湖西专署驻地时,立即派人去八大庄与十一团联系,接着又派人联系十团。他准备组织力量联合十团在马桥阻击敌人。掩护地委、军分区主力部队和群众撤退。
不料,十团已经被从鱼台、沛县方向的来敌包围,无法接近马桥村。密密麻麻的敌人扛着日本太阳旗,边走边喊,骑兵在前面开路,步兵、汽车在后面跟进。
马桥湖西专署旧址
此刻,八大庄东面也发现了敌人骑兵,十一团未来得及通知专署,即从八大庄向西北方向转移。马桥与八大庄的通路被敌人切断了,李贞乾派出前去与十一团联络的通讯员也中途牺牲。
马桥村东的大场上,聚集着湖西专署的全体人员。一侧整齐地站着各科科长、干部和十几名民主人士;另一侧威武地排列着荷枪实弹的警卫连和通讯班的战士。
大家的目光都倾注到一个身躯高大、穿着补丁灰色棉军衣、一手掐腰的站在场中间石磙旁的指挥员身上,他就是湖西地区专员李贞乾。
李贞乾身躯高大,穿着打了补丁的灰色棉军衣,一手掐着腰,他宽阔的前额下浓眉微蹙,两道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他的沉着和刚毅,稳住了所有在场的人。
39岁的李贞乾,宽阔的前额下浓眉紧蹙,两道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那沉着刚毅的神情稳住了在场的所有人。此刻,他心中十分清楚,敌人主力正以扇形攻势紧逼专署驻地。
这时,军事科长张金波迅步跑过来向他报告:“李专员,前去与十团联系的同志也还没有回来,敌人离我们这里还有三里多路。”
场上大部分人的神情都显露出异常的紧张:还有三里多路,还能有多大会的时间啊!
“继续派人联络。”李专员慎重地向张金波交待着。
张金波又快步离开了。
几分钟后,张金波又来急促地报告:“李专员,敌人切断了马桥与八大庄的通路,联络员中途牺牲了。”
李贞乾蹙了蹙眉头。
“报告,敌人离马桥还有二里来路。”一个侦察员也随后跑步而来。
联络中断了,敌人愈逼愈近,情况越来越险恶。
李贞乾解开了风纪扣,凝神思索着,联络中断,敌人逼近,时间不允许再等了!
李贞乾首先安排军事科长张金波抽出两个排的武装掩护杨汉章、张宗申、刘铭盘、王茂龄、苗宗藩等109位民主人士和伤病员转移。
伤病员们热泪盈眶地说:“你抽两个排掩护我们转移,谁来保护你呢?”
李贞乾果断地向张金波命令道:“你从警卫连抽出两个排,一个排保护民主人士和群众,一个排掩护伤病员,立即转移!”
张金波让大家准备转移,民主参议杨汉章等人马上拒绝:“不,我们不能走,我们坚决和李专员战斗在一起。”
一个伤病员在担架上挣扎道:“我决不离开李专员!”
“李专员,你先走吧。”
“不,你们先转移。”李贞乾继续命令。
接着,他喊了声:“田正康!”
“到!”田正康迅速答应,他是警卫连三排长。
“跟我打阻击。”李贞乾命令。
“是!”
李贞乾再次命令张金波带人转移。
民主参议员杨汉章、王懋苓、张宗申、苗宗藩等执意不走,要求警卫人员先保护李贞乾突围。
“要走,一起走吧。”
一个伤病员在担架上挣扎着:“我绝不离开李司令。”
“李司令”这个称呼是湖西地区一些群众对李贞乾的习惯尊称。
李贞乾严厉地一挥手,不容分辩地说:“这是命令,快!”
此时,马桥东西及南面的村庄已经腾起了烈火,野地上已经能看见端着刺刀的敌人了。
民主人士和伤病员在两个排的保护下,只好迅速向村北转移。民主人士和伤病员在两个排的保护下,迅速向村北转移。这时东、南两面的村庄已腾起烈火,原野上端着刺刀的敌人已经看得见了。但是,敌人对马桥的包围还未最后形成,北面仍有明显的缺口,李专员完全可以带领这部分人冲出去,迅速到达安全地带。
站在石磙旁的李专员踮起脚尖向北瞭望,隐约看到安全北移的群众、民主人士和伤病员的身影,然后转身泰然地对大家说:“敌人正在形成对马桥的包围,专署虽成危险的前哨,但地委、军分区和十团就可乘虚转移,广大乡亲、民主人士和伤病员也能化险为夷。咱们晚走一步打个阻击,把敌人吸引到我们身边,为同志们的安全转移争取更多的时间,保住根据地的主要力量。”
时间就是生命。李专员简短有力的分析如一道强烈的光束射进人们的心头。同志们心里一片光明,身上充满了力量,决心跟随李专员战斗到底,用鲜血和生命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开拓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李贞乾站在石磙旁踮起脚尖向北望了望正在转移的人们,他思索着:必须争取更多的时间,好让同志们转移到安全地带,以保住根据地的力量。于是,他转身泰然地对留下的同志说:“同志们,敌人正在形成对马桥的包围,专署虽成危险的前哨,但地委、军分区和十团就可趁机转移,广大的乡亲、平反人士和伤病员也能化险为夷。咱们晚走一步,打个阻击,把敌人吸引到我们身边来。”
听了李专员的话,大家浑身充满力量。
敌人蜂拥上来了,吆喝声已近了。
警卫三排的战士们愤怒了,咔咔嚓嚓拉开枪栓,枪膛压上凝聚起仇恨的子弹。
李贞乾望了一眼这支可以信赖的队伍,唰地拔出匣枪,振臂高呼:“跟我来!”带领同志们向硝烟弥漫的村北冲去。
李贞乾估计先撤的伤病员和民主人士已经到了安全地带,便带领三排的战士们沿着交通壕向北撤离,来到马桥北面的一座土窑前。
在李贞乾的指挥下,警卫排的战士后面的土窑,选择有利地形,伏下身来,阻击敌人。
冲上来的鬼子被放倒在土窑前一大片。
李贞乾率领的机关干部和警卫连的同志坚持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遭到惨败,丢下一片片尸体,但是敌人不甘心失败,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进攻。
一些干部、战士英勇地倒在血泊之中,他们在倒下之前,仿佛已经感到了转移的同志到达了安全地带。
这时,日军在村外已经摆开了散兵线。
李贞乾一甩二十响匣枪,敌人纷纷应声倒地,出现了一条血路,战士们呐喊着冲杀着,李贞乾带领警卫连三排,沿交通壕向北撤离,当冲到大吴庄村前时,却出现了大约三十多米的一段没有挖交通沟的漫河。
鬼子从东西两个方向用炮火封锁了漫河,一发发炮弹倾泄在漫河里,警卫排长田正康和一些战士被压在交通壕里不能露头。
这时,李贞乾的腿部也被子弹击中。
干涸的漫河成了敌人进攻的主要目标,鬼子如同一群发了疯的野兽,在六○炮和机枪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漫河包抄过来。
有几个干部、战士英勇地倒在血泊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