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游击战争环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方,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敌人可以随时对任何一个地方进行突然袭击,包括根据地的中心区也面临着威胁。1941年夏,丰县、鱼台、金乡、砀山、沛县等处的日伪进行联合扫荡,赶得“湖中”的师生们一连七八天都在昼夜不停地奔跑转移,学生无法上课。

  学校除了频繁地安排师生们转移,还要安排学生轮流站岗放哨。湖中有一首常唱的站岗放哨歌,曾经允许站岗的人小声“默唱”的,歌词是:

  夜茫茫,

  月色映池塘,

  满天星光对村庄,

  万籁无声夜风凉。

  眼睛留神望四方,

  耳朵注意听声响,

  为了战友的安全,

  我站在夜哨线上。

  师生晚上都是和衣而眠,从没脱过衣服睡觉。睡觉时将挎包、鞋子放在脚头处,有枪支的抱着枪支睡觉。一有敌情,立即穿上鞋子,打好背包,背起来就走。

  李贞乾对湖西中学的领导提出要求:“学生除了学习好课本知识,还要学会值班站岗,进行军事化训练,掌握一般军事常识。”

  校长杨经元对李贞乾的要求很重视,他经常叮嘱教师:“学生在流动上课时,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当地地形,在要道口设置岗哨,保证大家的安全。”

  副校长刘尹斋也强调:“站岗值班是马虎不得的,这关系着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无论多困,都必须强打精神,仔细地注意着一切动静。”

  于是,为了养成动作迅速的习惯,学校经常进行军事训练,进行紧急集合演习。

  学生进村住下后,都要习惯地查看住户周围环境,以备遭敌包围后时迅速逃走。

  学校坚持早晨出操跑步和傍晚集合点名的制度。每天日落后集合全体学生,由执勤的区队长整队,大队部的队长或指导员作队前讲话。讲话内容大体上是当天生活和学习的有关事情,或者同当地群众关系方面的问题。着重于表扬优点,批评缺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少到三五分钟,多到8至10分钟,生动活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学生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由学生自己选出级长和学习委员。级长和学习委员既督促、帮助同学自习和复习功课,又是老师教课的助手,在老师上课时帮助维持课堂秩序。他们还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发挥桥梁作用,老师经常通过他们了解学生对讲课的反映和学习情况,学生又通过他们了解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希望和要求。学生会在学生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站岗放哨需要轮流,那时没有手表,就用燃香来计时。学生上岗时候,点燃一支香,就去叫下一班的同学来换岗。

  1942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师生们从单县城西南的黄岗集出发,绕县城行走七十里路,半夜在城东北角的赵新庄宿营,一停下来,好多同学就坐在地上互相靠着肩膀睡着了。

  同学们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当地地形,在要道口上设置岗哨,那时没有手表,只好用燃香来记时间。大家轮流站岗,上岗时候点燃一支香,就去叫下一班的同学来站岗。

  这一天该中二班的黄川站岗,小苗值班。

  站岗值班是马虎不得的,这关系着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无论多困,都必须强打精神,仔细地注意着一切动静。

  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的光景,小苗对黄川说:“你去看看,香大概快燃完了,该小王的岗,小赵值班,你叫起他们就不用来了。”

  黄川回到宿舍一看,香已经燃完好一会儿了。他又拿起一支香燃着,这才去叫小王,小王翻了个身,说了一句梦话,又呼呼地睡着了。

  黄川不忍心再叫醒睡得正香的同学,便悄悄地走出宿舍,回到了岗位上,对小苗说:“他们太困了,睡得正香,咱们加一个班好么?”

  小苗用手拍了拍脑门,提了提神,说:“好,今夜咱们就全包了吧,离天亮顶多也就是三根香功夫。”

  天放亮,大家都起了床,黄川和小苗才下岗。

  小王一觉醒来,忽然想起什么:“怎么没人叫我起来站岗?”忙跑去问小苗。

  小苗含糊其词地说:“没到时间天就明了,所以没来得及叫你们。”

  小王说:“不对,今天的香好像比过去的长。”

  再去问黄川,黄川笑着说:“没到你的班,天就明了,想必是今天的香有点潮,着得慢了点儿。”

  “小苗说香长,你说香潮,到底怎么回事?”

  “对,香是比过去长了一点,不过也有点潮,咳,别问了,反正没骗你。”

  吃中午饭的时候,小王向队长提意见:“昨晚的香又长又潮,弄得黄川和小苗一夜没睡觉,一班岗站到天亮。”

  史副官一旁听了忙插嘴:“胡扯,香是我新买的,这回的香又短又新,不会潮的,肯定是他们在捣鬼!”

  指导员是个细心人,他猜想可能是黄川和小苗用话哄小王的,便分别找来黄川和小苗,才从中了解了真相。为此,对黄川和小苗对同学的关心体贴的做法在同学们中间进行了宣扬,同时进一步严格提出了值班站岗的要求。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