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抗日中学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在形势稳定时,就集中教学,在形势不利时,就分散教学。师生的生活很紧张。每天早上集体上早操,饭前唱歌,晚上学生轮流武装站岗放哨,教师轮流值班查岗。每逢紧急情况,师生都能迅速、准确、机警地集合站队,在队长的指挥下,按号令行动,充分显示出较高的军事素养。为了培养严肃认真的校风,学校定期召开生活检讨会,师生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全体师生都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每逢周末和节日,常举行娱乐晚会。晚会上师生共同演出文娱节目,常见的形式有地方戏、话剧、快板书、相声、独唱、大鼓书、小魔术、口技、讲故事、说笑话等。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形式多种多样,活泼有趣。娱乐晚会能使人增强革命热情,心情轻松愉快。二中还非常注意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942年春末,在单县大张庄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约有100人参加比赛,周围几个县来观看的群众有数千人。
1942年12月21日,日伪军用“梳篦拉网”、“铁壁合围”的战略对湖西地区进行疯狂地扫荡,李贞乾等四同志壮烈牺牲,湖西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二中接到地委“连夜疏散,不得迟疑”的命令,立即疏散到单县、金乡、丰县的僻静村庄。以后便分成三个教学点。金乡县杨瓦屋一带为一个点,由杨经元、张剑华等同志负责;丰县的田老家、茌里一带为一个点,由赵勉、刘继武等同志负责;单县永镇集为一个点,由刘尹斋、朱煜如等同志负责。二中被疏散的师生,一边组织教学,一边宣传发动群众。
由于学校诞生在抗日战争中最艰难困苦的时期,日本鬼子读一我们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湖西抗日根据地在日、伪、顽三方面势力的包围和夹击下处境十分艰难,敌人的小股武装突击几乎随时都可以遇到,学校在这小小的根据地里经常要穿插在敌人的空隙中,不停地奔波、流动、转移……
“湖中”的师生们则以追求理想、渴求知识为精神支柱,在艰苦的岁月里依然过着快乐的生活。
一天上午,师生们来到金乡和单县交界的吕墓村,队伍在村头停住,队长带几个扛枪的大同学到村东南去放哨侦察,指导员和史副官赶忙去交涉饮食问题。
这时,六十多岁的刘尹斋副校长一声号令:“分班上课。”接着,从他那匹小毛驴驮着的被套中拿出他的教材——《高尔基选集》说:“今天该我给中二班上语文课”。与此同时,聂老师便召集中一班上代数课,郭主任给中三班上社会发展史。
刘校长给中二学生讲的是高尔基的《鹰之歌》。他先戴上老花镜,然后慢慢悠悠地开讲,他很少看书本,往往闭上眼睛,微微晃动脑袋缓慢地背诵着:“高高地爬进山里,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团,望着海……忽然在蛇所躲着的那个山谷里,从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的鹰……”这时,同学们都睁大眼睛看着他的表演:
“怎么了?你要死了?”
“是的,要死了”。
——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美好的生活过去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曾勇敢地战斗过……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见到天的……你这可怜虫……”
……
突然,东南角向起了枪声,队长和几个同学跑了过来:“敌人过来了,咱们快转移吧!”
刘校长摘下老花镜,嘱咐同学:“快把门板和凳子还给老乡。”回头问队长:“往哪儿转移好?”
队长果断地说:“往西,再往西南,绕过敌人再往南走,到蔡溜一带去。”
“好,小同学们走在前面,快,行动!”
于是,大家开始了急行军。
敌人仿佛发觉了师生们的行踪,枪声一阵紧势一阵。
这时,一个同学不小心摔到了路沟里,几位同学连忙上去拉,一边拉一边开玩笑:“怎么样,我们亲爱的鹰,难道你受伤了吗?”
那同学认真地说:“不,现在我刚学着往上飞,还没有真正见到天呢!告诉你们,有一天我会比鹰更近地见到天。万一我受了伤,也决不栽下来,我一定要更高地往上飞,我要成为比鹰还勇敢的人!”
大家被那同学的精神鼓动着,脚步更快了,一气跑了三十多里,来到了离蔡溜不远的辛羊庙。
这时不见了敌人的动静,队长招呼大家停下来抓紧吃饭。吃完饭,刘校长他们又集合上课了。
刘校长还是接着上午的课讲:
“……勇士们狂热的精神,就是生命的真理。啊,勇敢的鹰!你在同敌人战斗中流尽了血……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你那一点一滴的热血,将像火花似地在黑暗的生活中发光。许多勇敢的心,将被自由、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燃烧起来……你就死去……”
学生们接着刘校长的话朗诵起来:
“但是,在精神刚强的勇士们的歌曲里,你将是生动的模范,追求自由、光明的号召……”
《鹰之歌》回响在村野的上空……
湖西抗日中学的师生们在湖西抗日根据地东北角的槽庄。忽然,有人送来情况说鱼台县城的日伪军要来“扫荡”。大家便连夜向南转移,行了五十里路,晚饭也未吃,一直到次日早晨五点。
老管理员“史副官”连夜从“供应点”赶回来说:“我从那儿来时,他们已经蒸了一屉窝头”。
值班的区队长边吹哨边喊:“起床,今天提前开饭,吃了饭再上课”。
史副官一夜没睡,他不顾两眼红肿,拿着勺子在院子里分菜。
学生们起床后,站好队,照例在吃饭前唱几支歌: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
“海呼海…我们军民要合作……”
一连唱了五支歌,照常例,区队长该喊“立正,解散”了。区队长这时却望望队长,队长又瞅瞅史副官。
史副官站起来用手拍拍脑门:“别忙,窝窝头马上就到”…,接着,自言自语:“怎么还没来?”便跑到村后去接给大家送窝窝头的人去了。
大家只好又唱歌——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我是中国人,我有刚强如铁的身体……”
“秋风起……秋风凉……”
一连又是十几首歌唱过去了。这时史副官满脸汗跑过来:“不知怎么搞的,还没来!”
队长只好宣布:“同学们,暂时解放,窝窝头还没到”。
一位同学举手提议:“唱了一阵子,又不觉饿了,还是先上课吧,”
“同意,先上课。”大家应和着。
老师们便给大家讲起课来。
一堂课上完了,唱两支歌,解散休息……
直到太阳偏西了,一天的课全上完了,窝窝头还没来。
这时,韩溜村的村长问怎么还未开饭,指导员解释说:“窝窝头还没到。”
村长生气地说:“要是窝头半月不来,难道也要等半月不成?走,现在趁大家正在吃饭,一家一个跟着吃。”
老乡们这时也纷纷赶来,拉着同学们到他们家去吃饭,同学们都笑着,挣脱着:“我们不饿”、“越觉不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