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中学,创办于1940年秋,结束于1949年夏,是一所迁徙辗转于苏、鲁、豫边沿地区的革命游击式的中学。该校以培养革命干部为目的,其实就是干部学校。她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极端艰苦的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培养了近千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湖西抗日中学,是我党在鲁西南创办的最早革命老校之一,因地处微山湖以西,故又名湖西中学,简称“湖中”,为冀鲁豫边区政府湖西地委直属学校,湖西专署专员李贞乾是该校的创办人。
湖西“肃托”事件以后,1940年,微山湖西地区的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肃托”事件中,几百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被无故加上“托匪”的罪名惨遭杀害,革命队伍内部的士气受到严重损伤,根据地人民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自家人杀了自家人,对共产党、八路军也产生了一些疑虑。过去那种热火朝天、团结抗战的气氛一时沉寂下来了。这时,正逢国民党在华北发动反共高潮,当地的反动势力重新抬头。他们大搞反共反人民的勾当,到处捕捉我地方干部和共产党员,甚至同日伪相勾结,大规模侵占我抗日根据地,到处寻机同我军作战。再加上日本鬼子当时已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他们为了巩固后方,也改变了战略方针,停止了对国民党部队的正面进攻,一面扶持汪伪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一面抽调大批兵力,重点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同时,这一年我抗日根据地的大部地区如鱼台、沛北、丰北等地,又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总之,湖西地区的党和人民,处在风雨飘摇的艰险局面中。
面对这种艰险局面,湖西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当时在“肃托”中幸存下来的了几位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在代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来湖西处理“肃托”事件的罗荣桓同志的营救下,刚刚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立即走上了战斗的岗位。他们有的忍着身上的伤痛,骑上战马带兵向敌军阵地冲杀;有的去找因为受到迫害而情绪消沉的同志做思想工作;有的去各县、区恢复和健全新的领导班子;有的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做好各界人士的宣传工作,恢复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在全党同志和全区军民的共同努力下,1940年的一年里,完成大量的恢复工作:原来的地区党委改组了,对杀人冤案负有责任的人,该撤的撤,该捕的捕,有的调走接受审查去了。新的中共湖西地区委员会成立后不久,湖西地区统一的抗日政权机关——湖西地区专员公署建立起来,各项工作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
当时,抗战和革命的大业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人去承担,李贞乾根据他多年办过教育的切身体会和在当时条件下办校的具体困难,与地区党政领导如郭影秋、郝中士、潘复生以及在专署文教科工作的朱煜如等一起,经过反复考虑和多次商议,于1940年11月作出卓有远见的决定:以义勇队总队宣传队为基础,创办一个抗大式的抗日中学。
1940年秋,中共湖西地委派湖西专署专员李贞乾同志到单县东部的赵新庄,召开湖西地区各界人士代表会,共同协商,在单县东的时集筹建一所中学。李贞乾同志在会上说:“为了抗日的需要,延安办了抗日军政大学,我们湖西也办个抗日军政中学”。随后,就指定刘尹斋、聂补吾、李超然等同志为教师。
1940年12月下旬,鱼台县委宣传队(又名渔光剧社)奉命集中到湖西专署机关驻地附近的八大庄。
一天傍晚,原鱼台县长、新当选为湖西地区专员的李贞乾来到宣传队的住处,看望渔光剧社成员。
宣传队员们高兴地围着李贞乾问长问短。
李贞乾非常兴奋地对大家宣布说:“地委和专署决定在湖西办一个抗大式的抗日中学,你们就是这个学校的第一期学员,还有其他几个宣传队也要来。”
大家听了,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接着,李贞乾讲了地委和专署对办好学校的设想:第一、要以抗大为榜样,学习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第二、集中几个县委的宣传队作为学生的骨干力量,同时准备陆续吸收根据地内外有志于抗战救国的青年学生来校学习,使学校逐步发展起来;第三、调品学兼优有教学水平又热心办学的教师到校工作,办好学校;第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和扶持学校的工作;第五、学校的一切行动要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尽可能多领点武器,把学生武装起来。
李贞乾谈到学校的教学业务领导归属时说:“学校的教学业务归专署文教科领导,政治思想工作归地委组织部管理,学校跟随专署、地委机关行动,办校的具体工作由专署文教科负责。”
李贞乾最后说:“延安办抗大,我们办抗中,其实,我们的学校也可以说是小抗大。”
听了李专员的谈话,大家对办好学校更是充满了信心。
1941年元旦过后,金乡、丰县、沛县等几个县的宣传队陆续集中起来,大约有七八十人。宣传队集合起来以后,首先办了两件事:
第一,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全体同学按年龄大小编为3个区队,3个区队之上建立了临时队部,由张学清同志任指导员,不久调王晓天同志来校任队长。3个区队共分8个班。全校只有十来支枪,都配备在第一区队,因为这个队的队员年龄都在十七八岁上下。一区队分3个班,每班配备三四支枪,没有枪的配几颗手榴弹,负责学校的警卫工作,由刘文致任一区队队长。全校的七八个女同学单独编为一个班,属第三区队。
第二,组织办校方针任务的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动员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由于采取了领导动员与组织讨论相结合的办法,这次学习动员进行得热火朝天。
接着,从地委团结剧社、支队司令部火线剧社,还有其他县的宣传队里,又调来了一批学员,从游击区的敌顽占区也招来了一些青年学生。地委又陆续选调了一些教学人员。地委又陆续调来了刘尹斋、郭怀信等几位有威望的老师,建立了以刘尹斋为副校长、郭怀信为教导主任的党团(党组)机构;学生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张学清同志任支书,刘文致任副支书;各区队建立了党小组(党员、党小组都不公开)。
正在这时,传来了皖南事变的消息,同学们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为皖南事变牺牲的烈士报仇,有的同学还写了申请书,要求参军到前线去。学校也注意把同学们的这种革命义愤引导到学习上来。组织大家去专署、地委听了关于时局的报告,动员大家把学习搞好。
开学前夕,又新成立了一个女生区队。全校学生已有100余人。这时教职员已大体调配齐备,所设各学科的教员也都有了。湖西抗日中学的学员大多数是来自本县、沛县、金乡、鱼台等县的抗日青少年宣传员,少数同学是徐州铜山及敌战区来的进步学生。学校的教员都是湖西地委从党政机关选调来的干部,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1941年3月,湖西抗日中学(简称“湖中”)在湖西抗日根据地单县东北石坡楼村举行开学典礼。
李贞乾到会并讲话,表明不再兼任湖西抗日中学校长,任命杨经元为校长,刘尹斋为副校长,郭怀信为教导主任兼党支部负责人,张剑华为总务主任(后朱煜如为教务主任)。
开学典礼上,李贞乾校长对学生们讲道:“我们所以决心在这困难的环境里办湖中,就是希望你们能成为我们的革命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这就要求大家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革命理论,还需要有科学文化知识。”他强调:“老师和同学要团结互助,要时刻提高警惕,要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学校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作为自己的校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就是学校的校风。要把湖中办成一个抗大式的革命学校。”
开学典礼上,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学生代表也都讲了话。
会场气氛热闹非凡,歌声此伏彼起,中午还改善了伙食,吃了一顿猪肉烩粉条。
学校正常开课后,常在学校任教的有杨经元、刘尹斋、朱煜如、赵勉、张剑华、郭怀信、聂补吾、王晓天、杨赞元、杨一辰、杨蔼辰、李子树、辛韧、刘继武、崔德明、姚鹗卿、孔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