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6日,黄河支队以主力一部正面牵制敌人,抽出二团三营到沛县以北,袭击朱王庄,歼灭国民党苏北专署机关700余人,阻滞其西进。同时,黄河支队一团二营深入单县西南朱世勤部后方驻地,在孟寨一带歼灭其后方人员300余人,迫使朱世勤部不敢东进,从而粉碎了湖西顽军向根据地中心区的联合进攻。

  1940年7月,为了统一领导丰、沛、单、鱼、砀、金乡县的抗日斗争,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决定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决定建立湖西地委和湖西专署。

  湖西专署在单县终兴集朱油坊宣布成立,隶属于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由李贞乾任专员。同时,李贞乾还兼鱼台县长及湖西抗日游击司令员。

  湖西专署机关活动在丰县、单县、鱼台等边缘地区,与苏鲁豫区党委仍保持着密切联系。

  湖西专署成立后,李贞乾拖着带伤的身体,更加忘我地工作着。在他主持湖西专署工作期间,很快建立了县、区、乡各级政权。他根据党中央制定的巩固根据地的政策,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政策法令,积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进行减租减息,实行合理负担。有的地方推行“五一减租”,推行“分半减息”。通过减租减息,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调动了农民群众抗日的积极性,为长期坚持湖西地区艰苦斗争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农民的土地税(缴纳公粮)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改为累进税率,实行合理负担。首先实行免征点和累进税率,每人占有土地一亩以下者,免征土地税,一亩以上者将计算税额,占有土地越多,累进税越多;其次是根据地质好孬,折合负担亩,土地好的多征,反之少征,这又大大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

  二、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湖西专署成立不久,在单县终兴集天主教堂召开了第一届参议会,宣告了湖西地区参议会成立。会议选举了郭影秋为参议长,杨汉章为副参议长,讨论和颁布了施政纲领,制订了各项基本法令。湖西地区参议会成立后,各县也先后成立了参议会。各级参议会的成立,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三、精兵简政。为了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更有利于长期坚持敌后抗日斗争,进行了精兵简政,精简机构。抽调干部加强基层,勤杂人员充实到战斗部队,老弱病残合理安排。通过精兵简政,人民群众的负担减轻了,抗战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军政民更加团结。

  四、组织全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搞好农副业生产,带领群众自力更生,战胜灾荒,度过荒年。

  五、破路挖濠,坚壁清野。为了对付敌人机械化部队大“扫荡”,动员群众把大路全部挖成8尺宽、5尺深的大沟(时称“抗日沟”),沟沟相接,四通八达,部队行军,工作人员活动,群众转移都很方便,对反“扫荡”起了重要作用。

  六、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对军烈属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根据军烈属的实际困难,发给救济粮款、衣被等,还发动群众给军烈属代耕,这对巩固部队和动员群众参军参战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由于李贞乾身体力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带领湖西人民致力于湖西根据地的建设,很快医治了“肃托”的创伤,战胜了天灾人祸,拆散了敌、伪、顽、会、匪的联合,渡过了难关,使湖西这块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发展,欣欣向上。村村有儿童团站岗放哨,庄庄有自卫队操练,抗日号角震长空,抗日歌声遍原野。

  李贞乾坚持实事求是,从来不搞花架子,注意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人们讲抗日啦家常,了解群众需求,对群众体贴入微,群众一致反映“李专员就像咱们中的一员,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克已奉公,艰苦朴素,以苦为乐,以苦为荣。

  由于日伪军事上的“扫荡”和经济上的封锁,根据地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1942年,湖西地区遭受特大旱灾,河渠干涸,田地龟裂,许多人逃往他乡,不少人饿死。

  由于粮食歉收,加上日军的经济封锁和扫荡,致使湖西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此情此景,令李贞乾忧心如焚。

  为了克服困难渡过灾荒,李贞乾带领专署干部深入灾区,组织群众自救,抗灾度荒。

  一次,村干部筹措到的给养只是黑豆和发霉的干粮,后勤人员眉头一皱,要村干部退回去,另换好一点的粮食。

  李贞乾闻讯,立即加以制止,并严肃而语重心长地对后勤人员说:“老百姓宁愿自己挨饿,把粮食省给我们吃,多好的群众啊!人民是国家的主任,咱们是人民的仆人,主人给什么,咱们就吃什么,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能打日本侵略军。”

  李贞乾身体力行,带头喝黑豆椮子糊糊,津津有味地嚼着发霉的干粮。为了节约粮食支援灾区人民度荒,李专员带头吃榆叶,啃树皮。在粮食很少见、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时,他带头吃榆树叶做成的窝窝头。专署召开县长会议也拿榆叶窝窝头“招待”。

  有一次他工作到深夜,管理股的同志给他做了点夜餐送来,他叫通讯员又送回伙房。这个时期他连件新衣服也不换,原来的旧军衣补了又补,实在无法穿了,最后才换了一位友人送来的便褂。

  他的妻子师文秀得了重病,没钱医治,但他没动公家一分钱,直到病得有生命危险时,才向亲友借了20元抗钞治病,许多人听到后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李贞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受到了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李贞乾的模范行动和艰苦生活的磨练,使专署机关、部队战士抗日情绪更加高涨,部队战斗力更加增强,抗日捷报频传。

  李贞乾赢得了湖西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请专员做主”这句话,成了湖西地区的口头禅。

  一时间,湖西抗日根据地到处传颂着歌唱李贞乾的歌谣:

  “接又接,连又连,

  抗日救国的李贞乾。

  李贞乾,真勇敢,

  打鬼子,跑在前。”

  “李贞乾,李贞乾,

  人民选举的好专员。

  卖家产,买枪支,

  专打鬼子和汉奸。”

  1940年8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命令丰县常备队改为丰县保安旅,并颁发了旅、团、营的编制办法,董玉珏任旅长,黄体润任副旅长,下辖三个团河一个直属特务中队。

  9月4日,国民党江苏省第九专区专员汤铁飞转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急电,调丰、沛两县的保安旅两个团到徐州东南与新四军作战,丰县保安旅为保存实力,拒绝出兵。经过“6.14”事件,丰县国民党当局便以百倍的仇恨,向八路军黄河支队及湖西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猖狂的反扑。与此同时,丰、沛、砀三县日伪军和商丘日军一部也先后对丰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于是,日伪、国民党地方军与黄河支队在丰北十字河——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东大门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三角斗争”。

  1940年秋,国民党朱世勤、时锡九部勾结山东金南杆子会(无机道),制造谣言、欺骗群众,提出“反对八路军,带打县政府”的口号,并以联防自卫为名乘共产党动员群众破路、征粮之际,以反破路、反征粮等借口纠集群众近3万人,手持红缨枪、大刀片,猖狂地破坏抗日运动。

  8月初,金南杆子会5000多人乘湖西军区部队在单东南李田楼一带休整,突然包围金乡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大冯庄,同时,单东黄杨庄、陈蛮庄一带的杆子会也乘机暴动,朱世勤部也大举向共产党的根据地进犯。

  9月20日,国民党丰县保安旅副旅长黄体润同沛县保安旅副旅长吴品山,订立封锁丰县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地、缩小八路军活动范围的反共计划。丰、沛顽军在丰三区复新河西岸、五区春秋阁、王沟一带建筑据点,黄体润派重兵进驻四区边境丁堂、袁寨等地,对丰三区、四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接着,在丰二区召开所属乡镇会议,部署检举共产党、八路军人员;10月20日,袭击抗日宣传队,抓走2名宣传队员。

  10月28日,李贞乾致函黄体润,揭露汤铁飞在丰县制造分裂的罪行,希望国民党丰县当局派代表谈判,恢复“6.14”事件之前的抗战局面。

  11月3日,苏鲁豫区党委改为湖西地委,划归中共鲁西区党委领导。

  11月17日,丰、沛、鱼三县国民党顽军以数团的优势兵力,向丰二区区中队和鱼台县抗日大队驻地水坑涯进犯。激战中,黄河支队赶来增援,毙伤敌50人左右。

  11月20日,国民党江苏省第九专区专员汤铁飞(即汤静)尚未定惊魂,为了整顿残部,便以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名义,声称奉江苏省府令,遂将丰县常备队改编为丰县保安旅,委县长董玉珏兼任旅长,黄体润任副旅长。保安旅下辖四个团,一个警卫营。原一大队一区常备队直属中队和五、六区常备队编为第一团,王德举任团长,该团驻扎丰西五区王沟、齐胡同一带;以二大队、四大队和二、三、四区常备队及一、二游击小组编为第二团,彭世亨任团长,该团驻扎丰西北四区丁庙、王学屋一带;以七大队、华山大队及新编之第三大队为第三团,李秉玺任团长,该团布防于丰南,西起丰砀公路,东至丰铜公路的大沙河两岸;第四团为薛廷燧部,布防于城北陈三座楼、赵庄一带。原常备队手枪队改为特务队,直属旅部。这四个团的整体布防主要是针对鲁西南和丰县东北三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0年12月,湖西地委正式建立,潘复生任书记,郝中士任组织部长。1941年春,郝中士改任宣传部长,陈璞如任组织部长,郭影秋任统战部长兼军事部长,鹿渠清任民运部长,刘剑任青年部长,赵昱琴任妇联主任。

  经过“肃托事件”,湖西党组织的恢复十分艰难。湖西地委派李广德到单县报到,担任县委书记。李广德到单县却无人接洽。后来碰到一位自己的同志,也不知道县委在哪里,他让李广德到张寨看看。李广德同通讯员走了一天,到了根据地的中心张寨。张花园的群众见了他们望而生畏,使李广德非常寒心。过去群众见他们笑脸相迎,问寒问暖,如今是冷若冰霜,一问三不知。大人、孩子都不敢接近他们。

  一天,李广德住在张寨,他拉着个小孩想问他点情况,竟把那孩子吓哭了。李广德面对这种局面是何等可悲,可见“肃托”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何等惨重。

  李广德彻夜难眠。第二天,小张拎来一壶开水,六个窝窝头。他们匆忙吃完,赶往朱集。那天朱集逢会,他们访问了一个上午仍毫无音讯。他们又赶到黄庄,在那里正好碰到县武委会主任孟静之,二人一见面,相抱而泣,就象失水的鱼儿难归大海,当时的心情无法言表。

  孟静之哽咽着问李广德:“现在你来干什么?”

  李广德说:“来县委工作”。说着便把介绍信递给孟静之问:“县委在哪里?”

  孟静之愤怒地说:“你到天上找县委吧!‘肃托’以来,县委成员死的死,逃的逃,躲的躲,人人自危,县、区和农村的各级组织都散了,你到哪里也找不着县委了。现在我们的解放区以张寨为中心,南北不过十五里,东西不过八、九里。我才放出来十几天,我是本地人,有的同志还不敢接近我,你们是外来的,谁敢接近你。‘肃托’都肃怕了,都怕倾家荡产掉人头。”

  “那怎么办?”

  孟静之说:“你就住在我家里,不要着急,慢慢来。”李广德出去工作,动员大家时,就说上级派来了新县委书记王香圃(李广德的原名),看来“肃托”造成的苦果不吃是不行了。

  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才恢复了单县县委领导班子,县委书记王香圃、组织部长丁平宣、宣传部长魏钦公、县委秘书张彤光、妇联主席孔真、各救会长王广奎、武委会主任孟静之、辛羊区委书记张子敬、终兴区委书记左守善、杨楼区委书记王益民、曹马区委书记刘佩谦、芳桂区委书记张铎。

  1941年1月,中共徐北中心县委成立,张国亮任书记,李振扬任组织部长。湖西专署划归鲁西行政署领导。

  1941年2月,董汉搓任国民党徐西北专署专员,冯子固任专署保安队副司令,专署设在丰北史庄。

  3月,丰县县委领导成员变动,葛步海任书记,林洲改任副书记。丰县独立营升编湖西八路军教导四旅十团,丰县县委重组县大队,王效斌兼任大队长,李公俭任副大队长,葛步海兼政委,王景元任副政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