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严的“九三”大阅兵中,人民军队英姿飒爽,大国气象震撼世界。这壮丽景象,令人不禁想起《英雄儿女》中那深情的咏唱:“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长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今日神州之巍峨、万里江山之锦绣,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以热血与生命铸就。其中,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在英勇就义前慨然言道:“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生命。人迟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明明白白,慷慷慨慨。”其声铮铮,其志昭昭,至今回荡于历史长河。
一、求索真理,巾帼立志
向警予,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一个富商家庭。在民族危难、山河破碎的年代里成长,她少年时期便怀揣强烈的求知欲,深切关注国家前途与命运。1912年秋,17岁的她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转入思想更为活跃的周南女校。在此期间,她将原名“向俊贤”改为“向警予”,意在时刻警醒自己,须对封建思想与旧势力保持高度警惕。
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向警予毅然回到家乡,创办溆浦女校并亲任校长。她向学生讲授国家大事,宣传爱国思想,激励她们奋发图强,以期未来服务苦难同胞。此时她的思想虽未完全成熟,但已在写给哥嫂的信中展现出超脱俗见、追求真知的志向:“事业一层,不必太求急进。平常人之所视为荣辱得失者,自吾辈视之真不值得一笑。吾辈当求真心得,做真事业……”这位出身富商家庭的“叛逆”女性,自幼不屑红装,鄙夷封建礼教,内心燃烧着花木兰般的报国热忱。
1919年,向警予加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起的新民学会,思想迅速转向革命。同年,她与蔡和森、蔡畅等共同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开创了湖南女界赴法求学之风。怀揣“谋振刷东方民族之精神”的宏愿,向警予远渡重洋,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她日间做工,夜间刻苦攻读法文,短短数月后已能研读法文版《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思想认识由此产生质的飞跃。她在致父母的家书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坚定决心:“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而且这块肉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正是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她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战士的伟大转变。1922年初,向警予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性党员之一,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二、投身洪流,奋起担当
向警予的女性觉醒意识萌发甚早。1911年,16岁的她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求学时,便与蒋胜眉(丁玲之母)等七位同窗结为姊妹,立下誓言:“姊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在主持溆浦女校期间,她亲自撰写的校歌歌词铿锵有力:“现在已是男女平等,天然淘汰,触目惊心!愿同学作好准备,为我女界呵,大放光明。”这既是号召,亦是启蒙,激励女性为自身解放与平等权利而奋斗。
为推动妇女权益纳入国民会议议程,1924年12月21日,由向警予主持的上海女权运动委员会等21个妇女团体联合成立“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大会宣言明确主张国民会议应有妇女团体参加,废除一切阻碍女权发展的法律,另订保障男女平权与促进女权发展的宪法与法律。她在《妇女周报》上发表《国民会议与妇女》一文,旗帜鲜明地指出:“本会的目的在促成国民会议,和参加妇女独立的团体于国民会议。”并强调“妇女与男子不过性的区别,而其国民身份则无二致。”其立场之坚定,姿态之昂扬,充分展现了为妇女权益疾呼呐喊的先锋形象。
1924年6月下旬,向警予参与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14家丝厂万余女工为改善待遇奋起抗争,遭到厂主勾结军警的镇压。危急关头,向警予等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帮助女工提出增加工资、实行10小时工作制、释放被捕工人、承认工会等16项合理要求。她还广泛发动女权运动同盟会、全国学生总会、闸北市民协会等团体声援,使女工斗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展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定的阶级立场。
她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不畏艰险,勇挑重担。1927年3月回国后,她在湖北省委宣传部工作。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期间,她当选大会主席团成员,并亲手起草系列重要文件。面对武汉国民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许多领导人相继转移,向警予却主动请缨,坚守武汉进行地下斗争。同志们都担心她目标显著、处境危险,劝其转移,但她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那风雨如晦的至暗时刻,正是她这样一批最早觉悟的共产党人,以“干出惊天事业”的胆魄,高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之火,照亮民族解放的前路,发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一激动人心的预言。
1939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高度赞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三、血沃中华,精神永存
1922年,年仅26岁的向警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担任首任妇女部长,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有组织、有纲领的新阶段。此后数年,她全身心投入党的建设与妇女解放事业,组织女工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争取女性平等权利奔走呼号,成为无数进步女性的光辉榜样。
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不幸被捕。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酷刑折磨,她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凛然宣告:“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由于她在工人阶级中享有崇高威望,反动派蓄意选择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对她下毒手,企图“以儆效尤”。赴刑场途中,向警予沿途高唱《国际歌》,并向群众高声宣讲:“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苦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万岁!”其英勇就义之场面,感天动地。
闻此噩耗,蔡和森悲恸撰文悼念:“你不是我一个人的爱人,你更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毛泽东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她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并号召学习这位“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模范妇女领袖。
为永久纪念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女战士和妇女运动先驱,其家乡湖南溆浦县建立了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原故居管理所,1981年开放,1985年更名)。2008年,在其牺牲8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通了网上“向警予纪念馆”。1999年,她被评为百年英烈;2009年,更荣列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四、丹心映照,风范长存
怀抱坚定信仰,并以激越生命践行之,至死不渝,此乃向警予一生之真实写照。她舍弃优渥的“千金”生活,毅然投身革命洪流,最终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三载。生命的长度虽短,她却以无比的勇气与奉献,无限拓宽了生命的宽度与重量。如同无数革命先烈一样,她燃烧自己,其光芒照亮了社会,影响了人民,也激励着家人。
向警予与蔡和森育有一女一子,女名义义(妮妮),子名博博。尽管父母为革命奔波,陪伴甚少,但他们的英雄事迹与崇高精神,始终是子女成长道路上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蔡妮、蔡博姐弟皆学成归国,报效桑梓。蔡妮原习医,后因国家需要转任俄语翻译,贡献卓著;蔡博专攻冶金,1949年由刘少奇亲自安排回国,投身百废待兴的钢铁事业,从鞍钢炼铁厂基层踏实做起,凭借过硬技术与管理才能成长为技术骨干和厂长,从未以烈士后代自居寻求特殊照顾,完美继承了父母的遗志与风骨。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向警予为求学救国、教育救国、工运救国、革命救国奉献了毕生精力与热血。她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职业平等”、“全国妇女运动大联合”等纲领性主张,许多内容至今仍是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基石。她所展现出的思想洞察力、实践行动力、道德感召力与领袖凝聚力,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女性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向警予以其一生奋斗,向世人昭示了一种优秀的女性精神和积极的时代参与意识。她的故事深刻启迪我们:革命与建设事业需要坚定的信念与无私的奉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当永志不忘先驱者的牺牲,倍加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更需赓续那份为理想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以此推动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向前。
向警予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如流星划破暗夜,短暂而璀璨,永恒地照亮着后继者前进的道路。其精神,已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迈向新时代、实现新跨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