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由银河悦读中文网策划、汇编的第二部合集图书《走进经典——“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集萃》于近日出版发行! 


这是银河悦读中文网继《人间重晚晴》之后,正式出版的第二部图书,是银河悦读网站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飞跃,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展示。


该书源于银河悦读中文网第三届“推荐一本好书”主题征文活动,活动期间,广大文友积极响应,纷纷围绕自己钟爱的书籍,撰写推荐文章,分享读书心得,共收到参赛作品300余篇。经评委认真评选,最终60篇佳作脱颖而出,入选《走进经典》。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军事、励志、法治等多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书籍对人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塑造。无论是对文学名著的深度剖析,还是对历史典籍的精彩解读;无论是对哲学智慧的探寻,还是对军事著作的品鉴;无论是从励志书籍中汲取力量,还是借法治题材作品增强法治意识,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与感悟,字里行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走进经典》的出版,是银河悦读中文网积极践行“网聚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对“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阅读风尚的有力推动。该书不仅为广大文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也为读者们呈上了一份丰富的精神盛宴,让大家在阅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汲取知识的养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本书也将于近期捐赠给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为社会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未来,银河悦读中文网将继续以书为媒,以文会友,组织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读书创作活动,为繁荣网络文学事业、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贡献力量。期待广大文友继续积极参与,共同书写更加精彩的文学篇章,让阅读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封面、封底、腰封

编委会组成

目录


现与大家分享本书的最大亮点:


第一,著名学者欣然为本书作序

为本书作序的是我国著名学者、著名文学理论评论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曾镇南研究员。他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在北京大学文艺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中国作协创研部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副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还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研究会理事。 其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专长为文艺评论。 著有《泥土与蒺藜》《王蒙论》《生活的痕迹》《平照集》《微尘中的金屑》《播芳馨集》《现实主义研习录》等文艺论著。 论文《论鲁迅与林语堂的幽默观》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泥土与蒺藜》《王蒙论》两书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一、二届科研成果奖。曾多次担任全国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评委,“五个一工程”奖论证专家,为中国文学发展贡献了专业力量,还经常与各地文学作者交流,助力文学创作发展。


曾镇南欣然为我们这本书题序,可见对银河悦读网“情有独钟”。正如他在序言中以美妙语言所表达的:“《走进经典》是银河悦读网最新推出的一部大众阅读好书的征文汇编。它像缀于网上的发光的珍珠组成的珠串一样,发散着静定而疏朗的清光。这是发自各个领城的各个殊异的普通读书人的心灵之光,是他们走近,仰望乃至走入经典的读书长旅上留下的深的足印。那是宛若银河光流的无声们天上的交响乐,是新时代国家读书战略推动们群众性阅语热流谱写出的有韵的人世间的教育诗,也是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的平正而美妙的方式展现的东方大国的伟丽璀灿们景观。”


第二,著名军旅作家为本书撰写推荐语

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王贤根为本书做推荐著名作家为书籍撰写推荐语。 王贤根所著《援越抗美实录》是我国第一部反映援越抗美的全景式文学作品,一次发行30万册,被多家报刊选载、连载,获总参谋部文学创作奖。此外,散文《墙》、报告文学《虎翼行动》获总参谋部第一、二届新长征文学奖,《西线之战》获总参文学创作一等奖,部分散文还入选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


他用凝练且优美的语言,精准传递了书籍价值、并结合自身专业视角、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发读者共鸣——

“这世上,幸福莫过于阅读。《走进经典》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高雅情趣、生命意义的便捷之门。人生的真切感悟,浓烈的家国情怀,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以及对美学的探索与追求,在文集中皆不同程度地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这光芒汇集成星河,灿烂在理想的天际上。”


第三,曾誉满全球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原执行总监飞乐由衷力荐

从一开始就看好雀之巢,力主创办银河悦读网站的飞乐,来自当年最火爆的榕树下,她对网站始终怀抱殷切希望。她在精短的推荐语中深情写道——

“来自银河的优质篇章,用我们经历的不凡曾经,点燃你今生思想的火种。有真实记录,有睿智谏言,更是过来人的真诚导航,篇篇肺腑,字字珠玑,只求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四,著名将军书法家为本书题写书名

为《走进经典》一书题写书名的是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荣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申万胜将军,将《走进经典》四个字呈现出别样的意蕴。申将军尤擅长行草,其书风碑帖融合,气格旷达,沉雄洒脱中寓凝重、老辣、生涩,无论结体与线条,均不主故常、不假修饰而一任自然。注重线条、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结字的腾挪避就,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注重情感和性灵的流露,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和时代精神。


第四,书名采纳了文学院教授的建议,定位较高,且很多文章具有较高的含金量,为我国银发阅读和银发写作(含网络写作)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板和参照。

如何给本书起名,我们发动大家讨论,最终采纳了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银河悦读长篇部主编青梅煮酒的建议,起名《走进经典》,给这本书注入了更高价值。我们试图从“文学力作”“历史古籍”“异域名著”“儿童读物”四个维度,分享银河文友的独特而深刻的阅读体悟。譬如第一篇是罗援将军的《英雄的母亲》读后感。他饱含激情、深入浅出地谈到自己阅读《兵妈妈》的体会。他动情地说:“大部分兵妈妈的爱情,都是由于对英雄的崇拜而催生的,这是一种生死之交,这是一种永恒的爱情。”真情在字里行间游走,不经意漾起情感的波澜。


总之,在快节奏的现实中,我们常被琐事裹挟、被情绪困扰,而一本好书能提供“精神庇护所”:读散文(如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可感受日常烟火的诗意,缓解功利生活的浮躁;读传记(如《苏东坡传》)能从他人的逆境抗争中汲取力量,消解自身的困境迷茫;即便只是读一本推理小说,也能在逻辑推演中暂时脱离现实压力,获得专注的愉悦。这种滋养无关功利,却能帮我们重建内心的秩序与平静。正如杨绛所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在文字中看到的他人故事、思考的人生问题,最终都会内化为自身的品格、格局与处事方式。 简言之,阅读好书不是“任务式的消耗”,而是“投资式的积累”:它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拥有更广阔的认知边界、更丰盈的精神世界,也让我们有能力在复杂的现实中,更清醒、更从容地走向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附:序言和后记


后记


目前,《走进经典——“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集萃》正按照每一位入选作者提供的地址,以快递形式分批送达大家手中;网站也将在年底前将《走进经典》捐赠国家图书馆。


作者们收到自己参与创作的图书后,既能重温自己的文字,也能翻阅其他入选作品,在彼此的阅读心得中交流碰撞,进一步丰富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而这种“创作—成书—分享”的闭环,也恰好呼应了国家倡导银发写作、银发阅读的初衷,让更多老年人在文字与书籍中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未来,银河悦读中文网也将持续记录下作者们收到图书的暖心瞬间,更会以此次图书出版为契机,继续为银发创作者搭建更多展示平台,让阅读的种子在纸墨间持续生长,让创作的热情在晚年生活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希望有更多的人都来阅读这本书,再次祝贺所有入书作者!



执笔:独上月楼   


整理上传文案兼图书快递负责人:梦秋







202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