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九三阅兵盛况,并品读陈辉老师对此次阅兵的解读文章后,我对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有了更深的感悟与启迪。

  回顾我党、我军和共和国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历经十四年全民族抗战,最终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依然凭借顽强意志和灵活战术,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反动军队,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初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落后的武器装备,依靠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战胜了世界头号强敌——美国,再次彰显了中国军队的钢铁意志。

  陈辉老师的文章系统梳理了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其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文中运用丰富史料与数据,全面阐述了我军陆军、海军、空军以及火箭军四大军种的历史性转型。

  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人民军队诞生之日起,我国便有了陆军。23年后,海军与空军相继成立。39年后,火箭军(其前身为第二炮兵)正式组建。这些时间节点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开国大典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军队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将建设强大陆军作为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1954年国庆五周年阅兵中,陆军装备实现从“多国造”到“苏式”装备的基本统一,展现出历史性跨越。受阅方阵中出现了苏式M-43式120毫米迫击炮、57毫米反坦克炮、M-37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M-13式火箭炮,以及T-34中型坦克、NC-2重型坦克和CY-122毫米自行火炮等装备。

  至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我国首次展示自行研制的“五九式”坦克,标志着陆军装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从“五六式”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到“五九式”坦克,全部实现国产,展现出国防工业的初步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彻底打破了外部的核垄断与核讹诈。中程战略导弹的研制成功与第二炮兵的成立,也为日后阅兵中战略导弹的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辉老师的文章不仅总结了我军装备发展的脉络,更对我国国防建设充满信心与期待。

  从1984年国庆阅兵到2025年的九三阅兵,火箭军及其新型装备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国防实力日益增强,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

  当新型战车与机械化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我们无比自豪地看到:祖国正日益强大。

  2024年4月,信息支援部队、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等新型兵种的组建,将进一步丰富我军作战体系。它们将在未来的阅兵中成为新亮点,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并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阅读陈辉老师的文章,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一次阅兵中震撼亮相的背后,是无数人坚定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实足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