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说信息

沂蒙儿女

王卫兵

1197|179总点击|0收藏|0闪星

关于小说《沂蒙儿女》的相关事项的说明:

王卫兵                  2025年6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算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迎来80周年。我在几年前出版的《沂蒙儿女》一书,从今年6月开始,在百度银河悦读中文网上发布,以东路想看抗战题材小说网民的意愿。

在这里先讲一件事,《沂蒙儿女》这部小说从上网之日起,授权给百度银行悦读中文网使用和管理。未得到藿香作权人的授权,任何人不得收费,要按照国家的《著作权法》办事。(注:《沂蒙儿女》一书,不准腾讯网转载。)

另外,这部小说有九个篇章36万字,我在小说上网时对各章节做了一个调整,把大章节改成小章节,以方便读者上网时阅读。

《沂蒙儿女》书号:ISBN978-7-5488-3938-5

CIP数据核字:(2020)第012707号

 


内容介绍:

《沂蒙儿女》是一部描写山东人民和山东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对日寇作战的一部长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小说以石木林、严正、李大柱等一批游击队员为代表,在抗战初期创建游击根据地,后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部小说以山东抗战史为背景,先后写入抗战初期的“太河惨案”和日寇在1941年11月初对沂蒙山区的大扫荡,以及在抗战后期中共中央对山东八路军领导机关的改组,最终确立了以罗荣桓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山东八路军指挥体系。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在山东抗战史上是一块最大、最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它南连鲁南根据地,北接清河军区,东与滨海、胶东根据地相衔接,西接大片的抗日游击区和小片的抗日根据地(湖西根据地)。抗战时期,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师部、山东纵队等领导机关和重要的组织机构均驻在沂蒙山区内,领导指挥山东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因此,当年的沂蒙山根据地也是日本侵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山东抗战史上最大的一次反扫荡,就发生在沂蒙山区这片土地上。

 书中写入众多与山东抗战史有关的历史人物,使这部小说更加贴近山东抗战史。

这部小说以大量的故事情节展现当年山东八路军的学习、作战和宣传工作。讲述了山东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前赴后继、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时还展现了山东八路军、游击队在抗战烈火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

小说共分为九章,三十六万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以此书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目  录:

一、逃荒……………………………………1页

二、回家……………………………………19页

三、第一游击大队…………………………28页

四、小荷才露尖尖角………………………50页

五、策反……………………………………107页

六、学习……………………………………155页

七、沂蒙山区反扫荡………………………250页

八、宣传队…………………………………310页

九、第七团…………………………………514页

结束语…………………………………559页


标签:  

【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长卷中,沂蒙山区如一座巍峨丰碑,镌刻着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长篇历史小说《沂蒙儿女》以石木林、严正、李大柱等游击队员为叙事中心,将山东人民与八路军的抗战历程熔铸成一部血肉写就的英雄史诗。作品以“太河惨案”“1941 年沂蒙大扫荡”等真实历史事件为骨架,穿插中共中央改组山东八路军领导机关、确立罗荣桓同志领导核心等关键节点,让文学叙事与历史真相深度咬合,还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初创到壮大的壮阔图景。 作品将罗荣桓等历史人物融入故事肌理,使文学想象始终锚定历史真实。从游击队员创建根据地时的筚路蓝缕,到学习宣传中的思想觉醒,再到战场上“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是沂蒙儿女的抗争故事,更是中华民族在血与火中淬炼的精神密码。这部作品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历史记忆,让读者在文学叙事中触摸抗战岁月的滚烫脉搏,感悟根据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精神,为传承红色基因留下了厚重的文学注脚。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分享到:

作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