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次战斗》作者王玉林是26军战斗英雄
王玉林男,汉族,安徽省阜阳县人。1923年出生,1942年入伍,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鲁中军区授予他“一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授予称号时任鲁中军区4团1营1连(76师226团1连)连长。1943年10月讨吴战役中,他缴敌步枪2支,手枪1支,荣立一等功。1945年7月姜家村战斗,他带领连队圆满完成了架桥任务,荣立一等功。1948年5月开封战役和12月淮海战役中,他完成任务出色,再次荣立战功。1949年7月解放上海,他带领全连歼敌一个连。
二、26军老首长亓谦斋
王玉林《第一次战斗》文中提到时任鲁中军区4团1营1连指导员亓谦斋,亓谦斋是员战将,率领部队打了无数次大仗,恶仗和好仗,强将手下无弱兵,亓谦斋的这个连队涌现出范维士、王玉林等四名战斗英雄。
亓谦斋 原名亓尚让。1921年出生于莱芜叶家庄。1939年3月参加八路军,历任山东纵队4支队特务大队宣传员,2旅4团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副政治教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鲁中军区、华东野战军八纵任政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50年11月任志愿军26军76师参谋长。1953年4月,任26军装甲处处长。1954年7月任26军76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2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9年1月任26军76师师长。1965年10月任26军司令部参谋长。1968年2月任26军副军长。是年9月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11月任铁道兵副司令员。
亓谦斋伯伯战功显赫,曾任王牌主力26军76师师长,是26军的老首长。他1941年12月参加了滨海区甲子山战役。1942年到1943年,在鲁中等地带领部队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1944年先后参加了章丘、莱芜、沂蒙、滨海地区反“扫荡”和沂水、朱满及讨伐厉文礼、吴化文等战役战斗。率部参加了张店、周村、文埠、鲁南、莱芜、菏泽、洛阳、开封、睢杞、淮海、渡江、淞沪等战役。1946年8月他带领全营在文埠攻坚战中顽强攻击,获鲁中军区授予的“首先突破”锦旗。1946年12月在鲁南战役中带一个营俘敌500多人,缴获坦克23辆,活捉敌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淮海战役中率八纵22师70团浴血奋战,在小费庄击毙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1950年11月任志愿军26军76师参谋长。1951年4月,率部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作战38个昼夜,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掩护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为战役准备赢得了时间。
三、王玉林《第一次战斗》
《第一次战斗》是王玉林跟随亓谦斋连队(鲁中军区4团1营1连)参加了第一次战斗。一般来讲,第一次上战场,难免有些恐惧和紧张,但王玉林在没有枪支的情况下,在副班长范维士带领下,以勇敢和智慧,捕捉敌哨兵,用手榴弹俘虏敌人半个班,得到了一支朝思暮想的钢枪。
王玉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民军队的战斗英雄是从战火中锤炼出来的,是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
第一次战斗
1943年中秋前夕,我参加了攻打伪三方面军9支队的代庄战斗,这是我被解放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
那天,吃罢晚饭,指导员亓谦斋传达夜袭伪9支队的任务,他说:“今天晚上是远距离奔袭,到目的地有八十多里,上级要求我们速战速决,天明前撤出战斗并且不能惊动附近的鬼子……〞
八九月的天,日长夜短,到天亮顶多还有十来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要跑个来回,还要打仗,够紧张的。但听说是打仗,没有一个不高兴的,大家知道又是换枪的好机会。那时我们大都使的老套筒,三枪两不响,战场上谁能缴到钢枪,谁就可以用好的了。我暗下决心:这回非弄支钢枪不可。
这晚上的行军简直和跑步差不多,汗“刷刷”地淌,才走了一半多点路,就觉得脚又烧又胀,脚掌下像是进来一粒石子,可又不是很痛而是火辣辣的。坏了,脚打起了泡!我怕被副班长发现,忙看看范维士,只见他携着满身的东西;有自己的枪弹,有我的被子,有别人的枪支……虽然显得有些沉重,但仍迈着大步前进。我放心了,并鼓励自己,忍着痛,不能跛,一定要参加打头阵,实现决心。
月亮当头的时候,我们已经赶到目的地。部队下了大路,从田野里向庄子接近……我和副班长范维士的任务是首先摸掉岗哨。我们向前走着,副班长小声地问我:“小王,害怕不害怕?”我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回答:“不害怕!〞“好!”他称赞了我,一面又教我接近敌人时应注意的事。
当我们离哨兵只有三十多米时,我俩按照分工,分别向敌人靠拢,一会儿,我爬到了哨位后面指定的地点。哨兵一点也没发觉,背着乌油油的大钢枪,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我想:你别恣,这支漂亮的枪马上就是我的啦!正想着,“沙”的一声,一块坷垃落在我身边,这是我们的信号。“谁?〞哨兵惊慌的叫了一声,接着把枪栓拉得“哗啦”一响。他正像只狗伸头往我这里听的时候,副班长突然从他背后跳出来,他急忙回转头应付意外的情况,没想到,就在这时,我又从他背后站起来猛扑上去,紧紧抱住了他……就在这一剎那间,不知从哪里又钻出一个敌人,拔腿就往庄里跑。这时,我们班长马学生也撵来了,他命令我们:“马上带着他(指俘虏)去追,追不着就叫他引你们上队部!”
代庄不算小,一进村就是大胡同小巷子,根本无法追踪,副班长范维士对俘虏说:“上你们队部!老老实实,我保证你的生命安全;要是欺骗我们,那就不能对你客气!〞“是,老爷!我老实〞俘虏引我们向庄子中心走去。我们正走着:对面忽然出现一个人,估计可能是流动哨或是换岗的,副班长轻声命令俘虏:“问什么答什么,不许乱说,否则你自己吃亏。〞那人果然是个哨兵,老远就喊:“干什么的?口令?〞俘虏都按我们的命令做了回答。快碰面了,副班长拐我一下,我便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带路的俘虏身上。副班长自己就趁那个敌人不防,猛地扑上去。敌人的耳目又瞎了一个。
伪军9支队的队部驻在一个高大的门楼子里面。我们到达时,全连也紧跟着上来了。我们班被留作搜索队部。副班长范维士叫我守大门口,他说:“你没有枪不要进去了,就守住这门口,不让敌人逃跑,也不要乱跑。钢枪有的是,打完一仗一定有你一支。〞我就隐蔽到一个背光的墙角里,眼睛盯着院子。不一会,果然溜出来一个家伙,他一手提着裤子,一手抓住匣子枪,保险带吊在脖子上。待他冲到口,我捡起手榴弹就照他脑袋上砸,那家伙像猪一样“唔”地叫了一声,松了卷裤子的手来夺手榴弹,另一只手还想拔枪打我。但是我也用另一只手紧紧地握住了他的匣子枪,叫他缴枪。这家伙不但不缴枪,还死死地抓住我的手榴弹不放,我急了,就喊:“不缴枪我拉弦了!”这个怕死鬼才乖乖地把枪交给了我。
伪军9支队队部旁边的屋子也是比较好的。忽然,我听出那里有“呼哧、呼哧”的干草磨擦声,我想牲口不会住这么好的屋,一定有问题,又怕是老百姓,就试探一下:“里面有没有人?〞没有答应的。我又叫了一声,仍然没有回声,但屋子里更乱了。我断定是敌人,扔进去一颗手榴弹,接着喊话:“缴枪吧!缴枪不杀!〞里面丢出两支枪来,屋子里“呼呼隆隆〞。我怕敌人钻出来,或从别的什么地方逃走,就又扔了一颗手榴弹,里面这才回答了:“缴枪!缴枪!”我命令他们把枪丢出来,然后一个个边拍手边走出来。半个班就这样被我一个人解决了。
月亮还没有西落,战斗已胜利结束。庄头集合场上一片嘈杂,这里是狼狈俘虏群,那里是哞哞的羊群;俘虏比我们一个连还多,有的在穿衣,有的还光腚,老乡夹在羊群里认领自己的羊。我们的同志忙着处理敌人给准备的中秋礼物一一枪支、弹药,还有去毛剖腹的鸡和现成的猪肉……
回转的路上,大家更是兴致勃勃,忘去疲劳。边走边谈。听了我谈的,副班长范维士带着爱惜和责备的口气说:“小鬼,你真冒失呀!要是真拉了弦,自己不也完吗?〞他又说:“以后要听话,不要乱跑,不要单独行动!〞我为自己解释:“你不是说过:对同志要像兄弟,对敌人要像老虎,我就是向你们学习呀!你们不怕牺牲,我还能当孬种?〞接着我们排长张忠德开起我的玩笑来:“小王今天勇敢,我们送他个光荣称号,就叫他‘二虎’,大家说好不好?”从此,“二虎〞成了我的外号了。
老马
更新于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