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安是山东抗战的一方热土

  泰山岩岩,黄河滔滔;徂来巍巍,汶水汤汤。

  泰汶大地,一方沐浴着革命的红色热土。1926年3月,泰安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泰安支部在蒿里山诞生,点燃了泰安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从此,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泰汶大地,一批批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发,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投身革命洪流,浴血抗争,谱写了响彻泰安、山东乃至全国的红色乐章。

  在徂涞镇的南上庄村委内有一棵国槐,山东省委南上庄会议旧址位于此处。1938年5月21日,山东省委在南上庄大庙国槐树下,召开了领导干部和群众大会,确定创立以鲁中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

  山东抗日武装起义有一支部队是从徂徕山打响的,这支部队是26军前身部队之一。

  1937年12月篦子店会议后,省委在附近的夏村召开会议,宣布了省委关于起义时机的决定,并立即通知新泰、莱芜等地的党组织传达省委关于在日军占领县城时举行起义的决定,省委决定派遣远静沧、张北华、程重远到津浦铁路西的泰西地区,领导和发动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以策应徂徕山起义。

  12月30日,日军逼近泰安,省委机关、平津流亡同学会以及当地党员、自卫团分两批撤离篦子店来到徂涞山。31日,各地接到通知的起义人员陆续向徂涞山大寺集中。1938年1月1日晨,在泰安城东南20多公里的徂涞山上,160余名抗日志士,聚集在山前法华寺(大寺)的大院里,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代表省委宣布“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正式成立了!”全体壮士群情激昂,精神振奋。黎玉宣布洪涛任四支队司令员,黎玉兼任政委,林浩兼政治部主任。各县根据省委通知,先后拉起队伍奔向徂涞山。7日,莱芜起义部队88人,76条枪到达徂涞山广化寺与省委会合。新泰党组织发动的人员50余人,40余条枪分三批到达徂涞山,短短几天,四支队发展成为300余人初具规模的抗日队伍。

  《银合镇》的故事就发生在泰安,故事主人公李银河是26军前身部队的一名舍生忘死的英雄战士。

  

     二、英雄李银合的名字在泰安大地广为流传

  《银合镇》说的是侦察员李银合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情报搜集任务,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免遭屠杀,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凶恶的日寇面前,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大声呐喊“我是八路。〞李银合被鬼子带走了,人民群众安全了,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英雄。

  过去经常从电影中见到这样的八路军英雄,而从《光荣的成长》中见到了真正的英雄李银合,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银合镇

                                                              邱玉清

  鬼子投降了,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山东泰安县白家镇的乡亲们到处张灯结彩,放鞭炮、扭秧歌、开大会……无论男女老幼,工、农、兵、举、商,一连好几天谁都乐得见面就笑;逢人便道喜。就在这令人狂欢的时候,白家镇的乡亲们为了永远纪念侦察英雄李银合,把自己祖祖辈辈遗传下的白家镇改为银合镇了。

  李银合是泰安县县大队的便衣组长。一九四三年四月县大队政委,将他叫去布置了到白家镇的侦察任务,准备在可能的条件,拔掉这个祸害抗日根据的突出据点。月牙还没落,三星刚偏西,为了度过这个青黄不接的日子,老乡们挑着干菜,扫帚、吱吱哇哇地推着小车,就向白家镇赶集去了。李银合头藏破帽垫子,身穿小夹,腰束一根篮布带,足登一双老布鞋,挑着百多斤的柴火,颤悠颤悠地夹在人流里,就进入白家镇了。小王和小刘也都化了装,远远地跟在后面混入了镇里。经过一番细致侦察,他们搜集好了所需要的全部情报以后,正要离镇回队,忽然,鬼子把全镇包围起来,宣布戒严,一个人也不准出镇。包围圈迅速缩小,老乡们全被赶到一个广场上来了。鬼子小队长跳上一座土台,咿哩呱啦地叫了一阵,接着翻译就说:今天在镇上皇军的谍报员看见带手枪的人买东西。谁要是八路的便衣侦探赶紧站出来;谁知道也要赶紧报告。要不,查出来就枪毙。

  老乡们低着头,沉默着,广场上呈现出一片寂静。鬼子开始搜查了,每个人的身上都翻了好几遍,但仍啥也没搜到。鬼子小队长气急了,哗一声拔出指挥刀,高高地举过头顶,一面舞着、跳着,一面拉开破锣般的嗓门,大叫了一阵,接着翻译又说:“太君说你们统统混蛋,太君叫八路快点出来,八路不出来就把你们统统枪毙。”

  人们还是沉默着,他们有的咬着嘴唇瞅着翻译;有的瞪着双眼盯着鬼子;有的仍低着头,哭泣得鼻涕眼泪顺着脸滴。他们愤恨,他们伤心;他们知道大祸又来临了。他们想反抗;他们恨不得一口把这些家伙咬死。但是,四周尽是哨兵、刺刀,土台上还有机枪。而他们呢?他们全是赤手空拳的农民;打,打不过;冲,冲不出。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全力抑制住心中的怒火,不吭一声,不露一点马脚,让鬼子气死也找不到八路军。

  寂静,广场上寂静得简直像死了一样,谁要喘口粗气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银合站在人群里,看见鬼子那副凶恶相,一个个死在鬼子刺刀下的战友,一群群被鬼子烧杀奸淫的同胞,又从他脑子里闪出来,难道我们中国人生来就应该让人蹂躏吗?他脸上一阵铁青又一阵血红;他气愤极了;他恨不得跳出去一拳头把这些杀人魔鬼揍死。

  鬼子小队长见硬的不顶事,又放下指挥刀,皮笑肉不笑地咕噜了几声,那个不要脸的翻译马上又点头哈腰地对大家说:“谁说出八路来……或者指出这里不常见的生人来,皇军大大有赏。”

  寂静,仍是一片长久的,像死一般的寂静。站在李银合旁边的一个青年,只掉过头来看了李银合他们两眼,又默默地低下头去了,意思好像说:“沉住气吧,不要紧,老乡们绝不会出卖自己人的!”

  时间不断地过去,鬼子叫、骂、吓唬、诱骗等办法全使尽了,但广场上还是没人吭声。鬼子所得到的还是群众无言的反抗;鬼子想杀害的八路军还是没有着落。鬼子小队长气得像疯狗似的,在土台上乱蹦乱跳起来了。他哇哇地怪叫一阵后,把指挥刀一挥,一群鬼子噢一声就向人堆里冲去,劈哩啪啦一阵枪托声,耳光声、皮鞋声……十几个青年连推带拖地就被拉到机枪前面去了。鬼子小队长一边跳,一边拍着机枪破着嗓子直叫:“八路——不出来的——统统死了死了的——〞

  老乡们一阵嘈杂哭叫,涌过去又被鬼子用刺刀逼回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呜呜地痛哭着,扑一声跪在一个鬼子面前,一个劲地磕头,一个劲地哀告:“太君——我儿子良民呀——他是良民呀——“哼”那鬼子两道横眉一竖,鼻孔眼里长长地怪叫了一声,扬起一脚就把老大娘踢倒了。抓去的人群中,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大呼一声“娘啊!〞痛哭着就向大娘奔来,但他刚跑出两步,一个鬼子上来当胸一刺刀……

  人群里老人们已呜呜地哭成一片,好几个更吓得低着头,用双手紧紧地把眼睛蒙着,似乎没有办法了,只好听天由命地等着死了。这时,那翻译又背着双手,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斜着眼睛问:“谁是八路?嗯,再不说就统统打死了!〞

  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老乡们有的还是不住地抽泣;有的还是愤怒地站着。鬼子小队长看见这种情形,早气得嘴唇上的一字小胡子簌簌一地直跳。他对着机枪手哇哇地大喊了两声,机枪手噗一下趴到机枪后面,哗一声拉开枪栓就向青年们瞄准了。

  李银合站在人群中五脏六腑都快气炸了。“这次情报很重要,党相信你们一定能迅速搞回来。〞这是政委交代任务时洪亮的声音。老大娘痛哭儿子,妇女们盼望丈夫,婴儿要爸爸………刹那间全涌到他眼前。难道一个共产党员能因鬼子凶恶而不完成任务吗?难道一个人民战士能眼看老乡们、青年们惨遭杀害吗?难道一个中国人能忍心自己同胞受外敌欺负吗?不能,决不能。我要掩护同志完成任务,我要救护青年们、老乡们。为了消灭鬼子,为了挽救人民,为了幸福的明天……正想着,他忽然看见鬼子小队长高高举着的指挥刀正要一面往下劈,一面指挥机枪射击。他急忙把记录的情报和身上所有的钱,全掏出来,偷偷地递给小王,一步跳出去大吼道:“不准开枪!我是八路!〞“呀!“鬼子一声惊叫,把所有的枪口和刺刀转向李银合,像怕千军万马一样。那翻译一听到“我是八路”这四个字,更吓得双腿一软,撞撞跌跌地就往鬼子屁股后面钻。鬼子小队长也倒退了两步才镇静下来。

  所有的群众也把眼光全集中到李银合身上,只见他一把把帽子抓在手里,挺着胸,昂着头,瞪着一双布满血丝的大眼。他的英雄形象和鬼子汉奸们那副惊惶丑相比起来,李银合简直像一尊不朽的塑像。

  李银合被鬼子带走了。

  老人们青年们都含着泪,目送着他,目送着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都在默默地赞美他。

  

       老马

  2025.6.17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