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根尧的谈话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此君属于不甘寂寞的那种人,好比当年在部队,按理他已经是班长级别的保管员了,留在部队也会有用武之地,然而他却主动选择申请退役,回到家乡当了一名采购员。
当他熟悉了这一行当,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他觉得家乡的大山虽然美,但却不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要有所抱负,就必须狠狠心走出家乡,于是他主动要求调离家乡的收购站,来到了隔壁临乡的三源供销社的收购站工作,他当上了一名收购站的站长,开始了自己的梦想起步,用他的话来说,成功地翻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座山岭,这一年是1985年,他刚刚26岁。
谈起为什么要选择到三源乡供销社工作的缘由时,根尧诡异地笑笑说:“因为从我家乡新合到桐庐必须要经过三源乡,而且三源乡已经有直通桐庐县城的班车了。我尝够了交通不发达的苦头,所以我就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走出去,而三源乡与我们新合临近,又有通往县城的班车,这就为我以后不断拓展工作渠道打下了基础。”
瞧瞧,这家伙果然有想法,从这以后,他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拓展自己的思路,在起飞的路上越走越远。
按理在收购站他的主要工作业务依然是与收购农民农副产品、为农民提供农药、农具、化肥等基本农用产品为主,然而根尧他那不安分守己的天性,使得他不会就这样默默守着收购站这个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他是一个肯开动脑筋的人。虽然依然是在大山里,然而这个叫三源乡的地方却离桐庐县城近了一些,有直达县城的长途公交车,这对于根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终于迈开了走出家乡的第一步,他用开拓的思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
在这个一个小小的收购站,根尧用不断创新的思维把收购站搞得红红火火的。从开始的买农药、化肥,收购竹炭等简单的买卖开始,逐步扩大经营范围,根据当地农民的需要决定工作重心。每当他和职工下乡去收购农副产品的时候,总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把农民的所需所求和反映都一一记录下来。空闲的时候,他会起个大早,披星戴月赶往县城,甚至去杭州和上海的大街上、商场里和农贸市场到处转悠,了解最新的市场行情。
那个时候他穿着一身有些发白的工作服,黝黑的脸庞挂着汗珠,看上去实在与那些进城摆摊送货的人差不多,也因此他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成千上万进城做着发财梦的人群中,掌握了许多难得的第一手资料,这为他回去后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采购站的供销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此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思路枯竭的时候,他总会神秘地消失几天,回来后必然有了许多崭新的鬼点子,按照现在的时髦话来说,他是一个善于从市场和消费对象身上汲取无穷养分的人,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
忽然有一天,根尧提出要到福建古田学习种植蘑菇,一下子引起了全站职工的热议,也引起了县供销社领导的重视,一问缘由,源于他从报上看到古田根据当地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种植食用菌,取得成功的消息,这让根尧兴奋不已,一下子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对呀,干嘛非得在这一棵树上吊死,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什么能够赚钱就干什么,于是就有了他带领几名职工千里迢迢去福建古田这个红色的革命圣地学习种植食用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蘑菇。古田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别意义的红色土地上,独特的山水风貌给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在这块土地上,古田人善用独特的资源禀赋,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古田模式”拓宽拓深。通过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古田建起食用菌全产业链体系,推动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根尧非常用心地把古田和家乡做作了比对,他发现两地有很多共同点,同样是红色的沃土,同样是山区,而且桐庐地理位置靠近杭州大城市,一条富春江穿流而过,孕育着肥沃的土地,他相信古田能够种,家乡也一定能够行。
回到家乡后,他一头扎进研究种植食用菌的工作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他就反复翻看古田学习的笔记本,去杭州的新华书店买一本种植的书本,每天潜心研究。那段日子,站里的职工都觉得他有点异想天开,更有些不务正业。一个小小的收购站,放着主责主业不干,竟然整天捧着书和笔记,捣鼓种蘑菇,很快,这种议论传到了上级,对他这个人的使用上争议再次引发。
然而一心钻进去的根尧全然不在乎这些,他反而加快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步伐,可是要付诸实际行动,就要开展种植试验,谁的土地好好的不种庄稼,会给让这样折腾呢?正当他无奈之时父亲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当他回家看望父母时,提出憋在心里许久的想法时,意外得到了当过公社书记的父亲首肯,他拍拍根尧的肩膀说:“我支持你,别管外面说什么,想办法让乡亲们发家致富是硬道理。”
听着父亲的话,根尧眼睛湿润了,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父亲的信任和期望,做一个对得起他老人家的人。
就这样,根尧动员三源的老百姓开展种植食用菌种植技术。当他在指导附近的农民纷纷搭建塑料薄膜大棚,开展食用菌种植培养的时候,在附近十里八乡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对他这个爱折腾的退伍兵非常感兴趣,议论也从刚开始的冷嘲热讽,到由衷的赞赏。种植种植食用菌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一次次失败,根尧觉得自己无颜面对默默付出的老父亲,好几次都想放弃算了。可是每当他面对父亲时,却始终开不了口,他知道后退对于军人意味着什么,他更懂得父亲对他寄予的无限希望,因此他顶着冷嘲热讽咬牙坚持,父亲的一句话让他泪洒田头,父亲告诉他:“一个当过兵的人,要做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只能往前走,绝不能后退。”
就这样,经历多次失败后,根尧终于成功的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在自己的站里召开培训班,把自己学到的种植技术现学现卖,传授给站里的职工。开始职工也不明白,积极性也不高,私底下嘀咕:“这个站长脑子有毛病,放着正经业务不抓,却整天捣鼓种蘑菇,还让我们都学种蘑菇,他要干嘛?让我们收购站转行变成菌菇种植站吗?”
对于职工们的议论,根尧苦口婆心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都掌握食用菌种植的技术,然后通过亲戚朋友去推广,帮助乡亲们多一条发家致富的门道。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咱们收购站才能够有更多的货物销售出去,因此说,咱们的工作成绩好不好,与老乡们的致富有直接的关系。”
一席肺腑之言,让职工们看到了这位新站长真心想帮助乡亲们富起来的内心世界,对他的印象又开始从的爱折腾,到爱动脑子,由事业心的转变,由此赢得了职工们的爱戴,站里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向心力得以大大增强,上级也开始对这名退伍兵有了别样的好感,关注度提升。
许多年后,当根尧与父亲谈起当年帮助他学习种植食用菌的往事时,父亲指着周围的群山问道:“你知道当初我为什么要送你去当兵吗?”
根尧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让我在部队经受锻炼,培养我吃苦耐劳的意志力……”
可是父亲却摆摆手说:“不完全是,你说的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为了让部队这座红色的大熔炉把你锻造成一块好钢,一块对得起咱们这块红色根据地的好材料。”
说到这里,父亲深情地望着他,根尧明显感受到一贯对自己很严厉的父亲目光里透露出难得的欣慰与慈祥,根尧喉咙里“咕咚咕咚”的,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挺直腰板对父亲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刻,老父亲饱经沧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频频点头。
根尧由衷地告诉我:“过去对父亲更多的是敬畏,到自己从部队退役回来后,是敬重。等我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后,对父亲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敬慕,而是高山仰止。我时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感到,父亲让我去当兵,给了我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是这些年才慢慢悟出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