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笔绘精神丰碑。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纪念日。为铭记那段山河破碎、浴血抗争的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银河悦读网精心策划并举办了“抗战之魂 砥柱中流——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以文字为载体,搭建起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桥梁。 


自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广大作者的热烈响应与积极参与,最终收到来自各地的投稿作品284篇。这些稿件中,既有对亲历者抗战故事的真实记录,也有对历史细节的深度挖掘,以严谨笔触还原烽火岁月,更有将抗战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结,每一篇都承载着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对英烈的敬重和对和平的珍视。


经编辑部初步筛选推荐,174篇作品入围并进入评审环节,在评出特等奖、优质奖和入围奖的同时(详见银河悦读头条《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综述暨评奖揭晓》地址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bbs/detail/11847

)组委会联合编委会组建专业评审团队,从主题契合度、历史真实性、文学表现力、精神传递力等多维度进行严格甄别与细致遴选,最终精选出98篇佳作,并收录多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珍贵抗战照片,共同集结成《砥柱中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粹》(内部发行)。


目前,该书已正式定稿,计划9月15日之前正式面世。感谢主编萧南溪教授的严格把关和精心选编,感谢申万胜将军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精心撰写书稿的所有作者,感谢为本书结集做出贡献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  


《砥柱中流》不仅是文友们的心血结晶,更是对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最真挚最厚重的纪念。它用鲜活的文字唤醒集体记忆,以深刻的情感传递精神力量,既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了历史厚重感,也为后人留存了一份可感、可读、可传承的“精神档案”,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依然能激励人心、指引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获奖作品较多,受篇幅所限,我们在收录作品时,制定了以下取舍原则:

第一,作品涉及抗战指挥将领的,如果不是亲自采访,不收入;

第二,不同作者写相同战役战斗的,选军队研究专家的;

第三,不同作者内容相同的战斗故事,选亲历者的回忆录或后代记述;

第四,对一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网络上素材较多的英烈故事,或不选,或选亲自采访的;

第五,同一作者多篇符合入选条件的,为照顾更多作者,大部分作品未入选。

第六,单纯涉及日军暴行的作品,虽是抗战期间真实史实,但与本书讲述抗战故事的主题有所偏离,未收入;

第七,对于文字较长的作品,我们特请专业编辑做了删减;

第八,个别文章标题做了修订;

第九,对思想性和文学性较强的优秀征文作品,仅因内容重复而未收入的,依然被评为优质奖,同时,组委会推荐在其它报刊发表。

以上,敬请作者谅解!


现将目前确定的目录公布如下(以最后印制的为准):


序一

【略】


序二

【略】



亲历抗战篇

抗战老战士回忆录

后代讲述先辈抗战故事

 

1.刘建:爷爷朱德在延安的故事

2.张峰:百团大战中外公的峥嵘岁月

3.张晓龙:周恩来与张云逸劳山遇险记

4.张俭若:周恩来与爷爷张冲的抗日情怀

5.陈人康:陈士榘亲手抓获日军俘虏

6.李靖:一个小八路的成长历程

7.钟以山:开国上将钟期光在抗战硝烟中

8.何继明:八路军三五九旅征战记

9.谭戎生:谭冠三率部痛击日寇讨伐顽固派

10.罗小明:罗舜初与爆破战法

11.阎颐兰:父亲的抗战

12.蒋爱丽:父亲罗坦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前夜的英雄壮举

13.刘松柏:抗战岁月九死一生的延安娃娃

14.石小庆:张思德轶事及《为人民服务》

15.左凌:日寇田原大队覆灭记

16.胡继军:两位新四军战士的“定情物”和“定情照”

17.曾莹:诱狼

18.多人口述:粟裕指挥车桥战役

19.陈虎:大凡不凡 陈庸不庸

20.董晓光:活跃在怀涿地区的一支抗日劲旅

21.冯双平:父亲亲历的黄崖洞保卫战

22.贺东胜:贺庆积:邵家庄伏击战

23.黄爱民:父亲的抗战岁月

24.李丽:父亲回忆参加百团大战

25.南庄隐士:小医官的抗日经历

26.孙英伟:烽火邮路铸忠魂

27.熊新亚:父亲荣获“参军英雄”光荣称号

28.薛鲁光:智勇双全的侦察排长

29.雪明:旧皮箱里的光辉

30.杨军:烽火岁月赤胆魂

31.张津津:追寻父亲的抗战足迹

32.白云山上吃羊的草:孤胆英雄,戎马一生

 

抗战英烈篇

抗日将领的浴血征程

革命英烈的不屈赞歌

1.张庆成:毛泽东称赞的抗日英雄张自忠

2.徐帆:抗日名将传奇英雄孙象涵

3.陈辉:将军笑对日军司令挑战书

4.张风录:二小的故事

5.李敏: 陈宝仓:青岛受降的抗日儒将

6.碧古轩主人:青春的绝唱

7.戴逵贤:勿忘中日空战的那人那事

8.陈辉: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壮中华

9.董晓军:太行山麓鏖战急 神炮凋敝“名将花”

10.关连山:杨靖宇将军英灵永存

11.弘立:迟来八十二年的祭奠

12.洪显林:回荡在浦江大地的英雄赞歌

13.李培瑞:八路军跳崖女战士和她的救命恩人

14.能戈:“神炮奇兵”马立训

15.沈延滨:智勇双全的特支书记

16.王新 叶征:朱村礼赞

17.悠悠文水:从徐州走出的抗日县长

18.章熙建:花季英雄化长虹

19.赵富山:“铁军团长”许佩肩血洒太行山

20.李和平:寻祭忠魂

21.徐海清:被毛主席题签手帕的战斗英雄徐进才

 

 全民抗战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民鱼水情

民间抗战故事

 1.李秀玲:小小情报员

 2.裴静京:深入虎穴策反日伪中将司令

 3.王放:中条山的铁柱子 

 4.傅春阳:松山战役“娃娃兵” 

 5.郭岸:一块银元背后的故事

 6.卷风:褚雅青活捉伪军团长 

 7.刘俊杰:将军的生死之约 

 8.能戈:“子弟兵大哥”崔洛唐 

 9.平常心:子如青山 

 10.千山越:岁月年轮上的抗日烽火 

 11.于家荣:拜谒萝北“仇倭石” 

 12.章熙建:烽火驿站

 13.郑闽江:渤海老区抗战岁月里淬炼出全民抗战精神 

 14.梦秋:华中抗日最后的堡垒 

 15.碧古轩主人:西南联大的骨气 

 16.马培荣:新四军“四大金刚”在盱眙


国际支援篇

共建反法西斯同盟

国际友人援华故事

1.萧南溪:给父亲治疗鼻炎的白求恩大夫

2.陈辉:毛泽东的英国贵族朋友林迈可传奇

3.理灵: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的国际友人贝熙业

4.戴逵贤:东北老航校的“鬼子”飞行教官

5.李东顺:苏联红旗88旅的铁血荣光

6.洪燕峰:一位为八路军工作过的日本军医

7.化茗:未名湖畔的追思

8.缪军:白求恩与黄土岭战役

9.王常福:缅怀挚友抗日英雄伊万诺夫

10.朱新开:战斗在晋察冀的“洋八路”

11.彩云山人:抗日战争时期云南震动世界的三件大事

 

抗战文艺篇

抗战经典文艺作品的创作历程

文艺在抗战中迸发的精神力量

1.陈辉:“毛泽东与小八路”经典抗战历史照片诞生记

2.陈华:父亲陈春森与战火中创建的报社

3.卢继兵:两首鼓舞万众抗战卫国的战歌

4.李同生:品读著名作家魏巍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诗歌

5.绿色一瞥:评优秀抗战影视剧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6.章熙建:“铁军”战歌铸利剑

7.周永战:《小兵张嘎》背后的故事

8.朱冬生:华中鲁艺:一支抗战文艺尖兵

 

历史思考篇

抗战胜利的多重因素分析

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1.李和平:皖南事变始末及其启示

2.李力:必胜信念:抗战精神的内核与新时代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

3.王忠田:牢记抗日战争历史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4.雪花:黑龙江抗战时期典型战例三大特点

5.徐焰:要坚持唯物史观

 

精神永续篇

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抗战精神

1.刘建:朱敏:元帅的平民女儿

2.王欣:走在红色传承的道路上

3.张保全:我的铜墨盒

4.张基祥:王艾甫和他的“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

5.史林山(口述):“开学第一课”


收入本书的抗战前辈简介(以开国将帅为主)

【略】


收入本书作品的作者简介

【略】


      后记

      历史的回望 精神的传承


      2025年3月3日至8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被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的银河悦读中文网启动了“抗战之魂 砥柱中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旨在以文学的形式,回顾抗战历史,不忘民族的苦难,传承抗战精神,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本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八路军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开国将军萧峰之女萧南溪教授的全程指导,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为获奖作品文集专门作赋,还撰写了重量级学术论文《要坚持唯物史观——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本次征文活动增添了具有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厚重底蕴。


      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的作者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黑龙江、辽宁、山东、香港等地,他们中有开国将领的后人,有抗战英烈的后辈,有深耕党史军史的研究专家,还有满怀热忱寻找烽火记忆的文学爱好者,本次征文活动共收到投稿284篇,获奖作品为174篇,收入本书97篇。


      纵观所有获奖作品,涵盖了散文、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以史料为骨、叙事为肉、思考为魂,构建起立体的抗战记忆图谱,有对毛泽东、朱德、左权、彭德怀等抗战领袖和将领运筹帷幄指挥抗战的回忆,也有亲历抗战烽火的父辈们的口述历史;既有对抗战英烈为国捐躯的细节描摹,也有全方位讲述全民抗战的故事;既有国际友人支援的身影;既还原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等经典战役细节,更不乏对“持久战”战略与“自力更生”精神的时代解读。5个月的时间里,这些跨越地域与行业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让沉睡的历史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重焕生机,集思想性、真实性、史料性、文学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向抗战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本次征文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溯与打捞,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也是银河悦读网历届征文中质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次。主要体现为三大特色:


      一、立足真实:再现抗战历史的本真记忆

      抗战征文作为一种历史传播载体,承担着“让历史活起来”的责任。本次抗战征文以“立足真实”为首要原则,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作品拥有力量的根基。这种真实并非简单的“事实堆砌”,而是通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讲述等,还原历史,再现真实细节,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我们强调抗战征文的“真实”,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不仅是对读者的负责,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守护。唯有扎根于真实的土壤,文字才能长出有力量的根须,让历史的记忆代代相传,让民族的精神永不褪色。

 

      二、多维视角:构筑立体丰盈的抗战全景

      本次征文佳作荟萃,视角多元,恰似一面精心打磨的多棱镜,既映照出抗战岁月金戈铁马的波澜壮阔,亦折射出个体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微光闪烁,共同编织成一幅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的壮阔画卷。

       经细致梳理,作品主要涵盖七大板块亲历抗战篇:还原了抗战老战士回忆录、后代记述的先辈抗战往事,字间皆是岁月刻痕;抗战英烈篇:讲述了抗日将领浴血疆场的峥嵘征程、英雄群体以身殉国的不屈壮歌,每段故事都激荡人心;全民抗战篇:书写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磅礴力量、军民鱼水情深的温暖瞬间,以及民间志士的抗战传奇,处处彰显众志成城;国际支援篇:刻画了国际友人跨越山海的援华义举,为烽火岁月添注了跨越国界的正义之光;抗战文艺篇:见证了抗战经典文艺作品在硝烟中诞生的创作历程,它们作为刺破黑暗的精神火炬,以特殊 “武器” 之姿凝聚民族魂魄;历史思考篇:解析抗战胜利的深层密码、探寻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坚守唯物史观的理性之光,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洞察;精神永续篇:赓续红色基因的动人故事、让抗战精神薪火相传的实践探索,无不彰显着历史记忆的当代生命力。

 

       三、精神传承:从历史烽烟到时代征程

      抗战精神从来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流动的血脉。它是杨靖宇“腹中满是草根与棉絮,仍冲锋不止”的不屈,是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决绝,是无数普通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守。本次征文收集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段段鲜活的记忆、一颗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这些作品构成的“抗战史”,既补充了正史细节,更让历史从教科书走向生活,从“过去时”变为“进行时”。

      本次征文活动,既是对80年前胜利的致敬,对“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先烈的告慰,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我们用文字凝固了民族最悲壮的抗争,也用精神点燃了新时代的奋进之光。翻开书页,看到的不仅是泛黄的照片与褪色的家书,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淬炼出的精神密码——爱国、团结、奋斗、担当。

      在铭记中传承,在传承中奋进,让抗战之魂融入民族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英雄史诗,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感谢所有投稿者的真诚书写,是你们让历史有了温度;感谢所有编辑和评论员的辛勤付出,是你们让记忆得以延续;感谢爱心企业的支持,将获奖作品集结成《砥柱中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粹》一书,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抗战之魂”永远昂扬,让“砥柱中流”的精神永远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

      特别鸣谢陈旺、王修革、邹志江先生对本次活动的支持,特别感谢爱心企业厦门旭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冠名赞助,特别感谢开国上将甘泗淇和李贞将军的义女李里爱心捐赠。

 

     执笔:李亚文  理灵      修订:陈辉

 

本书面世后,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捐赠全国各地相关抗战纪念馆、博物馆等,也欢迎愿意珍藏本书的朋友踊跃征订。(联系电话:18655200966 梦秋

 

请以上收入本书目录的文友尽快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出书作者微信群。


第一,提供本人真实姓名和简介,现目录中的网名都要改为真实姓名。

第二,印刷厂将于9月2日上午给作者微信群发排好版的文稿。

第三,请入书作品的作者抓紧对本人作品进行校对,原则上只能删减,不能增加更多内容。

要求:务必在9月2日24时之前提交修订后的正式文本,




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