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一天,根尧要和我聊聊茶叶收购的故事,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心想这家伙果然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物,上一回刚说完销售榨菜的故事,现在又开始卖茶叶了。从卖榨菜到种菌菇、再到这回收购和销售茶叶,每一回跳跃式的思维令人意想不到,这种不按常规思路出牌的举动,或许这就是一名成功业家的基本规律。
从那次销售榨菜的启示中根尧开始注重销售的心理研究,他陆续买来许多有关销售和经验管理、消费心理等方面的书籍,抽空就潜心研读,还不时把重点记录在本子上,随身携带,这对于他日后养成勤于思考、习惯从细小的瞬间捕捉到点滴商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6年当国家开始开始逐步放开部分商品销售渠道,不再是过去由国家包收包销,对于这条在报纸上豆腐干大小的新闻,根尧反复琢磨其中的深刻含义,他敏锐地感觉到市场开始放开搞活了,这对于他这样喜欢折腾、不因陋守旧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信号,他意识到,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可能来啦。于是他开始仔细研究和观察从自己工作的三源乡、到桐庐县,再到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乃至浙江所具有的名特优产品。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脑,信息较为闭塞,所有信息来源主要靠报纸和广播,于是他整天兜里装着迷你型的半导体收音机,耳朵里插着耳机,定格在经济信息频道,当有感兴趣的消息后,马上停下手里的工作,全身心注意收听,并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做好记录。最后他发现茶叶是一个非常好的销售渠道,相对榨菜的时效性和用途的单一性,茶叶显然是很多人每天必备的消费品,而且消费量巨大,加上浙江又是茶叶生产的大省,其中杭州龙井的茶叶尤为著名,这对于离杭州不远的根尧显然很有优势,做好了还可以辐射江浙沪一代,认准商机的根尧甩开膀子火热地干起了以采购和销售茶叶为主打的行业。
种植茶叶是浙江很多农户主要的收入来源,有着非常广泛的历史渊源。而在计划经济依然唱主角的八十年代,根尧所能够做的是采取最原始的走村串户的方式,组织和发动全体职工骑着自行车到附近乡村种植茶叶的茶农和合作社去联系收购事宜,与有意向的茶农和合作社、茶林场等建议收购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根尧发扬老传统,又背着心爱的军用黄挎包,不辞辛劳地跑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一线大城市,联系茶叶销售事宜。依靠这些年逐步建立的良好个人关系,加上他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他在各地建立了广泛的销售合作意向,由此茶叶从收购到销售的上游和下游两条主线已经全部建立起来,根尧和他的团队信心满满地再次踏上创业的征途。
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根尧所在的三源供销社建立了庞大的收购茶叶合作关系,等新茶叶一出就大量吃进,再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渠道发往各地,形势一片大好。
根尧感慨地说:“那段日子全站非常红火,所有人都提前上班,一大早茶农运用各种运输工具把加工好的新茶送到站里。加上茶林场卡车送来的新茶,好多时候站内院子里挤满了车和人,就连站外也排起了长龙。那种盛况是我特别难忘的日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上足了发条的马达拼命转,累并快乐着。”
当第一波收购完成后,紧接着就是第二波销售高峰的开始,根尧和全站职工忙着打电话联系供货商、联系运输车辆,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收购的茶叶发送出去,以免造成货物囤积,给站里带来损失。
终于茶叶陆续销售完毕,全站职工都长舒一口气,这下好了,接连完成了从收购到销售两大重要环节,只剩下等供货商收到茶叶后把钱款打过来,这就万事大吉了,那今年的收入可就水涨船高了,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站是全县茶叶收购量最大,销售量也是第一,那番盛况全县供销系统早就传遍了。
正当全站职工满怀希望等待茶叶销售款到账的时候,却一直不见货款到账,根尧几乎每天都去财务查账,结果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下他开始有点慌了,咋回事?难道收了我们的货还能赖账不成,他反复问自己:有这个可能吗?按理不会呀,事先不是都说好了吗?我发货,他收到后即刻给我们打款,难道是我遇到骗子啦?不可能。我和这些商家都是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该不会坑我,再耐心等等看。
就这样,根尧和他的职工在煎熬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终于他坐不住了,给拖欠款的商家一个个打去电话,结果却让他始料未及。
那些商家告诉他,不是故意要拖欠茶叶的货款,实在是茶叶销售的过程比较慢,不像大米、肉类等可以大批量销售,这茶叶虽然需求量很大,但是却是细水长流的漫长过程,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或者十几天里把成吨的茶叶卖完,即使卖出去的他们也要有一个等待货款到账的过程。只有等他们茶叶款到账后才能够再打款给他们,因此这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请他要耐心等待。
这下根尧脑袋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感觉这次与买榨菜遇到的又是另外一个新的问题,他赶紧回家请教自己那当过公社领导的父亲。
父亲听完儿子的介绍告诉他,这就是商业循环的规律,不是现在就有的,自古以来销与售就是一堆矛盾,销出去的货物需要尽快回收货款,这个应该在开始做这件事之前就应该考虑到回收款的问题,双方要是事先有个销售的预售合同就比较好,现在的话恐怕只能等,实在不行的话,最后一招就是最原始的做法就是讨债。
听完父亲的话,根尧深感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了,从榨菜的心急吃豆腐,到现在茶叶卖出去后钱却没有回笼,他脑袋大了,抬头仰望群山起伏的山峦,想起了从部队回来后这些年艰苦创业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父亲一言不发地默默站在他身后注视着他,许久,他转身对父亲说:“爸,你放心吧,儿子不会被困难打倒的,我在部队就学会一点,再大的困难都要迎难而上,这就是军人永不言败的精神。”父亲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不久从县供销社传来消息,全县各供销社收购站都遇到类似的情况,那一年全县茶叶销售非常火爆,然而普遍遇到了销售款收不到的现象。
随着销售款的拖欠,原本红红火火的收购站变得死一般寂静,每个职工脸上的笑容也都不见了。更要命的是他们在收购茶农的茶叶后先行垫资把钱款打给人家了,可是现在他们售出去的茶叶却没有收到货款。因为他们站茶叶的销售量最大,进而带来的后果是拖欠款也最多,而全站几乎所有的可用资金已经都垫付给茶农了。现在眼看月底就要到了,下个月工资发放也将要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根尧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急得嘴角全都是热泡,站里的职工都明白这显然不是他们头儿的错,没有人责怪他的,相反一些老职工还安慰他,关照他注意身体。对此,根尧这位从军旅走来的铮铮铁骨硬汉忍不住掉了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亏欠职工的全部补上。
当县供销社发文倡导各供销社组织职工外出催讨茶叶款,实行赏罚分明,对与追讨欠款多的职工实行奖励。根尧当即向上级报名,参加外出讨债队伍,他告诉领导和职工:“我出去要钱绝对不是为了奖励,而是为了那些一直支持和理解我的职工们,为了他们我义无反顾。”就这样,根尧又背着他的军用挎包和水壶,踏上了追讨欠款的征程。
那段日子,根尧几乎每天都是行程满满的。白天他一家一家拜访商家以情动人,用情感为纽带,请商家理解欠款影响到职工工资发放和站里正常运行的实际情况。出于对根尧这位退役军人一贯人品的信任,也是对于他在长期相处以来热情坦诚为人的认可,很多老客户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把欠款打给他们,根尧又一次成功了,他成为整个系统追讨欠款最多的一位,使得他们站的盈利大幅提升,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原先说好的奖金却没有兑现,很多职工都为他打抱不平,但他却心静如水,呵呵一笑。因为在他看来,个人得失算不了什么,主要是集体的利益和职工的收益有所增加比什么都强,何况他的不安分守己的名声已经在整个供销系统传开了,他懂得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何况他也真切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不可能老是凭借自己的这点小聪明赢得先机,他需要沉淀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