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已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入党后的姜辉麟,每天浑身是劲地工作和学习着。曙光中学的师生在刘晓、李主一等的带领下,也有计划、有组织地到奉贤乡下农民和渔民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并组织创办了多个农民夜校,姜辉麟紧密跟随刘晓、李主一等参加各种革命活动。
一段时间后,姜辉麟和一名男老师被刘晓派往奉城镇一个叫茅家镇的小村庄,负责率先办起一所农民夜校。刘晓告诉他俩:"办这样的夜校,有两个目标,一是让上不起学的贫苦家庭青少年学一些文化知识;二是在上夜校的青年中培养和团结一批革命力量,为壮大革命队伍打下基础。"
茅家镇不大,村里大多是贫苦的农民和地主家的雇农,许多人家常常吃不上饭,穿不暖衣,村里的青少年大多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白天繁重的劳动已经让他们累得直不起腰了,哪有余钱、精力和兴致去上什么夜校呢。姜辉麟和同事便一家一户地上门说服和引导。
"大爷、大妈,我们是奉城曙光中学的,我们在你们村里办的夜校,是晚上上学,而且每隔三四天才上一晚学,并且一分钱学费不收。你家孩子都十几岁了,他们不读一些书,一点文化都没有,那是永远没有出路的……"就这样,经过姜辉麟和同事一家家一个个苦口婆心的劝说,许多上不起正规学堂的穷苦青少年一个又一个地来到了夜校,最后动员了近40人。
夜校的学堂是李主一带着姜辉麟借用这里一乡绅私家祠堂的厢房改设的。起初,这位和姜辉麟同姓的姜姓乡绅有点不太情愿,主要怕多事惹事。李主一当时有点耐不性子,说了句"要钱给钱"的硬话,差点把这位乡绅惹毛了。幸亏姜辉麟跟在乡绅两口子后面"大叔""大婶"的亲热地喊,说了一些"您们这是在发善心、做善事"的好话,最终说得这乡绅两口子高高兴兴地将祠堂的厢房免费借给曙光中学办夜校了。
农民家庭中的青少年,每天都有许多非常重的农活要做,按照刘晓的要求,姜辉麟和同事每隔三天来夜校上一次课。夜校的教材都是在刘晓、李主一等指导下,由姜辉麟和同事一起选篇并自己刻版的油印课本,有《语文识字》《算术》,有《三字经》《千字文》,也有《总理遗嘱》和《向导》刊物中的一些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文章。夜校的青少年们大多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愿意来学,最后在大家的主动要求下,夜校由每隔三天晚上上一次课改为每隔两天晚上上一次课。
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之后,在姜辉麟等同志的积极动员和组织下,茅家镇还很快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妇女会。茅家镇有个二十多岁的寡妇陆氏,因带着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无奈之下准备改嫁。奉城的一帮地痞知道后,便时常前来骚扰。姜辉麟得知了这一情况,当即喊来李主一等前去怒斥这帮地痞。地痞离去后,姜辉麟劝说陆氏赶紧参加农民协会和妇女会。有大家一起来保护她,那帮地痞从此便不敢再来她家骚扰寻衅,陆氏也很快重结良缘过正常日子了。在茅家镇农民夜校里,姜辉麟还组织学员学习演戏,她曾组织编排了一出名叫《打倒田老爷》的小戏,来宣传和鼓动农民开展抗租抗捐和反饥饿斗争。每次这小戏在姜家祠堂院子演出时,看戏的农民们都会将院子挤得满满的。
姜辉麟在茅家镇办夜校,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和妇女会,以及排一些革命小戏,都是按照中共奉贤县委上级党组织在广大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指示精神所做的部分前期组织准备工作。并且,这些工作在奉贤乃至江苏全省是具有示范性和可复制性的。当茅家镇有了良好的革命工作开展基础之后,这里的夜校、农民协会和妇女会等工作便交给了在镇上发展的中共党员去做了,姜辉麟则被组织上派到了别的镇村,继续牵头做着类似茅家镇的革命工作。
姜辉麟在奉贤四团镇小庙村办夜校时,有一天,她正在夜校的学堂里亮着几盏马灯组织农民们演出《打倒田老爷》小戏,忽然有人从门外跑进院内,在她的耳朵边说∶"有一个地主老财正领着几个警察向这边来,像是冲着我们夜校来的。"姜辉麟当即叫停了演出,并且自己穿了戏装上台和男主角一道唱起了昆剧《占花魁》。这一招,那可是姜辉麟之前在茅家镇就总结出来的,这里听戏的农民和盐民也知道突然换节目的用意,那是地主老财带警察来找麻烦了。
"这台上唱的什么戏?"镇公所的警察不动声色地悄悄进到院子里,轻声问后面听戏的一女子。
"台上唱的是昆剧《占花魁》呀!"
"那台上之前唱的是什么戏?"
"就是昆剧《占花魁》呀!你们难道没听过?好听着呢!你们怎么不早来听呀,现在快唱完了,你们来迟了。下次早点儿来。"
"之前真的就演过《占花魁》?没演过什么《打倒田老爷》吗?"
"之前演过的不是《打倒田老爷》,那是《打倒天老爷》。那被打倒的是神话中的天老爷,他该下雨时不下雨,不该下雨时总下雨,你说不打倒他打倒谁?"
穷苦的农民和盐民们,最痛恨的就是地主恶霸与地痞、警察。这听戏的女子说得几个警察无话可说,他们还饶有兴趣地听了一会儿《占花魁》之后,才有些气呼呼地对那向镇公所报告的地主说:"我们了解过了,也亲自听过了,人家夜校的学员在演唱传统戏剧《占花魁》和《打倒天老爷》,你也不要管得太宽了,更不要自己硬往自己身上拉!走,走,走,我们喝酒去、喝酒去。"这个地主老财,告状不成,还要赔上一桌酒席,也就有苦说不出了。
2
曙光中学内成立中共奉贤县委后,因革命成效和成果突出,中共江苏省委又于1928年1月在曙光中学内秘密建立了中共浦东特委,林钧任书记,负责领导川沙、南汇、奉贤三县的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斗争。一时间,曙光中学的革命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最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是创办了一本刊物《浦东青年》,用来宣传民主革命和抗租抗捐的革命道理。
《浦东青年》由林钧、刘晓、李主一等拿思路、定方向,他们也会亲自为刊物写一些文章。刊物的大部分资料(包括中央和省委的方针政策和主要领导讲话文章)的收集、编辑、刻版与油印,大多是由范志超、姜辉麟来完成。而姜辉麟等一些时常在村镇办夜校和开展农民运动的同志,会将刻印好的《浦东青年》悄悄地发给镇村的众多青年,一旦发现这些青年中有一定革命觉悟的,就积极动员和吸纳他们加入曙光中学的共青团和党组织。
1928年春节来临前,姜辉麟和一位小王同志各自拎着一个装满《浦东青年》的箱子离开曙光中学,他们担负着前往奉贤东南隅的平安、小庙、四团、塘外等乡镇发放期刊的任务。两人在出发前装扮成一对从城里回乡下探亲过年的夫妻,还特别在镇上买了几盒包装很好的糕点搭配着拎着。
这天,姜辉麟里面穿着一身闪闪的深紫色带白色小碎花的绸缎薄棉旗袍,外穿一件米灰色呢制大衣,脚上着一双尖头中跟黑色皮鞋,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薄棉小洋帽,再配上一副光彩的"金耳环""玉手镯",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贵夫人模样。小王同志是河南开封人,原来是北伐革命军的一个连长,后来留在了上海当工人,因参加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表现突出被发展成中共党员。由于他小时候在家乡练过少林功夫,曙光中学建立后便被组织上派来当体育教员兼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小王今天里面穿着灰色呢制中山装,外面穿着一件黑色呢制长大衣,再加上脖子上一条青色的棉围巾、手上的一枚绿色猫眼大 "钻戒"和头上的一顶黑色礼帽,俨然一个英俊威仪的"大场上"的人物。
姜辉麟知道原本镇与镇之间是没什么岗卡检查的,她和小王坐一辆黄包车到了渡船码头,再乘渡船前往平安镇。河面上寒风飕飕,空中不时地还飘着几朵雪花。摆渡的船家一路撑杆,脸上冒着几星汗水。船舱里有近20位乘客,看上去多是平安镇当地人到县城购置年货的。就在渡船快要抵达河岸时,姜辉麟忽然发现河岸边小码头上像是有人在设卡拦路检查。
这时,小渡船上有一个人说:"嘿!又是那帮臭地痞,他们吃喝嫖赌没钱了就一起穿上不知从哪儿偷来的黑皮袄,冒充警察局便衣巡查队,来这小码头上拦路搜刮民财了。遇到有钱的、做生意的,他们总是明要明抢地弄钱财,遇到有钱物不愿给的,上去就动手、动刀、动棍地打,听说还打死过人呢,真是太可恶了。"这人说着,看了看姜辉麟和小王,继续道:"还听说,他们都不是平安镇人,是外乡跑来偷着在这儿干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看来你们是从外地过来的,就这身穿戴行头,可是要多松松腰了,这伙人是不会放过你们的。这里,除了后面的河道,左右两面都是沼泽地、芦苇荡,上下渡船的人绕不开这小码头和这段路的,大家都必须要通过这码头,才能继续上路进镇里。"说话的人听口气就是平安镇一带的。
"光天化日之下,这伙人怎么这样胆大妄为,这是什么世道!政府怎么不管一管?"姜辉麟接着那人的话说。
"政府管?他们才不管这些呢,他们都是一路货色,是一丘之貉,他们抢来的钱财,那是要带那些•老爷'们分的。"正说着的时候,小渡船已经靠岸了。
姜辉麟小声对小王说:"我们俩都拎着很有•货色'的财物,硬闯肯定会惹出大麻烦。"
"那怎么办?"
"别怕,我们先别忙过去,看一下是什么情况。你身上不是装有一块•挡箭牌'吗,这些•冒牌货'一定不敢在我们头上•动土'的。"姜辉麟望着小王。
"对呀,我有•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三团团长王振天'的军官证,怕什么!"小王会意,悄悄地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个"军官证"看了一下。这军官证是刘晓之前找人特别为小王同志制作的,就是为了碰到警察和国民党军设卡检查时,以假乱真临时对付一下。今天这一紧急情况下,看来还真能派上用场了呢。
3
四个冒充警察局便衣巡查队的地痞,已狐假虎威地在小码头上耀武扬威了,看上去这四个家伙是要一一检查下渡船上岸的人。四五个穷苦模样的当地百姓走在了前面,看似富裕一点的人渐渐退到后面。四个家伙一拥而上逐个翻箱倒包地检查了一番,见没什么油水可捞,便推推操操地将他们赶过栅栏,接下来便继续明目张胆地对一些做生意的或看上去有点财气的人进行盘查。
"你是哪里人,是干什么的?"
"我就是平安镇人,是做小生意的。"
"我看你就不像是做生意的,倒像是共党分子。快将箱子打开,我们要查验一下。"一地痞边说边来抢一个中年男人的皮箱子。那人用力拽住箱子不肯放手,并气愤地说:"你们哪里是在查共党,你们分明就是要抢人东西。"
"嘿,你还不让检查,是想让我来硬的。"说着,地痞上去一拳打在中年男人的脸上。中年男人"哇"的一声大叫,放下手中的箱子,双手捂着眼睛蹲在地上大喊:"你们就是强盗,抢东西,还打人!"
"嘿,你这手镯不错,是偷来的吧!快拿下来给我看看。"又一地痞说着就伸手抓一妇人的手镯。
"老总,不要硬来拽我的手镯,等我取下来让你检查。"那妇人浑身颤抖地放下手中的提包,忙着用另一只手来取手镯。那地痞顺手就先将那妇人的手提皮包抢了过去……
"走,我们过去!"实在看不下去这帮地痞流氓胡作非为的行径,姜辉麟和小王各自拎着箱子和糕点,满面怒色地走了过去。
有两个地痞见一对阔少和贵夫人走过来,便眉开眼笑地主动一起迎了上来。
"你们都给我住手。有什么情况,先来跟我说。"小王拉着姜辉麟快步穿过人群,走到前面大声喊道。
"嘿!你们这一对,像是大户人家的阔少爷和少奶奶。你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快把箱子放下,我们要开箱检查。"
"我看你们俩身上的外套大衣,还都真不错,都是毛呢料的。把大衣都给我脱下,我们要细致检查。"
"夫人的手真是白嫩,瞧这翡翠手镯配这白嫩的手真是很漂亮。"
这时,四个地痞一起围上来你一句我一句皮笑肉不笑地对姜辉麟和小王说着,并上前就要来拿箱子、拽大衣。
"混账东西,要命的就站在原地不动。"小王同志大声喝道。
"你小子好大的胆,竟敢骂我们是•混账东西',还要我们站在原地不动,我看你们一定是共党分子。我们是奉城警察局搜查队的,先把他们绑起来再说。"一个大个头戴着墨镜的家伙说着,这帮地痞操起铁棒、拔出刀子就要往上冲。
小王立即一手从怀里掏出一支黑亮精制的小手枪,一手拿出一个小本子大声地说:"我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三团团长王振天,谁敢动我和夫人一根汗毛,我就立即打死他。"
四个地痞流氓被小王这一声喝喊震住不动了。
"二十六军……三团……团长……"一个胆大结巴的地痞,壮着胆子凑上前去看证件。
"你睁开狗眼看清楚了!你们是奉城警察局的人,是谁派你们在这里搜查的,证件都拿出来我看看。我看你们就是到这里拦路抢劫的地痞流氓。振天,把这帮强盗押到奉城警察局去问问。"姜辉麟气势凛然地上前指着四个地痞流氓大声地说。
那个说话结巴的地痞回头望了一眼其他三个同伙,突然狗急跳墙,猛地窜上去要抢小王的枪。小王灵巧地闪身,一个飞腿将这家伙踹出好几米远,重重摔在地上"唉唉"直叫。又一个地痞舞起铁棒上来扫向小王,小王又一闪身,那地痞扑了空,小王乘势转身又一个飞脚踹向那地痞的腰,那地痞栽在地上号叫着。另两个地痞见状,连忙一起跪在地上求饶。
"长官饶命,我们有眼不识泰山!""长官饶命,我们有眼不识泰山!"
"都给我滚!再不滚,押你们去警察局。再将我们惹急了,我让王团长一枪毙了你们这些不长眼的狗东西。"姜辉麟指着这帮地痞流氓气狠狠说着。
"长官,我们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我们现在就离开这里。"那两个跪在地上求饶的地痞说着便连忙爬了起来,拉起另两个趴在地上仍在喊叫的家伙,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向着渡船码头外去了。
此时,包括那位之前被地痞打伤的中年男子在内的同船人,看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后,都一起向着姜辉麟和小王围了过来。大家一边说着:"真是要感谢你们俩救大家于危难!"一边也在称赞:"你们俩真是英雄豪杰、大义凛然,不畏强暴。这位兄弟真是功夫了得,为民除害,为大家解气又解恨!"
大家簇拥着姜辉麟和小王一起上路,并争着要为他们俩拎箱包。众人一路有说有笑,姜辉麟还借机讲了一些团结起来打倒地主与恶霸的革命道理。
姜辉麟和小王进了平安镇,来到一个"春来茶馆"(中共地下联络站)住下。当晚就与茶馆"老板"等一起研究:怎样在平安、小庙、四团、塘外等乡镇秘密散发《浦东青年》刊物?怎样在这些乡镇开展农民运动?怎样发展农民运动中表现突出的农民成为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
一连多天,姜辉麟和小王还化装成卖茶叶的小商贩,与春来茶馆的老板一起挑着一担装的花茶、绿茶、铁观音及普洱茶七子饼,背着一些《浦东青年》到平安、小庙、四团、塘外等乡镇及村庄,走街串巷,登门入户,明着是售卖茶叶,私下则秘密走访一些思想进步的农民家庭,发放《浦东青年》,鼓励、动员农民参加农民夜校和农民协会,并宣传反饥饿、抗租、抗捐及与地主恶霸作斗争,也不失时机地物色可吸收加入中共党、团组织的积极分子。
直到大年二十九,姜辉麟才顶着大雪疲惫不堪地从奉贤赶回松江。一家人团团圆圆过春节很重要,姜辉麟心中装着革命,装着党的教导,也还装着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