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尧告诉我,从当采购员到副食部门负责人,慢慢触的人多了,朋友也就多了,出去看世界的机会也多了,自己的思维也随之越来越活跃了。有一回,他去萧山出差,发现那里的榨菜口味不错,就顺便带了几包回来,分给左邻右舍尝尝。可谁知第二天一早上,邻居们纷纷找上门,请他下次再去萧山的话带些榨菜回来。于是,头脑灵活的根尧豁然开朗,他敏锐地感觉到里面一定有很大的商机,或许是他们采购站新的“营利”渠道。

  于是他悄悄做了市场调研,他发现,每年的6、7月份,由于受天气炎热和台风季节的影响,这个季节是市场上菜品最缺乏的时候,但又是农民“双抢”农忙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没有可口的下饭菜。而且很多农民为了赶时间,都自带饭利用空闲时间在田间树下匆匆扒一口饭完事。因此相比那些大鱼大肉而言,反倒是像榨菜这样爽口简便的包装更容易被老乡们接受,而且价格上也很有诱惑力。

  根尧凭着自己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感到这里有着广阔的商机,于是他不顾站里同志的反对和顾虑,当机立断去隔壁县城的食品厂买了一车简装榨菜,放在=供销社的柜台里试水。

  眼看员工们积极性不高,根尧心里其实也没底,他围着站里的小院子门口转悠来转悠去,忽然不见了。员工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这个满脑子花花肠子的部门负责人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会根尧回来了,他腋下夹着一卷五彩的广告纸,左手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五六瓶广告颜料,右手拿着几支广告画笔,对着楞在那里的员工说:“快帮忙把仓库里的小黑板找出来。”

  一位员工接过他手里的东西不解地问:“根尧,你这是要出黑板报吗?”

  根尧乐呵呵地回答:“出什么黑板报?做广告牌,告诉村民们,我们这里有可口便宜的榨菜。不然谁知道你们还卖榨菜?”

  当他拿着广告笔转了一圈,小小的副食品部门根本没有会写这玩意,无奈,根尧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阵,好歹在部队空闲时间也练过钢笔字,就这样他自己动手在站门口竖了一块粉红色的广告牌,推销他们采购的榨菜。

  当和我谈起此事时,喜欢开玩笑的根尧乐呵呵地说:“其实我这就是最原始的广告宣传手段了,虽然和现在的融媒体时代无法比,但是那时候就是最有效的推销手段了。你知道吗广告牌在门口一放,效果好的惊人,短短半天时间,我拉来的一车榨菜就轻轻松松的全部卖完了,一下子为站里赚了上千元元钱。这钱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算非常厉害了,都够得上我一年多的工资了,哎呀我特别开心,站里的职工也开始对我有了很大的信任,于是我趁热打铁,赶紧又去拉了一车来,这一下麻烦来了……”

  我刚想接着往下听,可他来电了,匆匆说了一句“有空接着聊啊……”就挂断了电话。

  这一等就是好几天,我的兴奋点渐渐没有了,就微信催他:“哥们,那后来呢?”

  一会他回复了:“哈哈哈,不好意思老战友,我一忙就忘了。哦,后来我不是说惨了吗?结果第二次没卖出去,不但赔钱了,还吃了好长一段时间榨菜,到现在一提起榨菜我还反胃。”

  啊?这结果到故事性蛮强的,我第一反应就是如此,赶紧追问下去。

  根尧给我倒出了这段让他难以忘怀的囧事,他告诉我,因为首次销售榨菜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不顾身体的疲劳,连夜翻山越岭赶到萧山去进货。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翻山越岭,不就是去隔壁的萧山县吗?有那么夸张吗?”

  根尧嘿嘿笑着提醒我:“你忘了我跟你说过的,那时候我们这里的雪水岭隧道还没有开通,要去外面采购货物,必须得翻过好几座山,这样才能够赶得上第二天一大早的长途汽车,不然我当天就赶不回来了,还要找旅馆,这样又要有费用,这每一点一滴都要省着用。”

  根尧坦诚地说,自己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以为第一车这么好卖,那说明销路好啊,这玩意在农村大有市场啊,但是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这榨菜虽然好吃下饭,但你也不能指望人家天天吃、顿顿吃吧。当一阵新鲜感过去了,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一车的榨菜没卖出去几包,这下完了。怎么办?主意是他出的,货也是他主张进的,他不能强求职工与他同甘共苦,只能隔三差五提一大包榨菜回家,不但自己家吃,还到处送亲戚朋友。

  家里人对根尧这个爱折腾的家伙也早习惯了,想想家里人默默支持他的往事,这日子不也就这么过来吗?于是一家老老小小每天跟着他一起吃榨菜,大人不说,孩子嘴上可没把关的,渐渐地,他们全家跟他一起吃榨菜的故事在全村都传开了,很多村民都用看笑话的眼光看待他。那段日子是根尧最难受的,他甚至都有些怕回家,但是没办法,这日子还得一天天过下去,他只能硬着头皮,顶着村民异样的目光回家。

  终于有一天,他最心爱的人家对自己未婚夫的冷嘲热讽,与那些多嘴的碎婆娘们吵了一架。听到消息后的根尧回家注视着在背后默默支持他闯荡的人,忍不住流下了男儿泪,他说:“真是让你受罪了,跟着我这么一个爱折腾的人,没给你带来幸福的好日子,却总是和我一起受苦受累,还要忍受旁人的非议。认识你你是我的福分,如果有一天我发达了,这成功的后面都是你满满的爱支撑着我。”

  哎呀,根尧这番话让我也禁不住眼睛湿润了。是的,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坚实的脊梁给他支撑起强大的力量,根尧知己建霞就是这样的人,这一刻我真想起身肃立给她送上庄严的军礼,谢谢你,军人背会的人!

  根尧和家人吃榨菜的故事终于感动了不少村民和站里的职工,大家都主动为他分忧,尽量帮忙推销和介绍,这样虽然把榨菜销完了,可是加上他拿回家的那些,他还是倒贴了几百元,差不多大半年白干了。

  从这次前后两次销售榨菜的成功与失败,根尧很受启发,他一连好几天都关在办公室里闭门思过。开始职工们以为他是心疼自己贴进去的工资,给家里带来的损失心里难过,因此都不去打扰他。其实他是在认真的反思和总结这次销售榨菜的经验得失,他很用心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本子上,这个习惯还是当年在部队养成的。那时候部队业余生活非常枯燥,因此战士都会有写日记的习惯,无论多少,想到什么写什么。空闲下来经常拿出来翻开看看,对自己是很有益处的。

  从部队回来后,根尧一直忙忙碌碌,根本无暇写什么东西,这一回他从第一车的成功到第二次的失败,虽然前后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然而对于他来说,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他好好想一想,总结一下。于是他又想起了在部队时喜欢在本子上写写感想的习惯,从抽屉里拿出了部队下发的日记本,望着蓝色扉页的军舰与大海,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第二车拉来,只卖出了一半,这样基本把之前一车赚的钱都赔进去了,弄得自己天天吃榨菜头,被家里人嫌弃,因为家里人也天天跟着我吃榨菜头。但是这个让我认识到做买卖进销存的比例,相信自己,一定不会被这点困难压垮的,因为我是一名当过兵的退役军人。”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持军人不怕吃苦、敢于失败的顽强斗志,重新振作精神,吃一堑长一智。

  几天后,他出人意料的以茶话会的形式召集部门的全体职工聊聊,开始职工们很意外,不知道他葫芦里又要卖什么药。可是当他坦诚地把自己这几天闭门思过的心得体会一一分析给大家听时,他说:“第一次成功让我盲目乐观了,没有预估到村民们的承受能力。我说老实话,我带回家的榨菜,得我和家里人现在看到榨菜就反胃,我把这辈子的榨菜都吃完了。”

  一席真诚而幽默的话,让职工们开怀大笑,看到了他们这位年轻有活力的负责人不一样的一面,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拉开了话题,围绕副食品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抒己见,氛围特别好。这让根尧想起了在部队时,每年年底连队党支部都会召开恳谈会,邀请战士代表给连队干部和建设管理提意见的民主生活会。他向职工倡议,以后每年不定期用这样的形式大家坐下来唠唠家常,谈谈工作和生活的情况,茶水钱他出,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和响应。

  谈到这里,根尧感慨地说:“通过卖榨菜给我的启发,我收获很多啊。业务上我好像一下子悟出了商业经营的秘诀,把潜伏在自己身体里的经商智慧激活了。更主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依靠职工、团结职工一起奋斗的方法,不再是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要把职工群众作为自己的坚强后盾,这才是决定我能够走多远的关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