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067528120785.jpg

【长篇推荐】第29期:青春奏鸣曲——《草原遗梦》

1656153199528430.jpg

  高尔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驻站作者千里草的散文连载《草原遗梦》,即用流畅的笔墨、深厚的情感,追忆了自己知青时期的插队生活。 

  

一、写作缘起:

11.jpeg

  人老了,就爱添毛病,絮絮叨叨地总捣鼓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可咱老百姓平淡的人生,哪里有什么可出人头地的光辉,年轻时的点滴经历,已是一生中生活的精华,人生精神的支柱。再不念叨念叨,那将随着“八宝山”烟囱里那股烟儿散没于尘埃了。

  虔诚地感谢自己的青春。感谢它赋予我艰苦中生存的能力,感谢它激励着我走过人生的艰辛。我却永远永远把它留在了草原上,化为了亿万棵小草中的一株,春芽、夏绿、秋黄、冬枯,已难以分辨出哪棵是你?哪棵是我?哪棵是他?

   我曾无数次地寻找,田埂上、垄沟里、旷野中、村庄里。查无踪迹。我大声地呼喊,渺无回讯。万籁俱寂中只有那时钟的秒针“的达的达”,转个不停,响个不停,似乎在告诉我:“你的青春已随着,一秒一秒,一圈一圈。走过了53年,如今已跨越升华,不会再复返。”

  我静静地凝思苦想,搜索着脑细胞的每一个角落,我在梦境中遐想的空间心驰神往,拼凑着记忆的残存。一切已是那样模模糊糊,久远的时间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封。只有在那记忆的站台上,停靠着那列没有回程的草原绿皮火车,还清晰地铭刻在脑海中,轰鸣的机声时而敲击着耳鼓,震撼着心灵。

   杂物堆中翻出本日记,断断续续的残缺,歪歪扭扭的字迹,虽然难以入目,但那是不可复制的青春痕迹。几张发黄的照片,土里土气的装扮,稚嫩的脸颊,呆泄的目光,那是青春的真实留存。在别人眼里是卖破烂都没人要的东西,却是我心中是至宝,是真实青春形象的记录。

  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也是人生最勤奋的一段时光。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青春,也没有人不为自己的青春付出艰辛的努力,因为青春是人生的起步点,关系到一生命运的兴衰。加紧一步有可能你将到达幸福的彼岸,落下一步也许坠入万劫不复。至于成败与否,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不可知的,但努力则是不可缺失的。

  我珍惜我的青春,也非常怀念我勤奋的青春。我曾经历了几次工作岗位、职务的变迁。但不论在什么岗位上,熊熊的一团青春烈火始终在心中燃烧,那时候,没有发奖金一说,每年一张的先进生产者的奖状是必不可少。这虽然不是钱财,但那是精神财富的积累,是青春没有虚度的认可,是一生可以骄傲的资本,支撑着人生的精神世界。

   多少年来,积攒了不少青春时代的文字记录,有下乡插队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有参加工作后的艰辛悲欢,返城后的从头再来,下岗后的无奈心酸。有手写稿,也有电子版,有完整的,也有写到一半扔下的,杂乱无章。虽然残缺不全,断断续续,但毕竟都是打着青春印迹的绝版。

  打开这尘封的世界,一篇篇亲历的往事,似一幕幕影视在眼前展现。一字字如同波浪在脑海中涌动,推动着思绪的航船,沿着曾经走过的路,穿越时光隧道驶回曾出发的起点。一行行字迹铺就了一条通往青春的桥,再读这自己人生的篇章重新把灵魂洗礼,那些当年的苦涩艰辛,似乎咀嚼出一丝丝甘甜。我不禁要骄傲一下,把自己夸赞一番。早年的一点点爱好,为晚年留下如此宝贵的精神慰藉。

  这些断续残篇如果整理出来,也是人生一段精彩的记录,我没有流芳百世的奢望,只想用文字还原一段真实的青春记录。

  不管青春的遐想有多么浪漫,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谁也离不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咱们的故事就从柴开始。当年的岁月,农村里家家的生活水准都相差无几,如果想看看哪家日子过的怎么样?是勤还是懒?是富还是贫?只要看看他们院里的柴火垛便知端详。

   当年,我们集体户有着全村最大的柴火垛,还有着最大的柳条垛。(足足有三间房大)这是我们日常做饭,冬季烧炕取暖的基本保障,这些都是我们一耙子,一耙子搂来,一根一根柳条割来的,是冒着凛冽严寒辛勤劳作的成果。点燃它们炙热的火焰,都是青春的闪光。

  

二、作品链接:

       http://www.yinheyuedu.com/book/info/997

  部分章节:

  第一章:《迈双脚量乾坤长短,拽独杆梳大地风云》

  http://www.yinheyuedu.com/book/detail/11635

  第五章:《踩打瓜》

  http://www.yinheyuedu.com/book/detail/11663

  第十七:《草原上最后的一班岗》

      http://www.yinheyuedu.com/book/detail/12007


1.jpg

三、作者简介:

  千里草,本名:董树成,老三届,老知青,在内蒙下乡,工作了二十二年。做过工,务过农,当过干部。 喜爱文学写作,爱好摄影,旅游,登山 参加过《东北经济》一书编辑,有诗歌作品收录进《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书。 新中知网文字报道撰稿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银河悦读网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

  作者在银河悦读个人文集链接:

      http://www.yinheyuedu.com/author/book?uid=5161


四、编辑推荐:  

7.jpg

       岁月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咀嚼的人生况味,人生于世,一切的思想及行为,或多或少都会激起一些涟漪,都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一些影响,用文字记录自己的青春,整理文字回忆自己的知青生活,那些曾经的青春往事随着文字的再现,心中喷涌的除了留存于记忆深处的酸甜苦辣咸,或许还有一些回味后的甘怡。《草原遗梦》这部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作者的青春岁月,与他一起回味知青生活的酸甜苦辣;返城后工作的艰辛悲欢及下岗后的无奈心酸。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五、金星推荐语:

11.jpg

  这是一部典型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满怀深情,追忆了自己和二十多个下乡青年,在那个特殊年代,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的号召,毅然离开熟悉的城市,告别优渥的生活,来到陌生偏远的村落,在一望无际的草原,用自己满腔的热血、青春时期的拼搏,经历了全然不同于城市的劳作。青年时代最艰苦的杀猪、打瓜等农活,历经时空过滤,一经作者写出,便成为或妙趣横生或潸然泪下的优美之作。他们是知青,是特殊年代为农村建设奉献了青春、智慧乃至生命的年轻人。谁的青春不张扬,谁的青春不遗憾。作者用纪实笔法、文学手段,为读者送上一曲知青赞歌。推荐金星。——银河悦读编辑部


六、部分编辑按语: 

7.jpg

       第1 章: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对知青的穿戴,对草原的恶劣环境进行了细致入微入木三分的刻画,意在突出知青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一帮头一次在草原上过冬的知青,头一次参与搂柴火,一路上的挨冻受冷,均在文字中显露无疑,对场景描摹的老练手法,让人在文字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及骨寒冷,目及到了知青搂柴火及马车装卸柴火的生动画面。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第5章:打瓜是个什么瓜,相信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听说过更没见到过了。作者早就揣摩到了读者的心里,带着对“打瓜”一个个的疑问,开篇就给给出了最好的诠释,“打瓜”是名词不是动词,说到底打瓜就是可以食用的一种瓜。打瓜既然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那么为什么又要去踩它呢?只要你走进这篇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第11章:回家过年是多么温馨的字眼,一张回家的车票,承载了满心的欢喜,一路的颠簸拥挤道不尽回家途中的辛酸与坎坷,作者回忆了当年从齐齐哈尔回北京过年的一段记忆,车上拥挤不堪的画面可能会唤起很多人当年的趁车回忆,慢车时代已一去不再复返,但留存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却无法抹去。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第17章:青春稍纵即逝,有些人的青春是在碌碌无为中度过的,有些人的青春是在一往无前的奋斗中度过的,作者正是用他的青春在科尔沁草原上谱写了一曲美丽的赞歌,尽管是最后一班岗,他也没有敷衍其事,而是认真刻苦地钻研技术,用敬业爱岗踏实的工作作风诠释着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精神,在一穷二白的试卷上交出了人生最满意的答卷,这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倡导的工匠精神吗!

  第25章:礼赞胡杨,不单单是赞她秋天辉煌的外表,也不单单赞美她卓越的风姿,而是赞美她顽强的生命力!胡杨,是唯一生长在沙漠中的乔木,在诗歌《胡杨赋》中胡杨被称颂为:“千年不死大漠魂,千古还留不倒身,千载犹存傲世骨,千秋不朽是龙身。”作者的一趟新疆之旅没有枉行!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七、部分评论:

  1、学文:

8.jpg

       (9):曾经一起下乡的知青,在草原上共同经历了集体户,他们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大草原,下乡生活的经历永远不能忘记,五十年后的相聚,大家的心情都深深的提现出一个“情”字。回忆下乡的往事故事一幕幕浮现大家的眼前。如今都老了,往事不堪回首,深刻的印在知青们心底。

  (20):这一章里作者主要介绍了自己从一个知青当农民,从农民到工人又成长为干部,又从干部到下岗然后自己又开始干起个体运输户,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潮给作者在生活中带来的起起落落。回想起来真的很后怕,特别是大车司机运输所带来的交通危险,真是不堪回首。好容易熬到了退休,回想起来这一路走来真的不易,精彩的内容,真实的故事经历,优美的文章为作者点赞。

  2、那瑞琴:

1.jpg

        (22):浅析“蹉跎",蹉跎一词,古已有之,被誉为千古名诗的《明日歌》传唱经久不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蹉跎二字就是光阴虚度,一事无成之意。

  知青一代人用青春热血,汗水泪水,甚至生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知青生活的酸甜苦辣故事很多,有的悲壮,有的柔肠,但他们励志只争朝夕,奋进莫等闲,豈敢蹉跎?也就是这代人,造就共和国的精英。

  本文引经据典说“蹉跎",无非是以正视听而已。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执着进取,就是那个特殊时代,知青群体的画像。蹉跎二字与他们不沾边,若不是有意中伤,起码是对那个时代知青的误解,此风不可長!

  (25):作者赞美胡杨,讴歌胡杨,是因为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敬,对胡杨那种不了的情怀。

  胡杨倔犟的身影,坚韧不拔的自强,是唯一生長在沙漠中的乔木,这种以苦为乐,经久不衰的顽强,象征着一种拼搏向上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何偿不是歌颂赞美那个时代知识青年,在人生旅途的自力自强,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知识青年一代人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执着追求的青春赞歌,为《草原遗梦》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3、玲儿叮当:

 66666.jpeg

      (22):本章节作者引经据典对“蹉跎”一词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解读和推敲,“蹉跎”一词用在知青身上有点苦涩,不严谨。回过头看看一代知青人走过的路,他们离开父母亲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吃苦受累,把青春、泪水、热血、汗水,甚至生命都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上,可是最终他们依然赶上了下岗大潮,社会并没有回报给他们什么,太多的无奈与心酸只有当过知青的人清楚,我们应该给他们以理解、尊重和感恩。

  (23):好人金铎这一章节看得我是默默流泪,文章字字句句都沁满了感情,估计作者也是含着眼泪写的这章。?金铎平易近人,待人以诚,以人为善,更是个热心肠,他的人生虽不完整,但却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更有从小到老的朋友和心有灵犀的知己,相信他此生无憾。

  4、静若幽莲:

2.jpg

    (8):作者把知青时代的生产队生活描述的太形象了,那是计划经济时期温饱难以解决,能够买上拖拉机的生产队就不错了,这得说生产队长有魄力有超前的机械化耕作意识。还有那个抠门但能过日子的老马一家人,典型的“土包子”人家,让人看了既可怜又可笑!文章接地气,能唤起人的回忆,想想自己何曾不是看着“铁牛”跑而羡慕那个趾高气扬开着车的司机呢!

 (9)曾经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知青,时隔五十年再次回到第二故乡,兄弟姐妹重逢的激动,与老乡们的特殊情感,当地村干部的热情,那场景一定是别开生面,想想都为您高兴。知青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与付出,收获了真情和友谊,朴实的草原人民没有忘记五十年前那群有为青年为草原建设添砖加瓦所做的贡献。赞!

  5、 时光无心:

3.jpg

     (25):我以为作者这篇胡杨礼赞并非单单在写胡杨,而是借胡杨在赞美一种精神(知青精神)。胡杨坚韧、不屈、奋争、倔犟、顽强,当作者走近胡杨之时,心灵与之沟通,感知到他的贫瘠与顽强,胡杨的个性与生存条件恰恰与作者的知青人生和工作经历产生了共鸣,于是,就形成了这洋洋洒洒的文字,让作者直抒胸臆,这一股清流同时也洗涤着读者的心。

 (1):下岗大潮涌来,“我”经历了人生中最无助、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掐着手指头熬到了退休,苦尽甘来。退休后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迈脚量天下,抬笔理乾坤。自驾远游、爬山摄影,这样的晚年生活有质量,为您点赞!

1681853869706969-1.jpg

  《草原遗梦》在银河悦读网站连载后,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先后有7位评论员坚持阅读留言,由此可见著作受欢迎程度。银河悦读长篇部特此做优秀著作推荐,以便更多的读者能看到这部作品。


银河悦读网长篇编辑部


1676294499719792.png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