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霞.jpg


【写在前面】

今天上午,我收到《<跨过鸭绿江>与我的志愿军父亲》一文作者戈壁金沙(王西霞)的微信,转给我她当年的校长(现已退休)读了她的剧评后的留言。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我们是文学网站,如何让我们的作品更有感染力,如何让我们的点评更有品质感,校长的点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故转发至网站论坛,与大家分享。

——独上月楼


 西霞(戈壁金沙):


 祝贺大作被网站揽怀选登!


《<跨过鸭绿江>与我的志愿军父亲》一文,我是怀着敬佩之情拜读的,并郑重收藏。     

  

文章的可读性,贵在作者以志愿军后代的身份,写出了对70年前那场战争的强烈关注和对英雄父亲的无限敬仰与深切缅怀。文笔朴实感人肺腑,读起来引人入胜,细读起来不由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以弱胜强、以义逼云天之豪情一雪百年羸弱之耻的伟大战争。  

 

作者身为志愿军英豪之后代,从小饱受英雄父亲耳濡目染之影响,自然对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比一般人更为关切,对志愿军英雄们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有更为具像的认知与颂扬。尤其是含泪看了《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史诗般的叙事剧,作者切肤之深非同一般,滔滔心潮难以自抑。


敬爱的老父亲青年时代同千万志愿军英雄们一起,在那枪林弹雨危急之中,在那冰天雪地惨烈之野,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以血肉之躯最终赢得了那场战争。


啊,多少好儿女长眠于那白山黑水之战场,而有幸于战火中拼死而后生的万千英雄们(包括老父亲),戴誉回归祖国继续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与人生。这场伟大的正义之战,将永远载入史册!


此类题材的读后感,可从多角度选材和入笔。而你,志愿军的后代,写起来要比一般人更有生动素材,更具真情实感。从这个角度说,你的这篇作品无疑是一篇十分成功的力作。


从全文布局谋篇上分析,我认为文章结构十分完整十分自然紧湊。


且容分析一下:


文章开篇,作者言称:“《跨过鸭绿江》剧对我有强烈的代(带)入感”,由此布局一步步展开。


首先,概括写五次战役之壮烈,剧情将作者带入到“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之境。


接着,描写领袖及巨人们的剧中形象,尤其盛赞彭老总的饰演者一一丁勇岱的神似演绎。并着意选用毛主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之诗句,为军民拥戴而敌人胆寒的彭总写照立传。


之后,笔触转移到父亲所在的九兵团,文章重笔描述九兵团英烈们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和巨大牺牲。其中自然离不开对父亲入朝作战的史实,从哪儿写呢?从父亲应召急促赴朝和首战即功写起,自然也躲不开父亲负伤、做手术硬扛的感人情节。当然,更免不了以悲笔泣情之墨投向令敌人也肃然起敬的九兵团“冰雕”英烈群!继而借毛主席吟诵陆游“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句,并很自然地引出了老父亲巧化陆游诗句的墨宝。这段写得相当精彩,既写了毛主席的悲悯深情,又写了志愿军的铮铮铁骨,更由父亲悬壁自珍的墨宝,推敲父亲将原诗之“卧”,化为“静”之自思自酌。一线连三珠,从写作技巧上看,可谓妙哉!


顺便插一句:上述文中插有双图(父亲照片及墨宝),既展示了慈父之英雄风彩,又彰显了父亲之精湛文彩。不难看出,作者对两帧图片的精选,可谓苦心孤诣矣。


最后部分是总结概述。这部分前后几段相接,只为突出一个主题:“要把美帝打疼,打到谈判桌上来”(毛主席语)。


文章收尾,“如果父亲还活着,亲眼看这部剧,该多好啊!”情思深远缅怀悠长,乃与文章标题呼应的化龙点晴之笔!


戈壁金沙异彩乍露,出手竟如此不凡,除了“佩服”二字,我竟想不出更贴切的心语了。


某中学老校长(81岁)

2021年2月20日


【原文链接】


【鸭绿江】《跨过鸭绿江》与我的志愿军父亲: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7692

                       

【文友留言及作者回复】

转戈壁金沙留言:我在朋友圈转发这篇文章后,收到很多点赞和留言,今天请月楼帮我上传到留言区:

(1)平时总叫“大凤、大凤”,今天对大凤另眼相看,很受感动的一篇文章,比电影电视中的宣传有力多了,你以第一人称的描述父辈与美帝的短兵相接,场景那么真切,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应该多宣传提醒人们祖国在我们心中的份量,现在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来之不易的。看了你的文章好似上了战场。感动人阿。认识了你深切体会了抗美援朝的意义及战斗的艰苦。不是小说、电影是有血有肉的拼死。

(2)西霞,抽时间看了你的文章,很感人,写的真好,情感真挚。产生强烈观看愿望,这个剧值得我们看看!

(3)我刚刚拜读你的文章,写的很感人,因为最可爱的人英勇牺牲,因为父辈的英勇善战,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在万岁军当兵十年,我们师就是坚守松骨峰的,战斗的惨烈,战士们的英勇在我一当兵学会的军歌和受到师军史教育都讲述了著名的松骨峰战役,这次又搬上银幕,我也好好的看了,特别有代入感,真感到志愿军烈士的伟大!可敬!可爱!万岁!

(4)霞霞的文章写的好。写出了我们这些红二代的心声。我在阅读时几次差点流泪。。。

(5)写得何等的好哇,感情真挚,叙述描写如在目前。我是很受感动的。

王忠田2021-02-20 07:37:10

西霞结合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情节与她父亲在朝鲜战场的亲历,深刻地剖析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重大意义:“因为志愿军是保卫国家的正义之师,有着全国人民的支持,有着共和国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指挥,有着千千万万个志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向老一辈志愿军英雄致敬!为西霞的佳作点赞闪星


房桂梅2021-02-18 22:35:10

读过这篇观后感,感觉作者真正的把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每一场剧情印记在心里,结合父亲参战的真实写照。写出这篇佳作,非常有感染力,催人泪下。为作者这篇观后感闪星点赞!


浅浅眉2021-02-18 21:55:32

您的此篇文章已被银河悦读的微信公众号【银河微刊第13期·剧评】栏目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银河悦读”后在“往期回顾”中查看,欢迎您将此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让更多朋友品读,新开通的原创保护、留言、赞赏功能将更好地为您的美文服务!


王希萍2021-02-17 06:46:27

这副书法作品太珍贵了,此时,感觉比任何书法大家的字都漂亮!父亲名字是?文章如果加上父亲的名字,与书法作品落款人对应比照着看就更棒了。

王西霞2021-02-18 09:20:53

希平说的对,父亲的名字在文章中没有提到,叫王峻峰。所以在诗中落款处戊辰年夏.峻峯。

 

王希萍2021-02-17 06:37:00

西霞这篇文章写的太感人,太棒了!从她上次写的志愿军征文就已经让我惊叹好文笔!因为她是志愿军的后代,亲耳聆听父亲的叙述,亲身感受父亲冒死出征的一幕幕,因而,其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剧情本已非常精彩,而穿插父亲的故事和诗抄照片,更展现了电视剧的真实性。西霞的文章不多,但连续两篇都是催泪弹,为西霞的好文章闪星点赞,更为西霞父亲等志愿军的英雄主义精神猛赞!

王西霞2021-02-18 09:26:59

谢谢希萍的鼓励!我会再接再厉,写出好的文章。


溪涧2021-02-16 19:30:20

看一篇追忆,如看一部电影,如目击整个抗美援朝。向英雄致敬!


柴英2021-02-16 16:48:52

太感动了,看电视,看电影,读回忆录,都让我激动不已,而这篇文章,是父亲的亲身经历。难以想象,作者的父亲就是这场战争的的亲历者,是爬冰卧雪,冲锋陷阵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所经历的,一定是更加残酷的真实战争,更让人难以抑制对老前辈的崇敬。每一个细节都让人热泪盈眶。《跨过鸭绿江》,这部大剧实在是太震撼了,心灵受到一次次冲击。但愿老志愿军将士们在天之灵能看到,能得以安息。

王西霞2021-02-18 09:34:22

对,因为父亲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小时候也听过他的讲述,在我脑海里深深的扎下了根,父亲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所以看到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仿佛就是父亲的经历,所以观看时非常受感动,写了这篇观后感,纪念我的父亲和那些浴血奋战的先烈们。


梁争2021-02-16 16:03:44

金星推荐语:作者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后代,“父亲是随九兵团入朝作战的,时任九兵团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参加了最为艰苦的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这篇剧评因此很有质感,观影感受和对父亲参战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更突出了《跨过鸭绿江》这部剧的真实性,父亲的经历甚至比剧情还惨烈,男儿背负家国,血洒疆场,曾经的“铁马冰河”,都化作民族的精髓,将继续滋养激励我们前行。——周二编辑组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09:56:14

谢谢您的点评,父亲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的一员,当年入朝参战29岁,16岁参加革命,经历了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后又陆续参加了三年抗美援朝,父亲的年轻时期一直随部队作战,为保卫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志愿军的后代,更要继承父辈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独上月楼2021-02-16 15:49:03

读到最后一句,月楼也泪目了......
是啊,抗美援朝战争过去整整70年了。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青年军人,倘若在世,也已耄耋或鲐背之年。从这个角度说,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间还是晚了。若是父亲能亲眼看到这部电视剧,知道祖国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们,一直没有忘记保家卫国血染疆场的志愿军英烈,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虽然我们都是在追剧,因为作者是志愿军后代,她们的代入感会更为强烈,说到父亲接受侦察任务那段,作者的描写很电影化,真的感觉与《跨过鸭绿江》的剧情特别贴合,甚至更残酷。父亲书法作品的一字之改,也见证了抗美援朝战争在父亲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跨过鸭绿江》的真实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说得好:“因为志愿军是保卫国家的正义之师,有着全国人民的支持,有着共和国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指挥,有着千千万万个志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者通过剧评,探究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本,也使本文的主旨得到升华。非常棒!为作者点赞!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11:49:52

对的,月楼,要是这个纪念活动和这个电视剧早10年早二十年拍出来有多好啊!让老一辈打江山的人看到,对他们的付出举行这么隆重的纪念,他们真是会从心里倍感欣慰的!现在很是后悔父亲在世时没有让他多讲讲抗美援朝打仗的事,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战斗过程和细节。父亲的手书是在他60多岁写的,父亲小时候念过十年书,可以说也是一代有文化的儒将,他的书法作品很多,也在很多纪念馆展出过。这副字是我哥哥装裱后给我的,作为对父亲的纪念,我一直挂在我家客厅里,经常看着,念着,受我的感染,我小孙女四岁时就都能熟练的把诗背下来。作为志愿军后代我觉着我们肩上的任务更重,责任也很大,要多写这样的文章来纪念先烈们,让更多人知道先烈们打江山的不易,让我们的后几代都有责任知道今天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时光无心2021-02-16 11:56:51

本文深入细腻的为我们解读了《跨过鸭绿江》的主要剧情,此剧引人入胜,把人物刻画得朴实无华,细致深刻,战争场面浩大,详实,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让后辈切身感受了那场血雨腥风和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作者通过观剧,回忆起身为志愿军的父亲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动、让人肃然起敬。致敬志愿军英雄!点赞!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12:08:24

谢谢您对我文章的点评!向大型跨过鸭绿江连续剧的真实制作致敬!他们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场景,还原当时战争的场面,是对当年牺牲在朝鲜19万多的英烈们和千万志愿军将士的告慰和纪念!向志愿军致敬!


张玉凤2021-02-16 11:48:20

很高兴可以拜读作者深情的文字。作者的父亲入朝作战陆续有三年的时间,所以作者在观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就有了我们常人不能了解和体会的情感。这部电视剧感动了无数的国人,人们也常常是情不自禁的流泪。
谢谢作者的文章里充满感情的描述和追忆。为我们英雄的父辈赞,为作者赞。闪星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12:25:49

谢谢您对我文章的点评点赞!我很认真也很崇拜的看完跨过鸭绿江每一集电视剧,写的拍的真实感人,联想到父亲也是志愿军的一员,参加了为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也更加充满了感情,向千千万万个志愿军和志愿军英烈们致敬!


张春生2021-02-16 11:33:52

作为晚辈,我们只能从剧中掌握当时的战况。没有勇气,没有战斗的精神,这场战役我们就很难取胜。曾经的停战文件的签署之地,是永远的思考之地。三八线是力量的平衡之线,是和平之线。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12:48:07

很有同感,三八线是和平之线,没有这么长时间敌我双方的较量,就打不出这条三八线!


hu皮lang2021-02-16 11:31:11

观剧再忆诸前辈,
谋求和平心钦佩。
五次战役长津湖,
气概致敌心气馁。
浴血奋战为人民,
铁马冰河入梦累。
 -----(另:不禁使美军疑惑,不敢贸然而逃,逐派侦查兵前往------遂,)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12:57:17

谢谢您对我文章的诗评!写的真棒!概括了我观剧后文章中的精神和意义,谢谢!


暗香盈袖2021-02-16 11:18:11

作者用深情的笔墨,真实的感受,以志愿军后代的身份写出了写出一篇剧情与真实场景相融的剧评,内容真实而感人。当读到主席沉吟"“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和“父亲”在家中挂着同样内容的手书时,热泪不禁滚滚而流,战士们卧冰而战被活活冻死的场景跃然眼前,受震撼的不仅是我们的自己人,连敌人也不得不从内心深处肃然起敬。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13:27:03

谢谢您对我文章的点评!确实我是带着对父亲的感情而去看这部电视剧,特别是九兵团的长津湖战役,想看看当年父亲的九兵团是如何作战的,没想到会是那么惨烈,我为他们的胜利感到骄傲,但也为他们的付出倍感痛心!只知道父亲提起过朝鲜就会说天气特别冷,对那些冻死在阵地上的战士们,每个人都会心痛!父亲更会如此。所以很少提起。父亲的铁马冰河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存在,他经历过感受过,所以读到这里时,我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一些。


白鸽子2021-02-16 09:45:50

父亲二话没说,敬了礼就要出门。又被宋司令员叫住。他拿起一个缸子,往里倒了白酒,用命令的口吻对父亲说,你把它喝了!……一饮而尽的您的父亲。从官到兵进展中国人的豪迈与洒脱。我们的生命中没有,怕。您父亲改的詩也真实是,好。感谢他,感恩您,祝福祖国,谢谢您的魅力书写,闪星赞。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12:40:56

谢谢您的点评和点赞!这是我父亲在世时和我们说的,可见当时对他的记忆有多深刻,宋时轮司令员派我父亲出去侦查,是战时需要,也知道很危险,但摸清敌人动向和地势地形也非常重要,面对敌人这么狂轰滥炸,估计回不来的可能性也很大,我想当年这酒也意味着是壮行酒吧。父亲也不负众望,九死一生的完成了任务。作为军人,父亲确实是一个置生死以度外的英雄!


梁争2021-02-16 09:02:27

昨天在中央电视八台看了会儿这部剧,对“要把美帝打疼,打到谈判桌上才行”这句话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父亲的书法作品有历史价值,值得珍存。

回复

王西霞2021-02-18 12:44:15

谢谢您的点评!我会珍存的。


 1603790484132180.png

2021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