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全景式再现70年前抗美援朝的电视剧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从播放那日起,就深深吸引着我,更唤醒了儿时父亲给我讲述的他参加抗美援朝的那些难忘经历。正因如此,这部剧对我有强烈的代入感。
随着剧情的深入,每一集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来龙去脉非常清晰,让我们了解了抗美援朝的意义,了解了从第一次到第五次战役怎么打的,了解了每一个著名的战斗,如:松骨峰、铁源阻击战;三所里、龙源里包抄阻击战;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及38军万岁军的由来。印象最深刻的有,彭老总情不自禁手书电文:“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还有,63军的儒将军长傅崇碧临危受命,打赢了最为重要最为艰难的铁源阻击战,在种子山以一个师9000多人的兵力像撒芝麻一样布置了200多个小阵地,这种犯兵家之忌的做法,就是以死相拼来阻击敌人前进的脚步,以保证铁源的大部队撤离和修筑重要的防御工事。当189师打了十几天阻击战,完成任务撤离时,一个师只剩下50多人,师长蔡长元对着种子山牺牲的战友们嚎啕大哭,这场阻击战残酷而壮烈......看到此,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千千万万个牺牲的志愿军将士,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
《跨过鸭绿江》,真实再现了毛主席、周总理、聂帅以及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朴实无华的形象,剧中的彭老总是由老戏骨丁勇岱饰演的,他的演技到位,神似胜于形似,出色塑造了彭老总临危受命的不凡气度,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果敢、正义、“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威武形象。
我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后代,很关注《跨过鸭绿江》中入朝作战的每一个战役和重要战斗。父亲是随九兵团入朝作战的,时任九兵团司令部作训处处长。参加了最为艰苦的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
儿时,记得父亲曾对我们说过,他是临时调去九兵团才入朝参战的。当时父亲刚刚结束渡江战役,在皖南军区宣城军分区任参谋长。突然接到一纸调令,然后就马不停蹄赶往丹东前线。说到入朝时的情景,好像是夜晚,鸭绿江边灯光很亮,各种运输车都在运送物资,估计父亲也是不知坐上何种汽车,一路坎坷地到达九兵团司令部。
宋时轮司令员见到我父亲后,可能觉着报到时间有些晚了,劈头只有一句话:给你一辆吉普车,带上一个参谋和翻译,马上去前线阵地侦察。父亲二话没说,敬了礼就要出门。又被宋司令员叫住。他拿起一个缸子,往里倒了白酒,用命令的口吻对父亲说:你把它喝了!父亲从司令员手里接过缸子,一仰头,把酒喝光了,带上司机参谋就出发了。
这次侦察就像剧中描写的一样,美军飞机不停地在天空侦察轰炸,专门炸我军的汽车和补给线,父亲的吉普车也不例外,遭到了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虽然司机很熟练地躲过飞机的几次俯冲扫射,但还是被炸翻了。参谋当场牺牲,翻译被阵地上的铁丝网削掉了鼻子,父亲的耳朵被震聋,但还是圆满完成了侦察任务。
后来父亲多次参加战斗,一次战斗中肩部中弹,子弹穿过肩部卡在骨缝中,在没有麻药的紧急手术中,父亲咬牙说道:没事的,直接拔出来吧!几人按住父亲拿钳子直接拔出子弹,后来伤口愈合了,但负伤的胳膊一直抬不起来,战后被评为二级甲等伤残。父亲后来也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父亲入朝作战陆续有三年时间,说起朝鲜,父亲印象最深的就是天气很冷,结的冰很厚。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外面结了一层薄冰,看不出来,妈妈出门上班,一上自行车就滑倒了,爸爸跑上去扶,也摔倒了,爸爸诙谐地说:在朝鲜时,天天下大雪,经常在冰面上走,练就了在冰面上走都不会摔倒的本事,今天被这小小的看不见的冰面欺骗了,居然让我摔了一跤!
《跨过鸭绿江》用18、19两集描述了当年九兵团的作战场面,白雪皑皑,战士们披着白色伪装,走在大雪中,夜行晓出,为不使敌人发现,爬冰卧雪的隐蔽,一动也不能动,躲过敌机的侦查。零下40℃度,穿着单薄的棉衣,用顽强的意志,历时18天,完成了秘密行军。雪天布防到达里指定位置,对美军形成了大的包围圈,在东线成功围剿全歼美第八军团北极熊一个团的兵力,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全歼美军一个团的重大胜利!这是一场围追堵截歼灭战,不但对美军形成包围圈,还几次炸断美军唯一逃跑的通道水门桥。
当水门桥第三次被美军修复,要从唯一的出路逃跑时,却出现异常的安静,不禁使美军疑惑,不敢贸然而逃,逐派侦查兵前往,发现了在道路两边阵地埋伏没打一枪一弹的志愿军战士,经过几天的埋伏,志愿军战士们已经在零下四十冰天雪地中全部冻僵牺牲了!他们就像一幅幅冰雕,手握钢枪,以瞄准姿势,目视前方,好像是要扣动扳机,又好像是要跃然而起,冲向战场。当美军看到这一排排的冰雕战士,看到这震撼的场面,不寒而栗,但又发出了由衷的敬佩,敬礼致敬!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指战员在极端的寒冷天气下展开的长津湖战役,在物资匮乏,枪支弹药配备比美军差得多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信念,赢得了这场战役,也奠定了在朝鲜战争中稳定推进到三八线的局面。
《跨过鸭绿江》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毛主席看到长津湖气温降至到零下四十度时,非常担忧地沉吟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看到这里,我的心头不禁一震,好熟悉的诗句啊!再蓦然回首,看到家中也挂着这首诗,那是父亲的手书,全诗是四句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静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陆游的诗作,父亲书写这首诗时也是六十多岁了。试想父亲临摹这首诗时的心境,应该是记忆深处的朝鲜战场:漫天大雪纷纷扬扬,战士们或者趴在雪地里埋伏,或是迈着过膝的大雪在急行军。当年冰天雪地里的僵卧,夜里静听风吹雨,都一一展现在眼前。
只是,原作是“夜来卧听风吹雨”,父亲却有意改“卧”为“静”,是否因为:当时的隐蔽需要静,要躲过敌人的侦查机,要昼伏夜出,还要静如止水,动如脱兔,才能迅速出击,克敌制胜。这铁马冰河就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志愿军将士,大军压境而毫无声息,以奇制胜。父亲的记忆深处还是当年的战场,还是我们的将士爬冰卧雪,还是我们的铁马冰河。我在想,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深深融入父亲的血液,这首诗,也是对父亲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啊!
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跨过鸭绿江》,感动于它以纪实的风格再现抗美援朝的每一次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面对美国的飞机大炮,面对敌人的机械化装备,我们的志愿军没有制空权,没有海军,没有坦克,要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是十分艰难的。但我们的志愿军将士有坚定的信念,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
从画面上,我们也能真实感受到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从阵地战、防御战到最后和敌人拼刺刀,肉搏战,看得我热血沸腾,也热泪盈眶!正像毛主席讲的那样:要把美帝打疼,打到谈判桌上才行!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场百年耻辱一朝得雪的雪耻之战。
《跨过鸭绿江》,剧情引人入胜,讲述了从最高层的主席、总理到中央每一位领导,从军师旅团营连的指挥官再到每一位战士,人物刻画细致深刻,战争场面浩大,写实性强,有强烈的震撼力。
实事求是地讲,美军的将领从疯狂的麦卡阿瑟到骨子里狡黠的李奇微,都不是好对付的,但摸清敌人的底细,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战场上敌我双方都在进行着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志愿军是保卫国家的正义之师,有着全国人民的支持,有着共和国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指挥,有着千千万万个志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如果父亲还活着,能亲眼看到这部电视剧,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