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tpintu_副本0_副本.jpg

                                        《英雄静默》是这样写成的

                                             

                                                   西安外国语大学  郑闽江


    【前言】在银河悦读网开展的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志愿军故事征文中,有一篇由西安外国语大学郑闽江教授采写的专访该校5名当时健在的志愿军战士所写的纪实文学《英雄静默》发出后,在银河悦读网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与好评,尤其是在大学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学校党委书记要求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进行革命传统、志愿军精神教育,志愿军老战士和他们的亲属也都非常感动。

       就在视频录制八天后,其中的志愿军老兵郭钟灵老师离世了,郑老师转达了银河悦读编辑部、总编、新华社记者,北京空军的悼念,郭钟灵亲属受到很大震撼与感动,他们感恩所有做征集志愿军故事的人,父亲和其他叔叔的故事他们会永远记住,她的父亲可以含笑九泉了。郑教授把这篇文章的反响和创作过程整理成文,今天我们将这篇纪实文学发表在这里银河网论坛,这也是我们志愿军征文的一大收获,非常有代表性的亮点。

 

1602080164(1).png       7月18日接到新华社资深记者转过来的,银河悦读“关于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志愿军故事征文启事”引起了我的重视。经过审查核实,我校有5位健在的志愿军老兵曾赴朝作战,符合颁发志愿军纪念章的标准。我决定以他们作为这次征文的采访及写作对象,当把这件事报告给离退休处领导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各方面保证。我利用学校审批过的志愿军老兵资料开始了逐家逐户的电话预约和采访。


    我受过高等教育严格的科研阅读、课题设计、论文写作的正规训练;也积累了科研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经验。我曾经有在《陕西日报》学习工作一年的经历,也写过一些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史文章;但抗美援朝的确是一个从未写过的新课题,教科书上的那点东西显然完全不够用。如何采访老兵,就是个大难题。

       微信图片_20201007222109.jpg首先接受采访的是志愿军杨思泉老师,同在一个学校,因为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不同,彼此根本不认识。但杨老师解放战争时期在华野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伯伯是我爸爸的老领导,曾朝夕相处,我写过的关于解放战争的许多文章和宋伯伯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掌握了一些宋伯伯与华野9兵团资料,又同为山东老乡,杨老师和我就有了非常好的切入点。整整4个小时的采访,杨老师拿出了连家人都从未见过的部队立功证书、发了黄的解放军和志愿军英模照片、祖国人民慰问纪念章等抗美援朝物件,每一个珍贵的志愿军文物都是他叙事的最好见证。这次采访,我录下了他所有的志愿军文物,采访本记得满满当当。


       张建国老师是志愿军年龄中最小的,也满了85周岁。张老师平时喜欢写作,工作微信图片_20201007222127.jpg时也有一批成果问世,他还有志愿军赴朝作战题材的文艺创作,第一次采访他说了5个多小时,远远超出了预定的采访时间。他也拿出了所有志愿军时期的照片,志愿军、解放军时期的立功证书,他无意中提到还保存着志愿军时期的三张就餐券,我立刻判断是珍贵的志愿军历史文物,动员他找出来捐给志愿军纪念馆。找出来的三张就餐卷崭新如初,他表示自己愿捐出两张给纪念馆。三张餐券也都拍了照。因篇幅有限,《英雄静默》只用了一张。


       王钧老师是我校参战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参军时间最早,年龄也比较大,他有一系列志愿军坦克独立3团在朝鲜平栗里驻扎时期的照片。但由于我对坦克兵的生疏,他讲的故事大多只是文字记载的记忆碎片,很难连起故事。


     1602118655(1).png  采访过半后的感觉是老人们的故事大多是过去历史的零星记忆,在他们看来常识性的述说总是被忽略,从而造成叙事结构的空白和断裂。对我来说弥补这些记忆的空窗最好的办法就是恶补志愿军战史,及与志愿军特种兵相关的各方面专业知识。


       我顺着老兵记忆的线索查阅志愿军各种资料的书籍和信息,追述到志愿军改编前解放军编制的各个野战军,甚至专门调看了《海棠依旧》、《外交风云》的抗美援朝部分。我得到了当年同为大院子弟,也是军史专家的部队朋友的倾力相助,他们给了我几乎全部志愿军老兵的相关部队能查到的所有资料。尤其是沉默的郭钟灵一言不发,当我拿出了北京方面提供的有关志愿军空军的出国参战部队及与档案资料的核对,终于让志愿军空军郭钟灵老师说出了他出国作战的情况。


       炎炎夏日的漫长酷暑在对志愿军故事的深入探访中淡化了,大量的阅读和对老兵们的多次采访让我逐渐捋出来线索:我校志愿军老兵除杨思泉老师外,大多为建国前初高中毕业生,郭钟灵老师更是出身名校北京大学英文系;他们算是建国前解放军部队中的大知识分子。这些以家国为情怀的热血青年有着和我们这个时代青年许多的不同,以这样的学历资质在建国前后都可以找到优越的工作,享受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他们却不约而同选择了最危险最艰苦的参加解放军、 志愿军出国作战,以鲜血和生命精忠报国;在我们这所多种文明交融、涉外高校里,这5个沉默的老兵无疑是一面高扬的旗帜,代表着时代信仰、奋斗的最高理想和真正的国际主义胸怀。他们是高校中的一员,是超越课堂教学的志愿军老兵鲜活形象,是抗美援朝历史亲历者的见证。郭钟灵老师保守志愿军军事秘密至今,也是其他老兵们严守军事机密的共性---《英雄静默:高校里的抗美援朝老兵》由此诞生。


       1602117107(1).png这是志愿军基层部队指战员的群英谱,根据所在部队相对详尽的资料,我将个人融进集体就可以折射出各部队特点及志愿军作战的不同层面。新华社记者提示我,丰富的部队资料可以作为背景,以个人经历凸显部队整体特色;离退休处让我放开写,不要受字数限制,因为这可能是对年事已高的志愿军老兵最全面的一次采访和写作,应该为我校校史留下最宝贵完整的红色文化史料。


       杨思泉老师被授予两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军功章,军功章证书是曲里拐弯的朝文,他说证书发到手中70年了不知道写的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可以得到军功章。如果朝文证书拿到北京一定会知道军功章证书的内容,但如果西外这样全国知名的外国语大学连军功章的朝文都译不出,岂不贻笑大方?离退休处刘副处长以极高效率找到译者翻译连夜发给我,因为颁奖者不是金日成,我和博士出身的副处还进行了多方考证。第二天我便将译文打印,交到了四枚军功章三位获得者手中。同时,我得到了北京给我的朝鲜颁发给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各种军功章照片及说明,将军功章一节专门录入《英雄静默》中。


       分5个段落写成的《英雄静默》,按照志愿军出国顺序排列分类组合,每一段结尾都有对相应时间段历史性归纳和评价,当全部章节完成之后,发现我校志愿军出国作战时间从1950年10月19日一直持续到停战协议签订前的1953年5、6月,除了患结核病回国的闫合德,每一个志愿军都在朝鲜作战和驻扎了3年以上。他们各自经1602117196(1).png历了抗美援朝的不同时期,合起来就是抗美援朝最艰苦的两年半历史。除了郭钟灵老师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空军,其他四位老师竟分属东北(4野)、华东(3野)、中原(2野)、西北(1野)四大主力野战军改编的志愿军,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们身上都带有各自野战军顽强的作战意志和战斗精神,体现了我军集体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共同特点。这些代表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正是高校或缺忽视的教育死角,每个章节的最后一段实则是对高校学生教育失误的严肃批判。


       高校里的抗美援朝老兵,将文人和军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形成的巨大反差,放置在同一生存空间中由此生出文武之道的极大张力,猛烈冲击了柔靡颓唐、消费享乐的现代拜金主义,使在众多理念中彷徨迷惘的学子很快认清自己真正的追求,以志愿军的理想和作为为楷模,习近平主席“立德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有了最直观的教材。


     《英雄静默》超出征文最高字数限制的3倍,我原打算删节压缩;主编柴英竟分三次全文发出,因为网上首发,我要求也用网名,柴总编将副标题改为“西安外国语大学5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突出了学校的名字并作了长篇评述。热心的读者纷纷留言点赞给予金星,这一切令我深深感动。我将文章连同跟帖全部打印成7份,送给了每一个老兵,郭钟灵老师住院由他的孩子们代领的。看到自己的故事在一个月后变成了与部队紧密相连的文章发表,每一个老兵都非常激动,他们感谢这次征文,将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载下来并广为传播,一时间,校园争说志愿军老兵成了最新话题。


    1602117285(1).png  郭钟灵的女儿郭丽萍拿到银河悦读打印文章后,上网进入“银河悦读”,下载了《英雄静默》(一)、(三)部分,以“ 我的父亲,我们的骄傲!”为题遍发朋友圈,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量点赞,郭家第二代、第三代第一次听到沉默了70年的前辈为国征战、为国立功的事迹感动至极。


       我给校党委书记写了一封信,要求重视西外红色历史的收集和传播,因为西外“不是外国的历史,更不是国民党的历史,而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传中共和中国工农红军而建立的学校,体现了延安时期中共的世界格局和远大志向。俄文学校是延安建立的50多所高校之一。西外的传统就是延安精神。”随信附上的就是《英雄静默》银河悦读网站打印本。书记做了批示,后来听宣传部告诉我,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做红色文化及史料的整理和传播,因为“这是学校的重点工作。”


      九月底西外所在地雁塔区收集志愿军老兵故事时,老兵告诉他们,《英雄静默》早已发表了一个月。


      在征文故事作者群里,收到了编辑部给老兵拍录像的要求。我拉着年轻教师一起做,他们部门和个人都很积极,离退休处发出通知,9月22日下午离集合时间还有20分钟,这些90岁左右的老兵以军人的守时,居然冒着大雨全部到齐。原定每人十分钟录像,录了近两个小时,老兵们以志愿军精神批判了恐美主义,高度赞扬了反侵略的抗美援朝战争,点名批判了汕头大学对抗美援朝的错误言论。高校常有一群“公知”在阅读海外文章时缺少思辨能力与是非观念,或者知识储备不足又有猎奇心理,原封不动地照搬观点和数据,以致得出了错误结论。有一段时期,高校曾经流行“战争热”,不管懂不懂全去研究战争文学,战争文化;有的生搬硬套,硬把生态批评套进抗美援越;有的直接将敌方的观点和数据放进论文作为成果,如金门登陆战;老师的错误往往误导学生,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我校的志愿军老兵以亲身经历深刻理解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在同为高校的对等水平上,有力批驳了诋毁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反动言论。当7月18日决定采访志愿军老兵时,还仅是写作者的个微信图片_20201007222122.jpg人行为,到现在不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还直接调动了学校各部门,尤其是年轻教师的积极参与。在这个活动中,志愿军老兵不但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叙事者,更是批判错误论点的战斗者;在这一刻,老兵们成为了捍卫国家立场的核心。这五位老兵的录像正在整理,估计本假期结束前即可发给编辑部。


       郭钟灵老师在亲属的帮助下录了相,把他的军功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紧紧握在手中。八天后郭老师离世我转达了银河悦读编辑部、总编、新华社记者,北京空军的悼念,郭钟灵亲属受到很大震撼与感动,她说他们感恩所有做征集志愿军故事的人,父亲和其他叔叔的故事他们会永远记住,她的父亲可以含笑九泉了。


      10月,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英雄静默》在西外,在高校,在雁塔区,在老兵及其家属中会继续发挥特有的作用和力量。



银河悦读网《英雄静默》原文链接:

《英雄静默(一) ——西安外国语大学健在的5名抗美援朝老兵故事》作者:金色年华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865

《英雄静默(二) ——西安外国语大学健在的5名抗美援朝老兵故事》作者:金色年华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866

《英雄静默(三) ——西安外国语大学健在的5名抗美援朝老兵故事》作者:金色年华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867



   执笔:柴英

  美工:王希萍

  银河悦读中文网


透明体.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