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1954年)

 

                             二十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第五次战役

       1951年2月上旬,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朝鲜战场坚持长期作战和轮番作战的方针”,令十二军、十五军、六十军组成志原军第三兵团,陈赓任司令。当时陈司令正生病,由副司令员王近山代理。王近山是十二军首任军长,到兵团上任时,军部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全军营以上干部列队辛集广场,王代司令与大家一起合影。

       我当时是第一次看见转悠着拍摄的大照相机,我们军是第二批开赴朝鲜战场轮番的部队。为了保密,我收藏的一些文件、军徽、照片、纪念品奖章等,一律留在国内我爱人李光融那里。她留在国内,所以我的珍贵物品都交给她保存,可惜后来李光融入朝,将贵重物品存入国库因故遗失。

       我们部队的武器装备等统一换成苏式,并进行了大量的军政训练,最主要的是政治教育以及朝鲜情况介绍。我们三十一师这时已划入十二军建制。我们团卫生队也补充了很多敷料药品,救急用品每个战士人均一个。当时看起来似乎装备不错,物资齐全,士气高昂,但装备与美军对比仍然处于劣势。

       2月底3月初,整个部队开始行动,从辛集上火车到丰台转车到宽甸下车。在宽甸,我们休息了数日,听取先入朝的人员介绍经验,每个连队都分来一个翻译,我们卫生队也无例外。当时工作很忙,我抽空转悠了一下,看到我们还未入朝,山上的坑都挖好了,满山遍野都是坑。我问老乡挖这么多坑干什么?他们告诉我,这是为营以上干部和战斗英雄们准备的,只有营以上干部和战斗英雄阵亡,才准许运回国内。当时,这待遇对干部心灵上是一个很大安慰,认为自己死后鬼魂不在异国它乡游荡,还能回到自己的家园。这一措施对干部的勇敢的确起到了鼓励作用。

       3月25日,我们从宽甸河口跨过鸭绿江入朝,经过十余天夜行军到达谷川、伊川、玉纲里地区。在这次行动中,师运输科的新装备戛斯六九汽车,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就全部报废了,都是被飞机打坏的。我们战友、一二九师护训队同班同学曹爱新入朝行军第一天,就踩上了敌人的地雷,炸断了一条腿,我们部队在敌人航空火力控制下行军。天上的照明弹把道路照得通明,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甩子母弹,一个大炸弹在空中爆炸,放出许多小炸弹,然后落地爆炸(或空中爆炸)。部队不好躲藏,只好兵团居中,东西两侧是朝鲜人民军,在同一时间由北向南开始大规模的进攻。中路突击集团以十二军和六十军为第一梯队,十五军为第二梯队,首先与美三师及土耳其旅交火。

       由于我们队形密集,进攻面积只有15公里,动作缓慢,虽然突破敌人阵地,但只打垮一个土耳其旅,没有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团是军的先头部队,在汉滩川、炭纲、栗隅地区和敌人接触。我军其他部队在炭纲、栗隅地区还围住了美三师的一个团,但敌人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掩护下突围南逃。我们前进到哨城里,钟悬山宝藏地区,整个战场形成平推。敌人在我打击下,于26日逐步后撤,一直撤至锦屏山,竹叶山县里、加平、春川第二线阵地继续抵抗。联司原打算迂回切断敌人退路,再大量歼灭敌人,可是整个战役只歼灭敌人2万余人,估计再打下去战果有限,遂决定转移兵力向东线敌军发起进攻,由十九兵团在西线战场佯动,把美军吸引住。

       东线集中第三、第九兵团和人民军一部,以伪军为主要目标,发起大规模穿插分割。4月30日,敌人查明了我军的动向,重新布置了兵力。5月8日,第三、第九兵团和东线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在九兵团驻地召开联合会议,对各部队分配任务,我部受领任务后,于5月16日18时,按兵团预定计划同时向敌人发起突击。

       我十二军由易志里三街里段,向东南方向突击,歼灭踏风里地区之南五师,以一个加强师向长水院长坪里、束沙里方向迂回,原以为敌人是伪军,没想到是美国兵。由于对方火力猛,一时阻住了我军的进攻,而担任迂回任务的三十一师也被阻隔,只有我们一个团绕道插入敌人纵深,攻占了长水院。其余部队未能按时向丰岩里、东沙里迂回。19日,我军集中主力,摧垮了白隐里的美军两个营及法国一个营大部。美军调整了布置,调美三师从京安里东援,于19、20日先后进至丰岩里、下珍富里堵塞了缺口。南八师亦由大田北调平昌、堤川,建立了纵深防线,形成了东西相接的完整防线。

       这时,我军在一个月之内连续进行了两次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弹尽粮绝,雨季又近,江湖沼泽处在我军之后,一旦山洪暴发,交通中断,我军补给更加困难,不如后撤以逸待劳,寻机歼敌更为主动。首长决定停止进攻,二阶段结束。这次战役歼敌两万三千人,之后我军向北转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