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代词坛的“鹧鸪王”现象

  在中国当代诗词创作的百花园中,有一位执着于《鹧鸪天》词牌创作的诗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黑龙江省延寿县的钱玺勇(网名铁笔裁云)。这位被诗坛誉为“鹧鸪王”的诗人,以其惊人的创作数量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当代旧体诗词创作领域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天地。钱玺勇专注于《鹧鸪天》这一词牌的创作,至今已写下四百余首作品,题材之广、质量之高、风格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著名诗人郁犁曾以一首《读钱玺勇创作百首〈鹧鸪天〉》盛赞其成就:“几度推敲已百篇,鲜活人物也空前。扶贫尽力何来易,抗疫倾情总克难。呕心句,励志言。读之奋进战犹酣。寻常不入君青眼,一束繁花一片天。”诗中“鲜活人物也空前”的评价,道出了钱玺勇词作的最大特色——将古典词牌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本文将从钱玺勇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入手,深入分析其《鹧鸪天》创作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意象运用等方面,全面评价这位“鹧鸪王”的诗词艺术成就,并探讨其对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启示意义。


  一、钱玺勇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1.军旅生涯与文学启蒙

  钱玺勇,1974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1992年10月参军,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军旅生涯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部队期间,他不仅磨练了意志品质,也培养了文学创作的兴趣。军人的豪迈气概与家国情怀,成为他后来诗词创作的重要精神底色。

  退伍后,钱玺勇回到家乡延寿县,担任县委宣传部宣传科长,业余职务担任县作家协会理事、县诗词楹联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等职。他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曾任《延寿文学》《老科协》《延寿诗联》编辑,编有《旅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手相牵爱同行》等作品集,参与诗词合集《雪泥鸿爪》的编辑工作。

  2.专注《鹧鸪天》的创作历程

  钱玺勇的诗词创作始于青年时期,但真正专注于《鹧鸪天》这一词牌的创作,则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据他自述,最初只是偶然尝试这一词牌,但随着创作的深入,逐渐被《鹧鸪天》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最终立誓终身致力于这一词牌的创作。

  从最初的一百首,到后来的四百余首,钱玺勇在《鹧鸪天》创作上不断突破自我。他的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军旅题材和田园生活为主,风格较为质朴;中期开始尝试各种题材,艺术表现更加丰富;近期作品则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题材广泛,技巧纯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特色。

  3.“鹧鸪王”美誉的由来

  “鹧鸪王”这一美誉的由来,与钱玺勇在《鹧鸪天》创作上的专注与成就有直接关系。最初,诗友郁犁因其专注于《鹧鸪天》创作而写词戏称他为“钱鹧鸪”:

  “几易其词胜奏疏,虔诚岂止不含糊。弘宣正气因扬善,拂掸纤尘故拒污。 兴后浪,奔前途。初衷记取少踌躇。此时已晓开心事,邂逅皆云钱鹧鸪。”(郁犁《鹧鸪天·读钱玺勇百首鹧鸪天感赋》)但随着创作数量的增加和艺术水准的提升,“钱鹧鸪”已不足以概括他的成就,诗坛同仁开始称他为“鹧鸪王”:“百转鹧鸪别样腔,千锤词句见锋芒。扶贫笔落三春雨,抗疫诗成九月霜。承古调,谱新章。王冠岂止为名扬?要留清气盈天地,更遣春风入典藏。(李向奎《鹧鸪天·赞鹧鸪王》)

  这一称号不仅是对其创作数量的肯定,更是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在当代诗词界,能够专注于一个词牌并取得如此成就的诗人实属罕见,钱玺勇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当代《鹧鸪天》创作的代表人物。


  二、题材内容的丰富性与时代性

  1.军旅题材:铁血丹心的豪迈抒写

  军旅生涯是钱玺勇人生的重要经历,也是他诗词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在他的《鹧鸪天》作品中,军旅题材占据重要位置,表现出军人特有的豪迈气概和家国情怀。《鹧鸪天·送别》是他军旅诗词的代表作:

  阵阵汽笛别泪倾,花园路上伴君行。天涯海角共知己,不忘军营好弟兄。无彩凤,有晴空。难得灵犀一点通。白山黑水岂千尺,敢比踏歌汪李情!

  这首《鹧鸪天·送别》以军营离别为背景,情感真挚而富有豪气,展现了深厚的战友情谊。①意象选取与场景刻画。现代与传统的交融:首句“阵阵汽笛别泪倾”现代交通工具(汽笛)与传统送别意象(泪倾)结合,既点明时代背景,又延续古典诗词的离愁基调。“花园路”作为具体地点,增强了画面真实感;军营特色:“不忘军营好弟兄”直白点题,凸显军人离别特有的质朴与深情。“白山黑水”以地理意象象征戍边生涯的艰苦,与后文“汪李情”(应指李白、汪伦的典故)形成今古呼应。②情感表达。刚柔并济的抒情:上阕“别泪倾”显柔情,下阕“岂千尺”“敢比”转豪迈,符合军人既重情又豁达的特质。“灵犀一点通”化用李商隐句,强调默契,但“无彩凤,有晴空”稍显逻辑跳脱,但可更贴合军营语境;用典的深意:结句“踏歌汪李情”借李白《赠汪伦》的典故,将战友之情比作千古知交。③语言与格律。口语与雅言的平衡:全篇语言通俗,如“好弟兄”“难得”等词贴近生活,它们与“无彩凤”“灵犀”等雅语形成用词的对立统一,使全篇语言浑然一体。

  总之,此词以真情取胜,展现了军人离别时铁血柔肠的特质。

  2.冰雪题材:北国风情的诗意呈现

  作为黑龙江本土诗人,钱玺勇对冰雪文化有着深厚情感和独特理解。他的《鹧鸪天》中有大量描写亚冬会、滑雪场等冰雪题材的作品,展现出北国风情的独特魅力。《感受亚布力滑雪场》是其中的佳作:

  “举世闻名一雪原。亚冬在际盛空前。十帆破浪穿云海,八骏生风驭玉烟。塞外客,月中仙。放歌此境手相牵。曾经多少诗心梦,畅饮今朝醉圣贤。”

  这首《感受亚布力滑雪场》以豪迈笔触描绘滑雪盛景,将体育竞技与诗情画意相融合,展现北国雪原的壮美与激情。①时空交错的壮阔意境。上阕以“举世闻名”总领,构建宏大的叙事空间,“十帆破浪”(滑雪板如帆船驰骋)、“八骏生风”(滑雪者似骏马奔腾)两组比喻新颖动感,将静态雪原转化为动态竞技场。下阕“塞外客,月中仙”形成天地人三重空间叠加,使滑雪运动兼具边塞豪情与仙家飘逸。②虚实相生的表现技法。数字修辞:“十帆”“八骏”以虚数造势,强化场面之浩大;通感运用:“穿云海”(视觉)、“驭玉烟”(触觉)突破感官界限,营造腾云驾雾般的速度感;

  用典自然:结句“愧圣贤”反用李白“唯有饮者留其名”,暗示当代健儿超越古人的自信。③竞技精神与人文情怀。全词在“亚冬在际”的现实背景下,既表现“破浪”“生风”的拼搏激情(“诗心梦”),又通过“手相牵”传递体育友谊。末句“畅饮今朝”巧妙呼应冬奥氛围,将个体体验升华为时代豪情。

  此词以运动员视角重构冰雪世界,比喻奇崛而不失精准,在传统词牌中注入现代体育精神,赋予冰雪运动浪漫色彩,将体育竞技与诗意审美完美结合。

  3.田园题材:闲适生活的诗意栖居

  除了豪放之作,钱玺勇的《鹧鸪天》也不乏清新淡雅的田园诗篇,表现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鹧鸪天·品甜杆》是这类风格的代表:

  “童趣甜杆今再尝。独留梦里拜慈祥。情归黑土生琼露,爱满贞心赛蜜糖。如甘蔗,似高梁。清廉傲骨蕴中藏。水湲爽口千家忆,勾起相思泪两行。

  这首词以乡土记忆为载体,通过童年吃甜杆趣事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全词呈现三重艺术特色:①意象系统精巧。以“甜杆”为核心意象展开双线结构:明线写植物物性(“如甘蔗,似高粱”的形态、“琼露、蜜糖”的味觉),暗线抒人文情怀(“拜慈祥”的追思、“泪两行”的感伤)。“黑土”与“清廉傲骨”的并置,赋予寻常作物以人的精神品格。②情感张力饱满。上阕今昔对比(“今再尝”与“独留梦”)制造时空落差,下阕“千家忆”拓展集体记忆,最终收束于个人“泪两行”,实现由物及人、由众及私的情感递进。③语言锤炼有素。“贞心”一词双关,既状甜杆质地纯净,又喻亲情坚贞;“水湲”生造词稍显晦涩,或可作“清津”更畅达,但整体声韵流畅。

  4.酬赠题材:真挚情谊的诗意表达

  钱玺勇的《鹧鸪天》中,有许多是赠予友人、战友的藏头诗或即兴酬唱之作,展现出他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赠韩仁子同志》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韩】女才情雪域芳,【仁】风漫卷韵悠扬。【子】星伴月花飞蕊,【心】曲萦怀音绕梁。 【念】战友,顾同窗,【亚】坛每忆帜辉煌。【冬】寒渐隐期逢日,【会】聚他年再举觞。

  这首《赠韩仁子同志》是一首构思精巧的藏头词,艺术性和情感性兼具,展现了较高的创作水准。①藏头艺术的完美呈现。藏头设计自然天成,八句首字“韩仁子心念亚冬会”既完整呈现受赠者姓名,又暗含“心念亚冬会”的深层意蕴;每句内容与藏头字高度契合,如“韩”对应“雪域芳”展现地域特色,“仁”与“风漫卷”形成品德象征;②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意象群构建完整:上阕“雪域-风-星月-心曲”形成空间递进,下阕“战友-同窗-帜-觞”构成时间脉络;对仗工稳考究;如在“子星伴月花飞蕊,心曲萦怀音绕梁”中,天文意象与音乐意象形成通感联动;用典不着痕迹:“音绕梁”化用《列子》典故,“举觞”暗合李白诗境;③情感表达的层次递进。由静态赞美(才情品德)到动态回忆(战友同窗);从空间书写(雪域)转向时间叙事(忆往昔、期未来);最终升华为“他年再聚”的永恒约定;④格律音韵的严谨处理。平仄完全符合《鹧鸪天》词牌要“扬”“梁”“窗”“煌”“觞”押阳平韵,音韵朗畅;三字句“念战友,顾同窗”节奏明快,转折自然。

  总体来说,此作将藏头诗的形制要求与抒情词的艺术追求完美结合,在限制中创造自由,展现出入乎规矩又超乎规矩的创作功力。其成功关键在于:藏头不露痕迹、抒情不落俗套、用典不生硬、对仗不呆板。不愧为当代藏头词创作的上乘之作。

  5.时代题材:现实关怀的诗意呈现

  钱玺勇因是新闻工作者,笔墨当随时代,有不少作品热情歌颂党(如《建党103周年》等)、歌颂祖国(如《建国70周年》等)、歌颂人民军队(如《建军97周年),还有更多采访先进人物后的感遇之作(如《致养鹅达人李延喜》、《采访“独臂牛哥”屈贵发》等),是奋进的号角。其中《建党百年感赋》就是最具特色的作品:

  一叶南湖梦百年,复兴路上谱新篇。乐居莫忘先人苦,守土当知步履艰。歌盛世,傲长天。中华儿女尽开颜。力行学史擎旗帜,老骥牵犁不用鞭!

  这首《鹧鸪天·建党百年感赋》以建党百年为主题,以凝练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整首词气势恢宏,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昂扬气息,体现了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①主题与情感。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开篇“一叶南湖梦百年”以“南湖红船”起兴,象征党的诞生,同时“梦百年”巧妙点题,将历史与当下连接。“复兴路上谱新篇”则转入新时代的奋斗征程,展现继往开来的豪情;感恩与担当:“乐居莫忘先人苦,守土当知步履艰”两句,既有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又强调当代人的责任,情感深沉而富有警醒意义;盛世豪情:下阕“歌盛世,傲长天”以短促有力的三字句,抒发对祖国繁荣的自豪,“中华儿女尽开颜”进一步烘托举国欢庆的氛围;砥砺前行:结句“力行学史擎旗帜,老骥牵犁不用鞭”化用“老骥伏枥”典故,表达党员不忘初心、自觉奋进的精神,比喻新颖,极具感染力;②艺术特色:意象鲜明:“南湖”“旗帜”“扶犁”等意象兼具历史厚重与时代气息,形成贯穿百年的精神图谱。语言凝练:全词无一废字,“谱”“傲”“擎”等动词精准有力,“不用鞭”的比喻尤显妙笔。声律铿锵:严守《鹧鸪天》格律,平仄相间,韵脚“年、篇、艰、天、颜、鞭”如鼓点般推进情感:思想深度:通过“学史明理”的当代命题与“老骥牵犁”的传统意象结合,深刻揭示:百年大党的生命力既源于不忘初心,更在于主动担当。结句以“不用鞭”点睛,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性。

  此词以55字浓缩百年党史,举重若轻,既有“南湖红船”的诗意回望,又有“复兴路上”的铿锵宣言,更以“老骥扶犁”的创新意象展现共产党人的精神自觉,堪称庆祝建党百年诗词中的精品。

  钱玺勇的《鹧鸪天》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了他的记者身份,他对扶贫、抗疫等社会热点问题都有所关注和表现。如《鹧鸪天·礼赞“扶贫县长”蔡显凯》:“妻女唯家君远芳。情牵黑土稻花香。铁牛悦耳心犹寐,汗马征鞍夜未央。 亲米业,惠农庄。耕田万亩话中粮。兰生幽谷知民意,江海舟行顾小康!”

  这首词以真挚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扎根基层、心系百姓的扶贫干部形象,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与为民情怀。全词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通过典型场景的描绘,成功塑造了新时代“扶贫县长”的鲜活形象。既具艺术感染力,又有时代记录价值,堪称主旋律诗词创作的优秀范例。

  钱词中的扶贫题材作品,如《帮扶感怀》《为贫困户于敦瑞申办房照》等,还有抗疫题材的作品,如《疫中端午》《延寿“七仙女”出征湖北》《疫线采访感赋》等,都写得精彩纷呈,读了使人感触到新时代的铿锵脉波。

  在郁犁词中提到的“扶贫尽力何来易,抗疫倾情总克难”,正是对钱玺勇关注时代主题的准确概括。他的这类作品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相结合,赋予传统词牌新的时代内涵。


  三、艺术特色的创新性与传统性

  1.语言风格:雅俗共赏的和谐统一

  钱玺勇的《鹧鸪天》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出独特的风格特点,既保持了古典诗词的典雅凝练,又融入了现代口语的生动活泼,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YPC登梯健身有感》中的句子:“人生路似登梯路,起落高低各枕眠。”

  这句词语言通俗易懂,却又蕴含深刻人生哲理,体现了钱玺勇将古典诗词语言现代化、生活化的成功尝试。

  2.意象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在意象运用上,钱玺勇既善于使用传统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又能赋予这些意象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亚布力的雪观感》中的句子:

  “龙盘玉树凝朝露,凤舞银桥入广霞。”

  这里的“龙”“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但诗人用它们来描绘现代滑雪场景,既保持了传统的审美韵味,又赋予了新的表现内容,体现出创新的意象运用方式。

  3.格律技巧:严守规矩的自由表达

  《鹧鸪天》作为传统词牌,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钱玺勇的作品在严守格律规范的同时,又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体现出高超的格律驾驭能力。《入驻亚布力山地新闻中心》中的对句:“银蛇若瀑超凡界,蜡象如龙啸九天。”

  这两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音韵铿锵,既符合《鹧鸪天》的格律要求,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冰雪景观的壮美,展现出诗人娴熟的格律技巧。

  4.表现手法:多样统一的艺术风格

  钱玺勇在《鹧鸪天》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包括比兴、用典、对仗、藏头等,形成了多样统一的艺术风格。他的藏头诗作品如《赠雷田同志》:

  【雪】域丹心火样红。【都】门才女傲霜松。【雷】鸣四座须眉显,【田】赋千顷健步同。【亚】运远,友情浓。【冬】时执役秉初衷。【巾】车戴月披星起,【帼】范流芳赞誉丰。

  这首词将藏头形式与比兴手法相结合,既保持了形式上的精巧,又不失内容的充实,体现出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创作成就与诗坛影响

  1.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钱玺勇在《鹧鸪天》创作上最显著的成就是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他创作了四百余首《鹧鸪天》,这一数量在当代诗坛极为罕见;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在艺术质量上也保持了较高水准,没有因为数量多而降低艺术标准。

  2.个人风格的形成

  经过长期创作实践,钱玺勇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鹧鸪天》作品既有军旅题材的豪迈,又有田园题材的清新;既有传统诗词的典雅,又有现代语言的活泼,形成了刚柔并济、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

  3.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启示

  钱玺勇的创作实践对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证明了中国传统词牌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如何将传统形式与现代内容有机结合。他的成功经验值得当代诗词创作者借鉴。


  五、钱玺勇《鹧鸪天》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

  1.传统词牌的现代转型

  钱玺勇的创作实践为传统词牌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成功范例。在当代诗词创作中,如何让传统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钱玺勇通过四百余首《鹧鸪天》的创作,探索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之路。《同金栋老师一行共事亚冬有感》中写道:

  “雪域萍逢结善缘。亚冬重任共担肩。躬身广电书良夜,对酒青云许雁关。祈新岁,盼他年。冰城海市再同船。驰行松水吟风月,仗剑苏杭醉柳烟。”

  这首词将现代工作场景与传统意象完美结合,“广电”与“青云”“冰城”与“海市”的并置,展现了传统词牌表现现代生活的可能性。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形式嫁接,而是从内容到精神的深度融合。

  2.地域文化的诗意表达

  作为黑龙江诗人,钱玺勇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他对北国冰雪、黑土风情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词创作的地域多样性,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诗意载体。《亚布力的雪观感(坡底韵)》:

  “夜半飞腾影月华。同窗把盏话桑麻。龙盘玉树凝朝露,凤舞银桥入广霞。亚冬会,雪绒花。丹青一曲醉诗家。千帆竞技沉浮主,我品蓬莱君品茶!”

  这首词将黑龙江特有的冰雪景观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龙盘玉树”“凤舞银桥”的意象既具地域特色,又富有传统审美韵味,展现了地域文化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六、钱玺勇创作的艺术突破

  1.题材领域的拓展

  钱玺勇在《鹧鸪天》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极大地拓展了这一词牌的题材范围。传统《鹧鸪天》多用于抒写离愁别绪、男女之情,而钱玺勇将其运用于军旅、体育、工作、友情等多个领域,大大丰富了这一词牌的表现力。《采访亚冬战友田强(雪诗)》:

  “使命盈肩筑雪魂。景观临建雪无伦。贴如雪板穿林海,桥若游龙啸雪云。情润雪,雪思君。亚冬雪舞月常巡。强身雪域驰千野,田梦刀耕雪绽春!”

  这首词将新闻报道工作与冰雪运动相结合,通过“雪”字的反复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展现了《鹧鸪天》表现专业领域的可能性。

  2.形式技巧的创新

  在严格遵守词牌格律的前提下,钱玺勇在形式技巧上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他的藏头诗、嵌字诗等形式实验,既保持了传统词牌的规范性,又增添了新的艺术趣味。《赠杨薇同志〔藏头诗〕》:

  【丹】帜拳拳向雪营。【江】枫依旧踏歌行。【才】如红袖添香色,【女】若甘泉润锦程。【杨】花灿,柳风清。【薇】姿袅袅细无声。【亚】坛逐鹿功垂日,【冬】去春来策马鸣!

  这首藏头词将人名巧妙嵌入,既保持了词意的完整性,又完成了形式上的创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七、钱玺勇创作的局限与展望

  1.创作中存在的局限

  尽管成就显著,钱玺勇的创作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局限。首先,专注于单一词牌的创作,虽然在深度上取得了突破,但在广度上难免有所限制。其次,部分作品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内容的深度和思想的厚度还有提升空间。

  2.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展望未来,钱玺勇的创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

  1.进一步拓宽题材范围,探索更多社会现实题材;

  2.在保持格律规范的同时,尝试更多元的表现手法;

  3.加强理论思考,将创作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

  4.注重培养后继人才,推动《鹧鸪天》创作的传承发展。


  八、钱玺勇现象的文化解读

  1.传统文化复兴的个案研究

  钱玺勇的创作热潮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当代传统文化复兴大背景下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全球化、数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钱玺勇的创作实践为这种文化回归提供了生动注脚。

  2.地域文化自信的诗意表达

  作为地方诗人,钱玺勇的成功也反映了当代地域文化自信的增强。他的作品扎根黑土地,充满地域特色,却又超越了地域限制,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这种“在地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值得深入研究。


  九、结语:鹧鸪声声传雅韵

  钱玺勇的《鹧鸪天》创作,以其丰富的题材、精湛的艺术和独特的风格,在当代诗坛树立了一座丰碑。他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传统不是束缚,而是创新的基础;形式不是枷锁,而是表达的助力。

  “鹧鸪王”的称号,不仅是对钱玺勇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执着于传统诗词创作的当代文人的一种激励。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钱玺勇坚守传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尤为可贵。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钱玺勇继续以《鹧鸪天》为媒,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文情怀的优秀作品,让这一传统词牌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我们也期待出现更多像钱玺勇这样执着于传统诗词创作的诗人,共同推动中华诗词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鹧鸪声声,雅韵流传。钱玺勇用他的四百余首《鹧鸪天》,谱写了一曲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动人乐章,这乐章必将在中国当代诗词发展的长河中,留下深远而悠长的回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