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原本是作为一个公民要接受的最普通而又最普遍的教育,原本是伴随着每一个公民成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的事情,却因最初这份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公民教育这片土壤上的荒芜,让已经上了初中、高中乃至像我等这样的成年人,对于公民教育还是懵懂一片。好在由《徐州教育科研》的专家在努力拓展一片天地,让我们从“公民教育”专栏嗅到了底蕴深厚的芳醇。感谢《徐州教育科研》为人们开启了一扇窗,让人们关注外面的世界、开始感受公民教育。希望能够成为一种气候,能够在他们耕耘与倡导的土地上,滋长起公民教育的种子,共同守望出一片责任的绚丽天空。但是要真正让公民教育深入人心,让大家都具备公民意识,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像在国外,公民教育,从小实施,逐步培养,公民意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我们从小只是接受着教育,少有一种公民意识,或许,对于美国的小孩子都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到了我们这里,哪怕是不厌其烦,才能够明白个一二,乃至需要手把手示范,待真正让大家行使公民权利的时候,显得那么突兀,那么不自然:不是给予了权利不会用,就是出现滥用权利的情形,公民教育亟待提上日程。
说来惭愧,自己接触公民教育也是纯属偶然,或许是源于自己喜欢探究的心、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走在自己的路途中,也让自己无意中搭乘了公民教育的高铁,却带给自己的则是前方一片蔚蓝的天。
想来,当初,像我们这群要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的老师们来说,对于公民教育除了最初接触的几分新鲜之外,更多的的感觉到突兀、茫然,无从下手,不去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或许唯有亲历,才能够真正感受其中滋味,才能够在公民教育时进行的理直气壮。我们这群集结起来的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待我们真正地理解了公民教育的内涵,走上街头对我们最关注的公共社区问题进行问询的时候,才寻觅到我们与社会的共同点,才感受到那份共鸣,才感觉到了一份责任沉甸甸的在肩,铁肩担道义,更加坚定了义不容辞走下去的决心,去把沉甸甸的责任放置在孱弱的肩上,真正走入了公民教育的行列。
说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轻松。我们这群踏入公民教育之海的人,最初把眼光投向周围的公共社区,搜索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最终把焦点投向了“放学期间小学门前的车辆是否应该限行的问题”。为了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了解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所在,我们马不停蹄的进行分组:一组老师直接打电话向交警部门和学校了解情况;一组老师开始就近上网查询网上有无此类问题的讨论;一组老师则直接查阅相关报纸;而我作为唯一的一名高中教师,与青年路小学的潘晓棠老师,以及西苑小学以及解放路小学的几个女教师走上街头进行了实地采访。不曾想,刚上中山路就吃了闭门羹:当我们向行色匆匆的一个路人问及“你认为放学期间小学门前的车辆是否应该限行”的问题时,那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们一眼,行色匆匆中分明认为我们这群人是吃饱了撑的。好在从解放路小学出来的一位家长模样的人对我们极度认可,增添了我们到几个附近的小学和附近的路段继续采访下去的信心,更是在青年路口与协管与交警的交谈中,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代表性和问题的严重性,也着实感觉到了同一个问题在不同人的眼中价值的偏差所在。
当与其他几组老师把意见汇总,我们真正进入了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着责任的角色,原本只是演绎,最终演变成为了跃跃欲试真枪实弹地去实施、实践,也坚定了要把此选题做下去的决心,我们乘胜而上,集思广益,几经讨论,又拿出了四套解决方案,最终认定了最佳方案,准备适时向有关部门提交。我们这群大人所亲历的公民教育活动最终效果怎样不敢说,但是,现在,当每每车行至大马路小学、青年路小学附近,看到助学岗,还有那对于放学时段限行的醒目的牌子以及放学时小学门口忙碌着的交警的身影时,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我们当时为了方案的敲定而争论的面红耳赤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却因为心中拥有着责任,一股股暖流还时时萦绕在心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公民教育,为了使同学们开展起来不显突兀,自己努力寻找公民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契合点,在学习政治生活模块《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没有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上课时,也没有按部就班地按照流程来进行教学,而是让同学们想一下:你认为周围、社区最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是什么,请大家思考,并且运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写出来,五分钟后写在黑板上,每个同学都写,都要参与其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把教室前面的黑板分两部分,让左右两边的同学按照座位次序依次到黑板上写,同学们兴致很高,最终写了满满一黑板还意犹未尽。这是活动的第一步。
第二步:当大家都坐定欣赏自己的杰作的时候,我引导说,这么多问题就是让政府解决也要有个轻重缓急,市政府每年也一般给老百姓办十件左右的实事,请学生仔细斟酌,把认为最为热点最有现实意义最亟待解决的选出五个,看哪个同学反映的问题能够被选中?同学们再次轮流走上前来,一一划勾投票,最终按照得票数多少,筛选出亟待解决的公共社区问题像:“小区花园变菜园子问题”,“放学后门口堵车问题”等等五个问题。
同学们在此过程中也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民主,了解到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等民主决策的方式,也感受到了少数服从多数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然而,我发现这样的实施有点缺憾,就是在投票时候,发现有的同学有拉票的情形,还有的个别同学漫不经心,说与人家的一样,到前面只是直接打个勾,如何弥补这样的缺憾,去进一步深化教育的目的,好在我们政治老师都是一个人教授5、6个班级,还有可以进一步调整、反思、再实施的机会。
当在另外一个班级实施时,前面的程序依然,出现的问题也差不多,但是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在活动开始后注意活动的发展,记录参加者在活动中的言行,以便在活动结束后引导讨论时运用,也发现在充分发挥民主的时候,秩序稍微有点乱,我视而不见,因为自己发现这正是进一步教育的契机。活动后,总结的时候,结合有的同学的表现,我引导说:如果民主遭遇没有章法的行为会怎样?同学们各抒己见,最终认识到行使权利的时候,还要履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有序进行,这样提高了学生正确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从而真正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效果怎么样,自己心里最初也没有底,于是,当时上完课后,我把自己的电子邮箱告诉大家,让大家可以署名也可以匿名,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不曾经想当时邮箱几乎爆满,借用谭书芹同学的课后感言上所说:面对这样一个活动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同学感受,加深知识点的同时,也能反映出同学的意见或建议,让人引发思考,同时也调动了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道出大家的心声。感觉很好!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由此,同学们感觉到政治生活离自己并不遥远,政治课不再是想象的那样枯燥无味的面孔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唤起学生的那份政治责任感,也拉开了公民教育的序幕。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茅盾曾说过:书本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公民教育,则是给予校园之塔里的孩子们搭建起一个施展才华与能力的舞台,给予他们开拓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公民教育,对于同学们是肩负责任、放飞梦想,让使命与责任同在的过程,而对于公民教育者来说则满是祝福、祈福与守望的过程。
为了给予同学们采访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我特意与学校团委联合,结合思想政治第二课堂:汉韵文艺社,印制了采访证,并加盖了社团与学校团委的大印,希望能够助同学们一臂之力,但是,作为老师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与能量:他们在家长是帮助下竟然进入了当时还收费的徐州市博物馆进行现场采访,还到楚王陵兵马俑进行了影像录制,同学们更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信心百倍,踏上了各自的历程,似小大人一样安排好了周末去市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日程,有的同学还拿来了家里的宝贝相机和摄像机全程记录采访过程,但是,他们给我表示,总还是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同学们兴致盎然,作为老师应该是乘胜而上,鼓足了他们前行的风帆。我把原本一周分割开来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调整过来,就拥有了一个下午的整块时间。
时不我待,交代了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问题后,同学们又出发了,各自奔向自己该去的地方。同学们似放飞的一只只觅食的小鸟,享受着一份责任与使命下的自由,放飞着梦想,理应说自己应该是松一口气了,“稳坐钓鱼台”了,但是,那个下午,想来短暂却又是显得那么漫长,自己镇定自若,在独自享受着公民教育进行中的个中滋味,“小园香径独徘徊”,但是在总盼望着“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又坐立不安,对于孩子们有着一份信任,也有着一份担忧,毕竟是他们独自去寻觅一份他们追寻的答案。待夜色朦胧、待孩子们似倦鸟归途,一个个风尘仆仆、陆续闪现在教室门口,身影出现的自己的眼睛里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我似乎也从一个个对于我报告战果的口气里,发现孩子们似乎一下午突然长大了,悬挂了一下午的心放下来,长舒了一口气,特别是当看到他们用各自的摄像机、照相机所拍摄的资料和采访记录时,多的是欣慰:原来放飞、有时放飞,会坚实孩子们梦想的翅膀,会多一份搏击长空的本领,会收获更多的欣慰:曾记得,偶尔有一次有人要加自己为QQ好友:原来是在公民教育活动中担当小组长角色的韩明睿同学,在QQ里谈及了自己的大学生活,特别充满感激地说:对于纷繁复杂的大学学生会的任务处理起来似小菜一碟,轻松愉快中完成都要得益于张老师您给予我们公民教育那样的锻炼机会,否则自己很难担负起现在学生会干部的职责。现在,每每在徐州电视台看到自己曾经的学生李世义、麻青担任着主持人的身影,感到他们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的同时,更有一份责任在心胸,这是否都来源于公民教育的结果。
(集思广益:女班长在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方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公民教育也促使自己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点燃起促进教学的引航灯盏。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式教学法”,摸索出一条“教学载体化,知识网络化”的素质教育教学新路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自己与学生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整理,先后有《关于公民教育的综合探究》、《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10余篇综合探究题陆续在《当代中学生报》必修版和高三版上的“探究园地”上发表,在学校组织的高考原创题征集中,自己所命制的题目,因为与高考探究不谋而合而获得奖励,让学生尝到了综合探究的甜头,成为师生共同综合探究的受益者。最终在教学上,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本色课堂,曾在济南铁路局教委召开的中学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参与了交流和汇报,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曾以《我的课堂“谁”做主》给予炫目推出,让学生难忘 “自主、和谐、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难忘那“开心一课”,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化。一度被学科网校聘请为视频讲师, 被聘为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公民教育活动,收获满盈,张然、郑甜等同学结合公民教育活动所写小论文获得由教育部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八届“未来之星”全国征文活动一、二等奖,为达到高中教育教学目标提供一种有效的尝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彭城晚报《教育导刊》、《学习方法报》、《济南铁道报》等先后进行了报道。
自己只是带领着同学们先涉足一步,更不曾想到的是,在省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会上,省教研室鞠文灿主任把自己向在座的各位同行引荐,并对我们开展的公民教育表示特别认可与赞誉,这是自己始料不及的,现在又由市教科所郑少华主任的支持,自己真的感觉到承担不起,多有惶恐,满是温馨。班级开展的系列活动被《当代中学生报》以背景材料给与介绍,由中国公民教育中心网站隆重推出,真的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想想自己已经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年,如果说在教育教学道路上留下一丝轨迹的话,就是在第一个五年,出版了一本自己的个人专辑;第二个五年,创办了思想政治《汉韵》;第三个五年,主持了国家、省市级课题,进行了公民教育;第四个五年,拥有了自己真正的作品——宝贝女儿——潆心,深深感到以真诚对待、以师德支撑,才会触动学生的灵魂,也感受到了行走的价值之所在,也真正体会到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视为最快乐的事情的真正内涵。但是,面对自己的小女儿,首先面临的是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公民,如何快乐、健康的成长。经历了公民教育,行走中似乎多了份从容与淡定,但是也感觉有更多的未知在等待着,于是,更加感知公民教育是在让我们的生命层次和心灵世界走出逼仄,步入辽阔;更加呼唤公民教育,仰望那充满使命与责任的蔚蓝的天空,对于省教研室、市教科所所倡导的公民教育,你我洒满真诚,芬芳岁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