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18世纪以前一直是线性发展,18世纪之后开始指数增长。坊间有言,工业革命200年创造的财富比人类过去5000年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此言不虚。
地理大发现以来,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但真正形成世界级强国的只有英国和美国。
英美崛起的核心是技术革命与制度文化,而非单纯依赖战争扩张。英国的崛起是靠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巨大的生产为全球贸易带来可能,形成了全球化的第一波高潮。
美国引导的电力革命使生产效率在蒸汽机的基础上又提升了几十甚至上百倍,为美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而言不过适逢其会,使其放弃孤立主义,被迫走向前台,主导世界秩序。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奠定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使其霸主地位短时间难以撼动,也为战后世界总体和平创造了较好的局面。
从深层次来看,技术革命仍然不是英美两国建立霸权,引领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
达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有过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制度。包容性制度让国家发展,而攫取性制度则会抑制国家的发展。
其实再深一层,文化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文化是制度的土壤,制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一个包容、鼓励创新的文化,不太可能生出极端的攫取性制度,一个保守和害怕创新的文化,不太可能出现包容性的制度。从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可以预测它的结局。
历史上人们深恶痛绝的贩奴运动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奴隶交易过程中,白人主要是从非洲的部落购买战俘,真正带着捕奴队亲自下场抓人的很少。美国在阿富汗打了二十年反恐战争,花了2.2万亿美元,恐怖分子越打越多,主要是阿富汗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导致塔利班最后卷土重来。这里面的根本原因还是文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而来,以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革命正形塑各国命运,要在这一轮竞争中胜出,核心还是要加强文化建设,包容多元,鼓励创新,抢占时代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