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些日子,登至山巅,看萱草迎日、黄花满坡时,偶得一个木亭子掩映于半山中,出于好奇,残破木亭立于石埙绿树间,想来该藏着段特别的故事吧,便生了探寻的念头。
今晨早早来到山下,在荒草深处寻得上山进口,沿着荒废的石阶往山上爬,两边的水泥栏杆已是断裂脱落,只剩中间裸露的钢筋诉说着曾是当初人们上下山的依靠和把手,好在台阶还未风化,但已是杂草丛生,遍地灰落,透露着几分荒凉,好在风景不错,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竞放,清新宜人;山花野草中掩落着各种怪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充满情趣的天狮地狗想象让人哑然失笑。行至半山腰,视野突然开阔起来,朝阳在大海里慢慢升起,天上彩云飘逸灵动,海边悬崖红韵威武,风景是何等的美丽宜人,想必坐下来静观山海晨光,定有如仙似醉的美妙,念及此,对那木亭子的期待更甚,便加快了前行的步伐。
过了半山腰不久,便看到往右转的岔道,在岔道处往山上看,山顶处的石林,在晨阳中泛着黄红色的光,在树和杂草的绿色光圈里,像是大自然用心雕出的各种动物‘黄玉塑像,那栩栩如生的光采让整座山都有了灵动的感觉。而从岔道往下看,极目楚天阔,没有了杂草和树的遮挡,大海,岸边,红日,绿坡,野花都尽收眼底,连在海中做业的渔舟,也给清晨这波光鳞鳞的山水画里增添了美丽的动感,只觉心旷神怡,美到极致!
看到如此美景, 心情很爽,竟能感觉到把木亭子建在岔道同一水平线上,定是最适合的位置,一定是在最具看点的风景“穴位”!
然而沿岔道往亭子方向走,不再是水泥台阶路,是用碎石铺成的甬路。路也早己不是路,被甬路两侧的杂草灌木所掩盖,需用手脚拨弄着才能找到。走了一会,裤腿便被弄湿了。也许是南侧,树木杂草长得非常茂盛,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给人以清爽幽静之感,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树林和亭子之间出现一大片的海州常山花,这在长岛这么多山里还是第一次见,花开得盛,粉白相间,非常漂亮,在太阳初红的映射下,在周围青松,梧桐,刺槐及杂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新艳丽,就像在青藏高原荒芜的高山上发现雪莲一样,感到稀奇珍贵!
过了花丛,视野开阔起来,整个的仙境源和老渔砦两个景区都尽收眼底,而木亭子就恰好出现在腰“眼”上,任你东南西北中,可尽情旋转观看!
木亭子呈四方形,面北朝南,是用槐木打建而成,没有基座,没有石桌石凳,更没有条形的围木可坐,仿佛这个亭子不是用来休憩的,而是用来纯观赏的,又好像在此观赏是坐而不敬,非站立仰慕才可。亭子是没有顶的,但木条的搭建是像有顶的,也许初建是铺了一层海草或野草,因为木头的固节上绑有青红两色的绳子,也许是像老渔砦的栈道,要挂上彩色的丝稠来迎嘉宾的吧!
亭子背靠着山,可奇怪的是,山只有權木、野草、山花和怪石,没有高大的树木,即使大片的海州常山花也是匍匐而开,且清一色是白色的,倒是应了山石的黄白色,山的顶端是巨大的海鳄石,正雄伟的昂首迎视仙境源和老渔砦,那神态像这两大宝地是它私有的,神圣不可侵犯,难怪山的前面没有高树,海州常山花不敢高大,是怕挡了石鳄的视线吧!
亭子的南面是仙境源,远端的群山连绵起伏,青黛的苍茫为仙境源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高高低低的三座亭台楼阁,像天庭下凡的神仙少女,那亭亭玉立的妙姿为仙境源增添想象的空间,仿佛再说:仙女都下凡到此,你还在等什么!
亭子的正向是老渔砦,传说老渔砦的由来是远洋的渔民遭遇风暴,漂流到此而获救,他们感恩救命的宝地,把这美丽蜿蜒的海岸线当做久违的家乡,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而今天又把这里变成看海赶海的旅游胜地,让每一个游客站在最原始的亭上,看最壮丽的日出,观最美的的海岸线,看最近最浓的渔舟唱晚,不仅如此,他们用五彩的慢行路把老渔砦和仙境源连接起来,想想看,走在这舒服艳丽的大路上,就像走在天街上,踏着五弦琴,在这天上人间纵情歌唱,你看,那美丽下凡的三仙女正闻歌款款而来!
迎接的不仅有歌,还有鲜花,亭子北面的那片海州常山,就是为她们从天庭下凡而来,这多好呀,站在木亭上,旭日东升,云韵映红笑脸,张开臂膀,一手牵仙女,一手捧鲜花,岂不美哉悠哉,得意得定会飘然入仙!
然而,这么一处美妙的观赏胜地却不知为什么被荒废,看四周美不胜收,观脚下杂草丛生,一片败落迹象,巨大的反差,不免感到心凉,呜呼,这么美的景色竟无人赏?这么用心打造的原始亭子,放任在风雨中荒废破落为哪般?只有那青红尼龙蝇在风中呜呜作答!
看到这般景象,忽然想到“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这句名言,其实,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一件事情也是如此,试想想,哪个家庭当初不是同心同德,苦心经营?做哪件事情不是细致入微,亲力亲为?而家庭败落,做事失败,无不是离心离德,没坚持不懈所至!细想想这座木亭,这座山也是一样,当初建设者也是用心用力,不然那水泥台阶怎会如此坚固?站在木亭里,看着这美丽景色,又怎能豪气冲天,大有成仙之感呢?
真不想这山如此没落下去,更不想这座木亭会散架坍塌,真的希望有志之士能修缮此山,能固这亭,能完美地开发善用这仙山美境,让来到此亭的每个人都能做回仙!
作者简介:矫永生,男,大本文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在长岛学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爱好诗歌、散文和小说,近几年尝试创作,先后在《中国爱情诗刊》《诗星诗刊》《胶东散文选刊》《墨上尘事》《淡味茶》等平台发表原创作品。创作理念是:心态向上,像大海般明净:文字隽秀,像云霞般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