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过小学,教过初中,教过高中,又进了党校,而党校在当年是开办业余学历班次的,设有专科班和本科班,我都给他们上过课,所以,也可以说我教过大学。想到这里,似乎有一股冲动在激励着我:你有那么多的经历,又过教师节了,总该说点什么吧。似乎是不说也不对,我就说说当老师的收获吧。

  我认为当老师的收获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世界的改造;二是内心的修为。

  看着世界拖着苦难和病变努力走向繁荣,我有深重的忧虑和无限的欣慰。

  学生时代,确切的说是在高中毕业以前,那是接受教育的时代,目的有两个,一是接受知识。二是感悟社会,就是形成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我的第一段从教经历是在自己的老家北邵村当老师。民办的,但是在册,因为我是通过考试入选的。工资不高,37.5元,那时候我就干得津津有味。

  课堂上二十七张生机勃勃的面孔,每一张都很可爱,他们是天天向上的。

  那是1985年,那一年中国的一件大事是定出了教师节。我在过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候就当了老师,所以,我的教师节情结是很重的。

  时间不长,我的高中老师来信让我去复读。我的学生们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因为我的两个妹妹就在我的班里。他们对我的不舍是通过行动看得出的。因为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五年级班只有我一个老师。我不上课,学生就没课上。我在收拾东西的时候,他们就跟在我的后面,哭哭啼啼的。最难受的是我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我回家的时候,他们也跟着,因为学校就在我们村里。他们不仅是我的学生,还是我一个村里的年轻的小老乡。他们以这种方式与我告别,也是在与他们的美好前程告别。孩子们内心深处最初的情感体验,有着对自己命运的最直接的感悟。当年在村里,遇到一个把课程都教好的老师不容易。他们内心的忐忑可想而知。

  二十七个学生只有八个考上初中,留在我心里的是伤,是无奈!

  复读一年,我考上了师专。毕业实习是回到我的母校沾化一中进行的,实习两个月,一个月临习,一个月上课,这就是我的高中教学经历。因为对我的思想冲击力比较大,所以,我要介绍得详细一点。

  我是带着成熟的辩证思想走出校门的。两年师专学习,我如饥似渴求知的小脑瓜在不停的转动,精准思考,缜密分析已经是它的最基本的功能。

  高一语文实习生的指导老师是张新村和刘凤棣,与我一起实习的搭档是房永敏。我们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交心的地步。张新村老师对文艺理论的认知与爱好恰好与我趣味相投。我对课程的钻研和写作的分析已经达到了被指导老师认可的程度。

  一月授课,四次作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我给学生命题的大作文题目分别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二十年后的相聚》这两个题目在后来都成了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

  可惜我没有被分配到高中去教学。

  我去了永丰中学,教毕业班。因为永丰乡被下洼镇吞并,再也找不到永丰中学这个名字了,但是,学校还在,现在叫下洼镇第二实验学校。

  正式任教的第一年,到了秋季,学校还放秋假。我与父亲在场里干活。此时,我的心思还在课堂上,两个班,一百二十多个学生的面庞在我的脑海里活龙活现。

  我对父亲说;”我得把学生们教好啊。”

  父亲说:“那是必须的,不然的话,你想想对得起谁呀。”

  家庭的支持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力量,我一直敬佩我的父亲在我人生每一个关节点上给我的富有洞察力的点拨与提示。

  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成才,是一个血食荒原的过程。我奋力的跋涉在沙漠的怀抱里,回望足迹,飞来的尘沙渐渐的把我的脚印抹去。

  探求是我填饱一百二十双眼睛的唯一办法,机遇成为对我努力的最大奖赏。

  还是在秋季,我与本村在青岛医学院上学的王炳斌去青岛看望我的弟弟,那是我为数不多的远足中收获最大的一次。

  根据我的习惯,每到一个城市,我都要到那里的新华书店去买书。我惊喜的发现在黄岛的新华书店里有一本初中语文复习资料。

  简直太可爱了,简直是及时雨。

  对这本书的研究,让我站到了对初中语文教学指导的至高点上。

  当年学生的中考成绩,富国镇第一,永丰相第二,语文成绩,永丰乡是全县第一。

  教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自然会摸索出里边的规律,我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赌题。其实,当时不是有意为之,只是主观上感觉那个题目比较有意义,有内涵,就让学生们练习了。但是,偏偏那个题目就在考试中出现了。一篇作文六十分,学生们驾熟就轻去写作,那种惬意可想而知。

  下一年,发现我的这一特点的校长张天元随时关注我的辅导计划,并约定等我讲解作文的时候,四个毕业班上合堂。

  到了讲作文的时候,真的把毕业生们都叫上了。那时还没有合堂教室,只好在一个教室里挤。好在预选之后学生少了一半,120人挤在一个教室里,那情景也是够壮观的。

  我根据初中毕业生的作文水平,从各种文体中精准定位考试出题的文章特点,瞄准夹叙夹议,并选出模拟练习题。由于还有近二十天临考时间,我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保证教师批阅以后的讲解分析要充分。

  我家离学校七十多里路,骑自行车一趟就够累的,原定9月1号开学,届时正下了大雨,我晚去了两天,9月3号的下午正式到校。

  当时,永丰中学的布局是从北门进校,先要通过学校操场,穿过实验室之间的过道,再进入办公区,教学区在学校的最南边。

  当我走进操场的时候,处在办公区的校长就看见了我,他立即转身朝我走来。我推着车子往前走,心里犯嘀咕,“校长这是嫌我来得晚了?”正打算硬着头皮挨批评,校长走到我的跟前,左手帮我扶住车子,右手伸出和我握手。

  “你赌着作文题目了!”他说这话的时候,显然带点激动。由于他的神操作,永丰中学毕业生的作文成绩普遍提升一个档次!

  连送三年毕业班,身体感觉有点累,那时我瘦得体重仅有108斤,搭档同事郑云杰捏捏我的屁股,真是皮包骨头。“邵老师,你的肉呢?”我只好以笑作答。身高一米七五的我,瘦得像根柴棍,略显多余的就是我当时留的小胡子。

  赵文科校长曾经问我:“邵老师,人家说小青年朝气蓬勃,都不留胡子,你为啥要留胡子?”

  我就告诉他:“赵校长,我是看了电影《青年马克思》之后才决定留胡子的。马克思说,知识无限,光阴短促。我就打算以留胡子来提示自己在年轻时代要珍惜时间。我的打算是到了四十周岁再刮胡子。俗话说,人过四十多半辈,我到那时,再以光洁的面庞提示自己:我还年轻。”

  我向学校提议,自己想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磊起一级学生,看看到底能造就出什么水平?领导对我的要求表示完全同意。

  我接手了初一两个班。

  这时,我已经接触了魏书生语文教学法,我以实验模式从事语文教学,狠抓学生作文这一关键,把每一篇课文的授课都与作文密切联系起来,加上平时日志写作训练,让学生天天学得后劲十足。我有充分的信心把学生培养到无需教师指导,单凭自发的求知欲就能完成自学的水平。那一年的授课,两个班的学生,语文的感悟能力已经达到普通班初三水准了。

  事不凑巧,一年后学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人手不够,而那一级学生是从体力上对永丰中学贡献最多的。

  因为永丰中学进行规范化建设,很多的体力劳动都是让这一级学生去干的,这自然会拖累学生们的学习,学习成绩在四十四处中学中排在第四十名。到了初三,再也不能让他们继续那样干活了。可是,如何给他们提高成绩成为学校领导感到头疼的问题,关键的步骤是要给他们配备优质的教师资源。

  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提出我再来送一级毕业班。

  学校领导如释重负,把数学水平最高的殷树斌老师安排与我搭档。

  有了能够带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初中阶段三年的课程,不出半年就能大变样。其间出现了丁秉正老师遭遇车祸事件,语文老师更加缺乏,四个班合成了三个班,我教两个班,刘贵香老师教一个班。春节以后,干脆合成了两个班。我和殷老师鼎力合作,一切为教学让路。当年我报考的北京师范大学函授的毕业考试我也推迟参加了,最终这一级学生以全县第十四名的成绩走出校园。

  要说收获,这一阶段我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其他那些不成功的都是不属于自己的,因为贫穷,我的情感一直在流浪。到了25岁,经人介绍,我定在一个放寒假的日子,顺道回家的路上,我见到了21岁的她,没想到两年后还真的成了。后来的几年中,社会腐败,风行找小的,我说我也找了个小的,我是一开始就找了个小的。

  当年老师找对象很困难,政府曾出台优惠政策。那就是和当老师的领了结婚证,可以转户口,并且安排工作。由于政策没有连续性,给我们那一代年轻老师制造了不少的人生悲剧。我没有享受到这个政策福利。

  另一个收获就是考了个函授,当年的要求是工作不到三年不能上函授。当年那函授真难考,录取比例是九比一,年久荒废了学业,再考难度会更大。学习本该是公费的,说是毕业后一起报销,其实,好多同学都是实报实销的。我毕业的时候,调到了河西中学,没有人再提那回事,也就只好完全自费了。记得我第一次去上函授,注册费、学费、路费等等,需要180多元钱。家里的一头牛,卖了250块钱,几乎全给我交了学费。

  教学上行有余力,我就有兴趣去干点别的事。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足球,大撒把骑车子,还担任了学校的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总起来说我是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的。

  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在当年我结交了好多好兄弟。只要你的内心是坦诚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而我们的交往,都是命运的组合。

  世上有人,自然会做出一些乖张的事情。暗斗与欺骗,居心叵测的污蔑和打击都会有的,你要看得开,忍得过,敢斗争,有后劲。

  有了孩子,我忍受不了一天一个来回的奔波,于1993年7月调到了河西中学。


  作者简介:邵云瑞,男,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北邵村人,中共党员,党校教师。懂哲学、爱历史、喜诗文、怀正义。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