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蟋蟀、蝈蝈、金铃子......各种秋虫轻吟着秋的韵律,是大自然的一曲天籁,那或清脆悦耳、或轻柔悠扬的鸣唱,让人赏心悦性,涤虑澄怀。

  晨光熹微,家人还在酣睡,我悄然起身,猫身蹑脚,仔细谛听,一声声轻悠委婉的“唧唧唧”声,这虫声从杂草丛里倾泻而出,时断时续,时高时低,时紧时慢,略带点古诗词里平仄的音律,错杂交替地在这清晨里弹唱着。如歌如诉,动人心弦。这是一段美妙的晨曲,通常由栖息在裸露地表的灶马蟋蟀所演奏。露蠡似久别相逢的恋人,经过彻夜的倾诉,仍诉不尽衷肠,便会抓紧在太阳未出、露珠未干的宁静时刻,发出“唧唧唧”简单的低音,凉意沁人又委婉动听,让人心里霍地落满乡愁,止不住就念起“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的诗句。

  又闻草丛中,许多杂糅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铃铃铃”的声音,或长鸣或短鸣,这是善叫的金铃子,白天比晚上叫得欢,鸣声清越。间隙时,外观娇小玲珑、形状如小黄金瓜子的小黄铃,也会凑热闹不停地发出“嘁嘁嘁”伴奏声,时而急促,如流畅的江南丝竹;时而婉转,如幽怨的二胡曲;时而清丽,如悦耳的苏州评弹。

  墙角下,瓦砾里,依稀由远而近听到石铃“庆庆”之声,幽静而柔和,带有金属声,这是美声之音的金钟闪亮登场,不但形似琵琶,鸣叫声也似琵琶上弹出的泛音,声如“庆......庆乐铃,庆......庆乐铃”,往往四声一顿,又骤然而起,周而复始,那声音较之先前更热烈、奔放,而先前的停顿仿佛是交响乐中的一个休止符。

  秋高气爽,不妨漫步野外去听众声。草丛、矮林中,虫声果然不负所望地此起彼伏,蝈蝈、姐儿们也栖集在一处,呼应着频繁地叫嚷起来:有粗哑低沉的“甲甲甲甲”;有连绵不绝的“极极极极极”;有细若游丝的“唧姐、唧姐”。间隙,又飘来油葫芦“居幽幽幽幽......”或“吉吉吉吉矍......”之声,如油从葫芦中倾注而出的声音。

  清风徐来,从低矮灌木丛和草丛中,飘逸出绵绵秋声,这是绿蠡重复而简单的“咭咭咭”,和墨蛉中音长鸣的“蒂......蒂,蒂......”彼此柔声细语;这是斑铃婉悦之声的“吱吱吱吱”,和针蟋清脆优美的“咝咝咝咝”之间低吟浅唱;这是脊露蠡唠叨不休的“克......奇”,和草蠡清脆悦耳的“吱哩......吱哩......”互为倾吐心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虫声在耳畔鸣响不绝,但却不觉聒噪,反觉可洗耳清心。在这如潮水般去而复来的虫声里,尘烦俗虑一时俱空,唯愿长长久久地一直听下去,即使为之风露立清宵也在所不惜。

  明月当空,风儿吹着树叶,花草翩翩起舞,鸣虫欢快歌唱,这是在举行着盛大的音乐会,上演“钟、磬、铃”金声大合唱,“铃虫三绝”的钟是金钟、磬是磬铃、铃是马铃,歌手们和声齐鸣“了了了了”或“音音音音”或“庆庆庆庆”,回音极佳,如寺院中击磬敲铃之声,空谷传音,又似有虫在东叫,而声如在北之感。虫儿们吟唱着,其声呜咽,如凄凉哀怨的埙曲,枕月聆听,骚动的心静如一潭明澈的秋水。黄蛉轻盈悠然的“嘁嘁嘁”声,夹带着芦苇、菖蒲和野茭白的清新气息,不时从水边荡漾出来。竹蛉清澈的“句,句,句,句”声,节奏强劲,铿锵有力。竹蛉之名系由其色绿如翠竹而来,并非生活于竹园之中而得名。翠绿的身体上竖立的两对晶莹剔透的翅膀急速地摩擦,边鸣边走,似京剧中身扎绿靠、头插翎子的刀马旦,边唱边跑圆场,鸣声忽此忽彼,呼唤着挚爱亲朋。

  皎洁的月光下,草铃鸣叫时发单声“吱......”音,声音低婉,略微带沙;倘若安静可言,那一定是黑色的马铃,在阴暗潮湿的枯枝落叶上,发出打转的颤音,“吟……吟……”声,其鸣声犹如奔马辔铃振动,故称其为马铃,又如风吹银铃,余音缭绕,回荡在夜空。在台阶碎石旁的针蟋,会吟诵“啧-啧-啧-啧”的赞美诗,通宵达旦。垣恭声如“唧哩,唧哩”,低而娇细;头恭是蟋蟀科相貌奇特形如斧头、而鸣声清幽的鸣虫,声如“嘀嘀嘀嘀....”声音清幽而响脆,仿佛置身于“虫鸣林逾静”大自然中。脊螽细柔的“丝-扎,丝-扎”声,恰似农家女在调试新启用的纺车。真正闻名古今的纺织娘,发出“轧织、轧织”或“织、织......”的农家纺车声,音高韵长,时轻时重,便会从四面八方传来。如你停步静听,顷刻之间,这零星的“轧织”声便连成一片急速的“织织织织”声,犹如几十台织布机齐声轰鸣。

  清凉夜晚,鸣叫的主角是蟋蟀,清丽带有金属音质的“噘噘噘噘噘”声,似古人欧阳修听到的秋声,金铁皆鸣啼,呼号奋进。而那雄劲有力、连绵不断的“句,句,句,句,句”声,既是以声示威,占领地盘,亦是以声会友,呼唤同伴。此起彼伏,如断如续。时而动人,好像清泉出涧般浅吟低唱,抑扬顿挫;时而凄美,宛若洞箫独奏般如怨如慕,如歌如泣。时而婉转,如同春山鸟鸣般空灵清透,洋洋盈耳;时而悠扬,犹如丝竹合鸣般刚柔并济,余音袅袅。时而浑厚,彷佛锣鼓铙钹般振聋发聩,铿然有声;时而渺茫,恰似庐山云雾般缥缈无定,变幻莫测。时而高鸣,如同银瓶炸裂般铿锵有力,扣人心弦;时而无声,好似天地空静般无声无息,万籁俱寂……

  古诗云:“秋风已漂上林叶,北斗直挂建章城。人间底事最堪恨,络纬啼时无妇惊”,这正吻合了秋虫声声唱清秋的意境。秋虫的啁啾声,便成了人们奋发向上,珍惜时光的警笛。

  在蟋蟀、金蛉、黄蛉、墨蛉、马蛉、斑铃、绿蠡、针蟋、纺织娘……这些草蜢歌手身上,我们感悟到,如此的天籁之音,如果秋虫没有经过千锤百炼,没有经过信仰的洗礼,没有经过一个又一个季节的考验与酝酿,它怎么会发出这么和谐美韵的声音?是不是人类更应该学做秋虫,历经千辛万苦,夜以继日地唱出自己的心声,大声唱响凌空天籁之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