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军事实力苏联更胜中国一筹 

  打仗靠谋略,更靠实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让人仰慕,但毕竟是少数,无法代表历史主流,更不能诠释战争规律。

        就1969 年前后的中苏军队总员额来看,两国军队的规模都已超过400万人(中方631万人,苏方450 万人),但从部队成分构成和武器装备配备比例来看,却有着比较大的差别。

  (一)两国总兵力对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军总人数1100万,达到历史最高值,同时,还拥有坦克15000多辆,飞机12000多架。这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作战能力也十分强悍。这种令对手胆寒的战斗力,可以从苏军打败日本关东军之战看出端倪。

  二战后,苏军的总兵力有所减少,但在1969 年时,苏军的总兵力仍超过330 万人。作为华沙条约组织的创始国和实至名归的“老大”,苏联在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蒙古等国拥有驻军,在越南、古巴及其他一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也驻有军队顾问或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

  此时的苏军分为5个军种:陆军、海军、空军、国土防空军、战略火箭军,另有边防军和内务部队的建制。其中,陆军在苏联武装部队中比例最大,数量超过300万人,全部地面部队编为16 个军区,及驻在国外的4个集团军,共184个师,地面部队拥有超过53000辆主战坦克、60000辆装甲运兵车、战斗步兵车、48000门火炮、迫击炮及多管火箭炮;至少超过4600具防空导弹发射器;7000门高射炮;1600具地对地炮兵火箭发射器;4500架直升机。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量,苏联空军拥有各型飞机总数超过10000架、其中作战机约6000余架,人数约10.2万人。这是一支进攻性打击力量,主要执行前线制空,对敌攻击等攻击性任务,装备有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战略轰炸机和一些侦察、电子战等特种飞机。其典型的作战方式是使用图- 95、图- 195、图- 22等远程战略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对敌纵深进行大规模轰炸,战略轰炸部队约有700 — 1000架左右。苏联空军的科技含量与水平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其生产的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等各型军用机,不但大量服役于苏联军队,还是全球几十个国家空中力量的主要装备。

  苏联国土防空军拥有作战机1100架、防空导弹发射架2500部、雷达1100部、人数约14.9万人。

  苏联海军总兵力为47 万7千人。拥有各型舰艇610 艘、排水量122万吨,其中主要作战舰艇172艘(63万吨)、潜射弹道导弹342枚、海军飞机406架。有“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2艘航母。

  战略火箭军拥有洲际导弹492枚、中程导弹165枚,上述导弹由洲际导弹基地14 个、中程导弹基地21个组成,人数约12万人。

  再来看看中国的兵力,当时全国军力631万人以上,坦克8000-9000辆,装甲车3000-4000辆,火炮15000门。除了火炮的数量、口径、射程、杀伤力能让苏军有所忌惮外,坦克和装甲车等其它重型武器与苏军相比差距较大。

  空军方面,1969 年的中方作战飞机多为歼5、歼6型飞机,歼7刚刚投产只有50 余架;对地攻击机种只有强5,约有100余架;轰炸机轰5型400架、轰6型65架。苏军则几乎实现了导弹化,主力装备为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著名的米格25也于1968 年投入使用。

  而我们的海军起步更晚,在当时“近岸防御”和“近海防御”的指导思想下,海军装备从最初起义缴获的“万国牌”到购买仿制苏式舰艇,舰艇吨位小,续航能力弱,总吨位只有几千吨。第一支护卫舰队于1949 年11月成立,第一支驱逐舰队1954年成立,第一支潜艇部队1954年成立。至1959 年,中国海军还处于护卫舰当家的阶段。到了1969 年时,能够说得出口的海军装备是弹道导弹潜艇,能够拿得出手的海军装备仅有4种舰艇。

  除常规武器之外,据后来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证实,1969 年苏联已拥有核弹4万枚,其中可运载核弹头的洲际导弹超过1000枚。而中国刚刚于1964年10月试验原子弹成功,1966年10月才成功进行了“两弹”结合(原子弹头装入近程导弹)的试验,1967 年6月以轰炸机空投氢弹成功,但1969 年时还不具备远程导弹攻击能力,核弹的数量更远远不能同苏联相比。

  通过以上陆海空的全面对比不难看出,在当时中苏两军硬件实力上,我军明显处于劣势。

  (二)中苏边界兵力对比

  苏联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亚洲只是次要方向。

       缘于战略考量,苏联兵力部署的重点也一直放在欧洲,其在欧洲本土和东欧四国的军队数量达322万人,占总兵力的70%左右。而亚洲作为其次要的作战方向,但也部署了120 万人左右,占30%左右,其中陆军54个师,中型坦克14000辆,空军有一个远程轰炸航空兵军,5个前线航空兵集团军和2个远程运输航空兵师,共计17 个师26 个团。

  这些部队拥有各型飞机2500多架,其中作战飞机2000多架,国土防空军有3个独立防空集团军,作战飞机1100架,海军由各型舰艇600艘,总排水量124万吨,飞机400架,战略火箭军有中远程导弹发射阵地35 处,导弹650 枚。苏军以上兵力,根据作战需要,展开在几个主要战略方向:

  在我国东北方向,苏联远东军区有20 个陆军师(含一个空降师)25 万人,1个前线航空兵集团军3个师8个团,各型飞机700架,其中作战飞机580 架,分为四个作战集团,展开在抚远、黑河、绥芬河当面和南萨哈林岛四个方向。

       第11独立防空集团军所属的3个军又3个师,作战飞机570 架,展开在双城子,伯力,共青城和北部沿海以及日本所属的北方四岛上。太平洋舰队作为对我国进行海上攻击与美日争夺海上霸权的重要力量,主要部署在远东沿海海域,在远东形成强大的陆海空集团。

  在华北当面,后贝加尔军区有13 个陆军师15 万人,一个前线航空兵集团军8个师11个团,各型飞机700架,作战飞机600架,分为3个作战集团。2个展开在满洲里和二连当面的主要方向上,一个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后贝加尔湖南岸,西伯利亚军区有5个陆军师,约45000人。一个前线航空兵集团军辖1个歼击航空兵师,作战飞机120 架,作为远东战区的预备队,第十四独立防空集团军4个师,作战飞机300架,重点展开在赤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地区。

  “珍宝岛战斗”后,苏联不断向亚洲地区增兵,集结在临近中苏边界的陆军兵力,包括驻蒙古的苏军在内,约60 个师左右,坦克近20000辆,装甲车30000-40000辆,作战飞机3000多架,舰艇800艘(60 万吨)。

上述兵力是中国当面的主要威胁。

  为了应对苏联的大兵压境,中方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部署。当时中国在整个三北地区常备兵力在200万以上。中国121个步兵师中约80 个驻扎在中苏、中蒙边境,共编有16 个野战军。

  从中苏边境兵力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苏方是进攻之矛,中方是防守之盾。双方陈兵百万,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在大家都预有准备的情况下开战,胜负很难预料。

  (三)新疆方向兵力对比

  在新疆当面,苏联中亚军区编有2个步兵军,所属9个师11万人,分驻楔米帕拉丁斯克和伏龙芝,在我吉木乃、塔城、博乐、伊宁、喀什一线展开。另有一个前线航空兵集团军,编有2个师4个团,配备各型飞机360架,其中作战飞机330架。

  土耳其斯坦军区编有7个陆军师(一个空降师)近8万人,一个前线航空兵集团军2个师1个团,飞机240 架,塔什干独立防空集团军3个防空师,作战飞机240架,重点展开在阿拉木图和塔什干地区。空军第八独立重型轰炸航空兵军,军队在伊尔库茨克,沿边境6个机场部署4个师1个团,各型飞机250 架。空军运输航空兵一个师驻扎在费尔干纳地区,有安-12 运输机80 架,配合第105近卫空降师,完成空降任务。

  而中方在新疆的驻军,只有8个步兵师,加之由于长时间的政治学习、支左、农业水利生产和国防施工等等,当时的中国军队普遍训练不足,官兵的文化科学素质较低。除步兵的基本素质略好,其它的业务兵种都比较落后。

  从部队武器装备编制情况看,苏军的编制体制一直属于临战状态,精干高效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坦克、装甲车的比例一直很高。一个标准的苏联机械化步兵师,共有270 辆战车,680 辆装甲运兵车/战斗步兵车,215 门火炮及13500名士兵,而一个装甲师的标准编制内则有330 辆战车,255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  165门火炮及11000名士兵,大约等同于一个装甲师及机械化步兵师的结合。

  从兵器上看,中方的每个炮兵师都装备有122、130、152毫米火炮,质量上与苏军相类似。但是,坦克一半以上为旧式苏制T-34 型(我国在1955年已经拥有3000辆),其余为59 式(相当于T-55水平)。苏军当时装备有T—55、54甚至最先进的T-62坦克,  “珍宝岛战斗”证明已装备远东军区,坦克的质量和性能要高于我军。

  可战争不是只靠优势的兵力兵器就可以取胜的,除军力因素外,人员和地形也是重要因素。

  在新疆方向,对我比较有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形。与中亚接壤处多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这些天然屏障限制着苏军的行动;南疆方向虽然在战时易被苏军侵入乃至占领,但没有铁路的大沙漠对苏军威胁更大,而在北疆阿拉山口一线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和机动,以步兵为主的中国军队则可以利用山地进行机动,打击苏军的侧背和后方。

  所以,从地形上看,中苏、中蒙边境东部对我军不利,西部特别是新疆方向相对有利。

  (四)塔城当面兵力对比

  就塔城地区当面的苏军兵力来说,还要考虑到苏联边防军这支重要的力量。苏联边防军受苏联国家安全部门的领导、管理、指挥,先后隶属于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部,从1954年起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因此,又称为“内务部边防军”、  “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军”苏联边防军与苏军的五大军种、民防部队和内务部内卫部队一起构成整个苏联武装力量。但边防军不归属苏联国防部管辖,边防军司令也没有国防部的兼职头衔。

  苏联边防军总兵力为23 万多人,守卫苏联67000公里的边界线,设10 个军级的边防军区,边防军区下辖师级的边防总队与一级边防检查站;边防总队下辖二、三、四级边防检查站、边防哨所。边防哨所是边防军的基层单位,相当于连级。哨所所长为上尉军衔,重点哨所为大尉军衔。边防军区还有团级的独立边防护卫艇支队、独立航空兵团等。

  苏联在新疆方向边境驻扎的边防军为东方边防军区,1963年3月13日组建,总部设在阿拉木图,其中在塔城对面的苏军边防总队有三个:第50 边防总队(机关驻斋桑)、128 边防总队(机关驻马坎赤)、130边防总队(机关驻乌赤阿拉勒)。其所设的27 个边防哨所,由东及西依次是:科克秋克契、察汗鄂搏、木拉特、奇里克提、库孜翁、克孜拉西、铁尔赛雷克、契特拉斯提、尔哈依提、克孜勒突斯、彼德戈尔诺耶、马依布拉克、克孜拉乌、加曼奇、卡拉巴斯它乌、巴克特、卡拉克加、三八四、察汗托盖、克尔克库杜克、塔斯提、普申迪、卡图山北、乌宗布拉克、卡图山南、扎拉纳什库里、卡拉库姆等。从数量上看几乎是我方的两倍,所配备兵力也远远在我方之上。

  除此之外,在铁列克提战斗前后,苏军还有意识地向这一地区大举增兵。

1969 年8月15日,新疆军区向北京报告《关于铁列克提地区的敌情报告和建议》中,涉及到当面敌情时称:

  13日以来,苏在我铁列克提当面动用的部队估为:乌赤阿腊尔(现称乌赤阿拉勒)边防总队机动部队(相当一个加强营);原为我巡逻队占领之无名高地,现已被苏修占领。在无名高地以西,条约线以东现有苏军百余人,坦克6辆,装甲车40辆,卡车十余辆,隐蔽待命。苏卡图山火车站和卡图山西侧有敌坦克、装甲车160余辆。仅14日,苏修先后出动直升机3架(一架越境4公里多),伊尔28型侦察机2架。

       据悉,驻乌赤阿腊尔地区加强摩托化步兵团,14日已向我铁站方向机动,估现已到达塔斯库里地区……

  苏军为了应对铁列克提方向的边界冲突,特别是在战斗发生之后,为了防备中方采取报复行动,苏军至少准备了一个摩步师(步兵师)级的兵力,实力远远超过我方。尤其是坦克、装甲车的数量超过200辆,对比中方的兵力优势更加明显。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