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母亲魂归故里


 

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妈妈的遗体火化完毕。下午一时,我们五兄弟护送母亲魂归故里……

    一路上,我们哥五个心情都很沉重。我们小心翼翼的轮流把妈妈的骨灰盒捧在怀里,生怕把妈妈给颠簸着。

平时从不喜欢吟诗的三弟铭志那天来了灵感。他在车上吟了两句诗:      

“一日跨三省,千里送母归。”

我对他的这两句诗很赞赏,想续上两句。可是想了一路也没有想起恰当的诗句。

午夜时分,我们赶到延寿县城。由于事先打来电话,所以食宿安排都很妥当。那天夜里,我把妈妈的骨灰盒临时安放在殡仪馆。这也满足了妈妈生前的那个愿望。

妈妈骨灰盒安葬与爹爹棺木合葬同步进行,所以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于是,我们哥五个就在第二天赶到爹爹的墓地。在爹爹墓地那里,我们看到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让家住安山乡的老亲们完成了。所需红砖、沙石、清水、水泥等物料样样充足,铁锹、镰刀等工具件件不少。我们向在墓地值守的亲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当日下午,我们兄弟五人返回县城。

我嘱咐单位同志,不要声张我回延寿之事。可是,还是走漏风声。木兰几位同志今天闻讯赶来。

二零零零年九月一日是妈妈的骨灰盒同爹爹棺木合葬的日子。这天清早下起了小雨。雨水把道路上的灰尘压住了。护送妈妈骨灰的车队走过城区一点灰尘都没有。车队驶出招待所,天空又飘起蒙蒙细雨,仿佛苍天也在为妈妈的不幸去世而伤心落泪。

在殡仪馆取妈妈骨灰盒时,我向值班人员交缴纳了费用。我对他们说:“我妈妈到这里是来住宿的。这笔住宿费用请务必收下。你们也费心了,我向各位表示感谢。”

一小时以后,送葬车队抵达安山公社适中村沈家炉屯。一行人在屯外沿着泥泞小路向爹爹墓地走去。我们五兄弟护送妈妈的骨灰盒走在最前面。路边树枝和野草不时从身上划过。露珠浸透了衣裤。远处稻田传来的蛙鸣不时打破山野的沉寂。

妈妈骨灰盒和爹爹棺木合葬正在“上梁”时,天空突然降下倾盆大雨。前来送葬的人有的站到雨伞下,有的裹在雨衣里,还有的蹲在大树下。风雨声中,有人大声喊道:“雨浇梁辈辈强!”

闻听此言,我突然想起我和文香在适中村盖房上梁时也恰逢“雨浇梁。这难道是天意,或是偶然遇上?

相信爹爹和妈妈在天之灵会保佑子孙后代一辈更比一辈强。

在合葬仪式上,我受四兄弟委托,站立雨中含泪诵读悼念妈妈的祭文。在场者闻听无不为之动容,不少人流下了热泪。

妈妈和爹爹的合葬仪式进行完毕,我们五兄弟跪在爹爹和妈妈的墓前向两位老人三叩首,然后洒泪而别。

我们五兄弟相约,三年后给爹爹和妈妈坟墓立碑时,再一起来这里祭奠两位逝去的老人。

一九七七年二月八日,爹爹来到这里一个人已孤独二十三年了。现在两位老人终于团聚了,永远不分开了。

离开墓地时,我在心里和两位老人说:“爹妈:你们二老就在这里安息吧。别看木兰和这里隔着一条江交通不太方便,我每年都会来看望您们,都要和二老说一说心里话。”

为爹爹妈妈墓地立碑高260.jpg

周氏五兄弟为父母墓碑揭碑。   右一为参加过抗美愿朝战争的姨表哥华本远。

为爹爹妈妈墓地立碑00001_高260.jpg

左一为姑表弟崔远国、左二为四弟周铭华

为爹爹妈妈墓地立高260.jpg

        2003年7月,作者父母墓地立碑情景。

右一为作者大哥周铭久、右二为作者三弟周铭志、右三为作者四弟周铭华、右四为作者五弟周铭学、左一为作者长子周恺。                                                                                        周铭德拍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