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我这一辈子最在意的人,那就是我的女儿。1995年她妈妈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因为大着肚子实在没办法抱我上下床了,就去我姐姐家“休养生息”直到生下孩子满月后才回到我身边。

  那个期间,约定每周六中午,我就用无力的手驱动轮椅车前行一百五十米,努力的“赶”到医院外面的电话亭,和老婆通一次电话。把每个月的三百元抚恤金拿出二百寄给她当“零花钱”,让她自己在那边“宽绰宽绰”。其实主要目的,是想让孩子在她妈妈的肚子里就别缺什么营养……

  当她即将来到人世间的那一刻,我只能守在百里之外的电话机旁,焦急地等待着,渴盼着传来的那一声平安。孩子最先看到的是全力以赴的姑姑、叔叔、大爷、大娘……是剖腹产,幸运的是老婆的奶水非常充足,帮了我们所有人的大忙。

  月子是在我二姐家“猫”的,二姐自己曾经生的是双胞胎,非常有针对性的照顾她的一日三餐,加上老婆的“自强自立”,大人孩子一切恢复发育都非常好,刚刚满月的孩子谁看了都感觉特别的顺眼,有个孩子样了,很白,很可爱。

  回到家中,即便洗洗涮涮我也帮不上忙,但是由于平时“博览群书”的知识积累,所以和绝大多数初为父母的人不一样,我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可以给老婆许多具体的指点。我手虽不好使,但喂孩子的活儿基本全靠我。由于营养搭配合理、“水肥均衡”,孩子虽看不出来是否漂亮,却干干净净、白白胖胖。

  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孩子睡觉时候的任何习惯改变,翻身蹬被,都逃不过我的注意力。在我的全程监控下,直到孩子五岁以前,没有得过任何毛病,现在回想起来对她成长的关注,感觉我这个爸爸还是比较合格的。

  我对女儿寄予的期望仅仅是健康!快乐!我从不想按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她的人生。感觉孩子就应该是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思维。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的事情,绝对的顺其自然。

  女儿一直就比较温顺、比较单纯、有一点表现欲。有一件事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不能忘怀。那是在女儿四岁时发生的事:那时流行一首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她就学会了。一天她自己在外面玩,我在院子里就听她很认真的在唱这首歌,还有热烈的掌声,感觉很奇怪就出去看,原来是几个上小学的大孩子围着她,要求她唱个歌才可以过去。女儿满不在乎这样的要求,“痛快”的就开始表现了。当唱到“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时,她一定要表现动作,就是用脚去踩。她理解的那句歌词就是“踩了又踩”,引得那些大孩子也都跟着手舞足蹈起来,活泼可爱的令我心醉!

  女儿也很懂事,因为她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多,我们每次出去遇到上坡或者进门前,她总是马上跑过来死劲地在轮椅后面推。有时候女儿的小手拽那么一下,还真起很大的作用。可她的一双小脚却常常被突起的石块绊倒,我眼看着却保护不了她,她摔在那里还都要自己爬起来。面对这样的意外,女儿表现出来的是坚强,令我吃惊,她并没有没完没了地哭起来,而表现出来的是对我这个爸爸的大度,让我心疼、内疚。

  这期间也发生了一次意外!一次冬天就我和孩子在家里,我在轮椅上看书,她在地上自己玩娃娃,嘴里含着一块糖球,其实这些小零食平时她是基本吃不到的,因为我信不过这些东西的质量。这个是朋友来看我时候带给她的,偶尔给她吃一颗,结果我突然感觉她不吭声了,一看她满脸通红地站在那里,问她怎么啦她也说不出话,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立刻预感到:坏了!肯定是糖卡在气管里面了,想马上喊人,大冬天的门窗紧闭谁能听见?还没有电话,看着她那越来越变紫的脸,我一手勾着轮椅,一只手猛的用全部力量把孩子从地上搂过来,脸朝下爬在我的腿上,膝盖刚好顶在她肚子的位置,我努力坐直了身体然后猛的用手背拍她的后背,一只手力量不行我就两个手抱紧一起发力,终于孩子一声咳那糖球一下冲了出来,听她哭了,我放下孩子让她赶紧喝一点水,危机就这样解除了。

  孩子就要上小学了我们才决定送她上幼儿园,感觉这时需要集体生活的锻炼了。我和她妈妈观点得到了最后统一。选择标准是:地方宽敞明亮、玩的东西多,最好是不搞早教的,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上学以后,她喜欢跳舞,我们就支持她去学校的舞蹈队,私下也学习过一个月葫芦丝。也借朋友的推荐帮忙,送外地的私立学校体验了一个学期的“贵族”生活;可终究仅是兴趣所至,未能成为一技之长。再加上我当时“赚”的钱少,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客观上也造成了投入的“先天不足”,不过我们始终还是极尽所能的让她的童年在轻松快乐中度过,算得上呵护有加了。


  记得每次家里有客人来,人家故意问她:都帮助爸爸干什么了啊?她往往很自傲的说:我可以给爸爸开电视、递毛巾、拿水壶、拿报纸、关门、倒尿壶……五六岁的时候家庭聚会,她是当之无愧的聚焦点,记得一次老婆带她回我老家参加奶奶的生日聚会,在大饭店的大厅里面,女儿主动要求给奶奶跳个舞,即兴发挥的迪斯科一下子吸引了饭店里所有的人,连楼上的都跑过来看,一时间掌声热烈,而她跟随着大家的掌声更加超常发挥……


  尽管她的成绩总是在中上水平,但是一直很轻松愉快,性格也开朗大方,老师同学都喜欢。在小学的整个阶段,她仅有一次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牵连”妈妈被老师单独请去。但我还是始终站在理解孩子的立场上的,因为那种一篇课文反复抄写几遍的作业,没有完成也就罢了。所以往往是别人家的孩子被逼着在屋子里背书、在节假日上补习班的时候,我的女儿一定是在跳皮筋、过家家、玩泥巴……

  女儿的印象中:爸爸就是倒下的,从她认识我的那一天,我就是现在残废的样子,就是连个糖纸都剥不开的大人……她知道妈妈是家里的支柱;妈妈一天到晚不仅照顾她,还要照顾着爸爸。

  回忆那段日子,虽然我没有能力给她“锦衣玉食”,但是我们一家三口因为她的存在而过得很开心。有女儿陪伴的日子让我很有成就感,那种感受是常人所难体会到的。有一天,孩子在学校门口遇到一位大连某服装表演艺术学校的老师,在几百学生进进出出的时候,唯独叫住了女儿。她动员孩子去艺校学习,那个老师给我打电话,我别的没问,首先问费用,当我知道每个学期需要差不多一万元的时候,我知道无论如何是供不起的。

  天天放学回到家里,依然比较喜欢向我述说她的朋友、她的兴趣、她的爱好。但是女儿的确是长大了,她开始选择和妈妈说悄悄话……

  总之,我和女儿是能相互理解的。她常对同学们说,她和爸爸妈妈之间是朋友,是的,我觉得也是这样。常言道:严父慈母。我们家正好相反。我和孩子朝夕相处在一起,我更能理解女儿,包容女儿,女儿的内心也明显和我近了。

  孩子——我因你而幸福满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