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在宣布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的同时,公然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7月8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华为人民解放军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司令员,并于月底率部北上东北,执行边防性务,同时准备在必要时渡过鸭绿江,支援朝鲜人民军抗击侵略者。

  邓华是在7月13日接到总政治部罗荣恒元帅打来电话,传达中央军委的任命的。当时,他正在广州第15兵团司令部作战室,刚刚满40岁的邓华,正是英年锐气,他立即在电话中回答:“服从组织的安排。放下话筒,邓华凝视着作战室墙上我国东北地区地图和朝鲜地图,陷入沉思。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他就密切关注那儿的局势,这是对兄弟的朝鲜人民感情上的沟通,也是出于军人的本能。

  当时,朝鲜人民军解放了朝鲜国土90%以上,正将美国侵略军和李承晚军打到洛东江边。邓华为朝鲜人民军的神速进展而高兴,然而,关注更多的是人民军还没有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具有重大意义的汉城战役也仅仅歼灭南朝鲜军21000余人,其基本兵力未遭合围。

  邓华想到作为人民解放军战略预备队的司令员,此时此刻就是要在战略方面向中央提供决策建议。他亲自执笔向中央军委起草报告,他在报告中写到。“……鉴于朝鲜人民军战线南伸而延长,美军凭借其海空军优势,于朝鲜东、西海岸中腰部挺而走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显然,如果以朝鲜人民军弱小的海、空军和后方留守陆军,阻止美国从两侧面不是正面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登陆作战企图是很困难的,况且,朝鲜三面环海,东、西海岸线较长,给人民军集中、重点防守带来不便。”报告在谈到美方很可能在朝鲜中腰部实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登陆的企图后,明确指出:朝鲜人民军洛东江前线决战与东西海岸的防守,在兵力配备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作紧急密电发出后,邓华便率领他的司令部,于7月27日8时30分,登上从广州开出的军用专列北上。

  邓华率部队北上东北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第13兵团司令部设在丹东,他在这里密切注视朝鲜战场局势的发展,研究对阵双方的战略态势。他在与兵团副司令洪学智、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等反复研究后,又亲自执笔、联名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送去对朝鲜战争发展形势的报告。这份在8月31日发出的报告,从两方面论证了敌将在朝鲜侧后登陆。报告分析道:“因为半岛狭长,又为山地,故优势兵力的容纳是有限度的。同时我为内线作战,在战役上虽是主动的,进攻的,但因三面环海,敌又有海空优势,敌很有可能选择我之弱点,从我倒后登陆,以收外线作战之利。”接着,报告从战略高度分析战场态势,指出“美帝正努力坚守大邱、釜山地区,并以局部反击来巩固滩头阵地,争取时间等待援兵到来再行反攻;另一方面,北朝鲜人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经过去。”“估计敌人将来有攻的意图,可能一为以一部兵力在北朝鲜沿海侧后几处登陆,作扰乱牵制,其主力则于现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铁道公路逐步推进。一为以小部兵力于现地与人民军周旋,抓住人民军,其主力则在侧后(平壤或汉城地区)大举登陆,前后夹击,如此人民军的处境会很困难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及时作了部署,先是增调两个军,编入十三兵团(亦称东北边防军)序列;接着、又抽调三个兵团,在通往鸭绿江地区的铁路沿线集结,准备应对紧急局面。

  半个月后,9月15日,美国侵略军7万余人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果然在汉城地区的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大部被截断在汉城以南,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这就完全证实了邓华等人对朝鲜战局发展的估计。

  麦克阿瑟在实施仁川登陆计划过程中,最担心的就是保密问题,他不止一次地对他的高级参谋惠特尼说;“会不会泄密呢?”美国著名的自由作家小克莱·布莱尔在《麦克阿瑟》一书中说:“这一冒险的行动计划是在最保密的情况下实施的。”

  然而,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的怪物,尽管它错综复杂,形象万千,佯动与虚晃迭出,灵机与妙算无穷,但它总是有端倪可察,有规律可寻。邓华,这位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军事家,就准确地判断了麦克阿瑟的登陆计划。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