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2月10以经过大柏地战斗,红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职得了红4军进军赣南闽西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扭转了近一个月来连战失利的被动局面。

  激战之后,大相地之夜非常沉静,战士们带着猛烈厮杀后的疲劳,正在入睡。只有偶尔传来哨兵游动的脚步声,显示着这里警惕的神经仍然紧绷着。

  然而,在司令部驻地王家洞堂,红4军31团团委组织干事邓华,此刻还没有入睡,他就着马灯的微弱亮光,正在伏案抄写《孙子兵法》。这本《孙子兵法》,是从敌人的团部缴来的。

  他早就盼望着有一本兵法书,今天终于得到了!邓华在报告团长伍中豪同意后,他决定连夜抄写下来,缴获的本子明天再交上去。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快,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敌佚能劳之,饱能机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也对。

  抄写到这里,他搁下毛笔,不由得拍案叫绝:“说得多神呵!”刚刚过去的厮杀,不正是这段文字的生动的注脚吗!在大相地战斗中,朱德军长和毛泽东委员选择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指挥红军隐蔽集结在两侧大山陡立,密不透风的参天树林之中.在敌肖致平团尾追而至时,紧锁口袋,歼敌800人,缴枪800余支,活捉敌团长肖致平。这不正是“先处战地而待敌”,“出其所必趋”,正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吗!“

  团部闹钟的时针指向凌晨3点。《孙子兵法》13篇,邓华已经抄到第6篇《虚实篇》了。他仍然没有丝毫倦意,他沉浸在孙子的博大精深的军事学说之中。

  他记得中学老师在讲世界近代史时,曾绘声绘影地介绍过拿破仑横扫欧洲的军事奇迹,别的内容全模糊了,但是拿破仑熟读《孙子兵法》的故事却涌上心头:1812年6月,拿破仑向俄国莫斯科进军的途中,在他的“战地图书馆”中,就有他特别喜爱的两本书:一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另一本便是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翻译的《孙子十三篇》!直到凌晨5点钟,5000余字的《孙子兵法》终于抄写完毕了。邓华缓缓套好笔筒,轻轻舒了口气,似乎获职了最大的满足。他立起身来,一头栽倒在铺饭上,万千的疲惫猛然袭击来了。膝跪中,耳边响直敢进军的号角,万马奔腾,杀声震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