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玉档案:

  出生地:哈尔滨市。

  出生日期:1984年7月7日。

  身高:165cm。

  体重:65kg。

  学历:本科,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

  性格:刚柔相济。

  兴趣:旅游、购物、音乐、电影、文学。

  最喜欢的季节:冬季。

  最喜欢的运动:羽毛球、高尔夫。

  喜欢吃的菜:日本料理、韩国料理、东北菜。

  喜欢的电影:情感片、伦理片、动作片、动画片。

  喜欢看的书:《于丹论语心得》、《做最好的自己》。

  喜欢的名人:梁静茹、艾薇儿。

  人生格言:要选择梦想,就应该选择坚持。

  个人和团队成绩:

  2004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青年锦标赛第二名。

  2005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青年锦标赛第一名。

  2005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锦标赛第二名。

  2006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锦标赛第一名。

  2007亚冬会第三名。

  2008世界冰壶世锦赛第二名。

  2009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第一名。

  2009世界冰壶世锦赛第一名。

  2010温哥华冬奥会铜牌。


  王冰玉这名字好听。

  笔者问起这名字的来历,王冰玉说,当初我妈妈给我起名叫王玉,爸爸是冰球教练,他的事业在冰上,他的梦想在冰上,他在这名字的中间加了一个“冰”字,这就是我名字的来历。我不知道是我的名字成就了我的事业,还是我的事业得益于我的名字。总之,这名字太适合我了!

  王冰玉走上冰雪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她出生在冰城哈尔滨,爸爸从事的是冰上运动,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带她去冰场,看比赛,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继承父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冰雪运动员。王冰玉上初中那年,哈尔滨出现了第一家冰壶俱乐部。它的出现让国人大开眼界,也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关注,毕竟是新鲜事物,人们对于它的发源地、它的历史、甚至它的比赛规则都是陌生的,只是觉得它好玩,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

  冰壶最初出现时,国人只注重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并没有人想吃这碗饭,更没有人想成为冰壶世界冠军。爸爸带女儿去了一趟冰壶俱乐部,没曾想女儿真正爱上了这“洋人”玩的玩意儿,隔三差五磨着父亲带她去玩冰壶。

  风物长宜放眼量。父亲是一个有前瞻性目光的人,他的想法是: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国门打开了,中西文化融合了,冰壶、保龄球、冰球等已经进入国门,渐渐地被国人所接受,作为国际性的比赛项目,我们一定要和国际接轨,谁先入此道,谁就能首先取得冬奥会的入场券。父亲支持女儿的选择,也看好了这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前景,征求女儿的意见,给她报了名,让她成为冰壶俱乐部的第一批会员。

  父亲玩的是冰球,女儿玩的是冰壶,真的可以称之为“冰雪世家”了。家里也有不同的声音,母亲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女儿的学习成绩好,将来要走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阳关大道。这冰壶是什么玩意儿,能当饭吃?不但能当饭吃,说不定还是一个金饭碗呢!这是父亲的态度。

  刚开始练冰壶时,是在一个冰球场里,因为很多冰上项目都要使用这个场地,所以训练时间无法固定,常常是见缝插针。冰壶的冰道要求高,每次训练前,需要自己铺,场地上的大本营、前掷线、丁字线都要自己画,铺一条冰道需要一整天,训练时间却不到一小时,第二天重新再铺,重新再画。回忆当年训练的艰苦,王冰玉说,我们首先学的不是掷壶,而是铺冰,一个冬季下来,我们都成为铺冰师了。

  王冰玉训练刻苦,很快脱颖而出,2003年成立国家队,王冰玉成为国家队第一批冰壶运动员。

  冰壶运动在中国起步晚,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专业教练,又没有职业运动员,和世界水平相距甚远。为了尽快提高水平,早一天进入冰雪世界大家庭,新成立的中国冰壶队制定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派运动员出国学习。王冰玉运气不错,入国家队不到一年,被派往冰壶大国加拿大学习,和她一同前往的是另外3名队友。4名“冰雪公主”大多是半路出家,有的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出身,有的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出身,唯独和冰壶无缘。

  在加拿大求学的日子是难忘的。每天训练4小时,白天练技术,练配合,休息时就去超市买菜,回到家一起做饭,感觉特别好,像一家人一样,只不过这个家不稳定,搬来搬去,开始在温哥华,后来搬到埃德蒙顿。

  在加拿大,冰壶运动是全民运动,普及率很高,男女齐上阵,老少皆参与,全国有注册会员120多万人,各种比赛接连不断。中国冰壶队几乎每周都能参加一次比赛。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一次,中国姑娘们和住地的一支业余老年队比赛,结果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中国姑娘们没有气馁,一边学习,一边比赛,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正像父亲当年预言的那样,中国的冰壶运动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最先入道的人,注定要成为先驱。女儿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一路走来,最终走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这个非凡的跨越,她只用了短短9年时间。9年,她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一只“白天鹅”;9年,她从一个冰壶爱好者成为中国冰壶队队长。

  冰壶运动和其他冰雪竞技项目不同,冰壶项目拼的不是体力,而是智力。身为一队之长的王冰玉,肩负着战术决策和“最后一击”的重任,常常要经受“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考验。当中国队登上国际领奖台时,王冰玉才第一次流下了热泪,即使到今天,每当回忆起当年夺冠的经历时,王冰玉仍然是热泪盈眶。9年,为此付出的太多了。

  实际上,像2009年在世锦赛上这样完成致命一击的任务,在王冰玉的竞技生涯中早已是家常便饭了。教练说,王冰玉之所以具备抗压的心理素质,在于她的自信和执著。她不怕面对困难,因为战胜困难之后就会有成功的满足。

  身为队长,王冰玉不仅自己要做到头脑冷静,心理素质过硬,还要在比赛中统一全队的思想,有时候,队员们会在比赛的战术选择上出现分歧意见,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看队长的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了。

  教练谭伟东说,别看王冰玉性格随意,不拘细节,但在入队时进行的心理测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测试上,她都得了高分,这表明在这两项素质上她是有先天优势的。心理素质好的人,抗压能力就强,抗压能力强的人,往往就是最懂得放松的人。

  因为冷静、稳健,王冰玉渐渐成为中国冰壶女队的核心人物。

  2009年中国队夺得世锦赛冠军后,中国女队跻身于世界一流强队。2010年征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向金牌发起了冲击,在循环赛的前几轮中,中国队表现抢眼,连克世界强队,在第7轮比赛中又出人意料地战胜一直保持不败的东道主加拿大女队,打破了对手“五连冠”的美梦。遗憾的是在半决赛中惜败瑞典队,与瑞士队争夺铜牌。王冰玉沉着冷静,不畏强手,在第8局的最后一投中,击败上一届冬奥会银牌得主瑞士队,获得铜牌,实现了中国女子冰壶队在冬奥会上历史性的突破。

  中国女子冰壶队在冬奥会击败强手,成为“强中之强”,让世人刮目相看。从中国冰壶队成立到今天,满打满算“学龄”也只有9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女子冰壶队连创佳绩,先后夺得世锦赛冠军、大运会冠军、冬奥会铜牌,正是这辉煌的业绩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冰壶运动,也使女子冰壶一跃成为中国冬季军团的优势项目,中国女子冰壶队也以有勇有谋、敢打敢拼的形象深受国人喜爱,当时,网络上流行最广的一句话是:生女当如王冰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