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简介:

  英文名:yangyangA

  性别:女

  生日:1975年8月 24日

  出生地:黑龙江汤原。

  籍贯:黑龙江七台河市。

  身高:166cm。

  体重:60kg。

  现任职务:国际奥委会委员。

  简历:中共党员,国家级运动健将,中共十六大代表。

  1984年开始接受滑冰训练,1988年进入哈尔滨体校练习短道速滑,1993年入选国家集训队,1995年进入国家队。2002年11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10年2月12日,在温哥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2次全会上,她以89票赞成的绝对优势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运动成绩:

  1991年,获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3000米冠军。

  1992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上获1500米、3000米全能冠军。

  1993年,获全国短道速滑赛3000米接力冠军。

  1995年,参加(挪威)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与队友合作,打破女子3000米接力世界纪录并获冠军。

  1997年2月,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18届冬季大学生运动会,与队友合作获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

  1998年2月,参加在日本长野举行的第18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比赛,与队友一起,打破世界纪录。

  1999年1月,参加在长春举行的第九届冬运会短道速滑比赛,分别获得女子1000米、1500米和全能总成绩三项冠军。

  1999年2月,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四届亚冬会短道速滑比赛,以45秒490的成绩获女子500米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同时获得女子1000米冠军,女子1500米第二名。

  2000年1月,参加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的世界杯短道速滑系列赛,获女子500米和1500米第一名。

  2001年4月,在韩国全州举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获女子1000米、1500米、3000米、个人全能四项冠军,500米亚军。

  2002年2月,参加在美国盐城湖举行的第19届冬奥会,在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她一路领先,问鼎冠军,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2003年,在全国第10届冬运会短道速滑比赛中包揽6枚金牌,在亚冬会短道速滑比赛中,获得3金。

  2005年,在北京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500米决赛中获得冠军。

  2006年2月26日,在都灵冬奥会上,获得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铜牌。

  所获荣誉:

  1997年,被评为全国冰雪“十佳”运动员。

  199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9年4月,当选为首都12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1998年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9年6月,经中国滑冰协会推荐、国际滑联批准参加在波兰举行的国际滑联理事会。

  2002年3月,当选中国体育报和首都20多家新闻单位联合评选的“2001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

  2002年3月,获霍英东体育基金会嘉奖。

  2002年3月,当选黑龙江“十大杰出女青年”。

  2002年3月,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授予体育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五四杰出青年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2年8月,出任哈尔滨申办冬奥会形象大使。

  2002年12月,当选为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

  2008年5月4日,结束了国外及港澳传递的北京奥运火炬开始了在国内的首站——海南三亚的传递,她荣任首棒火炬手。


  人一旦出了名,其身价也跟着提升。杨扬出的是大名,不但身价提升,而且变得异常忙碌,求见一次不那么容易了。杨扬是全国政协委员,她忙的是大事,是国事,去年“两会”期间,笔者在代表驻地拜访了这位“大忙人”。会见的时间、地点是由她的秘书小吕安排的。

  杨扬是大名人,可从她身上却看不出那种名人的恃才张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聪明,还带点儿赵本山的机智和幽默。

  她自我介绍说:我叫杨扬,姓是白杨树的杨,名是扬眉吐气的扬。很多人通常叫我大杨扬,因为我有一个队友和我同姓,叫杨阳,她是太阳的阳。我们俩的名字虽然字不相同,可是读音相同,很容易弄混。我们俩有缘,一个冰场训练,一个教练指导,教练喊杨扬,我们俩常常会一起出现,为此,生活中也闹过不少有趣的笑话。名字给我们带来好运,也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每次参加比赛,检录、出场、颁奖都要报名字,当我俩出现在同一个比赛场地时,连解说员也解说不清了。我年长杨阳1岁,后来业内人称我大杨扬,称她为小杨阳,这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参加国际比赛,这名字又出现了麻烦,国际比赛通常用使用英语检录,中国运动员的名字用汉语拼音标注,主办方为了区分个头、相貌、体重相似,汉语拼音字母完全一样的两个中国姑娘,来征求我们的意见,建议把大杨扬直译为Yang Yang L,把小杨阳直译为Yang Yang S,我不喜欢L,不好听,拖泥带水的。我选择的是Yang Yang A。A的发音好听,在英语中是26个字母的头一个,在成绩中代表优秀,当运动员,就要当最好的,世界第一的。还有,中国的英语翻译是China,最后一个字母也是A,我选择A,就是要和自己的母亲“China”同呼吸、共命运。

  有人为大杨扬做过统计,在1995年入选国家队后的8年里,她在世界三大赛事(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奥运会)中,一共获得51个女子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尤其是从1997年到2002年,她6次蝉联世界短道速滑全能冠军,这在我国和世界上都是空前的,被人称之为冰雪史上的“杨扬时代”。

  当一顶顶荣誉的桂冠接踵而至的时候,大杨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对记者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能归功我个人。我人生有三幸。一幸:我生长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为开展冰雪运动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训练条件。二幸:从业余体校到省体校,从省体工队到国家队,我有幸遇上了一位又一位优秀教练,是他们含辛茹苦地培育了我,并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机遇。三幸: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幸得到过领导的关怀、队友的帮助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鼓励。这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集中到我身上,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结果。我将不负众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和所有的成功者一样,杨扬的人生奋斗史也经历过风雨和坎坷。

  1975年7月,杨扬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吉祥乡华光村,这里偏僻,这里落后,这里封闭,听老一辈人说,这里的水土不养人,从来没出过名人,去过县城的人就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了。爸爸是文革期间跟随爷爷从鹤岗下放到这里的,刚来那年他还是个中学生,挺聪明的,喜欢写写画画,参加县里的书法比赛得过二等奖,这在当地也算是名人了。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借着那点才气和名气,爸爸很快在当地成了家。妈妈说,女儿是个福星,刚出生,她爸爸就被调到县交通局工作,我们也随他一起进了县城。这意味着人生的命运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换句话说,丢掉了泥饭碗,端上了铁饭碗。

  杨扬出生100天,妈妈带她去了县城,在那里给她过了个“百日”。小时候的杨扬,不爱哭,也不爱笑,妈妈给她取了个乳名叫冰心。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机缘,这个乳名预示着她和“冰”结下不解之缘。

  小杨扬从小爱淘,男孩子性格,整天舞棍弄棒,爬墙上树,女孩子喜欢的东西没有一样她喜欢。妈妈说她投错了胎。小杨扬不但男孩子性格,而且有脾气,认准的事一定干到底,而且格外投入。喊她吃饭了,她在看电视,把电视给她关了,她居然不吃饭。有时真拿她没办法。

  杨扬两岁那年,家里又添了一个乖巧而可爱的妹妹,她在这个家里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爸爸对她们要求很严,在家里立了很多规矩,犯了错误,家法从事。

  有一次,姐妹俩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爸爸使的家法是罚跪。妹妹跪了一会儿,挤出眼泪向爸爸求饶:“爸爸,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好爸爸,你就饶了我吧。”爸爸见她那副可爱又可怜的样子,笑了。妹妹接着说:“爸爸你笑得真好看!”妹妹见爸爸怒气全消,一骨碌跑了出去。妹妹自我解脱了,可杨扬还老老实实跪在地上。妈妈心疼了,冲杨扬喊,把外面的扫帚给我拿进来。杨扬本来可以借故跑出去,可她没有,拿扫帚回来,又重新跪在原地。这就是杨扬,从小就是这倔脾气。

  杨扬上小学时,要路过县业余体校的滑冰场,看到同龄的孩子在冰面上飞驰,她羡慕极了,每次放学路过,都要痴迷地看上老半天。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一天,一位老师走到她身边问。

  “我叫杨扬。”

  “你喜欢滑冰吗?”老师接着问。

  “喜欢!”

  “怕苦吗?”

  “不怕。”

  “好,穿上冰鞋上冰试试。”

  那是杨扬第一次穿冰鞋站在冰面上,她居然稳稳地站住了,没有摔跤,一般孩子做不到。

  “这孩子控制平衡的能力比较强,踝关节有较强的支撑力,有滑冰的天赋。”

  这位热心的老师来她家里做动员工作,希望父母亲支持杨扬报名参加业余体校。后来知道这个引领她走上冰雪之路的启蒙老师是业余体校的教练王春瑶。

  是否报名上业余体校,家里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爸爸支持,支持的理由是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没有好身体,一切无从谈起。妈妈发对。反对的理由是女儿做事很专一,一旦投入进去,恐怕会荒废学业。王春瑶老师不弃不舍,三番五次来家里做动员工作,反复给母亲讲锻炼身体的好处,身体强壮了,不但不影响学习,而且有助于学习。其实妈妈最懂自己的女儿,只要是她自己喜欢的事,她就会做到底,反对是没用的。

  一切如愿以偿,10岁那年,杨扬成了汤原县业余体校的小学员。王春瑶老师真的没有看错,杨扬有滑冰的天赋,她不但接受能力强,训练刻苦,更重要的是热爱。每天放学后直奔体校,穿上冰鞋就兴奋,上了冰场就激动,在她童年的记忆里,冰场是她最幸福的乐园。

  “摔打”这个词是用来比喻那些成功者所经历的磨练。杨扬是被“摔打”过的人。一次,她的左手指不小心被小伙伴的冰刀划破,流了很多血,疼得她直流泪,可回到家却戴上手套将自己的伤痛隐藏起来,生怕爸妈发现。纸里包不住火,后来伤口发炎了,再也无法隐瞒了,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并将她送进医院。

  1985年初,全国“春芽杯”滑冰比赛在长春举行。在地区选拔赛中,杨扬的成绩是儿童组第4名。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她对奖牌没抱任何希望,她的兴奋点在于能天天看比赛。在3000米接力赛中,杨扬滑的是最后一棒。最后两圈,说不清是过于紧张还是过于兴奋,杨扬刚刚滑了一圈便停了下来,教练和队友们在场外冲她大喊:杨扬,加油!杨扬,还有一圈!杨扬如梦初醒,她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由于这个不可原谅的错误,稳稳到手的金牌变成了银牌。教练对此结果很不满意,狠狠地“克”了她一顿。大会发给运动员的奖品是一盒积木,按说,杨扬也有份,更何况她特别喜欢,可教练没有给她奖品,这是对她的惩罚。杨扬没有哭,暗下决心,一定要夺回自己失去的金牌。

  在汤原县体校练了一年多,爸爸调七台河市工作,杨扬跟随爸爸进了七台河市业余体校。那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每周回家一次。从那时起,杨扬就学会了生活自理。

  从县里到市里,视野开阔了许多,最难忘的一件事是看录像。一次外出比赛回来,教练组织学员们看了一盘录像带,内容是美国奥运冠军海登的比赛实况。太棒了!太美了!杨扬从心灵深处发出感叹,她一连看了无数遍,边看边模仿,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就在杨扬破茧而出的当口,她身体出现毛病,经常低烧,伴随着眩晕。她带病坚持训练,最终晕倒在冰场上。教练把她送到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运动疲劳综合症,必须停止训练。

  那年的整个夏天,杨扬都在打针吃药,她在承受着病痛之苦和精神痛苦的双重折磨。到了冬天,杨扬的身体渐渐复原,回到体校继续参加训练。年底有一个全省的少年比赛,遗憾的是少年组的参赛名额已满,杨扬向教练提出申请,报名参加青年组的比赛。教练在为她担心:半年多没有参加训练了,她已经失去了竞争的优势,更何况她提高一个参赛级别,无疑又增加一个难度,她能成功吗?除了为她担心之外,教练还被她不服输的精神所感动,给她争取了一个青年组的参赛名额。

  机会来了,来之不易,杨扬格外珍惜。

  在她参赛的那个年龄组里,她显然不是对手,对手的冰龄比她长,个头比她高,可她在强手面前毫不示弱,落后了,奋起直追,摔倒了,爬起来继续滑。那次比赛,杨扬虽然没有取得成绩,可是她那顽强拼搏的精神却给观众和裁判留下深刻印象,也给她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省体校的金美玉教练看完比赛,认为杨扬是可造之材,决定带她去哈尔滨,到省体校集训。

  省体校短道速滑集训班有10名学员,论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杨扬是最差的,其他9名学员经过考试顺利进入中专班,成为省队的正式成员,而杨扬奋斗的结果是:延长一年试训期。正式队员吃住有保障,试训队员吃住要自己花钱。杨扬要强,心里憋着一口气,她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时省体校的训练条件差,所有冰上项目合用一个冰场,短道速滑的训练时间晚上12点到凌晨1:30,按规定参加夜训的早晨可以睡懒觉,不出操,杨扬不偷懒,依旧早晨6点起床,坚持跑5公里越野。为了增加腿部的爆发力,每天再加做100个蛙跳。压力变成了动力,经过半年多的强化训练,杨扬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技术水平从最后一名跃居全队第一名,并顺利地通过考试如愿以偿地成为正式学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初,杨扬以绝对实力赢得了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比赛她居然登上全国冠军的宝座,那是她的第一块金牌,那年她刚满16岁。

  从试训学员到正式学员,从最后一名到全国冠军,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丑小鸭就这样变成了白天鹅。面对金牌、鲜花和赞誉,杨扬第一次找到了成功的感觉。

  1995年,短道速滑项目组建国家队,经过层层选拔,杨扬被选入国家队。队友们前来祝贺,教练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冠军,为家乡人民争光,为国家争光。

  人往高处走。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县城走进省城,从省城走进首都,杨扬是幸运的,人生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她走向成功的阶梯。

  带着满怀的喜悦来到国家队,杨扬发现,这里云集的是全国短道速滑高手,无论是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自己和队友有相当大的差距。100米短跑,队友的成绩是13秒,她的成绩是15秒。5000米长跑,队友们到了终点,她落后一圈。爆发跳是她的弱项,队友们做起来轻松自如,她做起来却力不从心。

  不服气不行,这个曾经的省队的训练尖子、红极一时的全国冠军,在国家队只能坐在替补队员的位置上。遭人冷落的滋味杨扬品尝过,受人追捧的感觉杨扬体验过,从“鸡头”到“凤尾”,这巨大的落差打破了杨扬心存的自傲,她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决心放下包袱,从零开始,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杨扬来国家队之前,对辛庆山教练早有耳闻,在国内冰坛,他被誉为“金牌教练”,桃李满天下。

  名师出高徒,前来投靠的人纷至沓来,很多弟子以师傅为荣。在杨扬的心目中,辛教练对他的弟子并非一视同仁,他的主要精力在主力队员身上,对他们可谓是诲人不倦,可对待像她一样的“替补队员”很少顾及,偶尔给杨扬纠正一次动作,让她兴奋好几天。不鼓励也罢,杨扬最难以接受的辛教练的“激将法”,发现你动作不到位,没好气地抛来一句火辣辣的话:“你没有滑过冰啊,什么玩意儿!”这话比劈脸打上一巴掌还难受。杨扬想哭可又不敢哭,一个人在训练馆里练到晚上8点多,连晚饭也没去吃,她想把憋在心里的火发泄出来。

  坐冷板凳的滋味不好受,有朋友前来劝说:“杨扬,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从你目前的情况看,既不是主力队员,年龄也不占优势,重大比赛没有你的份,也只能当个替补队员,你还是回省队算了,回去再练上几年,当个教练也很轻松,干吗要在这一棵树上吊死!”

  朋友的话有理,杨扬也认真地思考过自己的前途。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可我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实现,我热爱滑冰,并把这项事业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半途而废就是当逃兵,当逃兵就是怕死,就是懦夫!

  杨扬没有选择“回家”的路,尽管她知道那条路会走得更轻松,她骨子里有一股争强好胜的血性,她要挑战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从省队到国家队,这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人生机遇,抓住了机遇,就等于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王春露、小杨阳同样选择的是这条路,她们成功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功?过去在省队,她们俩的成绩不如自己好,是因为遇上了辛庆山这样的好教练,她们才成为国家队的主力队员。现在自己也成为辛教练的学员了,为什么不能成为主力队员呢?

  “体育比赛比的不仅仅是体能,更重要的是智能。”辛教练经常对他的队员这么说。

  “所谓智能,就是学会动脑子。两军对垒勇者胜,两强对阵智者胜。有些体育项目的比赛成绩是以秒和分秒来计算的,那个短短的瞬间常常是以智取胜的。”

  有了名师指点,杨扬在训练中更加自觉,也学会了思考。对教练安排的训练计划,她保质保量地完成,有时还主动给自己加码。背沙袋起跳要求做4组,为提高腿部力量,杨扬加倍完成。在冰上练习长距离滑行,既枯燥又乏味,过去是被动地滑,脑子里只有数字的概念,只想着已经滑了多少圈,还剩下多少圈,后来的训练中,她动了脑筋,想的是什么时候要放松,什么时候要提速,体力如何科学分配,每次训练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技术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1996年2月,第3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行。当了半年“替补队员”的杨扬赢得了这次出征的机会,兴奋不已。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赛场又设在哈尔滨,那里是她的故乡,那里有她的父老乡亲,如果能取得好成绩,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争光,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啊!可教练对她估计不足,并没有指望她拿金牌,让她参赛的动机是“练练兵”。

  1500米决赛在4名韩国运动员、1名日本运动员和杨扬之间角逐。从赛场形势看,韩国队占绝对优势,从运动员个人素质看,韩国队依然占优势,他们出场的运动员大多是世界名将。赛前,韩国奥委会主席金云龙向媒体宣称,1500米的金牌已经是囊中之物了。

  杨扬进入决赛出人意料,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在如此艰难地困境里,杨扬居然当仁不让地夺得冠军。

  谈起那次夺冠的经历,杨扬说:“我的成功得益于我是替补队员,他们见我是孤军奋战,又是无名之辈,放松了对我的防范。其实,赛前我是动了脑子的,设想过很多预案,什么时候跟进,什么时候超越,什么时候冲刺,只要在后两圈紧紧咬住韩国队的领跑者,稳住第二位,靠我的实力,最后一定能冲上去。果不其然,一切都在我的预想之中。这次意外的成功,令人刮目相看,我从替补队员一下子升为主力队员,地位和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冠军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光洁如镜的冰场上也隐藏着凶险。1993年,刚刚出道的杨扬代表七台河参加全国锦标赛,冲出起跑线不久,她被人撞倒,脑袋撞在了挡板上。她迷迷糊糊地从地上爬起来,啥也没说,向裁判示意继续参加比赛,重新站在起跑线上。第二次出发,她再一次被人撞倒。教练对她说,退出比赛吧,她摇摇头,坚定地说,我还行!当她第三次站在起跑线上时,所有的观众都被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发令枪响了,她没有冲出起跑线,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倒下了,她受伤了,伤得很重,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轻微脑震荡。

  躺在医院的急诊室里,杨扬苏醒过来,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怎么会在这里啊?我还能滑啊!教练金美玉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不知该说啥好,她为有这样的队员感动骄傲。第二天的赛程是女子3000米接力,七台河队只有4名队员,一个萝卜一个坑,因为杨扬身体有伤,教练决定放弃该项目的比赛。当教练告诉她这个决定时,杨扬深感内疚,自己已经丢了一块金牌,不能再影响集体荣誉了。她流着眼泪对教练说,我能行,求求你了,就给我这次机会吧!看到这个倔强的小姑娘从病床上走下来,看到她那渴求的目光,教练无法拒绝她的请求。那次比赛,她一点也不逊色,配合队员们最终拿下那块已经准备放弃的金牌。

  一次冰上训练,杨扬和队友摔在一起,队友爬起来了,她却没有爬起来,教练跑过去,把她从地上抱起来,发现她满身是血,立即把她送往医院。伤口需要缝合,医生说,如果不打麻药一周内即可愈合,打麻药至少要半个月。教练为难了,如果伤口能在一周内愈合,还能赶上10天后那场重要比赛,可那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她能承受得了吗?即使她作出这种选择,教练也于心不忍啊!当教练告诉她安心治疗放弃比赛时,她哭着对教练表示说:“宁肯自己忍受最大的痛苦,也要参加比赛,也要为国争光。”在她的坚持下,医生给她做了不打麻药的缝合手术。整个手术,她没有吭一声,没掉一滴泪,手术结束后,医生发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竟然咬破了嘴唇。一切如愿以偿,一周后她顺利出院,参加了那场比赛,并不负众望地夺回了金牌。

  杨扬就是靠着这种拼搏精神,成绩稳步提高,很快成为国家队第一主力队员。经历了亚冬会、世锦赛的洗礼,成为世界冠军的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但在技术上来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思想上也有了新的升华。1997年,杨扬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杨扬长大了,成熟了,她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生活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她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知恩图报,回报祖国,回报家乡,回报教练,回报母亲,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杨扬的父亲杨启文,是市公安局的一名干警,非常支持女儿滑冰,当女儿在全国少年赛上捧回金牌时,他把比赛录像拷贝下来,每天和家人一起看,逢人便说女儿棒,他期望女儿早日成为世界冠军。1993年一场车祸让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如今,女儿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真的成了世界冠军,如果在天有灵,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一场飞来横祸,一个好端端的家从此陷入艰难的境地。父亲去世后,为了支付杨扬在省体校的开销,没有正式工作的母亲带着上中学的小妹回到老家汤原,靠着亲友的帮助在县城里租了一个小小的农产品摊位,每天早出晚归,骑自行车到10多公里外的农家菜地里去上菜,一天最多也只能挣到10块钱。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妈妈坚持每月给杨扬寄生活费,虽然不多,可那是一个母亲用血汗挣来的亲钱。杨扬知道家境贫寒,知道妈妈挣钱不易,平时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妈妈寄来的生活费她全部交教练保管,暑天训练连根冰棍也舍不得吃。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拿金牌,拿奖金,挣钱养家养妈妈。

  1991年,杨扬在全国比赛中拿了一块金牌,这块金牌为她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94年开始,杨扬每月有了90元的工资,她把工资的一半寄给母亲,剩下的自己省着花。队友们都知道,杨扬一年四季穿的都是训练服,从来不舍得为自己买一套新衣服。

  家庭的变故,对杨扬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强忍巨大的悲痛回到集训队,继续投入紧张的训练。想起爸爸生前的嘱托,想起妈妈的辛苦,她玩命地训练,用汗水和疲劳来缓解心里的痛苦和忧郁。可是,厄运并没有离她而去,过度劳累,精神萎靡,晚上经常失眠,身体急剧消瘦,一上冰就浑身乏力,怎么拼命也滑不动。在年底冬奥会的选拔赛上,成绩一塌糊涂,失去了参赛资格,看队友们兴高采烈地征战冬奥会,杨扬像一只受伤的孤雁独自回到省体工队。

  那是杨扬有生以来最灰暗的一段日子。自己为此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上帝太不公平了!真的就这样离开冰场了?就在她彷徨之际,伊敏教练向她走来。伊教练是医生出身,对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很有研究,经过测试,确定她是“疲劳综合征”,必须进行调整,心理上要减压,训练上也要减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杨扬的身心得到恢复,成绩逐步回升,再一次被选入国家队。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队的战略目标是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杨扬1997年夺得世界锦标赛全能冠军,是冲金的主力队员。1000米决赛,在大杨扬、小杨阳和两名韩国运动员之间进行。杨扬一路领先,第一个到达终点。眼看金牌到手了,看台上一片欢呼声。欢呼声尚未平息,看台上又爆发出一片唏嘘声。裁判结果:杨扬“横切犯规”,被取消资格。杨扬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做了一个噩梦。怎么会是这样呢?明明是韩国运动员犯规,还让她白捡了一块金牌,这里还有公理吗?场内的秩序开始骚动,中国队提出强烈抗议。结果没有改变,4年的艰辛毁于一旦,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

  零的突破任务没有完成,大家的情绪跌入低谷。该付出的已经付出了,该得到的却没有得到。

  “这不是你的错,比赛成绩证明,我们有能力而且已经拿到了这块金牌。”教练和领队这样安慰杨扬。

  在短道队,杨扬年龄最大,她本想在长野冬奥会给自己的运动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没曾想竟然是这样一个不尽人意的结果。壮志未酬,岂能善罢甘休!杨扬不甘心,不死心,她下决心再等一个赛季,再拼一个4年。

  短道速滑自1992年正式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以来,我们运动员虽然具备冲金实力,却连续3届冲金未果,特别是长野冬奥会,煮熟的鸭子竟然飞了,令人十分惋惜,如今第4次冲金,中国队期盼零的突破已经整整10年了。

  盐湖城冬奥会中国派出强大阵容,团长由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担任,短道速滑夺金的担子压在了杨扬肩上。本赛季以来,杨扬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本届新增的1500米项目是她的强项,有人说,这块金牌是为杨扬量身定做的,非她莫属。2月13日举行的短道速滑第一项比赛就是1500米,来一个开门红似乎不成问题。

  命运又给杨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1500米比赛结束了,她排位第4名。这个成绩太出人意料了。队友们为她哭了,她自己哭得更厉害。为什么输得这么惨?难道真的要重演4年前长野悲剧?当天晚上,杨扬坐立不安,她想着肯定会“挨骂”,肯定会遭“炮轰”,可是没有,那天队里很平静,平静得让人受不了。此时此刻,杨扬反倒不自在起来,她睡不着,主动敲开了代表团秘书长的房门。

  “秘书长,今天我没比赛好,心里难受,都是我的错,你批评我吧!”

  秘书长温和地笑着说:“这一场没比好,还有下一场,胜败是兵家常事,先回去好好休息。”

  第一炮没有打响,全团上下震动很大。第二天中午,团长袁伟民来了,副团长李富荣来了,他们以老运动员、老教练的身份帮杨扬分析查找失利的原因。

  团长袁伟民首先发言:“你杨扬还是杨扬,你的实力还在,你的主要问题是心里有‘鬼’,这鬼就是思想包袱和私心杂念。听说你昨晚找秘书长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批评,态度很好。你不是想听批评吗?也好,今天你们队的队员都在这里,你就先听听她们的批评吧。”

  沉默,大家面面相觑,竟然没有人发言。

  “怎么没有人发言?我现在交给你们3个人一个任务,一起帮杨扬把她脑子里的‘虫’捉出来,对她有好处,你们每人说两句,要不讲情面地说,要说到她的痛处。”袁团长严肃地下达任务。

  王春露:“我们全队,还有全国人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你,你还是最棒的。”

  大杨扬一边抹眼泪一边接话说:“我刚放下架子,你又给我架上了。”

  小杨阳:“你有什么了不起,老是把自己放得那么高,我还有3块冬奥会银牌呢,你有个啥!”

  王春露:“私心杂念太多,再不丢掉,我们都会超过你的!”

  大杨扬:“包袱背得重了,跑起来就费劲了。我承认我心里有鬼,就是欲望太强,面子太重。这之前,很多人对我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昨天滑下来,我真的感到有负众望。过去比赛对我来说就是表演,滑得很轻松,现在比赛对我来说是折磨,满脑子想的都是得与失。比赛前,我尽量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其实那是假象。想得多了,负担重了,就吃不好,睡不好。比赛和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时身心放松,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比赛只有一次,不允许失败。”

  孙丹丹:“这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姐妹们真的没留情面。一顿“臭骂”,劈头盖脸,又充满亲情,“骂”痛快了,四姐妹抱头痛哭一场。

  对袁伟民团长,队员们敬畏有加。他当女排教练的时候,演出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绝地反击,反败为胜,成为体坛佳话。

  袁伟民:“昨天的比赛,的确是出人意料。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是中国队实力不行,连挣扎一下都没有,就败下阵来,太让人失望了。依我之见,这已经不是什么战术技术问题了,是思想问题,是心理问题。大杨扬在上一届奥运会时就犯过类似的毛病,只是暴露不彻底,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留下祸患,这次付出的代价更大,教训更深,如果大杨扬在昨天比赛前把刚才说的思想问题暴露出来,大家帮助诊断一下,就不会出现这种难堪的局面了。高水平的比赛就害怕运动员把思想问题带到赛场,我当教练时,每次比赛前都要摸清运动员在想什么,让她们把真实的想法讲出来,把问题解决在上场前。”

  小杨阳:“昨天预赛时,我就感觉她紧张。平时比赛,都是大杨扬鼓励我,让我别紧张,昨天她上场前我想鼓励她,可她不搭理我,我以为她自我调整过来了。”

  袁伟民:“你们把大杨扬当成神了,关公还走麦城呢?这次失利只能说是丢了一次冲击金牌的机会,你们女队下面还有两次机会呢!人要面子,这是好的表现,但你不能太要面子,任何时候都考虑面子,那就会带来问题,你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不利的位置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出一点差错,人人都认为大杨扬该拿,大杨扬自己也认为就该属于我的,一出差错就完了,连人也不好做了,这样太累了,犯点儿错是允许的,关键是要找出原因,尽快解决。”

  身上的包袱放下了,心里的“鬼”赶跑了,杨扬顿觉清醒了许多,也轻松了许多。她似乎又找回了失去的自我。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她在训练日记上写下第二天500米比赛的心理提示:

  1、不能想比赛结果。

  2、不能受其他人的干扰,只想自己这一轮的对手。

  3、注意在倒数第二个弯道提速,这样最后一个弯道还有机会。

  4、一轮一轮拼,拼到最后。

  5、不要太紧张,要注意弯道超越时不要犯规。

  6、也可以尝试内圈超越。

  7、韩国人在嘲笑我,我要给她们点颜色看看。

  8、最后一次机会了,不成功便成仁。

  9、我是杨扬,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10、我来了,金牌属于我。

  2月16日晚,500米比赛开始前,姐妹们再次拥抱,用身体传递信心和力量。

  “杨扬姐笑一个,杨扬姐你最棒!”小队友们送来祝福和鼓励。

  500米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在同一个晚上进行。这对运动员的素质、体质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杨扬一路过关,一路领先,终于超越了对手,超越了自我,走上了冬奥会冠军的领奖台。不负众望地完成了“零突破”的历史任务。

  杨扬好样的!

  从一个养在农家人不识的女孩,成长为一个名声显赫的奥运冠军,杨扬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经受了太多的磨难。

  磨难就是财富。杨扬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励志,在磨难中修身,她成为世界冠军有了工资和不菲的奖金后,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杨扬不但生活简朴,而且为人谦和,谦虚谨慎,在体育界有很好的口碑,大家都夸她有大将风度,在她身上一点冠军、明星的架子也没有。

  满遭损,谦受益。这是杨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成名后,她和队友们相处很好,就连韩国队的队员也非常敬重她。最有意思的是,在一次和韩国队的“遭遇战”之后,韩国队的一名队员十分友好地送她一块镜匾,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精神。韩国队的队员们称她是又敬又怕的大杨扬。无论是记者们前来采访,还是在新闻发布会上,杨扬始终低调做人,从不张扬个性,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品行,无不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盐湖城冬奥会获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冠军后,杨扬又在1000米决赛中再获一金,成为盐湖城冬奥会唯一获得两个单项金牌的短道选手。

  盐湖城冬奥会后,杨扬暂时退出国家队赴美留学,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训练的生活。回顾自己的运动生涯,过去用在训练上的时间太多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现在功成名就了,也具备学习的条件了,杨扬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过去失去的学习时间补回来。她想重塑一个自我,开创一个新的天地。

  身在曹营心在汉。杨扬在美求学期间,她始终默默地关注着中国短道速滑队,关注着冰坛上的风云变幻,当她发现中国短道速滑队由于青黄不接被韩国队压得抬不起头来时,又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拼搏下一个赛季的都灵冬奥会。2006年,杨扬第3次参加冬奥会,最终以一枚1000米的铜牌结束了她辉煌的运动生涯。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杨扬摇身一变,成了CCTV的节目主持人。这位当年驰骋冰场的世界名将,从赛场走进直播间,她在这里找到了新的人生定位,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更加辉煌的人生之途。

  温哥华冬奥会,正值春节期间,精彩的比赛、精彩的直播是献给国人最好的一道新年大餐。人们不难发现,在央视每天进行的现场直播中,除了争金夺银的运动员之外,出镜率最高的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嘉宾主持杨扬了。

  杨扬的公众形象观众并不陌生,她不但是征服冰雪世界的超女,而且是公认的冰上超级美女。作为超女和美女她当之无愧,可作为节目主持人,她的出色表现,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不折不扣的“才女”。杨扬太有才了!她的“追星族”和“粉丝”们纷纷在网上留言,对她崇拜有加。

  人不出名的时候想出名,一旦出了名,名人的烦恼便接踵而至。对此,杨扬也感同身受。

  杨扬出名了,记者们蜂拥而至,有人在打探她的身世,有人追问她拿了多少奖金,有人在窥探她是否名花有主,有人说她是中国冰坛十大“剩女”之一,有人甚至还编造出荒唐的绯闻……面对这些“流言飞语”,杨扬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在媒体上谈及她的“家事”。由于杨扬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加之她做人低调,不张扬,她很多的个人“隐私”没有被媒体“曝光”。

  平日里,杨扬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她的个人“隐私”很少有人知道。

  2007年11月18日,杨扬“秘密”的在海南三亚举行了婚礼。她太喜欢这南国风光了,她要让大海见证自己的爱情。知道她大婚的人不多,只有极少数的几位“闺蜜”,叶乔波来了,陈露当了她的伴娘。

  陈露透露说:“杨扬的老公叫张震,美籍华人,是美国摩根凯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手里管理着超过10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一个是冰雪美人,一个是金融巨子,他们真的是天作地合的绝配。”

  杨扬的婚恋有过传闻,也有过波折。她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也有很多的机会,她最终选择了张震,她看中的不是张震的金钱,而是他的成熟和稳健。结婚那天,张震深情地对杨扬表白:“跟我走吧,别的我没有,我可以给你安全,我可以给你幸福!”

  人的生存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追求和信仰不易改变。退役后的杨扬依然离不开她的信仰和追求,依然不知疲倦地在冰雪跑道上滑行。不过,现在的她不再像运动员时期那样简朴,倒是显得有了些“派头”。她有了自己的别墅,有了自己的坐骑,每天出门时,楼下有司机在等候,每天回到家,有可口的饭菜在等候。看得出,杨扬已经适应了大老板的生活。究其实,杨扬不是什么大老板,她做的是“赔本生意”。2009年在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年的体育老师培训,之后在香港注册了北极星基金会。

  杨扬说:“体育强,则中国强。我牵头创办的基金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中国的冰雪运动要从娃娃抓起。该基金会除了一名全职人员外,包括我自己在内全是志愿者,没有报酬,完全是尽义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