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简介: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

  1968年4月18日出生于黑龙江宝泉岭农场,4岁随父迁至牡丹江。11岁接受滑冰专业训练,1982年获全国少年比赛第二名。1987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同年参加世界杯赛,夺得全能第15名。

  1988年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第15届冬季奥运会表演赛上,获得女子短道速滑1000米金牌,使中国国旗第一次在冬奥会上升起。同时获得500米、1500米铜牌,并创造1000米和1500米两项世界新纪录。

  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的16届冬奥会上,获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银牌,这是中国短道速滑第一枚奥运奖牌。

  1994年退役后,进入东北财经大学攻读国际金融专业,本科毕业后,分到大连市税务局工作。

  2001年,被派往斯洛伐克援教,1年后,她带领的一名队员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为斯洛伐克实现了零的突破,受到斯洛伐克总统接见。

  2003年,被聘为美国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

  2006年,带领美国短道速滑队参加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第20届冬奥会,其弟子阿波罗获得男子500米金牌和一枚铜牌,男队获得接力铜牌。

  都灵冬奥会结束后,李琰拒绝了美国续约的请求,回国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

  2007年1月,执教半年后,李琰带领中国队夺取亚冬会4金,与韩国队平分秋色。

  2007-2008赛季,李琰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再写“传奇”:王濛3破世界纪录,小将周洋横空出世,战胜韩国名将夺取女子1500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2010年,在温哥华举行的第21届冬奥会上,李琰带领王濛夺得短道速滑500米冠军,使王濛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冬奥会上成功卫冕的冠军;带领周洋夺得短道速滑1500米冠军,打破了韩国短道速滑在这个项目上的垄断,成为首位在冬奥会该项目上夺得金牌的非韩国选手;带领王濛、周洋在女子1000米决赛中角逐冠军,最终,王濛获得冠军;带领王濛、周洋、张会、孙琳琳组成的中国女队打破女子3000米接力世界纪录,为中国队夺得本届大会第4块金牌。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了4个女子短道速滑所有项目的金牌,创造了冬奥会的纪录,王濛也成为我国参加冬奥会史上一次夺冠最多的人。


  有人称她是“海归教练”,有人称她是一个传奇人物,有人称她是改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她就是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队囊括了短道全部4个项目的金牌,主教练李琰是幕后最大的功臣。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说李琰运气好,对“运气好”一说,她不完全赞同,作为运动员出身的她,最大的遗憾是和世界冠军擦肩而过,为此,她常常嗟叹“命运不济”。

  1988年,20岁的李琰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夺得1000米金牌,一颗耀眼的明星诞生了,人们在仰视她发出的光芒。可惜的是那时短道速滑只是表演项目,金牌不在计算之列。4年后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短道速滑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可造化弄人,志取金牌的李琰和金牌只有一步之遥,获得本次大赛500米的银牌。

  急流勇退。冬奥会之后,李琰带着“失乐园”的遗憾结束了运动员生涯,走出国门,拿起了“教鞭”,开始了她的执教之旅。

  出国执教,谈何容易!语言不通,国体不同,困难重重,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和认同吗?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孩子能应对如此复杂的生存环境吗?她没有想得太多,还是觉得应该出去闯一闯。

  李琰出发的第一站是斯洛伐克,她的事业将从这里开始,她的人生将从这里转折。斯洛伐克是一个对短道速滑认知几乎是空白的国家,没有专业团队,没有职业教练,一切要从头开始。

  一张白纸,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起初李琰这样想。于是,她把斯洛伐克作为一块试验田,把梦想的种子播在这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上。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努力,李琰奇迹般地率领一群孩子夺得欧锦赛前4名并第一次拿到冬奥会参赛资格。李琰成功了,她所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国际滑联的认可,并得到斯洛伐克官方的褒奖。

  2003年,开始显山露水的李琰接到美国滑冰协会抛来的橄榄枝,高薪聘请她到美国执教。如实说,美国的训练环境、训练条件要比斯洛伐克强得多,美国是体育大国,在冰上运动项目却一直处于低谷,他们不甘于现状,舍得花重金培养队伍,目标是打败韩国大包大揽东方不败的神话。李琰知道美国人的“良苦用心”,她没有拒绝。一来,她想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二来,她认为体育事业是没有国界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是自信、自强、自尊,是友谊、友好和友爱。

  都灵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的8块金牌只有两块旁落,一块被中国初出茅庐的小将王濛夺得,另一块属于美国后起之秀阿波罗,阿波罗的教练正是李琰。其余6块金牌被韩国队包揽。这就是“世界”格局。下一个赛季“谁主沉浮”?这块诱人的蛋糕该如何分割?大家都在动脑筋,韩国人想稳住霸主地位,美国人已看到希望胃口大开,中国队想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成绩。就在美国队和中国队同时看好李琰并同时向她发出聘请时,李琰义无反顾地回国执教,成了第一个“享受外籍教练待遇”的“海归教练”。

  在“李琰时代”到来之前,中国短道速滑的功劳簿上最耀眼的名字是辛庆山。这个被称为中国短道速滑“教父”的东北汉子,经历了近20年的艰苦奋斗,于2002年率队出征盐湖城冬奥会,他的爱将杨扬不负众望,一举拿下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冠军,实现中国队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在人们欢庆中国冰雪队的春天到来之际,一个巨大的隐忧也随之而来。盐湖城冬奥会之后,以杨扬为首的短道速滑“四朵金花”相继退出冰坛,中国短道速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在4年后的都灵冬奥会上,孤军奋战的王濛勉强保住了500米的王冠,可除了她以外,没有第二个队员具有争夺金牌的实力,新老交替出现空挡。

  就在这个当口,李琰临危受命,来中国队执教。她热爱自己的事业,她热爱自己的国家,她想把自己梦想的种子播撒在生她养她的这块土地上。

  李琰击鼓升帐了,在这个她所熟悉的冰雪王国。她是有备而来的,不仅带来了助理教练和体能教练,还带来了磨刀师,每天的训练内容和效果要输入电脑进行评估。

  李琰就是李琰,她要用全新的理念在训练上进行一次革命。高强度、高难度、大运动量训练是李琰使出的第一招,队员们吃不消,暗地里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后妈”。

  队员周洋回忆说:“我来国家队不久,李琰当了我们的教练,当时对她并不了解,她每天布置的训练任务要拼了命才能完成,不允许有丝毫懈怠,队员们既恨她又怕她,背着她说了她许多的坏话。她整天唬着脸,像欠她钱似的,对谁都是一样的狠,一开始我们难以接受,练着练着眼泪就下来了。赛场就是战场,战场上不相信眼泪。李教练常常这样教导我们说。”

  李琰也不讳言自己的“残忍”。她说:“对待这些孩子,我的心真的是挺硬的,我必须狠下心来训她们,因为我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也知道我们和对手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就会失去竞争力。”

  “海归”李琰除了在训练上有“绝活”,还有资源优势。在美国当外教时,她收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资料,对于中国队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下一个赛季,李琰能够根据对手的情况制订战术方案,细致到怎么起好步,怎么领滑,怎么弯道超越……这是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法宝。

  “四朵金花”退役后,王濛成了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领军人物。艺高人胆大,李琰上任之初,两个性格鲜明的女人之间发生了一场不可调和的“战争”。

  两个人都有仗势,一个是外聘来的金牌教练,一个是冬奥会金牌得主,各自都有“谁能奈我何”的心理优势。王濛对李琰的训练方法产生质疑,师徒之间的矛盾很快公开化。在2007年的亚冬会上,王濛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语出惊人:“这是什么国家队,请的是什么洋教练,每天训练8小时,不知道练的是什么?打完这次比赛,我申请回到省队去。”王濛率先向李琰发难。

  王濛是一匹烈马,对于李琰来说,能否驯服这匹烈马关系到她的执教地位。

  “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有困难,可我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李琰说,“当时有些情况不了解,听了些传言,过多的指责对方,我是一个要强而且有些固执的人。后来冷静地想想,我回来是做事的,没有半点私心,我对她们严要求,完全是为了她们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啊!好心不得好报,自己也有错。我是基督徒,能自我反省,也懂得原谅别人。为了化解矛盾,我首先改变自己,用心去和大家交流,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同。”

  李琰最终用诚意打动了王濛以及她的队员,而最终征服她们的是自己的执教实力。在她的主持下,中国队迅速完成大换血,周洋、刘秋宏、赵楠楠、孙琳琳、张会等年轻队员被挑选进来,中国队后继无人的局面迅速改变。

  自2008年至2009年赛季开始,中国女队在世界杯赛中的成绩全面超越韩国。在此期间,王濛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在2008年11月的世界杯中国站比赛中以43秒030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保持的女子500米世界纪录,面对这一新的世界纪录,王濛这匹烈马在与李琰的交锋中彻底败下阵来。过去暗地里叫李琰“后妈”,到后来,在公众场合叫李琰“亲妈”。

  一场“龙虎斗”结束了,接下来的一幕是更加精彩的“将相和”。

  撒切尔夫人有个外号叫“铁娘子”,李琰也有个相同的外号,只是前面多了“冰上”两个字。走上冰场,这个平素轻声细语、温文尔雅的女人仿佛是变了一个人,冷酷、强悍、亢奋,冰刀一样的锋利无比。

  在中国短道速滑队,不只王濛一个人私下里叫李琰“后妈”,很多人跟着她叫。训练场上,每天看到的是那张毫无表情的脸,听到的是没完没了的训斥,丝毫没有“同情心”和“亲和力”,所有的队员都被她“练”哭过,对她敬畏有加。

  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几乎所有的记者都领教了中国队主教练李琰的“严肃认真”和“铁面无私”,手里永远是一块放不下的秒表,清秀的面庞上从来不见一丝笑容。有记者当场拍下她在履职时的这副表情发到她的邮箱里,并加了文字说明——“后妈”李琰。她看了后大为惊讶:这个人是我吗?

  对于教练李琰,队员们看到的只是她“冷”的外表,并不知道她冷酷的外表里面那颗滚烫的心。她热爱短道速滑,这里有她的梦想,有她的追求,有她的快乐,也有她的遗憾和不舍。退役后的她,想在下一代人身上实现她的梦想。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联,运动员出身的李琰也有着一段艰难的成长经历。

  小学4年级那年,李琰走上了冰场,小时候在北大荒爬树锻炼出的健壮的体格让教练一眼看中是棵好苗子。教练没有看走眼,李琰一路顺风顺水,从业余队到专业队,从省队到国家队,在名师指点和自己的努力下,6年后李琰成为中国冰雪王国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就在李琰努力拼搏摘取那个伸手可得的奥运金牌时,命运给她开了一个不该开的玩笑。在一次比赛中,被人撞倒在挡板上的李琰进了医院手术室,她左腿膝盖以下被划了一道10多公分的血口子,鲜血涌流而出。

  在医院里,教练向医生求情:“大夫,这小姑娘是我们速滑的好苗子啊,一定把手术做好,千万别留下瘢痕,小姑娘今后还要穿裙子呢?”李琰出院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穿裙子。月牙般的伤疤长达10多厘米,像百足虫一样趴在她白嫩的小腿上,为此她流过不少的眼泪。

  石膏拆下来了,左腿肌肉萎缩,两条腿一条粗一条细,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上冰。看到队友们在冰场上练得热火朝天,李琰焦急不安,带着伤痛去训练。每天早上5点,队友们还在梦乡的时候,训练场就有一个朦胧的身影在晃动,那就是用一条腿蹦着跑的李琰,李琰坚持“蹦”了一年,右腿居然比左腿粗了3公分。

  退役后的李琰先在东北财大学金融,尔后在大连地税局工作,头衔是副处级科员,生活富足而安逸,可她还是觉得生活里有缺憾。就在这时,一个来自体育局的电话改变了她的命运。她被邀请到国外执教,从此开始了她的教练员生涯。

  笔者采访李琰,给她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当初你先生不同意你去国外执教,你会怎么办?她回答:“商量到他同意为止。”“如果事业和家庭只能选择其一?”回答:“既然迈出第一步,如同踏上一条不归路,回头太难,只能选择事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