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梨城二中坐落在美丽的富水河畔,富水河像个牛折子(曲轭)一样拢在学校的西南方,环境幽雅恬静,周边是一片片梨树园子。春暖花开的季节,满园梨花盛开,白茫茫似雪,一簇簇似云。梨园漫步,静闻花香,那就是人间仙境。站在河边望着这满园春色,这满园的梨树好似李子俊的女人一样头梳得光光的;这满园的梨花就像是李子俊的女人穿一件干净洁白的布衫。秋天,树上会结出又香又脆又甜的果子。

        通往学校的路,夏天没有桥,我们要涉水过河。男同学来到河边都会主动帮助女生,先把沉重的包裹送到对岸,然后再回来护送女生过河。有的家离学校约十五公里,每周要回家一次,准备下一周的伙食。主要是地瓜干、玉米地瓜干饼子,咸菜,偶尔也背点玉米面去学校食堂兑换成饭票。玉米饼子用干净的手绢包好,统一送到学校的食堂给熥熥。咸菜就是腌萝卜,有的将萝卜切成条加点芫荽、炒花生拌在一起,放在玻璃罐头瓶里,这样可放一周时间不会变质。条件好一点的每月交1元钱,可以吃食堂做的汤菜。星期天吃过午饭就得往学校赶。和同村的发小一起步行,边走边聊,有说有笑的,晚饭前一准能到达学校。

        夏天尚能忍受,难受的是冬天。小雪飞舞西北风嗖嗖地吹到脸上,跟小刀划过似的,遇到这样的天气我俩得背过身来倒着走,但这并不影响我俩的说笑。上课时,同学们都安静地的听老师讲课,认真地做笔记。教室里能听到的就是刷刷刷的翻书声,有疑问需要举手经老师同意才可以发言。也有个别同学悄悄地偷看小说等其他课外书籍,一旦被老师发现那可是不得了的,老师很严厉。曾经因为违反课堂纪律,被老师带到办公室,屁股上硬生生地挨了好几板子。调皮捣蛋的学生被老师“修理”的故事不少,但同学们都知道那不是光彩的事情。冬天,教室里生一煤炉子取暖,老师的办公室也生一煤炉子,老师的办公室空间小,更暖和些。班一同学,上自习课不老实,被老师“请”到办公室,回来时同学们问他:老师教你“头悬梁,锥刺股”了吧?他装模作样一脸得意地说:“老师请我去向了会火,不是风雪山神庙”。“向火”一词来源于《风雪山神庙》,我们刚学过不久,他倒是能活学活用。同学们哈哈大笑,笑骂这家伙死要面子。我的老师姓宋,个头不很高,像一个朴朴实实的生产队长,但他对教学却是一丝不苟,属于“外焦里嫩”型的,表面严肃,内心火热。传道是认真的,解惑是认真的,对学生关爱也是认真的。宋老师是班主任兼团支部书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考查家庭出身那是很严格的,家庭出身成分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有两个同学,活泼开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入团审查几次都不过关,对他们打击很大。宋老师担心这种打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便多次利用晚上时间翻山越岭,到村子里找书记做工作,软磨硬泡,为学生争取入团的机会。当时书记问他,你就不怕背黑锅?他笑笑:为了孩子们的前途,背就背吧。书记经不住老师的一再请求,最终给学生盖了章。当时这可是个风险很大的事情,一旦被上级查出来,老师的饭碗就保不住了。班里一个女同学,品学兼优,但是家境不好。母亲常年有病,姊妹多,她是家里的老大,不得已只能辍学。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倍感痛心,三番五次地去做她父母的工作,想方设法减免这个学生的费用,生活上给予更多照顾。老师的诚意打了她的父母,女同学的学业终于坚持了下来。

        十几年后,孙鲁全任镇长时,专门去看宋老师,宋老师退休了。去年暑假,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相约去看望老师,老师高兴得喜笑颜开。我们大着胆子说:“老师,以前从没看到过您这样笑过,还以为你不会笑呢”。老师摸了一把脸做了个无奈的动作说:“我怎么不会笑,怕你们几个调皮鬼蹬鼻子上脸,才故意装得那么严肃,还用板子打过你们几个屁股呢,你们不记恨老师吧?。”“当然不!”大家笑作一堂。是的,不记恨!尽管那年代老师对学生要求很苛刻,但同学们都能理解,没有人因为老师的批评而离家出走,都理解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希望将他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没有半点名利私心。其实,那时候并没有感觉有多苦,没有什么补习班,也没青春叛逆期,没有这明星那明星可追,没有这早恋那早恋,也没有什么人生起跑线……就是一门心思上学、读书。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记忆深刻的就是天真烂漫的春天,风华正茂的年华,有着美好理想,崇高的追求,有幻想、有童真、有友谊……恍惚间我意识到自己老了,再也没有机会像以前一样聆听老师的教导了。人的一生始终有老师的谆谆教诲。

        27

        据莱阳县志记:宋景周(1897——1958)又名宋惟,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莱阳市前淳于乡铎山前村人。1917年省立九中毕业。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因家境贫寒,1920年退学。1921年任烟台《钟声报》编辑。1922年回乡,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师。1929年在家乡首先倡导将废除的灵湖庙宇改办为灵湖小学。1932年去东北参加义勇军。1933年返回家乡,任三区联庄会会长,与联庄会内的三名中共党员及宋云程、张静源等联系密切。为此莱阳县长张秉锟下令逮捕他。他闻讯后悄然离家再次去东北。

        “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宋景周回到乡下,出任灵湖小学校长。1938年以灵湖小学为基础,创办莱阳县立初级中学(灵湖中学)并任校长。1942年,因在《鲁东时报》发表赵保原统治区人民负担过重的文章,被赵保原拘捕。宋景周据理申辩,赵保原无可奈何,将其释放。1943年夏北八路军请到抗日根据地参观学习。回校后,便被赵保原借故撤去校长职务。

        1945年莱阳解放,他应邀参加莱阳市社会名流座谈会,并出任莱阳中学校长。后任胶东行署救济科科长。1949年调到山东图书馆任副馆长兼采编部主任,1958年病逝,终年61岁。

        在梨城的富水河边上,有一片古旧的房舍,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这就是莱阳历史较久的文化古迹之一,原莱阳二中的住址---灵湖。在家乡莱阳,美丽的富水河畔,你能找寻到一片学校的旧址,这里称得上是莱阳最早的学校。它的前身创办于民国时期,后来更名为莱阳二中,如今,知道这所学校的莱阳人已然不多了。

        莱阳二中,从成立到撤销,历经69年风云变幻,在莱阳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广布天南海北,甚至有人走出国门,游学海外。抚今追昔,学子们无不感慨万千,到学校的旧址走走看看,凭吊已逝的青春年华,就成为每个学子心头的夙愿。1939年春以灵湖小学为基础,成立“莱阳县立初级中学”。也称为灵湖中学,宋景周先生任校长。  

        学校成立后,即墨,莱西,胶南,莱阳学子们都在这里上学,当时任教教员有李兰斋(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王崑玉(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冯子祥(又名冯凭,毕业于北京华北大学美术专修科)等山东省教育界精华人物,一时间名师云集,高徒广布。

        1946年,莱阳县立初级中学解散,1952年莱阳县政府在龙旺庄建立一所县立初级中学,招收学生211名,四个班,教职员17人。19529月,改称“山东省莱阳第二中学”. 1953年迁至灵湖,1969年,莱阳根据上级指示,在原只有莱阳一中一所高中的情况下,将原来的公办初中全部升格为高中,全县由一所高中增至20所,莱阳二中称为“大夼高中”,1980年改成“莱阳二中”,又称 "莱阳灵湖二中" 1998,灵湖二中正式撤销。

        时光荏苒,逝去的年华不再复返。那些往日的歌,往日的笑,往日的悲欢与失落,在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青春少年已经象蒲公英的种子般,撒遍社会各个角落,天南海北.咫尺天涯....

灵湖,早以前叫“神山湾”,为啥后来改名叫“灵湖”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离神山湾不远有个村子叫淳于,村里有个青年人叫宋玉。从小死了爹妈,孤身一人,地无一亩。宋玉自幼在河边长大,习一手好水性。他以打渔为生,日子过得也自在。五龙河的鲤鱼远近闻名,金晃晃的鳞,加上四个鼻孔,还长了一对金须,格外招人喜欢。特别过去有钱家逢年过节,祭祀寿诞,总缺不了它。宋玉一年到头在这湾里打鱼。这一年,正是阳春三月,谷雨已过,五龙河两岸梨花开,柳树绿,喘口气都带着香味。宋玉身背鱼网,手提鱼篓,急匆匆来到神山湾。一湾清水中一群群鲤鱼,自由自在地游着。宋玉急忙脱下鞋子,挽起裤角,拣了个水深的地方撒下了鱼网,慢悠悠地抖搂着往上拉,刚离水面,只见有一条足够三尺多长的大鲤鱼被拉了上来。这鲤鱼金翅金鳞,头大腰粗,还是个锅腰。他想一定是条带仔的鱼,不如放了它再打。说也奇怪,一连几网,网网都打着它。他打了十几年鱼,还没遇到这种怪事。既然这样,也算它命该如此,忙把这条鱼拿回了家,放到缸里。这天晚上,宋玉做了个梦,那条锅腰鱼流着眼泪对他说:“好心的大哥,我有孕在身,行动不便,如将我杀死,就会毁我后代,如若放我回湾,救我一命,我保这神山湾的鲤鱼,世世代代抓不净。”说完,那锅腰鱼摇头摆尾而去。

        宋玉一梦醒来,心想:莫非我抓的是鲤鱼精?他急忙披袄下炕来到水缸前,只见那鱼一动不动。宋玉实在不忍心,便把那鱼放进了神山湾。从此,宋玉每天到神山湾里抓鱼,都是鱼虾满篓。他的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来,还娶上了贤慧的媳妇。宋玉打鱼发财的事,很快在南庄北疃传开了,人们都知道神山湾里有个锅腰鲤鱼精,谁抓着它也都放进湾里,虽然到湾里抓鱼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湾里的鱼总不减少。后来,人们世代相传,说这湾里有灵气。从此改名叫“灵湖”,还在湖岸上修了一座寺院,取名叫“灵湖寺”。

        28

        村南头有一铁匠铺。小时候,猜过一个不雅的谜语认人费猜:“尖顶山下平川洼,四个黑汉叉开胯,黑老乌鸦咬一口,三个王八动了手。谜底是铁匠打铁。之后很多年,想起来都忍俊不禁,谜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铁匠打铁的镜头。因村地质条件相似,镢头所需要的火候和刚度差不多,所有技术铁匠铺都把握得住,深得村民信赖。家家户户争相把磨损严重的铁锨镢头送来。

         村里南大园四家,刘大锤在练大锤之前,是个在五龙河撒网捞鱼卖螃蟹鱼虾的。 某天他路过铁匠铺,看到翻飞的大锤挺好玩儿,就扔了螃蟹挑子,抡起了大锤。 这一抡,就再也没有放下来。后来人们叫他铁匠铺刘大锤,叮叮当当铁匠老婆会烧火,铁匠儿子会打铁。刘大锤主要打农具,如: 铣、锄、镰、犁、耙、耧、铲、镐……等等,当然也打菜刀、剪刀之类,农闲挑到集市上去卖。 认可的人不少,所以一年下来,他基本不闲着。倘若闲着,刘大锤干啥呢——还是练大锤。佟大锤练起大锤,抡得很圆,呼呼的,跟耍风车一般,说不定啥时候大锤就会从手里飞出去。 所以说,看佟大锤练锤,得有胆量。 平时爱看他练锤的,只是他烧火的媳妇和五岁的儿了。

        媳妇是大锤铁匠师父的闺女。 爱吃鱼虾螃蟹。这个叫王小妹的时常把螃蟹鱼虾放在案板上,让大锤打螃蟹给她吃。 佟大锤抡圆大锤,呼呼几下子,蟹肉完好,蟹壳却酥了,小妹拿起螃蟹,将外壳吹去,津津有味吃螃蟹。看媳妇吃螃蟹,是大锤挺开心的一件事儿。——两人一个孩子。 话说到这里,就有故事了。两人去看过郎中,为什么再不见动静了。 郎中是个叫孙德才的孙瘸爷,来找他诊病的人不少。 大锤和小妹坐在门外等,等来等去等到没人了,最终看到孙爷招手,说:“你俩,想再要个孩子吧?”佟大锤很惊讶,说真乃神医,还没等诊断,就知道啦?瘸孙爷就笑。 把小妹笑得很不好意思。毛病出在小妹身上。 孙爷说这是慢活儿,需要精心调理。 大锤说::“怎么个调理法儿?” “吃药。” 大锤说:敢保能行?” 瘸孙爷说:“ 不敢保。”打这以后,过上些日子,王小妹就去看回郎中。 所以,铁匠铺里,多了丝丝缕缕的草药香了。 在这草药香里,大锤和小媳妇五岁的儿子都感觉挺甜蜜。 闲着,大锤照旧练锤,碰到小妹拿着螃蟹过来,就去打螃蟹壳儿。这天,来个年轻人,说想打一把刀。 大锤说:“镰刀?” 年轻人说:“不,是刀。”大锤说:“打刀干啥?年轻人说练着耍。大锤摇头,说:“刀太凶,不能练着耍。”

        年轻人说你的大锤,难道就不凶了吗?大锤说我的大锤,是打铁的。 可最终,还是打了一把刀。年轻人取刀之前,两人比试了一下,几个回合,年轻人手中的刀就掉在地上。 大锤说:“看到了吧,我打的刀,随时都能取回来。年轻人拿起刀,转身走了。一直平安无事。 夜晚里,大锤睡得好,打呼噜。 王小妹却睡不好,翻来覆去的,恼怒了,就拿脚踹人。 大锤翻个身,换个姿势,呼噜继续响。

        后来媳妇看郎中,回家就晚了。 大锤问怎么晚了?她说张笃仁那里忙。 大锤问:“忙什么?” 媳妇说:“忙受伤的人,吓死个人。” 大锤问什么伤? 媳妇说刀伤。佟锤就陪着媳妇去抓药。 果然遇到被刀伤的人,孙爷显得很忙。

        大锤皱起眉头,耐心等。 等到孙爷不忙了,大锤低声说:“ 不晓得他们是恶人吗?” 孙爷说知道。 大锤说:“那你还救治他们?”孙爷说:在我眼里,只有病人,没有恶人。”

         找到年轻人,是个夜晚,大锤手里提着锤。 年轻人说:“ 你即使把我手指砸烂了,我也不还你的刀。佟大锤说:“你不怕?” 年轻人说:“ 从找你打刀那刻起,我就不知世间有‘怕’这个字了。” 大锤呆怔半晌,点点头,说声好,就转身离开了。

        回到家,大锤欲进门,却又停住,在屋外练起了大锤,呼呼的风声里,隐约从后窗传来慌乱的异响,大锤就从大锤的手里飞出去,落进爬满螃蟹的河边禾里……

        过了段时间,媳妇害了喜。 让大锤去五龙河捉了些鱼虾螃蟹,给孙爷送点打点一下。孙爷闲着,没什么事儿。 瞧见大锤一手提大锤一手拎螃蟹,就想看看佟大锤打螃蟹的绝招儿。 大锤将大锤抡得很圆,耍风车一般,呼呼几下,大锤却突失准头,差点打到孙爷身上。 对于街上的流言,佟大锤充耳不闻,叮叮当当专心去打铁,倘若闲着,干啥呢? ——还是练大锤。只不过,不再打螃蟹了。

        29

        刮大风    搂豆叶,

        一下搂个小二姐。

        小二姐    你十几,

        管俺十几不十几。

        麦子开花过生曰,

        蜿豆开花十六七……

        南乡的民歇好听耐唱乡味十足,表现演唱人物角色形式各种各色各有恃色。据考证由盲人组成说书曲种演绎而成,流传乡间的一种说唱小调。所有南乡民间小调演唱形式,千变万变不离梨城区域盲人说唱《钜大缸》曲调。

        民间的小调来源自生活。演绎着乡村历史文化的底蕴。

        30

        秀水训斥了二爸,一个""又让他牙又肿又痛了几日,好在这几天没有他风言风语,太太平平度过了提吊胆的这几天,家丑也没有外扬就收场。怕的是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鸡蛋没有缝照旧抱小鸡。刘石头又暗暗自喜又是暗暗担心,好似坐在个炸药包上,随时可崩上天。可别整个欺负女人的作风问题,上边怪罪下后反对,光腚推磨一一转圈丢人,后果可是相当严重。

        秀水不甘心忍了。莲让秀水别声张,娘也有她苦衷,套间床上只有一口气的半死不活的瘫子,只吃不干靠人照理的男当家,只能睁眼瞅屋杷,张口喘粗气。两个上学的娃娃,花钱不挣工分,吃饭她怎么办?她也抗争过,也反抗过,一个女人有用吗?日子过得这么紧巴,生活又这么难,现又是靠挣工分吃饭开资,刘公公和尚不管三儿死活,年底不由分说毫无情面扒六百个工分,说是养儿为养老,扒六百工分天经地意,砖头石头小屋人人有份,一碗水要端平,谁也别劝,爹扒儿工分天经地易。家家都扒六百工,这不叫事。村好事之人不编筐不编篓,编个小调流唱:"和尚和尚和尚,吃大肉流大油,没了钱找瘫儿,扒六百个工分,推他儿媳一个腚蹲"。她向谁诉苦,孩小,娘家又远在千里,炕上死挺个瘫男人。女人是什么?一个嫁了两次的女人算什么?

         一个两次嫁人有姿色的女人,一个一天出工挣六分半工分的半劳力的女人,一个长年守着一个活死人的女人,一个不到三十五岁的女人,一个两孩子的女人……

        队里一个工分值五分钱,年底开支还兑不了现。靠什么生存过生活。没有男人相伴出工,受多少男人的欺负,看多少男人的脸色,有多少风言闲语,多少粗脏色调,多少想吃豆腐动手模胸,女人怎么办?来硬使软都不行,谁也得罪不起,得罪谁都没好日子过。

        "娘对不起你,没办法啊,他要来的"。莲哭了。

        "我不开门他要吵"。娘说。 "他说了,可以帮咱们"。娘又说。

        秀水哭了,她还小不明白,没经历这么多的事由。当众摔了刘石头,这个春天的日子格外艰难,生活也很紧巴难过,天灾人祸风雨欲来。因为家里少了男爷们上田劳动,队里通知莲,要收回因工伤给四皮刘磊的一年一千工分和除消队里按劳力分的一切东西,队里将按劳力分配以分记酬,这让他们一家4口靠啥吃饭?莲只好找小生产队长,小队长为难摇摇头,让她找村一把手大队长。莲又一次一次地找刘石头二伯子,事出在他身上,解铃还得系铃人,还得他来解决。

        秀水见娘每次回来都在抹泪叹气,水做的女人,就有泪水,秀水都有些后悔那天冒失撞进队部,守着公社干部的面冲刘石头二爹吼了一句"不许欺负俺娘"。让他丢了脸面又差点丢掉官帽,给娘和家带来许多麻烦。

        后来有一天,娘说找了她二爹,事情办妥了,小生产队恢复了各种照料待遇。秀水见娘一头秀发沾有些草屑,衣服有些乱,脸上留有红晕,心里别别扭扭不舒服。

        娘累了,躺在炕上睡了,人也瘦了一圈。秀水觉得对不起娘,要是有臭不要睑的二爹帮忙,也许不至于此。

       人得吃饭,生活要过。

       没有男人的日子,女人能靠什么生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