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断言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便很快地在那里传播。”
  斯言凿凿。
  鄂尔多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的鄂尔多斯文化,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
  纵观中西,古往今来,很少有哪一个城市能做到像鄂尔多斯一样,把一个民族的“婚礼”和对祖先的祭祀演绎成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几分神秘,几分传奇,融入鄂尔多斯高原,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经典。鄂尔多斯人做到了,并由此登上了世界大舞台。


  第一节:八百年不熄的“圣火”
  来鄂尔多斯的人,大都要来“成陵”谒拜。
  这里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寝陵,这里是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的象征。这里有800年不熄的圣火,这里有800年不变的忠诚。
  我们沿着“成吉思汗圣道”拾级而上,但见蓝天碧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巍然屹立,大殿前是一排气势恢宏的敖包。敖包上的哈达在风中飘飞,将大殿衬托得气宇轩昂。
  陵园由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构成,正殿高达20余米,雄踞中央,东西两殿将其拱卫,中间有廊道贯通,浑然一体,气度非凡。远远看去,整个陵园的造型像一只草原雄鹰,欲振翅飞翔。
  正殿为成吉思汗纪念堂,中央是汉白玉雕塑的成吉思汗坐像,神态威严而慈祥。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的疆域图,记录着成吉思汗800年前统帅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挺进欧洲的辉煌战绩。
  寝宫里安放着4个蒙古包式的大灵包,这是成吉思汗和他3个夫人的灵柩,灵柩前陈列着3个青铜铸的“苏勒定”,相传,“苏勒定”是成吉思汗出征时使用的铁矛。
  成吉思汗是草原人民崇拜的英雄,关于他的功勋已经载入史册,可他身前身后的传说还带着神秘的色彩。
  成吉思汗陵祭,每年4次,春夏秋冬各一次,因之称为“四时大祭”。每逢大祭之日,达尔扈特人以九九之全羊,九九坛之白酒,九九泼洒之仪式,向圣主献上他们的虔诚。
  为了弘扬“成陵文化”,鄂尔多斯市政府专门设立了成吉思汗陵管理局,管理局共有50名达尔扈特人,其中33人负责祭祀事务,有关祭祀的程序和内容一代代口传至今,一直保持着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文化的风貌和特征。
  据传,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大帝御批,健全了达尔扈特严密的组织结构,制定了神圣的祭祀礼仪。从此,达尔扈特与圣主天天相守,金帐里的圣火彻夜长明。这一守就是800年。达尔扈特用他们的虔诚和信仰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800年过去了,当年500名达尔扈特的后代们,已经超过6万人,他们依然在这里守灵,他们依然拿着国家的薪俸,享受着公务员的待遇。
  一个居无定所的马背上的民族,把一个800年前的历史伟人的灵魂,用马背一直驮到今天,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啊!
  古今中外,多少朝,多少代,有谁见过这样让人顶礼膜拜的英雄?有谁见过这样举世瞩目的葬礼?又有谁见过800年不熄的圣火?

  伊金霍洛旗宣传部长张秀玲介绍说,成吉思汗陵安奉在伊金霍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这里一直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圣地。
  1939年,侵华日军的铁蹄踏进鄂尔多斯高原,为保护成陵的安全,国民党政府接受鄂尔多斯蒙古族代表的请求,将成陵西迁至甘肃兴隆山,途径革命圣地延安时,延安边区举行万人公祭,毛泽东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1954年,中国政府应广大蒙古族同胞的请求,派出庞大的迎陵代表团,又将成吉思汗的灵柩迁回故地,并重修了成陵。现在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是由鄂尔多斯市东联集团投资3.4亿元建设的,2004年正式向游客开放。
  如今,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成吉思汗祭祀文化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来自草原的“祝福”
  2009年8月18日,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这一天,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的第11届亚洲艺术节在鄂尔多斯开幕,来自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的文化部长或代表,9个国家的驻华使节,2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一起汇聚草原名城鄂尔多斯,共同为亚洲的发展祝福。这是鄂尔多斯第一次举办如此规模宏大的洲际性盛会,这一天将被永远载入鄂尔多斯文化发展史。
  吉祥草原送祝福,长调短歌迎宾朋。
  18日晚8点,当夜幕徐徐垂落之际,素有“草原明珠”之称的鄂尔多斯大放异彩。
  伴着亚艺会会歌的优美旋律,一朵朵礼花凌空绽放,火树银花,将夜空装点得格外绚丽。
  伴着马头琴悠扬的琴声,一支支草原金曲在天地间回荡,在这里汇聚成歌的海洋。
  悠远嘹亮的内蒙古长调,热情洋溢的祝酒歌,风一般响彻的日本太鼓,水一般柔美的巴基斯坦舞蹈……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团体同台献艺,共同献上一套精美的文化艺术大餐。
  17个亚洲国家的文化部长或代表与观众一起欣赏了这台具有“亚洲风情、中国气魄、内蒙特色”的文艺演出。
  文艺搭台,经济唱戏。一同列入本届艺术节的活动项目有7个:库布齐国际沙漠生态文化论坛;鄂尔多斯旅游品洽谈交易会;鄂尔多斯建筑颁奖大会;鄂尔多斯革命史展览;鄂尔多斯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览;亚洲艺术节国际摄影大展;亚洲艺术节国际美术大展。
  国际摄影大展和国际美术大展是亚洲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融合了中西文化,涵盖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之精华,是鄂尔多斯展览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展览之一。这些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精品的确让鄂尔多斯人大开了眼界。
  科技博览会围绕(羊、煤、土、气)4大支柱产业,设置了“节能减排,集约发展”、“知识高地,创新摇篮”、“科技支撑,振兴经济”三大内容,向世人展示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草原一般宽阔的胸怀和敢为人先的锐气。
  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格外引入注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拓展亚洲文化合作的空间,与会的各国文化部长们就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文化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进行探讨,对亚洲文化的共同发展做出规划,并共同签署了旨在加强亚洲各国文化合作的《鄂尔多斯倡议》。
  秉承亚洲艺术节“文化惠民”的宗旨,内蒙古节日盛典的那达慕大会首次被列入艺术节活动项目,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将同时举办。
  那达慕,汉译为竞技、娱乐、欢聚的盛会。那达慕有着悠久的历史,完全可以与奥林匹克相媲美。据史料记载,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就举行过盛大的那达慕,在《蒙古秘史》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得心应手的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暇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男儿三艺比赛,接连不断……
  摔跤,赛马,射箭……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将他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完好地保存、传承至今,这正是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为期一周的亚洲艺术节,让鄂尔多斯人大饱眼福。16个外国文艺团体的精彩演出,让牧民们零距离地领略亚洲各国的艺术神韵,感受亚洲文化的魅力。每到夜晚,全市8个旗区的影剧院、露天文化广场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天籁般的音乐让人荡气回肠,优美的舞蹈令观众如醉如痴。
  8月的鄂尔多斯,倘佯在民族歌舞海洋,沉醉于亚洲艺术风情。
  走出亚洲,走向世界。这是鄂尔多斯人的胸怀。
  据悉,继第11届亚洲艺术节之后,由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国家民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那达慕大会今年8月在鄂尔多斯市举办。这是鄂尔多斯人走向世界的又一次机遇。
  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将不遗余力地打造鄂尔多斯文化旅游品牌,以此带动全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举办国际那达慕大会,把地域性群众活动提升为国际性文体活动,激发和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2010年8月11日,全世界人的目光将投向鄂尔多斯这块神奇的土地。
  文化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文化如山,能生万象而不矜。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是鄂尔多斯人的共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