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数字”东胜
  一位新华社记者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鄂尔多斯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一年一个变化,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是一天一个变化。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的速度一日千里,火车提速了,机场扩建了,高速公路延长了,信息高速路拓宽了,没有变化的只有地球旋转的速度。
  说起鄂尔多斯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近10年的变迁。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盟设市,鄂尔多斯以新的姿态走进新的世纪。
  从2001年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鄂尔多斯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呈几何数增长,城市建设力度也随之不断加大,一个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2008年,鄂尔多斯市被列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先进典型地区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方便人民群众成了城市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数字东胜”应运而生。2009年9月,城市数字管理系统正式启用,并发放了“市民卡”。
  一卡在手,衣食无忧。一张小小的卡片,不出社区便可以进行水、电、气、通讯、医疗、社保、购物、车辆加油等一卡通消费,方便而又快捷。东胜人第一次感受到这张“万能卡”的神奇魅力。
  一位退休老工人感慨说,过去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连理发洗澡也凭票,现在好了,所有的票证都取消了,一张卡全都解决了。更为神奇的是,这张卡明明在自己手里攥着,每月都有退休金按时打进卡里,真闹不明白,这钱是从哪里进来的。
  “数字东胜”不仅方便了群众,也实现了城市管理数字化。东胜区城管执法局的一位领导介绍说,“数字城管”系统中的“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运用网络地图技术,将城区分成若干个网络单元,使城市管理纳入数字化管理。数字城市地理编码子系统让井盖有了“身份证”,当井盖、路灯、护栏等城市公共设施受到损害时,城管人员立即利用“城管通”进行拍照,由信息管理中心立案,并责成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修复。
  “数字东胜”工程的起步,使鄂尔多斯市成为我国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在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数字城市将有更加神奇的魅力。


  第八节:民生,民生
  民生这个词包含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民,一个是生。
  民是一个群体概念,泛指民众。
  生是一种状态,即生存、生活、生命的一种过程。
  钱多了,往哪里花?是搞形象工程,还是搞惠民工程?鄂尔多斯市的当家人们作出决定,拿出30亿资金,在全市建设“十大惠民工程”。
  1、教育:全市新建19所中学,24所幼儿园,投资5亿元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资助大中专学生13918名,引进硕士生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和优秀教师810人。
  2、文化:新建扩建20个高标准乡镇文化站,12个社区多功能文化中心,20个特色博物馆,200个农村牧区书屋,基层文化设施全面改善。
  3、卫生: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3%以上。建成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个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
  4、体育:投资600万元在10个乡镇苏木和20个街道社区建成全民健身示范点。
  5、就业:全市新增就业21833人,安置大学毕业生10364人,选拔大学生村官1260人,为21987名农牧民提供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6、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135万平方米,16633套;建设廉租房71710平方米,1506套。
  7、养老:将农牧民和城市无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提高养老金161元。
  8、医保:制度上实现全民医保,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全面推进医保人员健康体检工作。
  9、低保: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农牧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1733元。
  10、民族:制订少数民族生产生活补贴优惠政策,每年帮助一万户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