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敢问路在何方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坊间流传的话被有识之士视为金律。随着煤炭事业的兴起,路成了煤炭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鄂尔多斯是一个资源城市,不缺的是资源,缺的是路,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鄂尔多斯境内有一条运煤公路叫东杨公路,自从这条公路建成的那天起,车辆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更为糟糕的是,这条路有人建而没人养,多年失修,路面严重破坏,堵车的事几乎天天发生,时而还发生车翻人亡的事故。司机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人人都渴望着能有一条顺畅的公路,路在何方?
  终于有一天,一个叫丁新民的人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重建东杨公路。
  丁新民,一个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下过乡,务过农,后来进政府机关工作,官至鄂尔多斯公路总段副段长。官位并不显赫,可衣食无忧。企政分开那年,他放弃“乌纱”,自己组建了东信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和路打了多年交道,丁新民更懂得行路的难,修路的难,养路的难。鄂尔多斯是西部贫困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少得可怜,拿不出这么多钱修路啊!面对如此现状,丁新民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融资修路。
  当丁新民怀揣着自己设计方案到有关部门申请项目时,他晚到了一步,这个“香饽饽”被人“BOT”了。
  什么叫BOT?起初,他弄不懂这个洋词是什么意思,后经人解释才明白,这BOT就是“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意思。没错,这正是自己想的那个意思。可让他不明白的是,既然合同已经签了,为什么迟迟不见动工?他去找政府管理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企业的自主权。于是,他到这家公司打探究竟,公司给他反馈的信息是:项目头绪多,暂时顾不上。你自己顾不上,又不让别人插手,这不是欺行霸市吗?合同到期了,承包方依然了无动静。丁新民急了,再次找到公司领导质问:既然你们不BOT了,为什么不让我们BOT,那么多人每天眼睁睁地盼着东杨公路开工,可这条路的脖子却被死死地卡在了你们这里,鄂尔多斯等不起了!
  承包方见有人来抢地盘,高度重视起来,向政府部门提出续签合同,并做出了近期开工的承诺。丁新民也当仁不让,跟对方叫板说,如果3天内你们仍不开工,就算你们自动放弃,我的筑路大军就开进东杨公路。一方的施工合同已经过期,另一方的施工合同还没有签订,双方同时在较劲。丁新民最终拿到了授权书。
  剃头明志。为了表达修路的决心和信念,丁新民剃了光头,带领他的团队浩浩荡荡开进施工工地。
  鄂尔多斯的第一条BOT公路就这样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上马了。
  东杨公路给丁新民的东方路桥公司竖起了一块耀眼的丰碑,同时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效益。2001年,公司完成产值1.6亿元,到2009年底达到16亿元,不到10年,产值提高了10倍,员工的日工资从25元增加到100元,最高可达200元。
  丁新民常说:“我们不但要让自己的员工富起来,也要让跟我们干活的农民工富起来,这就是我们东方路桥企业的宗旨。”也是在这个宗旨下,东方路桥形成了“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企业文化。
  作为企业家,丁新民最大的成功不是他做大了自己的企业,而是帮助更多的人走上了致富路。在全球金融形势极不景气的2008和2009年期间,在全国企业萎靡农民工领不到工资的当下,东方路桥从未拖欠过农民工一分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