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到如今这个并不年轻的地球超负荷携载65亿生灵艰难地旋转,人们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地球母亲的乳汁也越来越匮乏。为了生存和繁衍,人们在拼命地竞争,贪婪地攫取,疯狂地侵占。劈山取金,挖地取银,探海取珠……绿地被大片大片侵占,森林被大片大片砍伐,失去自我调控能力的地球像个感冒发烧的老妪忽冷忽热。北冰洋在悄悄地融化,全球气候在悄悄地变暖,水土在悄悄地流失,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悄悄地恶化。于是,看到世界末日的人类开始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地球上寻找,寻找混沌初开时期上帝建造的伊甸园:绿的水,青的山,没有污染,没有噪音,没有尔虞我诈的竞争……

  伊甸园,你在哪里?鄂尔多斯人同样也在寻找。


  第一节:千年等一回


  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当全球人共同迎接新世纪曙光到来的时候,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期待,期待新的世纪给人们带来好运,让战争远去,让贫困不在,让经济繁荣,让幸福永远。
  在鄂尔多斯市市委那间看上去有些陈旧的会议室里,新任的父母官们一脸的惆怅,和这普天同庆的氛围极不协调。
  这里是鄂尔多斯最高的权力决策机构,这里的当家人们正在运筹帷幄,为新世纪鄂尔多斯的发展描绘蓝图。
  发展是硬道理,那位“世纪老人”说的话没有错。发展需要钱,这同样是硬道理。精神万能的学说已经过时,科学发展观才是实事求是的精髓。
  口袋里还有多少钱?财政局上报的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全市财政收入是7.6亿元,这是全部的家底。大家心里都有数,鄂尔多斯是自治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8个旗区5个是“国字头”的贫困旗,3个是自治区贫困旗。现有的全部家当抵不上南方富庶地区一个乡镇的年收入。当新的经济模式打造出无数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时,这里的百姓还在贫困线上闹着饥荒。这就是鄂尔多斯的现状。
  另一个现状是:鄂尔多斯有160万人口。这么多人口的温饱要解决,城市发展的“亏欠”要补上,农林牧副渔要协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要加大投入,人的生存环境要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要提高,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钱啊!就这么一块小小的蛋糕,怎么分得过来?更为糟糕的是,在鄂尔多斯8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8%的是沙漠,48%的是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地区,适宜人生存的环境竟然不到4%。这是上个世纪留给鄂尔多斯永远的痛。
  左手是库布齐,右手是毛乌素,两块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在鄂尔多斯境内“握手”,向人们展示着不可抗拒的淫威。面对这两条盘踞在鄂尔多斯境内的“黄龙”,不畏强暴的草原儿女没有退却,而是和这两个“沙漠魔鬼”展开了无数次地鏖战。沙进人退,人退沙进,经过无数次地遭遇战、拉锯战,强悍的“黄龙”不但没有被降服,而且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人定胜天!那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口号啊!回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与沙漠的苦斗,人们不得不承认,沙漠,这个越战越强、越战越凶的对手,竟然气势汹汹地伴随着鄂尔多斯人一同走进新世纪。
  土地沙漠化考验着人类的生存能力,检验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也检验着鄂尔多斯决策者们的执政能力。
  可以肯定地说,全国没有哪一个城市有鄂尔多斯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也没有哪一个城市有鄂尔多斯这样的悠久历史。可鄂尔多斯的当家人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落后了,他们贫困了。可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突围,选择了破茧,选择了背水一战,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艰苦奋斗的志气,争先创优的锐气,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谋求发展的破冰之旅……


  第二节:水的呼唤


  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新世纪之初的这个夏天,对于鄂尔多斯新组成的领导班子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连续3年干旱,天无雨,河断流,鄂尔多斯赤地千里,大漠生烟。太阳格外地毒,像一台榨汁机,贪婪地榨取着这里包括生命体在内的并不多的水分。
  水!水!水!草场在呼唤,人畜在呼唤。
  因为缺水,全市1686万亩草场枯死,一半以上的草场没有返青。2万多平方公里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沙岩露出狰狞的面目,这里是滴水不存、寸草不生。
  水,生命的元素,没有水,人怎么活啊!天燥热,人焦虑!
  风来了,大漠的风才真正叫风。
  大风起兮黄沙扬,天地间顿时混沌一片。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流传于民间的说法有些夸张,可在当地人的记忆里,这里风平浪静的日子并不多,风调雨顺的年景更少见。
  新世纪初年的这场风来得太猛了。从立春到立夏,3个月的时间里,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相继发生十多次沙尘暴,有报道说,沙尘暴中心地带鸟兽绝迹,人畜失踪……如此高频率大面积的沙尘暴震惊了中南海。
  靠近北京的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是沙尘暴源头之一,据卫星检测显示,多伦县全境风蚀沙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50%的耕地因沙化而撂荒。
  当年,时任共和国总理的朱镕基心焦如焚,带领水利部长、农业部长、环保总局局长来到多伦县实地考察,了解沙尘暴的成因和对策,做出“治风治沙刻不容缓,生态屏障势在必行”的重要指示。
  紧接着,国家启动“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内蒙古成为全国唯一被六大工程全覆盖的省区。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沙之战从这个夏天开始。
  这里的绿地呢?这里的草场呢?这里被称为“皇借地”的那段绵绵千里的“绿色长城”呢?人们一千次地问,一万次地问,问天问地问上苍,突然有一天幡然醒悟:大自然也是个生命体,也有着它自身的生长规律,人为地去破坏它的生长规律,自然要为此付出代价并受到惩罚。
  水土是需要养护的。西夏筑城,破坏了森林;“走西口”的垦荒大军破坏了植被;战火硝烟,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一切都是人惹的祸。欠账总是要还的,更何况“债主”已经逼到了门上。
  看着这漫天飞舞的黄沙,看着面对黄沙而束手无策的民众,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在认真贯彻国务院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绿色鄂尔多斯”的构想。
  美好的发展蓝图有了,可这毕竟是纸上谈兵。
  绿色,对于普遍患有“绿色狂想症”的鄂尔多斯人来说,做梦也想建造一个“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绿色王国。
  水呢?没有水一切都是空谈。
  眼下是大旱之年,人吃水都成了困难,哪来的水种树浇田。两个大沙漠暗暗串通一气,有多少水才能满足他们饥渴的贪婪。
  一位哲人说过:我不知道是谁发现了水的重要,但肯定不是鱼。这位哲人只说对了半句,后半句应该是:发现水和生命同等重要的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人。
  缺啥想啥,人们常这么说。
  到了鄂尔多斯,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一种奇妙的现象,那就是这里冠以“井”字的地名特别多:棋盘井、百眼井、沙井、框框井……恰恰这些取名“井”字的地方,最缺的就是水。久而久之,这“井”这“水”便成了在“井边居住”的人们世世代代的向往和期待。
  旱情在加剧,沙漠在燃烧。一场“夺水大战”在鄂尔多斯拉开了帷幕。
  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不会忘记那些缺水的日子,不会忘记那些让泪水浇灌过无数次的抗旱的故事。
  先从城市居民说起吧。
  乡下人最羡慕城里人使用的自来水,轻轻一拧水龙头,水就哗啦啦地来了。可在那个夏天,自来水设备形同虚设,十天半月不来一次水,偶尔来了一次“黄水汤”,偏偏又赶上家里没有人,结果家里闹了“水灾”。犯这种“暴殄天物”错误的人不是个别。看到这如同生命一样的水白白地流失了,他们也着实心疼。
  条件好一些的单位,派上一部汽车,装上一个大水箱,跑到百公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去拉水,单位的每个员工都能分到一份,分到水的员工们对领导感恩戴德。
  城里缺水,乡下的水也不宽裕,可乡下人的忍耐性更强些,他们把自己省俭下来的水拉到城里卖。于是,一个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卖水。
  东胜街头,聚集着成群结队的衣衫褴褛的乡下人,有拉骆驼的,有赶毛驴车的,有推木轮车的,这些最原始的交通工具上驮的装的都是水。可以零售,一碗一碗地卖,也可以一桶一桶地批发。
  “买水了!”“卖水了!”大街小巷,叫卖声此起彼伏。从卖水人那沙哑的声音里能听得出他们的嗓子里正在冒火。
  因为缺水,城里人跟着乡下人学打井。起初,还真的能打出水来,消息一传出,打井之风盛行,机关打井,学校打井,大大小小的单位和个人都在打井,井打多了,水荒暂时缓解,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城市的供水系统面临瘫痪。
  水是国家资源,野蛮地开发水资源等于“饮鸩止渴”,于是政府下令“封井”。
  令是下了,可执行起来许多单位却阳奉阴违。检查的来了,把井口封上,检查的走了,又把封口启开,给政府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
  自来水公司的稽查人员也有绝招,看到谁家的院子里种了蔬菜,栽了树苗,准知道是用“偷”来的水栽种的,那就不客气了,统统拔掉。后来,人们送他们一个带讽刺意味的绰号——“除绿队”。
  一天,“除绿队”来到某单位的家属院,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发现了“情况”,这里有人种菜,不由分说,把刚刚栽上的菜苗拔了个精光。这家女主人是从外地嫁过来的新媳妇,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菜被一群蛮汉连根拔掉,委屈得直掉泪。后来知道这帮人是“除绿队”的,他们不允许这个沙漠城市有绿色。这个不是笑话的笑话,这如此荒唐之举,现在听起来还让人感到心酸。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被风沙吹醒的鄂尔多斯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开始了一场“保护草原,保护家园”的“绿色革命”。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绿色,就没有生机和活力。
  市委书记杜梓说,城市建设不仅要解决“好看”的问题,更要解决好“绿”的问题。鄂尔多斯论“古”比不上西安,论“大”比不上北京,论“洋”比不了上海,鄂尔多斯的特色就是“绿”,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就是“绿”,我们要以创造绿色、舒服的生活空间为目标,坚持“以绿取胜”的发展思路,大力提升绿化水平,着力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生态体系。
  在“建绿色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下,近年来,鄂尔多斯城管部门通过拆墙透绿、扒危建绿、退硬还绿等多种手段,先后投资30多亿元,大搞街道绿化、公园广场绿化、出入口绿化和环城林带建设。到目前为止,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8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
  与此同时,城市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到2009年底,全市供水普及率达到87%,燃气普及率达到60%,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
  市长云光中说,营造生态环境,不只是修一个广场,建一个公园,更重要的是要牢固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