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些大饭馆跟老百姓没关系,那么老百姓吃什么呢?北京人大部分都是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迁入的,高档人士不算。

他们的口味就是北方的口味,所以,山东菜可以在北京大行其道也就是这个原因。中国四大菜系的鲁菜一直以来都是北方的霸主。北京的小饭馆到是最博得老百姓的关注,这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北京小吃。

和服装一样,北京的小吃也不是土著,是来自于北方甚至是少数民族的吃食。回族的居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北京小吃回民做的多的原因。

很多小吃直接可以在原产地找到原型,比如油饼,这其实就是回族在开斋节炸的一种面饼“youxing(字找不到)”演变过来的。“馓子”则就更直接了,原封未动。切糕、萨其马、等等。据说北京小吃有上千种,实际上,最多有上百种,常吃的也就是几十种,现在还有的能够做的是那么回事的,十几种而已。

那么北京本地的小吃有没有呢?当然有,比如卤煮火烧、麻豆腐、豆汁等等。这些都不是刻意的,比如卤煮火烧,其实是穷人解馋的玩意,要是当时人人吃的起五花肉,谁吃猪下水(内脏)?有这么一个传说,卤煮火烧的前身是宫廷的一道菜叫“苏造肉”,就是一种炖肉的菜。后来由宫内传到民间,如果按照正宗的做法和食材做的话,那做这个的饭馆就得关张,因为没人吃的起,所以用猪下水代替。

北京的小吃后来为了扩大名声,都把自己的小吃和宫里挂钩,都是宫里传出来的,最多的是西太后的赞赏。其实是八卦,宫里怎么会传出那么多的菜?西太后整天不干别的专门品尝小吃?那我就明白了,她不干正经事老是吃小吃,所以把国家整的那么差。

最不靠谱的是,北京小吃已经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下子身价百倍。你现在到卖北京小吃的地方,如果真正吃一顿,比上一次大饭馆一点也不省钱。

北京的小吃来自民间,源头哪的都有,这才是真正北京小吃的面目。

由于北京的小吃来自四面八方,所以,北京人的口味是最开放的。我去过很多的地方,发现那里的人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传统美食,唯独北京人,没有这个概念,这很好理解,因为北京人从来也没有他们自己的美食。

在吃上,北京人是不保守的,不管这种东西来自什么地方,只要在北京卖一定有人买账。

至于北京人家庭的饭菜,主食过去一直是以面食为主,所以,山西的面食最受北京人欢迎。

现在的北京就更难说了,不但什么都吃,北京原本的本地小吃却大受冷落,外地人不吃,北京人也很少吃。

有人会问,那北京小吃为什么那么贵,那么有名呢?北京不是首都吗?首都的苍蝇都是双眼皮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