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打煤坯

  和大家说个再平凡不过的事儿。

  但凡住过平房的人都经历过的,或许当我提起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已经逝去的,渐行渐远的影像,那就是打煤坯。

  让我们的思绪,闪回到当年打煤坯时的场景吧。不然,你也许记不住打煤坯的场景和流程了。

  打煤坯,也有叫脱煤坯的,意思都一样。住平房达30年之久,感触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打煤坯。那时,每家每户在冬季来临之前,都要买煤泥。煤泥有粘煤泥和散煤泥之分。如果是粘煤泥还好些,直接就可以打煤坯了。不过,粘煤泥真很粘,直粘铁锹。但如果买的是散煤泥,在打煤坯之前,则需要准备一些黄泥,因为黄泥有一定的粘性。把黄泥泡在水盆里稀释后,再掺到散煤泥里。这样,打出的煤坯才不会散开。

  那时人们的生活都挺困难,所以买散煤泥的人家多一些,因为散煤泥照比粘煤泥便宜不少呢!

  打煤坯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存,因为用坯模子打出来的煤坯,大小、规格、形状都一样。等煤坯干透了以后,一块块的码起来不占地方。打煤坯时,先把煤泥从大堆里撮出一部分,弄成树坑的形状。再把泡好的黄泥水倒在里面。然后,用铁锹搅拌均匀,使之成为一种黏糊糊的泥状。黄泥不能掺的太多,否则打出的煤坯会不好烧。

  煤泥和好后,就用铁锹把煤泥撮到煤坯模子里,用双手不停的按、拍。按的目的是把坯模子的四角填满,不留空隙。拍的目的是为了把坯模子里的煤泥拍实成。然后,双手轻轻的把煤坯模子提起,一块煤坯就打成了。

  打煤坯,其实也挺不容易的。蹲时间长了,腿会发麻。

  煤坯模子刚开始是木头做的,后来有了塑料制作的。塑料做的四壁比较光滑,往起提的时候,发生粘连的现象就比木头做的坯模子少多了。打成的煤坯基本上都是长方形的,长宽高在250×150×60㎜左右。

  打煤坯最怕的是阴天或者下雨。如果是阴天没下雨的话,便会长吁一口气,为这雨没有下而感到庆幸。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卫星云图之类的先进天气预报技术。所以,天气预报并不十分的准确。如果白天打完煤坯,晚上或者半夜就下雨,那就惨了。这时,打煤坯的人家会到处翻腾,找塑料布、油布、洋灰袋子等物品,赶紧把煤坯盖起来。不然的话,就会前功尽弃。最惨的是刚打完煤坯就下雨,人们只得无奈的把已经打好的煤坯毁掉攅到一起,等天气好了以后重新再打,但一天的时间白白的浪费掉了。

  那时,打煤坯是全家齐上阵,左邻右舍的邻居们,也会热心的前来帮忙。

  住平房有许多的不便之处,如每天都要生火做饭,饱受烟熏火燎之苦。掏炉灰、倒脏水、劈木材、打煤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在过去那个年代,还没有大礼拜之说,一个星期只休息一天。如果下一个星期又赶上下雨,就得继续往后拖延,麻烦的很。直到把煤坯晾干,收进仓房才能彻底的放下心来。

  刚住楼房时,冷不丁闲了下来。就这么一下子什么活儿都没有了,还真有点不适应。冥冥之中,仿佛是在做梦似得,都有点自己不相信自己了。

  现在,打煤坯这样的活计,已经很少看到了。尤其是那些00后的孩子们,对于打煤坯这样的事情,可能已经很陌生了。偶尔,还会发现一些卖煤坯的小广告,主要是卖给那些还住在平房生活的人们。随着棚户区改造不断的加速,住平房的人会越来越少,烧煤坯的人家早晚会绝迹。到那时,打煤坯只能成为词典里的一个名词。而煤坯模子则会成为博物馆里的一件展品,成为不可多见,不惹人注意的一件历史文物,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63苦心经营建新房

  你还记得曾经住过的平房吗?你还有住平房时难忘的记忆吗?让我们回到岁月的深处,去拣拾那些零星的记忆碎片,拼接出一副完整的平房画面吧。如果哪位画家能复原栗子沟那一片片平房的画面,绝不亚于恢弘的《清明上河图》。

  那个时候,我们的父母都年轻,孩子们也小,觉得住着还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无节制的生育,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住房空间逐渐显得狭小起来。为了缓解住房的紧张状况,有点条件的人家,开始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接耳房,盖偏厦,以解燃眉之急。当年三世同堂,乃至四世同堂的现象很普遍。

  1968年秋季,我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在农村呆了两年多。而后,又从农村入伍,在军营生活工作了5年之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我从外面的世界逛了一趟,重新回到生养我的故乡时,我才惊愕的发现,许多家庭的居住条件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反而显得更加窘迫起来。因为在这个历史阶段,知青大批返城,且很多知青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使得住房陡然紧张起来。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我也面临结婚,住房同样的紧迫。无奈之下,父亲准备了一些建房材料,将老屋前的仓房修整一番,成了我的新房,女儿就出生在这间房子里。

63.png

  (1977年12月,女儿雷杨就降生在栗子沟简陋的平房里)

  次年,弟弟也该结婚了。家里为我在附近买了一间土坯房,将我的房子倒出来给了弟弟,而家里为我买的那间土坯房,成了我真正意义上的家。新家离父母家就隔两趟房,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房门朝北开的房子。同时也说明,从今以后,就将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自己独立过日子了。想到离开父母单独过日子,其实我和妻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心里感到一丝的恐慌和酸楚。


  64修 炕

  新买的平房,是土坯盖的成栋的房子。每栋住四、五户人家。搬家时,正值隆冬时节,为了保温,父亲把窗户做成了双层的,又找人重新盘了炕,安装了土暖气。按理说,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屋里的温度应该不成问题。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炕怎么烧也不热。平房的取暖,除了土暖气,利用烧炕取暖显得更重要。因为,炕的表面面积大,散热的面积也大。再者,晚上睡觉时,睡在热炕头上,那叫一个舒服。搬到了新家,炕就是不好烧,我也在琢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二年夏季,我决心把炕彻底的整治一番。我就不信修不好这个炕。为了保险起见,我花30元雇了一个修炕的。心想,花了钱,又是专业修炕的,这次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但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修完的炕依然如故。也曾经想过,不行就这么地吧,谁家也不能三天两头的修炕玩,是不是?

  过了两年,又萌发了修炕的念头。不修真不行啊!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早晨起来,北墙上都结了一层霜。大人还好说,还有女儿呢。不能让孩子跟我们遭罪啊!于是,又花钱雇了一个号称“修炕王”的老者。本以为,这次能彻底地根治炕的问题。而且,这次比上次还多花20元呢。如果再修不好真有点儿对不起我了。

  令我懊恼的是,这回又没修好,炕还是不热。这让我感到很郁闷、很纠结、很气愤,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经历过这几次修炕的教训,我暗下决心,这辈子就这么地了,再也不修炕了,爱热不热。可是,炕凉的问题总得解决啊。于是,我到市里买了两条电热毯,问题就此迎刃而解。如此简单的问题,让我整复杂了。早知道如此,何必当初呢?费心、费力、又费钱,何苦呢?我在心里暗自骂自己,这纯粹是他妈的自作自受,活该倒霉。

  细数起来,在平房住了20多年,家里的炕就没好正经八经地好烧过。买了电热毯解决了炕不热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烧炕的时候总倒烟。有人说,炕不热还烧它干啥?不烧不就不倒烟了吗?各位看官,如果你住过平房,有这方面的经历,肯定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灶台连着炕。不烧炕可以,但总得做饭吧!所以,做饭就避免不了倒烟。因为灶台连着炕,所以做饭和倒烟,有着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

  倒烟的问题也挺有意思,天越热越厉害,阴雨天的时候倒烟更厉害。这个时候,就得把门窗都打开,把烟放出去。不然的话,屋里的烟不仅呛人,而且那烟像一层浓雾,笼罩了整个房间。若说伸手不见五指,一点儿也不为过。可是,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在这方面我也请教了一些明白人,却没有一个人能给我一个浅白的解释。所以,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64.png

  (1979年11月,也就是搬家的第二年,儿子雷勇降生在新搬的这间平房里,这是儿子小时候的影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