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栗子沟居住生活了这么多年,却始终对平山街和栗子沟之间的关系弄不明白怎么回事儿。陈宝珠同学在微信群里告诉了我一些,浑浊中似乎开了些窍。最近,我查找了了一些资料,才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发到这里,也献给所有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居住过的人们。

  平山街道,位于东经123°56′16〞---123°57′54〞,北纬41°48′15〞--41°51′49〞之间。地处东洲区西部,距东洲区政府9千米。北面与新抚区交界,东与老虎台街道相邻,西至西露天矿大坑,南与千金乡接壤。 街道地势属于丘陵地带,两山夹一沟,从东向西,东高西低。 平山地区交通便利,距市中心3千米。煤都路、平山中路贯穿东西,南昌路贯穿南北,经郎平路3公里就可到达南环路中段。

  平山街道主要由栗子沟和平山两部分构成。

  前身是平顶山村,是一座土山,故得名。栗家沟和平顶山两堡中间只隔一个小水沟,沿着小水沟四周加上铁丝网,网里是栗家沟,网外是平顶山,以山取名叫做平顶山村。

  居住的贫苦矿工大部分姓栗,借姓氏为名,叫做栗家沟,从此得名,后来随着年久群众叫白了就叫做栗子沟。 

  平山街道所辖地区解放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整个街道以西(现名栗子沟)大部分是贫困的矿工和部分劳工居住。街道以东(南北火药库)、东南(南家堡),大部分是火药库的工人居住。

  解放前的栗家沟(现名栗子沟)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那时栗家沟村归为东部劳务系和派出所管辖。下设八个保(一百户为一个保十户为一甲)有保甲长负责行政管理。

  1945年8月15日光复后,当时有苏军和东北人民自卫军进入约有四至五个月时间撤出,没有建立行政机构,处于混乱状态。

  1946年2月国民党进入,建立了行政机构为杨柏堡镇成立镇公所。栗家沟村就在镇公所的直接领导下。保甲制没有变动,镇公所隶属市公署直接领导。

  1948年10月抚顺解放后,栗家沟地区没有正式规划行政区。只成立杨柏堡村公所和派出所,栗子沟就在村公所的领导下,暂归南花园区人民政府领导。

  1949年2月,根据抚顺市人民政府的训令精神,栗子沟改为街政府,隶属胜利区人民政府管辖。

  1949年8月,抚顺市人民政府指示将栗子沟街政府合并南花园区公所领导。

  1953年6月经普选撤销区公所,成立区人民政府,栗子沟街道委员会,隶属胜利区人民政府管辖。

  1954年1月将栗子沟街道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隶属胜利区人民政府管辖。

  1956年秋,将栗子沟街道办事处规划老露天区管辖。

  1957年10月撤销老露天区将栗家沟街道办事处规划为东洲区人民委员会管辖(1958年改为露天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5月栗家沟街道办事处改为平山人民公社。公社下设四片(也叫大委)以数字取名,十一个居民委员会,隶属露天区管辖。

  1961年5月小街变为大街,将四条街改为东西两个大街,公社机构没有变。

  1962年8月大公社划为小公社。平山人民公社撤销两个大街,成立十四个居民委员会。

  1968年9月平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设四条街,即:红星街、平山街、红卫街、向红街,同时组成四个二级革委会,建立党支部,并把十四个居民委员会分别规划街革委会领导,仍归露天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8年8月经体制调整,撤销二级革委会,下设十个居民委员会,将平山公社革委会改为平山街道办事处。

  1999年经体制改革,十个委员会改编成六个社区,即:东山社区、西山社区、华兴社区、道口社区、华中社区、广场社区。

  2006年经体制改革,六个社区改编成五个社区,即:东山社区、西山社区、栗园社区、栗华社区、栗苑社区。

  2009年经体制改革,要求社区住户必须达到二千五百户,所以五个社区改编成四个社区,即:东山社区、西山社区、栗园社区、栗华社区。 

  2011年末辖4个社区。下设107个居民小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