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喋喋不休地说栗子沟房子的事儿,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栗子沟的总体布局。再者说,一个地区就是由建筑物和人群构成的。所以,把这些事情说清楚,便于大家对这个地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因为,这个地区的平房分布的比较零散,叙述起来很麻烦,我自己写起来,都感觉有些晕头转向,

  东山靠北面的平房,一直延伸到华丰化工厂的马路。东面的平房是华丰化工厂的职工住宅区,上坡的那些平房被称之为甲型房,下坡的那些平房被称之为乙型房。甲型房可能比乙型房的面积大一些,条件好一些。坡下乙型房的北侧是西露天矿的职工住宅区,这片平房都是砖瓦结构,一栋一栋的看着也比较整齐划一。西露天矿职工住宅区的东面,有一个脏兮兮的大河泡子。

  在华丰化工厂俱乐部对面的一片平房,是这个厂子的职工住宅区,也是一栋一栋的。这些房子可能是当年日本人盖的,老百姓都管这里叫“对屁股房”。按照我的猜想,原来的房子应该是前后屋住的中间那道墙是没有的,住的应该是一户人家。后来住户增加住不下了,才在屋子中间砌了一道墙,把屋子一分为二。也就是说,过去住一家的屋子,现在得住两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房子紧张呢?

  在我们家的南面,也有一个大河泡子。这里,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河里,盛满了我童年的欢乐。河泡子南面是矸子道,西露天矿剥离出来的矸石,用电动机车拉着长长的,每节车厢能装几十吨矸石,卸到这个地方。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方圆十几里的矸子道。过去,这些矸石都被当做废弃物。头些年,由于石化提炼技术的发展,在东洲区千金乡建了一个炼油厂,可以用矸石提炼石油。由此,矸子道堆积的矸石变废物为宝。在矸子道也有一片红砖瓦房,在这里居住的以华丰化工厂和西露天矿的职工为多。

  矸子道的西侧,是一片西露天矿北机电的职工住宅楼。这个厂的职工,主要从事修理运输煤炭和矸石的电动机车。

  华丰化工厂的北面是抚顺矿务局十一厂,就是我父亲工作的那家企业。厂门前有一片职工住宅楼,还有一些平房。这个厂在新地号也有一片平房住宅区,紧邻平顶山和南花园大河泡子。平顶山脚下也有一片零星的平房住宅。

  华丰化工厂职工住宅楼,高高的矗立在让人仰视的高度。 在当年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平房的年代,在栗子沟地区可谓鹤立鸡群,让人们羡慕不已。在楼下的北面有一片西露天矿的平房,居住的大部分是这个单位的职工。这片区域里,还有几间被称之为大房子的平房,当年里面居住的都是些没有结婚,或者是经济条件不太好,因此无力把老婆孩子从老家接过来的单身汉。这些人的身上肯定有许多心酸的故事,只是我对这里实在是不太了解。所以,也就无法描述。

  大致算下来,这个地区约有上千户人家,甚至更多,这些地方都归属于抚顺市东洲区平山街道管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