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如麻,不停地哗哗下着,天,没有一丁点儿开晴的迹象。

  这是1953年8月初的一个上午,偏巧,这天又赶上辽西蒙中公布招生考试录取名单。录取名单就贴在阜新县一中校门洞里。

  县一中校门洞里,早早就让考生挤得满满的。是金榜提名,还是名落孙山,哪个考生不想尽快知道呢?中榜的学生眉开眼笑,迈着快乐的脚步回家;落榜的学生愁眉苦脸,心灰意冷地离去。

  白遇阳校长看着考生三一群俩一伙地冒着大雨散去,脑海里突然打了一道亮闪,闪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好!下这么大的雨,细河上没有桥,学生趟细河有危险!白校长知道,考生中有大巴和泡子的学生,他们一定得过河赶火车回家。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回家心切,不知河水深浅,水火不留情啊。

  洪水就是命令,白校长顾不得多想,赶忙带领县一中党员教师郭继兴,学生党员白音等,跑步向细河岸边赶去。

  平日,水流如线的细河,这时早已暴涨,恶浪翻滚,发出了瘆人的怒吼声。这时,赶大巴、泡子东行火车的男女学生,万分焦急地站在河边。火车就快到点了,怎么办?有几个男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卷起裤管就要下水过河。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白校长领着郭继兴、白音等赶到了。白遇阳校长知道火车就要到点了,如果这些孩子不能按时回家,家里父母不得急死呀!他看了一眼波涛滚滚的河水,又看看河岸上十几个着急的学生,大喊道:“同学们,不要急,咱们分成组,老师护送你们过河。”

  因为老师少,学生多,白校长把十几个学生分成两组,大家手拉着手,老师在中间,趟水走向对岸。

  第一组,八九个学生被平平安安地送上了对岸。

  第二组,刚一下河,大家就明显感觉到,河水又涨了,波浪更猛,水流更急。白校长提醒大家:“大家小心,河水涨了!”老师和同学们走到河中间,水深浪急,突然,一个大浪把一个小女学生打倒。白校长赶忙扑过去,把那个女学生拽起来;又一个恶浪打来,险些把白校长打倒。白校长死死地拉住那个女学生不松手,硬把她护送上了岸。

  两组学生都被护送过河,并赶上了阿金车站东行的列车,白校长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们还没等回到学校,就听说细河的洪水把一辆大车连人带马都卷进去了。白遇阳真的有点后怕,太悬了,如不把学生们送过河去,后果不堪设想啊。

  秋季开学后,辽西省教育厅发出通报,表扬了白遇阳校长他们冒雨送学生过河的事迹,同时,批评了一些地方和学校,不注意学生安全,发生暑假淹死学生的事件。

  白遇阳校长常说:“在一个人的感情世界里,总要有个自己的附着点。我从心眼里挚爱学生,看他们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爱护学生,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他把对民族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一代青年身上,为他们工作,浑身上下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不管春夏秋冬,白校长经常深入到学生宿舍里。夏天,发现他们的被褥有潮气,就告诉他们该晾晒被褥了。冬天学生宿舍生铁炉子取暖,一到取暖期,白校长就特别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只要他在家,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去查夜,看炉火有无煤气中毒隐患。他如果不在家,也一定委托其他领导替他查夜。夏天熄灯后,他为学生关好门窗,防止孩子们后半夜着凉。每天晚上,白校长从学校回到家里,几乎都是夜间11点。他不亲自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觉得睡觉心里不踏实。记得有一天晚上,白校长走到独身男教工宿舍,发现马新民房间的炉子不好烧,再三嘱咐他们加小心,千万别大意,后来才知道,白校长的提醒避免了一场大灾祸。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时期,学校食堂搞不好,学生营养不良,就会直接影响发育成长。白校长十分关心学生食堂的饭菜,看学生们吃的怎么样。那时,提倡老师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白遇阳校长就下食堂和学生同桌吃饭。白校长在哪桌吃饭,学生打饭时,就拿着他的前进帽去,食堂工友就知道是白校长在此桌,多付给一人份饭菜。有一次,他看高粱米粥太稀,就告诉食堂工友下顿多煮一会儿,弄得稠一点儿。

  晚上,白校长睡不着觉了,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伙食标准呢?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白遇阳地倡导下,学校很快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养兔场,开辟了大菜园子。学校养的鸡、猪、兔,菜园子里生产的各种蔬菜,全都贴补给学生食堂。在那种艰苦条件下,蒙中食堂的伙食是不多见的,学生们感到满足而快乐。白校长还把学校每年勤工俭学收入的几万元,大部分都用于补贴学生伙食外,其余一部分用于学校医务室和特困生身上。学生到医务室吃药免费,有的特困生连衣服都穿不上,学校还得时常给买点衣服,不能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掉队辍学。

  一个初冬的下午,天上飘着小清雪,白遇阳校长到市里办事,在街上无意中看见蒙中的一个学生,脚上穿的布鞋坏得已经不像个样子了,前面露着脚趾头,后面露着脚后跟,在风雪中走着。

  白校长回到学校,便找到那个学生问:“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怯生生地答:“徐永祥。”

  “哪儿的家?”

  “彰武县马仗房的。”

  白校长和徐永祥细一唠才知道,徐永祥从小失去了父母,是个孤儿,在生活相当困难的表姐家长大。第二天,白校长让学校总务处的同志到商店,给徐永祥买了一双新棉胶鞋。白校长像类似这样关爱学生的事做得太多了,他对每个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疼爱有加。

  一到学生毕业前,白校长忙得更是不可开交。他跑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给毕业生介绍工作。毕业生除升学和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以外,有的到矿上当工人,有的当小学教员。为了让学生就业,给学生安排工作,白遇阳校长几乎天天马不停蹄。仅1954年,毕业学生去阜新发电厂和铁路部门当工人的就有十多个,这都是白校长跑前跑后介绍的。这些学生也特别给白校长争脸,他们后来都成了本单位的骨干。马德忱曾任阜新发电厂工会主席;白凤山曾任元宝山发电厂领导;董国祥曾任郑家屯铁路分局党委副书记。

  市蒙中五七届高中毕业生安国新,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内蒙古医学院。他家里实在贫困,连上学的路费都没有。白遇阳校长知道后,亲自领他找市民委、市民政局,好话说得赛牛毛,终于给安国新解决了去呼和浩特上学的路费。

  悠悠几十载,谆谆教导情。以白遇阳校长为榜样,阜新市蒙中师生感情一直薪火相传。爱是教育的动力和源泉,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完全可以骄傲地说,对当年阜新市蒙中师生那种厚重至深的情谊,怎样高歌也不觉得过分,怎样浓墨重笔也不觉得过重。时如流水,可以冲淡一切,往事如云,可以让人们忘记一切,但蒙中师生就是忘不掉那段刻在骨子里的情谊。多年后,有一位老同志问白遇阳:“老校长,为什么那时师生感情那么深呢?”

  白遇阳经过认真思考,给出这样的解答:一是民族人文精神底蕴的传承。蒙古民族有尊敬师长视师徒如父子的优良传统。二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大多数贫困学生进城念中学,有机缘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对党和毛主席、学校和老师感恩戴德之情油然而生。很多学生饮水思源,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市蒙中的教育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三是农村孩子感情淳朴,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爱护,为他们的前途而辛勤工作时,从内心产生一种敬重之情,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诲铭记在心。

  1980年春天,白遇阳在鞍山汤岗子疗养院疗养。有一天,沈阳蒙古族联谊会组织在沈阳工作的阜新市蒙中毕业生聚会。消息灵通的邰凤云、塔玉铭他们听说白遇阳老师在汤岗子疗养。大家异口同声:“一定把白老师请来。”他们不知道白遇阳住在哪个房间,就用电话挨个房间找,费了很大劲儿,最后找到了白校长,特意邀请白老师参加他们的聚会。

  第二天一大早,白校长应邀到沈阳,一下车,几十名同学一片欢呼,把他们尊敬的白老师前呼后拥,接进了宾馆。学生们个个满脸喷笑,热情得就像一团火,那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校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受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幸福,犹如农民耕耘喜获丰收的特殊甜蜜。

  在白遇阳老校长的晚年生活中,不管他走到哪里,都得到众多学生的尊重、爱戴,这是他最大的欣慰和快乐。

  2003年1月12日,是白遇阳老校长的85寿辰。由白音和代景春发起,来自沈阳、锦州和阜新的一百多名同学代表,聚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贞宾馆,为老校长白遇阳祝寿。场面热烈、吉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这里,还是把《祝贺白遇阳老师85寿辰贺词》抄录于此,感受一下当时师生浓浓的气氛:


  尊敬的、德高望重的白遇阳老师:

  当您85寿辰到来的时候,我们来自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沈阳市及锦州市部分同学代表,自愿地聚到这里,为恩师祝寿,这是师生的情谊和民族感情的融合,纯属自愿参与的民族民间传统活动。

  今天到来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市蒙古中学早期毕业生,大多数已经离岗退休,年龄都在古稀左右。有的已经过70岁了,有的也快到70岁了。与会的这些同学大多数都出生在农村,祖辈、父辈人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延续下来的农民,愚昧落后没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一代赶上了好时候,能有机会上学念书了。

  人的一生总有起点、转折点和终点。1952年成立辽西省蒙古人民初级中学,作为这个中学的学子,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它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给了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又给了我们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气,作为第一任校长的白遇阳老师,您功不可没。

  辽西省蒙古人民初级中学后来演变为阜新市蒙古中学,它是辽宁省蒙古族青年成才的摇篮。在蒙中毕业生中,有的走进大学深造,有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在“文革”前毕业的就有一万多人,有的成为省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了市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为县、处级领导干部,还有的成了科学家和名牌大学教授,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蒙中毕业生的身影。蒙古族人民立于各民族之林,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白遇阳老师,您功不可没。

  阜新市蒙古中学培养的高中、初中毕业生,中、初师毕业生,小学教师轮训班毕业生,函授毕业生遍及辽西地区,大大地推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民族人才,功在当代,惠及子孙。追溯起来,阜新市蒙中就是源头,白遇阳老师,您功不可没。

  白老师,您把人生最有活力的年华都献给了地区的民族统战事业、教育事业和民族教育事业,离休以后,还做多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业绩突出,均得到省、市委,省、市人民政府表扬和嘉奖,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白老师在当政期间一直保持了勤政廉洁、一尘不染、谦和谨慎,对事业忠诚,对同志热情,您的人格魅力世人敬佩。

  回首市蒙中50年,在建校初期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以白老师为首的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工作,不知疲倦,为了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无怨无悔,您为人师表的好作风成为学生的楷模,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树高千丈不离根,没齿难忘恩师情”啊!

  我们作为蒙中的学子,在您85寿辰的时候前来祝贺,表达我们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我们对人生的感悟是:

  风雨沉浮五十载,

  笑迎晚霞古稀年。

  回首走过人生路,

  恩师情谊重泰山。

  衷心祝愿老师和师娘健康长寿。

  祝愿阜新市蒙中离退休老师健康长寿。


  参加祝寿活动的全体同学

  2003年1月12日于蒙古贞宾馆

  这一天,白遇阳老师仿佛年轻了十几岁,是他最幸福、最快乐的一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