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乡那会儿,我真的以为会扎根农村一辈子,心里也似乎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只是心里还有一种不甘心的感觉,心想,这辈子真的就生活在这里了吗。

  下乡前在学校时也参加过助农劳动,记得也在老乡家里住过。看到人家,虽然生活不富足,却也算过得去。心想,这样的家庭或许就是我扎根农村的生活模式吧。

  我很喜欢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这首诗,诗中写道:“少小适俗运,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满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染,虚室有余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中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可谓活龙活现。一幅秀美的田园风光图,优雅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果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状况里,倒也是不错。可我们下乡的那个地方,没有山也没有树。我不由得问自己,我在农村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能撑起一个家吗?能撑起自己的一片蓝天吗?

  社员们那一张张幽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补丁摞补丁的衣裤。从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或许我的将来会和他们一样,想到此,浑身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当年,知青的榜样邢燕子、董加耕、侯隽,还有柴春泽、吴献忠等等,都发誓要扎根农村一辈子,那真的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曾经发誓向他们学习,扎根农村一辈子。在哪儿过不是过,无非是艰苦一些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我们这边响应国家的号召,“一颗红心永向党,扎根农村干革命”,做着在农村生活一辈子的打算。没想到政策有了松动,有些同学先后被抽调到葫芦岛造船厂和南票矿务局。我在心里暗暗的骂娘,也不知道是骂谁。不是让我们扎根农村一辈子吗,怎么政策说变就变了。由此我和所有的同学们一样,“一颗红心永向党,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开始动摇。

  人的信仰一旦确立。按理说不应该,也不可能随意而改变。战争年代,那么多的艰难困苦,流血牺牲,都不能改变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靠着这种坚定地革命意志,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才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也曾想过,到了结婚年龄,找个女同学或者女社员结婚。盖两间草房,在里面生养两三个孩子,院子里栽树株果树,一畦菜园。收工回来,孩子们会喊着爸爸爸爸的,扑上来也挺有情趣儿的。闲暇时,屋内一隅,安下心来,或研习挚爱的书法、绘画。或执一拙笔写一些具有田园风光的小诗,散文,随笔等。我喜欢比较安静的环境,“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静下心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这个人爱胡思乱想,也爱在想不通的时候心乱如麻。比如本来让我扎根农村一辈子,现在政策又松动了,动摇了我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和信心。于是,心就驿动起来。盼望着早日回城,回到原来生活的起点。但响在耳畔的却是一首遥遥无期,望眼欲穿的思乡恋曲。

  当我老了的时候。也许会躺在院子里果树的荫凉下,躺在躺椅上,手里摇着大蒲扇,任思想遨游在广袤的时空。然后,闭上眼睛,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这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终于有一天,我老了,老的不能动了。或者我病了,病得很厉害。在某一天的夜里,或许正是我出生的那一时那一刻,终于寿终正寝。我被家人埋在了村里的一块黄土地里,我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也终于实现了“一颗红心永向党,扎根农村一辈子”的伟大理想。

  尽管后来我在大队小学当了老师,心里也是不安份的,总盼着回家,回到父母身旁。后来我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有一年,抚顺矿务局招收本系统的子女,按当时的条件,我可能会到父亲当年所在的单位,抚顺西露天矿当一名矿工。

  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我想象着在西露天矿我会被分配做什么工作呢?我预测不到,不知道会让我干什么?不过,那些被抽调到西露天矿的一些同学,有的当了铆焊工人,有的当了修道工人,有的当了机修工人,有的当了采煤工人。我的结局也只能是和他们一样,当一名普通的矿工而已。我不是说当矿工不好,只是觉得会很辛苦。如果我是一线的采煤工人,每天要走到几百米的大坑底下。到了单位,换上工作服儿,和师兄师弟们一起走向掌子面,就这么着每天和煤打交道。我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心情。所幸我没有等到矿务局抽人,就当兵了。否则,我的人生履历将被改写。

  我经常感叹,人生总是这样令人不可捉摸。或许,人生的真啼就是如此!

  《我的知青岁月》到(68期)为止,似乎该告结束了。因为,在我的思维里,觉得该写得都写得差不多了。但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知青岁月的许多的后续故事,仍然在我们的身上延续着,进行着,且更加地让人感到激动和回味。

  最近,我在微信里看到“后知青”这个词。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不过,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非要给这个词下一个定义的话,我的理解是:知青回城后的生活岁月。不知道这个定义准不准确,还请高人赐教。

  “后知青”的生活岁月,仍然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频繁的同学会。还有结伴旅游,家庭宴会,同学小聚。在这些场合,他们仍然在一起共同回味同学情谊,共同回味难忘的知青岁月,延续着峥嵘岁月的不了情。

  许多地方创立了知青联谊会,或者是建立了知青群、同学群,在不同的场合,共同抒发同学情,知青情。在一起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但却总也离不开过去那段知青情结。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历时十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终于落下历史的帷幕。历经磨砺的广大知青,在这十年中先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父母、兄弟姊妹中间。在回城后的那段岁月,在我们广大的知青身上,也永远保持着知青情结,在他们身上上仍然发生着许许多多的知青故事。

  有的知青朋友仍然和当地的乡亲们保持着密切的通讯联系;有的知青朋友聚在一起还会想起当年下乡时的酸甜苦辣;有的知青朋友,有时会对自己的子女,讲起上山下乡时的一些故事儿。儿女们则会睁大诧异的眼神,认为我们是在讲天书,根本就不相信这是事实;有的知青朋友结伴而行,回到当年的老地方,看望那里的乡亲,共话知青和乡亲们结下来深情厚谊。在那里寻觅当年的青春岁月,和当年留在那块土地上的青春的足迹。

  就让我用手中的拙笔,以及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共同回顾回城后,我们对那段青春岁月的回望吧!

  我常常感叹人生苦短,转瞬间,我们离当年上山下乡当知青的那段岁月,恍惚间就过去了50余年。50年,半个世纪之久啊!人生能有几个50年?我倒是从心里期盼着,我们这代人能在再活30年。那时,正好儿赶上我们伟大的祖国100年华诞。但这毕竟是我们的期盼和愿望,又有几人能见证到那个伟大的时刻呢?所以,我们在当下就要活出健康,活出每一天的精彩,活出每一天的生活质量,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我衷心的祝愿所有的知青朋友们都能幸福地生活到百岁,到那时让我们和伟大的祖国共同举杯,并从心底迸发出生命的呼喊:“祖国万岁!知青万岁!”

  回城后,我们这些知青身上都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对知青岁月,我们又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从今天起,我将以一名知青的名义,向广大的知青朋友,叙述回城后这许多年来,我对知青岁月的人生感悟,以及对那段坎坷人生的再思考。

  或许,在我的叙述中,你会从中看到或者想到自己当年的影子。那就请你随着我的笔触,和我一起走进时空的深处,寻觅我们曾经的青春岁月足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