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爱、王保山和白遇阳,都是兴安东省扎兰屯师道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几乎同时走上革命道路,可以说是群峰突起中的三座高峰,同时涌现出的三位蒙古族豪杰,在当时蒙古贞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们都是赫赫有名、得到老百姓十分崇拜的人物。可谦虚永不自满的白遇阳,总是以包忠爱、王保山为镜子,经常照照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找差距,争取为民族解放事业多做贡献。

  包忠爱1940年冬,以优异成绩从扎兰屯师道学校毕业后,到王府国民优级学校任教。第二年,王府国民优级学校达木林校长辞职,他升任为校长。他对日本鬼子的侵略行径,蒙古贞王爷的统治,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

  1944年,他因为反对学生参加防空演习,拒绝让学生停课去站岗放哨,和王府警察署发生激烈冲突,遭到警察毒打。包忠爱气愤已极,毅然离开王府国民优级学校。

  日本鬼子投降后,他把爱人和孩子安排到岳父家,参加了革命。他是被誉为蒙古青年走向革命灯塔的他本扎兰大会的发起人,是阜新蒙古青年建国会的组织者、宣传者,为争取民族解放,民族自治,他不仅经常向中共阜新县委领导同志反映蒙古族群众的夙愿,而且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指示,妥善沟通上下左右的关系。

  1946年1月,包忠爱、王保山、查格德日等人,代表阜新蒙古族人民去葛根庙参加东盟人民代表大会。同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阜新北部的革命根据地平安地,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宣告成立。同时,组建了阜新蒙古族地方武装——县蒙民大队。他是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第一任旗长,同年7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雄鹰展翅不畏狂风暴雨,革命斗志更加旺盛。他冒着生命危险夜探王府,据理力争劝说王爷云丹桑布起义。在白遇阳心目中,包忠爱是团结带领蒙汉各族干部群众前进的楷模。

  白遇阳尊敬的另一个楷模就是王保山。

  王保山从扎兰屯师道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王府国民优级学校任教。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他叛离地主阶级家庭,参加革命。在中共阜新县委领导下,组建了县蒙民大队,是蒙民大队第一任大队长。他英勇善战,名震敌胆。他团结带领蒙民大队一班人,边扩军、边打仗,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阜北革命根据地的任务。他立场坚定、嫉恶如仇、无私奉献、大义凛然。战争时期,他为顾全大局,超越自我,不顾亲情的壮举,在阜新地区广为群众传颂。1947年2月,王保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白遇阳以包忠爱、王保山为榜样,总觉得自己和包忠爱、王保山相比,成绩还小,对革命、对家乡的贡献还不大。其实,如果把蒙古贞比喻成是一部奔向解放的战车的话,那么旗县联合政府旗长包忠爱、蒙民大队大队长王保山、旗支会秘书白遇阳,就是拉着战车飞奔的三匹骏马,是阜新蒙古族的三英豪。白遇阳从骨子里愿意多出力,让战车跑得更快,那是他忠于党的一颗忠心。他在王府国民优级学校任教,在翁山国民优级学校当校长将近4年,在蒙古贞到处都有他的学生,他决心当学生的引路人,把那些蒙古青年引上革命的道路,为革命多作贡献。

  为了把学生和蒙古青年引上革命道路,白遇阳多次深入敌占区开展工作,冒枪林弹雨成了家常便饭。他引导一批批学生走出家门,有的参加了区武工队,有的参加了县蒙民大队。翁山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的学生王忠,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忠,1927年6月21日,出生在招束沟镇花台营子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41年考入翁山国民优级学校,他上学不到半年,那时还叫白永春的白遇阳到翁山国民优级学校任校长。王忠特别尊敬这位新来的白校长,白校长也十分喜欢学品兼优的王忠。王忠和其他同学一道,没少听白校长给他们讲故事。白校长给他们讲孙悟空保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见到如来佛,取回了真经;讲关羽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给他们讲瓦岗寨程咬金对朋友赤胆忠心;还给他们讲杨门女将是女中豪杰。当然,讲得最多的还是圣祖成吉思汗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故事。在翁山国民优级学校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王忠受到了很深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民族英雄的强烈熏陶和感染。

  王忠于1943年从翁山国民优级学校毕业,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他无比崇敬的白校长,以优异成绩考入朝阳国立高等学校。可是,因为朝阳国高学费昂贵,每年要3石①黄豆,王忠家里穷得叮当响,上哪儿猫②3石黄豆去,也就没能入学就读。

  当时,日本法西斯日落西山,正处在垂死挣扎的时候。但是,侵略者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他们在伪满洲国大量征招青年,扩充国兵,去充当炮灰。王忠的两个哥哥,一个被招去当了国兵,一个当了国兵漏子。两个哥哥走后,王忠就成了家里惟一一个顶硬的劳力了。以前他一直读书,年龄又小,现在下地干活真的力不从心。父亲看见庄稼没人莳弄,就四处找人说情,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最后才让王忠去顶替当国兵漏子的大哥王文,让王文回家来干活。

  国兵漏子就是勤劳奉仕。日本侵略者为了侵华战争的需要,就强迫征招青年当国兵,通过体检没挑上的青年,全部按着军事编制编在一起,到各地去从事各种无偿劳役,美其名曰“勤劳奉仕队”。王忠替大哥当了勤劳奉仕以后,在西阜新铁路机务段干活,主要是擦洗火车头,没白天没黑天的在火车头上爬上爬下,又脏又累,风吹日晒雨淋,吃尽了苦头,受了不少罪。

  日本鬼子垮台后,王忠从西阜新跑出来,走了一天一夜才回到思念的家乡。王忠回到家,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父亲说:“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家种地,就是最大的福。”

  到了1947年初,王忠听说翁山国民优级学校的白校长已改名白遇阳,参加了革命。王忠的心里开始活动了,想去找白老师参加革命,到蒙民大队当一名战士。

  就在这时,王忠的小学老师齐树林突然来到他家。齐树林家住岗岗营子,当时在县城保安队当中队长,死缠着王忠,让王忠跟他去县城当保安队员,还说保安队怎么怎么好。

  在王忠眼里看到的保安队,一点儿也不像他说的那样,见到老百姓就吹胡子瞪眼睛,要老百姓的东西不算,还打人骂人。那时候,王忠已经知道北边有蒙民大队,要干事、要当兵,就去找白老师参加蒙民大队或八路军。不论齐树林怎么动员,王忠就是一个劲地摇头。齐树林说得吐沫星子乱飞,就是不肯走,王忠只好推脱说:“齐老师,等几天再说吧。”

  齐树林走后的第二天,王忠就跑到务欢池,希望能在务欢池找到白遇阳老师或碰上八路军。可是,他在务欢池转了一整天,既没有找到白老师,也没有碰上八路军,只好一个人沮丧地回家了。

  父亲劝他说:“实在找不到蒙民大队,就去当保安队员吧。”

  王忠梗梗着脖子说:“保安队总熊老百姓,我不干;蒙民大队和八路军才是穷人的队伍,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

  父亲的话王忠当作耳旁风,他一心要找到白遇阳老师,参加蒙民大队。

  1947年2月的一天深夜,蒙民大队从北边开过来,路过王忠住的村子花台营子。因为夜静更深,百姓不知道来的是什么兵,家家都忙着关紧大门,趴在房顶上听动静。

  王忠也上了房,他刚趴在房顶上,就听见大门外有人喊:“王忠——王忠——我是能乃扎布——能乃扎布——”

  能乃扎布?白老师的蒙古名字叫能乃扎布呀!对,是白老师的声音。王忠忙着蹦下房,一杆箭似的飞奔到大门口,站在大门口问:“是白老师吗?”

  白遇阳在门外回答:“王忠,是我。”

  王忠“咣当”一声打开了大门,惊喜地说:“白老师真的是你,我做梦都想见到您。”

  白遇阳拍着王忠的肩膀:“我也在找你们呀。”

  “白老师,听说你参加八路军了,是真的吗?”王忠问。

  “是真的。”白遇阳问:“王忠,你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

  王忠说:“没事,都闲呆着呢。”

  白遇阳说:“国民党中央军就要完蛋了,人民就要当家作主了。蒙古贞西半部的很多青年学生都参加了蒙民大队,你们也应该走出家门参加革命呀。”

  一说到参加革命,王忠那真是心花怒放:“白老师,前两天我还到务欢池找你去了呢,跑了一天,也没有看见你的身影,也没有打听到蒙民大队在哪儿。这回您来了正好,我跟你走,参加蒙民大队。”

  “蒙民大队过来时,我在大巴把海龙宝等你们的同学找到奇乎台,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海龙宝他们准备串联更多的人,过两天一齐投奔解放区。”白遇阳沉思片刻,对王忠说:“我看这样吧,你也串联一些同学,越多越好,一块儿到解放区去找我,怎么样?”

  王忠高兴地说:“白老师,我听你的。”

  白遇阳又给王忠讲了些革命道理,便大步流星地追赶队伍去了。王忠在晚年出版的回忆录——《我的人生路》一书中,在写到这次与白遇阳见面,有这样一段话:

  “见到白遇阳,我们特别高兴。白遇阳的几句简短的话给我指明了方向。我觉得心里亮堂堂的,决心听他的话参加革命。”

  白遇阳走后的第二天早晨,王忠就在家附近的村屯忙开了,到同学家和同学打招呼,起早贪晚搞串联,发动同学们到北边去参加八路军。先后有16名同学满口答应,一齐投奔解放区,并且约定农历九月二十八到王忠家集合,然后一起走。等到集合那天晚上,只有韩科一个人来了,别人却没有来。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谁家的父母也不愿意让孩子出去冒险。王忠和韩科一商量,不管别人走不走,他们俩是铁了心,就是有老虎拦路,也要走。

  花台营子是敌占区,王忠和韩科不能大摇大摆地走。儿子就要走了,王忠的母亲真有点舍不得,临走前,妈妈在半夜里还给王忠和韩科包了一顿饺子吃。在死一样的寂静中,王忠的爸爸打开了后院门,伴随雄鸡的第一声啼叫,王忠和韩科走出后院门,悄悄地跳出后园子墙,走上了北去的路。鸡叫了,天也越走越亮。

  王忠和韩科几经周折,历尽艰险,找了两天两夜,终于来到解放区,参加了革命。后来,王忠担任过区委书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一任县长、县委书记,阜新市副市长,1988年3月末离休。他离休后还常说:没有白遇阳老师,就没有我无悔的一生。

  在那一段时间里,白遇阳就像一架播种机,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种子播到哪里;白遇阳就像一名革命宣传员,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道理宣讲到哪里。在他的启发动员下,一批批热血青年和他的学生,先后奔向了解放区,参加了革命。

  蒙民大队的指战员,由刚刚成立时的40人,很快地扩大到400余名。蒙民大队迅速成长壮大,白遇阳功不可没。每当白遇阳听到那首气壮山河的《蒙民大队之歌》时,激动的心潮就像起伏的大海:


  一杆红旗飘扬在骆驼山上,

  星火燃烧的辽西北疆,

  渴望自由的蒙古青年全副武装,

  前赴后继,勇敢顽强冲杀在战场。

  雄壮的号角,蒙民大队威震四方。

  为了祖国,为了民族!

  反封建,灭王公,战果辉煌。


  猎猎战旗高悬在伊玛图河畔,

  革命热潮席卷蒙乡,

  寻求幸福的蒙古青年高举刀枪,

  勇敢杀敌奋战在英雄的土地上。

  河水咆哮,山风怒吼,

  铁骑豪气壮,蒙民大队威震四方!

  为了民族,为了子孙,

  斗地主,打老蒋,迎接曙光。


  ①3石:音旦,每石500斤。

  ②猫:方言,意为“筹备”。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